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知识梳理-2022年小升初语文暑假复习与开学分班考备考专题(全国通用)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1.439 KB
  • 2024-12-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知识梳理-2022年小升初语文暑假复习与开学分班考备考专题(全国通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知识梳理-2022年小升初语文暑假复习与开学分班考备考专题(全国通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知识梳理-2022年小升初语文暑假复习与开学分班考备考专题(全国通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07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知识梳理-2022年小升初语文暑假复习与开学分班考备考专题(全国通用).docx,共(5)页,21.43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27e4923a21e479a21e6b760dee68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7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知识梳理预习(七年级上)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作

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

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4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2)“树

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

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

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王昌龄,字少伯,唐代

诗人。2.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3.词义左迁:降职。杨花:柳絮。子规:杜鹃鸟。五溪:五条溪水名。4.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

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6.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

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7.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

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

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

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

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4.必须掌握的内容(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

—诗苑奇葩,艳丽千秋。)(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

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

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

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5.必须掌握的内容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

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高峻的峨

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

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

战场零星的开放了。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

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译文:我直挺

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译文: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

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