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语文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讲义+测试)》第一单元 同步写作序列学案一.docx,共(10)页,34.56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5a76163a203c87f3c1371baa34b7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大凡文学作品总离不开描写。描写能够把客观事物生动、具体地再现在读者眼前,促使人凝神遐想。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可以这样说,把作者所要写的事物逼真地“搬到”读者眼前,这既是描写的基本目的,又是描写
所应达到的妙境。写景状物,使读者产生如在眼前的逼真之感,首先要做到“像”,用绘画的术语说,就是要做到形似。其次是要做到神似,即被描绘的事物要达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效果。把客观事物写“活”往往还要求作者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注于作品
之中,引起读者的共鸣。【技法点拨】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上佳的景物描写应当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也是个性鲜活的。当然景物描写也是有一定具体方法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就可以写好景物。这里介绍几
种常见的方法,以供学习和借鉴。一、抓住特点,准确描写正如写人要有个性,写景则要有特色,要想给人独特鲜明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该景物的独特之处。任何一个景物都是由许多物象构成的,但不能将它们从头到尾、不分巨细地全部描写出来
,而是要抓住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加以描写。这样,才能避免“千景一律”的弊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比如,贾平凹的散文《读山》中,有一段描写山雾的文字:陡然间,那雾就起身了,一团一团,先是那么翻滚,似乎是在滚着雪球。滚着滚着,满世界都白茫茫一片了,
偶尔就露出山顶,林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接着山根也出来了。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正感叹着,一眨眼,云雾却倏忽散去,从此不知消失在哪里了。作者说雾“起身了”,接着像是在“滚雪球”,朦胧的雾气使山林变得温柔了。最后,它却玩腻了
似的,“倏忽散去”了,这样,变幻莫测的山雾就有了个性,显得顽皮可爱而又不失脉脉温情。要抓住特点,就要对景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同学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
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二、确定观察点,选择观察角度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
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观察角度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二是移步换景。1.定点观察: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
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远视和近看。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是从不同方位把“小
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展示给我们的,远观小屋,呈现的景色是: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远观改
为近看呢?由于立足点变化了,观察的角度也从仰视变成了平视,小屋的景色便是:有了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
面,美而浓的树阴将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同样是小屋,远观和近看的形态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
楚。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
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做虬在湾:据说虬早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
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在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这段文字写了三个立足点:岱宗坊、虎山水库、坝桥。分别写了虎山水库七股大水和
坝桥的平静湖水,这两幅画面交相辉映。运用这种方法,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坠云里雾中;二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
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才是成功的。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安排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
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的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景物的画面就可以井然有序地展开。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描写百草园的概貌: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景物描写,就是按照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来摹状的。读起来,我们的眼前似乎能
够显现出那景色层次的美感来。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如果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
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名句,叫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
,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景和静景都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作者要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所描绘的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
坛》,作者或捕捉静态的景物写“古殿檐头剥蚀的琉璃”“门壁上淡褪的朱红”,用以表现地坛沧桑的历史;或描摹动态的景物,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表现渺小生命生存、思索、奋斗的快乐;写“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表明即使短暂平凡的小生命也可以有伟大的创造。这样,动静相宜,地坛被作者摹写得生动、新奇、细腻,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在写作实践中,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
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升格赏析】[病文呈现]校园美景①火辣辣的夏季走了,没有预兆,凉爽的秋季来了。秋姑娘携着风姐姐来到了,与夏姑娘擦肩而过,拂过校园,秋姑娘的脚步也停留在了校园。蓦然发觉校园里的树叶竟开始泛着金色的黄了……(1)②每当走进校园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那宽大的水泥路,风携带着落叶,飞舞着,飘扬着。那纷飞的落叶,仿佛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为我们展示着歌舞。当路面上铺满落叶时,那灰花花的水泥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地毯。好一股秋天的成熟气息!(2)③看!左边,那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黄的像金,蓝的像海,美极啦
!穿过花丛,能够吸引你的一定是那圆圆的花坛。花坛是由一层层花盆砌起来的。四周是绿叶,中间是花,密密浓浓,随着阵阵秋风,股股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3)④最左边的便是鱼池了。这可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啊!鱼池呈椭圆形,一座假山巍峨屹立在池中央,为鱼池增添了几分韵味。池中,鱼儿在
嬉戏玩耍,蝌蚪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仿佛在向我们昭示:“炎热的夏天悄悄地离开了人间,凉爽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世界。”(4)⑤鱼池后,那高大的建筑物是什么呢?哦,那是我们的教学楼和生活区。每天早晨,教室里传出朗朗
的读书声。生活区是我们的另一个空间,在那里,休息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操场上出现同学们活动的身影,时不时,一阵阵欢声笑语传入耳帘。⑥抬头仰望,秋天里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低头俯视,很美的落叶,一片,一片……(5)⑦望着校园里的
秋景,闻着校园的秋息,我的思绪不知不觉已飘到了校外……⑧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秋色的:“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们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
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这里,作家写了秋雨、秋云、秋天光秃秃的树林。(6)⑨而我心目中的秋天则是金色、丰收、喜庆的。田野里稻海在翻腾,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人们怀里揣满了丰收的喜悦,袋里装着辛劳的报酬,心里涌动着来年的希冀,谷香的气息,是那样的使人陶醉,让人沉迷!(7)⑩秋,这是多么华丽的一个词语啊!秋天没有冬天冰花玉树的奇妙景象,没有春天万紫千红的百花争艳
,也没有夏天凉而脆爽的清风鸣蝉。但秋天有她独特的英姿。看,校园的几片纷飞落叶,不就是秋天的美?秋天的校园是最美的!(8)[病因分析](1)没有很好地表达出秋天到来的特征,应突出其“轻”“静”的特点。(2)“宽大”不应该是“路”的特征。“金色”与
上文不符,且秋天的色彩是很丰富的,绝不止这一种颜色,“蝴蝶”只能舞,不能歌。(3)“左边”的写作顺序不明确。“花”太笼统,应具体写具有秋天特征的花。(4)“最左边”的写作顺序不明确。“蝌蚪”不应该是秋天的生物,四月份是青蛙的产卵盛期,蝌蚪大约在五、六月就变成青蛙了。(5)
⑤⑥两段顺序有些杂乱。“强烈”不太符合秋日阳光的特点。(6)第⑧段联想与全文整个秋的色调不一致。(7)顺序偏乱。“凋敝”与全文的色调不和谐。(8)用语不够简练,也缺乏抒情的语句。[升格佳作]校园美景风姐姐携着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们轻轻地跨过田
野,静静地走过校园。在她们驻足的瞬间,校园里的树忽然变得稳重起来,将浓绿的外套换成了淡黄的风衣……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秋色的:“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
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们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但他描写的秋太萧瑟了,我们的校园绝对不是这个样子。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宽阔的水泥路,路两旁是高大的法桐,风携带着落叶,飞舞
着,飘扬着。那纷飞的落叶,仿佛是一只只彩色的蝴蝶跳着美妙的舞蹈。当路面上铺满落叶时,一条绮丽的地毯出现了。多么迷人的秋色啊!路的左边是花坛,花坛里种满了菊花。菊花是秋天的主宰,她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有的尽露精髓;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黄的像金,蓝的像海,美极啦!阵阵秋风,股股花香,多么醉人的秋味啊!路的右边便是鱼池了。这可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啊!鱼池呈圆形,池中央,一座假山巍峨屹立,为鱼池增添了几分韵味。池中,鱼儿沉在水底,缓缓地摇着
尾巴,远没有夏天在水草间嬉戏玩耍的调皮;将手伸入水里,有深深的凉意。秋的温度鱼先知啊!鱼池后,那高大的建筑物是什么呢?哦,那是我们的教学楼。每天早晨,教室里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里是我们成长的乐园。站在教学楼上,抬头仰望,秋天里那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阳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
微波。低头俯视,很美的落叶,一片,一片……望着校园里的秋景,闻着校园的秋息,我的思绪不知不觉已飘到了校外……田野里稻海在翻腾,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此时叶片衰黄的色彩不是凋敝的象征而是丰收的预兆,它告诉
我,不久,人们怀里将揣满了丰收的喜悦。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是低垂的,饱溢了芬芳。秋,无论在我们的校园,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独特的,都有其他季节所不能比拟的美。我爱美丽的秋![升格点评]升格后的文章写景顺序清晰、合理,由整体到局部,局部部分又由近及远、仰俯结合。得体的写作顺序
使文章前后贯通,成为一体。恰到好处地调整了引文的位置,从而自然引出下文校园别样的“秋色”。锤炼或更换了不当的词句,语言优美流畅,融描写、记叙、抒情于一体,深情表达了对“秋”的喜爱。【运用演练】1.仔细观察某一种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将这种景物的特征写出来。答:答案(参考例文)一般树枝,绝大多
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
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稀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比喻,拟人)2.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却道天凉好个秋/霜叶红于二月花/萧瑟秋风今又是/秋实/校园的秋/
故乡的秋要求:①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②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③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例文]却道天凉好个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题记自古以来,秋天便是诗人们的宠儿。有人感叹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安逸;有人不胜秋风之寒、秋风扫落叶的无情;有人感慨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伟大。有人说秋是一个怀旧的季节,而怀旧总免不了伤感,风吹起破碎的流年,谁又在
我的记忆中浮现?独自漫步在校园小径,落叶在脚下铺成一条柔软的地毯,“吱吱”作响。一片落叶飞旋而下,似失了翅膀的蝴蝶,飘零在这冰凉的空气中。“诶,你是……”对面一个男生停下脚步,“是你啊,好长时间没见呢
。”“嗯。”然后,相对无言。“那个,我还有事,先走了。”他尴尬地摸了摸头。我点头,他转身离去。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没来由的一阵疼,明明小学时坐了三年的同桌,初中三年的分离,如今再见却连普通朋友都不算吗?见面竟只剩无言。下雨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透着一股寒
意,水顺着脸颊流下,是泪还是雨?为什么却有一种滚烫的感觉?无意中瞥见,花圃中的月季开了,淡淡的花香在鼻尖环绕。一时冲动摘了几瓣,捧在手中视若珍宝。回到教室,怕花瓣谢了颜色,就把它放在保鲜袋里,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几天后,再取出来时,它却已经失去了光泽。微微泛黄的颜色,有一种更浓
烈的香味,香得那么不真实。花还是谢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是啊,世间上的万物,有什么是时间带不走的呢?朋友看我对着几个花瓣发呆,拿去闻了闻,眉头皱了皱。“扔了吧。”我猛然醒悟,扔了吧!手指起落间,它们缓缓飘进垃圾箱。花瓣似是不甘地在空中打了几个旋,终是无奈落下。我没
有黛玉那般多愁善感,将它们埋葬。在我手中,它们注定被抛弃。这个秋天怎么这样冷?在秋风中伫立,任它们在我身旁舞动。忽然想起那句歌词:“我了解离开树的叶,是属于地上的世界凋谢。”是什么,迷茫了我的双眼?“喂,发什么呆呢?走啦,我
们回教室。”朋友拉着我的手向教室走去。我的嘴角勾起一个美好的弧度,心中却淌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诗句。这个秋天,即使冰冷,却还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