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区县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答案.docx,共(5)页,17.76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0bd44c827a4e3a6d9893e8344e74a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眉山市区县高中学校27届高一半期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DDCACA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CCDBD17.【答案】(15分)(1)措施:设置羁縻府州;(2分)与少数民族进行和
亲;(1分)与吐蕃进行会盟。(1分)(2)基本理念:天下大一统;(2分)因俗而治;(1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1分)和而不同。(1分)(3)意义: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2分)有利于中国政治与疆域版图形成;(1分)促进了边疆地
区的开发和发展;(1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1分)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18.【答案】(1)原因: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的结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发展生产的有效措
施;抑商政策松动;经济重心的南移。(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表现:粮食成为主要商品;形成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矿产品生产和金属制品的增加;商品交换发展迅速。(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2)影响:积极:促进区域分工与合
作,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消极: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劳动力流动;易助长穷奢极侈之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19.【
答案】范例:观点: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不断完善。(2分)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古代地方治理不断完善。秦朝实行郡县二级,汉朝则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隋唐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层级经历了二、三、四级的反复变化,最
终在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并且在明清时候,行省制度被完善,边疆治理得到加强,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每个史实2分,共8分)总之,中国古代地方治理水平在历朝的探索中不断得到完善。(2分)1.B【详解】根据材料“文献中以神话传说形式记
载下来的上古史事,多有对方国时代的‘用兵无已,并兼无亲’以及‘血流飘杵’等惨烈战况的描述”“在新石器晚期的考古遗址中多有人骨凌乱叠放、身首异处、人骨散乱等景象的发现”可知,上古神话传说与历史遗迹可以互证,B项正确;“没有遗址辅证的传说必然有争议”说法绝对,排除
A项;“唯一来源”说法错误,排除C项;上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也有很大帮助,排除D项。故选B项。2.A【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的背景下,诸子百家提出“无为”、“仁政”、“兼爱”、“仁义”共同反映出人民渴望安定,A项正确;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态度是积极入世,排除B项;C项未体现主张统
一,排除C项;D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材料“秦汉政府在以文书命令的形式下达某项行政事务时,往往会明确告诉下级完成期限”体现了秦汉政府通过文书对地方下达命令,并规定地方完成的期限,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
的矛盾,也没有关于中枢运行机制的相关信息,排除AC两项;文书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官僚政治的有效运行,排除B项。故选D项。【点睛】4.D【详解】秦朝开创的大一统体制,自汉朝起延续了两千多年,实际上还是“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集
大成者”,反映出中国大一统体制具有传承性,D项正确;国家控制方略“完全”传承秦制与“自汉而后两千年,国家控制方略时有变异”不符,A项错误;秦制是由一系列变迁构成的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没有揭示材料主旨,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商周封建是秦大一统的基础,
C项错误。5.D【详解】材料是对东汉田庄经济的描述,说明的是地方经济实力强大,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对比的是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与
中书舍人在地位和权力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皇帝利用庶族地主打击门阀士族,故这一现象本质是门阀势力衰落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门阀士族逐渐衰落,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书省内部权力结构,而非中央机构权力失衡,排除B项;察举制度
主要行于汉朝,南朝时期选官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七国君主和十六国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君主都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而炎黄是华夏文明始祖,这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统一趋势增强,排除B项;材料
不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各位君主都自认为是炎黄子孙,而非各位君主都尊宗敬祖,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根据材料“北朝壁画以画佛本生、佛传故事为主,画面充满阴:森凄厉、悲惨痛苦的景象”“整个画面洋溢着热闹欢乐、生气勃勃的气氛”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朝代壁
画的风格各不一样,主要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统治对待佛教的政策,得不出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唐代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建国后,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即推行南北面官制,A项正确;行省制、四等人制与元朝有关,排除BD项;猛安谋克制与女真族有关,排除C项。故选A项。【点睛】10.A【详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
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1.A【详解】材料信息“自宋以降,仗
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可翻译为自宋朝以后,因为忠义而死于节气的人远远超过过去,议论者认为这是因为程朱理学的缘故,结合所学可知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故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理学对封建统治维护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理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材料“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货物之至中者无不售,不问多少,一日可尽”体现的是宋朝商业交易量较大,说明的是商品经济发展,C项正确;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出现是在明中叶后,排
除A项;材料与海外贸易发展及民族交融加强的说法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点睛】13.C【详解】根据材料“代中央收权、代中央节制路府州县的作用相当显赫,但是其人事权、任官权则微乎其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掌管地方大权但又受制于中央,这说明行省的设置兼顾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C项正确;行
省掌管着地方行政、军事、司法和经济等方面权力,并不是地方权力分散,排除A项;行省的人事权、任官权归中央,并未实现地方权力集中,排除B项;行省制并未根除地方叛乱隐患,“根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
,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为了加强君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项正确:秦汉时三公九卿组成主要的中枢行政机构,与题时间不符,排除A项;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枢密院是五代至元朝时的最高军事机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B【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等信息可知,江南地区市镇的商业联系已经可以到达全国各地,说明当时长途区域贩运盛行,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帮的信息,故A项错误;市
镇主导经济发展无法依据表格信息佐证,故C项错误;全国形成统一市场的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16.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刺史、行省长官、巡抚等官职的设置,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需要,故D项
正确;古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管理,故A项错误;临时委派的做法并不能杜绝地方割据的出现,故B项错误;地方官员的职责很多,监察只是其中之一,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