【文档说明】晨读第十九周(作文素材运用+文言文翻译误区+课内经典写作素材)-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docx,共(10)页,29.75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0420fe5f5ce3c6780a7061e9c0526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作文素材运用+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作文素材名家笔下的秋天】作文素材:名家笔下的秋天片段描写今天分享名家笔下的秋天,它们或明澈、或浓郁、或成熟,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到令人
窒息的秋天。呆坐到黄昏看群鸟归巢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清少纳
言《枕草子》看星月占领了夜空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鲁迅《秋夜
》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入秋以后,蜻蜓变弱了,肉体死后,只剩灵魂,摇摇晃晃飞来飞去。透过秋日的阳光,能看到蜻蜓的身体是透明的。——太宰治《啊,秋天》赏红叶,观落日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
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罗兰《秋颂》到田地里去看大片的草我看着风一波波地掠过草地。我能看到田中的草在风中
伏低后又直起来。第二块田地朝着高速公路倾斜,风掠过这片田地往高处而去,一波接一波。我站在那里等待着,看着草地在风中伏低。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跳动。——雷蒙德·卡佛《新手》丢掉冷饮泡一壶暖茶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
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郁达夫《故都的秋》开坛桂花酒吃只大闸蟹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
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曹雪
芹《红楼梦》感受初秋的温和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林语堂《秋天的况味》等天色暗
下听秋虫声渐在这光景中的五明与阿黑,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沈从文《秋》听秋雨打窗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鲜艳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
激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张爱玲《秋天的雨》换季添衣感受冷暖交替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
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郎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丰子恺《秋》任阳光打在脸上秋天的阳光像餍食后的花豹,冷冷的坐着。寡欲的阳光啊,不打算攫获,不打算掠食,那安静的沉稳如修行者的阳光。——张晓风《这杯咖
啡的温度刚好》干脆躺着观景秋天的阳光醇厚柔润,在建筑物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云絮从上面缓缓飘移。——村上春树《有餐车多好》去到乡间体会收获不论收多收少,秋天的田野都叫人有种莫名的伤心,仿佛看见多少年后的自己,枯枯抖抖站在秋风里。多少个秋天的收获之后,人成了自己的最后一茬作物。—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和心爱的人一起散步一个秋天的夜晚,五年以前,落叶纷飞的时候,他俩走在街上,走到一处没有树的地方,人行道被月光照得发白。——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暮色中钓鱼独自垂钓,在那倦秋的黄昏/垂钓,直到暮色罩临/体味到异常的失落,然
后是/异常的欣喜,当我将一条银鲑/拖上船,又将鱼裹进网里。——雷蒙德·卡佛《黄昏》写几笔日记作为纪念那年秋天的事情我记忆犹新。晴好的天气日复一日,真是个美丽的秋季。天空澄澈高远,绘画馆前夹道成排的银杏树,比历年更显鲜艳明丽,
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对我来说,那是人生二十年代的最后一个秋天。——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写信、徘徊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里尔克《秋日》独自思考人生好多年前,我在京郊
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王小波《三十而立》端一杯酒,品品离愁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戴望舒《烦忧》回忆曾经的少年时光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
里来了……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张晓风《秋天,秋天》想念一个人跑着去见他在淡淡的秋季,我多想穿过枯死的篱墙,走向你。在那迷朦的湖边,悄悄低语,唱起儿
歌,小心地把雨丝躲避。——顾城《淡淡的秋季》【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
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2.翻译一个词应以词的古义为依据,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
,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
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
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看翻译是否符合语境,合情合理。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
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严格遵
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误区六:不辨感情色彩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
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考生应注意联系文言材料上下文语境,根据文中的情感进行判断。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1.单句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
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被动句(以“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为主
要标志)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2.复句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
可强加或误译。应注意检验译文是否强加了关联词,检查译文所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误区八:不懂文言修辞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
。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误区九:不懂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复习中,考生要注意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可以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
习过程中积累与古代官职(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地理(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
、溘逝、老、故、逝、终等)有关的常识。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误区十:误译原句语气考生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文言文句子的语气,
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归去来兮辞并
序》●素材开发陶渊明借《归去来兮辞并序》表达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展现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赞美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表达田园生活的安适喜悦之情,向往和追求崇高、自由的精神境界。●思维激活这则素材可以用到与“入世与出世”“自由”“乐天安命”“人生志趣”等有关的命题、材料或
话题作文中。引用时注意变换角度,自然贴切。另外原文中的许多语句可以直接引用到作文中,陶渊明及其其他作品均可作为素材充实我们的作文内容。●思辨议论型——真正的陶潜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历来为人推崇的出世者——陶渊明。带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一身刚正,他飘然而去,
去寻找那一方净土。于是,在那南山脚下,草庐之中,又多了一位不染尘埃的隐者。然而我的心是有些不平的。想像在那样的混沌浊世,该是少有他这样一身正气的官员吧,可是他却选择了出世,甘对清风明月,忍弃天下苍生。世间多了一位
逍遥的隐者,却少了一位正直的好官。他对污浊的官场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只是苍生何辜,又少了一丝隐隐的希望。然而眼不见就真的心不烦了吗?他能完全脱离污浊的社会吗?他躬耕之地难道没有受到黑暗社会的一点影响吗?答案他应该是知道的。在我看来,一位真正崇高的人,当既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又有
着视名利为粪土的旷达洒脱。●抒情评论型——傲骨的亲抚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句“田园将芜胡不归”你用你的傲骨涤荡世间一切的污浊,用五斗米铸造你铁骨铮铮的腰板,在不苟于世中让人性的大旗在生命的上空高高飘扬。你把大印挂在了朝堂,用傲骨清嗅泥土的芬芳。于是,才有那
江岸上野菊的阵阵幽香,才有那后世文人的隐逸洒脱,才有了民族高洁的傲骨。你的美名流传百世,你用傲骨亲抚着一片野菊。看!今年野菊花胜去年红,因为它记得陶潜的傲骨。●拓展应用型——美丽的田园清风拂过,淡淡香草气息吸入鼻腔,在这个被污染的世界里,让我感
到说不出的受用。虽然耳畔回响着汽车鸣笛的声音与楼旁建筑工地上钢筋的铿锵声。但其中时时透着的几丝微弱的麻雀叽喳的叫声,却使我感到分外的悦耳与欣喜。身体也就舒服了些。闭上眼,触碰着窗外树枝上那雨后翠绿的嫩叶,感受自己与
大自然融合到了一起。我低低鸣唱,婉转悠扬飘散大地,随即,万物生灵一起长鸣。我起身旋转,在林中翩翩跳跃,随即,万物生灵一起共舞。世界清明了,大地纯净了,心灵升华了!不再有勾心斗角,不再有血腥与厮杀。天空浩瀚无边,蔚蓝宽广,淡云随风清转。●联想应用型——亲近自然“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
你停留。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
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它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
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陈情表》●素材开发《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
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
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思维激活这则材料可用于“亲情”“事业与亲情”“爱”“至情至理”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议论联想型——一片孝心在玉壶孝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
灵魂;孝心,没有色彩,却可以让曾经的苍白变得五彩缤纷;孝心,没有标价,却足以让看似轻微的生命高贵无比。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不欣赏那些父母卧病在床却断然离家的游子,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的最后期冀斩断。于是我欣赏李密的孝义,敬佩他拒官尽
孝的果敢。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伏案写信的李密,此时夜已沉寂,灯影幢幢,他疲惫的身影在闪烁不定的烛光中若隐若现,旁边,睡着的是白发苍苍的祖母,李密神色凝重,在一个秋风秋雨之夜,伏案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陈情表》。●抒情议论——感恩之心“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
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他们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
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
不堪设想。●联想议论——传递是一种责任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
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了呢?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田世国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他用身体传递着孝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
收获到了慰藉。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顺。“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
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项脊轩志》●素材开发归有光自幼苦读,八岁能文,然而科举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连
考九次进士,60岁方中,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多任州县小官。归有光一生大半时间在家乡度过,幼年丧母,23岁娶妻魏氏,27岁时妻病逝。其一生经历坎坷,所遭惨恻。《项脊轩志》一文中的百年老屋几度兴废,作者离开家园年月已久,亲人多辞世,家庭多变故。但他们的
举止动作、言语神情以及生活琐事却令他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联想议论型——提示:联想是写作贴近实际,打开思路的法宝。伟大的亲情在记忆中驻足,在迷茫中回首。我发现亲情以相同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不变的眷恋。亲情是什么?是“孟母三迁”中那赶路的脚步,是“
游子身上衣”中那密密麻麻针脚般的贴心的呵护,是送子远行的赵太后那双目里的不安与期待,是《项脊轩志》中那“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与问候。亲情是阳光,洒在你心中每一方可企及的角落,亲情如春雨,在不经意的细微处默默抚平每一处曾经的伤痛!让亲情绽放,在每一个孤独寂寞的夜里。
母爱·父情在骄阳最炽热的那一刻,我感动于父亲盛夏里的一抹汗珠;在寒冬腊月刺骨的寒风中,我感动在母亲亲手编织的温暖围巾中。生活中,一个真诚的微笑,足以触动心灵的感动,更何况庄重刚劲的父爱和慈祥温柔的母爱。母爱是深夜桌旁的一杯热牛奶,母爱是布满星星的晨曦中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父爱是时常扎痛你脸
颊的坚硬胡茬,父爱是父亲遇到困难从不抱怨却落得满地的烟头,父爱是心中不倒如山沉默无言的严肃背影。母爱如水,涓涓地流淌过心田;父爱如山,巍巍地耸立于心间。岁月的推移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父母已人到中年,在心灵猛然间成熟的那一刻,我忽然发现,只要父母平安,健康,幸福,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