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答案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66.230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二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二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二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二历史 答案.pdf,共(5)页,366.23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1c371305d0b2ce960b107e82c294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校联体第二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合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CDABCCADDCBBCAB1.【答案】A【解析】据材

料“早期中国……最终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可知,早期中国从松散联邦到西周的分封制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制,说明早期中国的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故选A项;从汉到清,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与思想由多元趋向

统一无关,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能以偏概全,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汉到宋初中枢权力官职名称及职权变化”可知,从西汉到宋初,官职名

称变多,职权范围明显缩小,这种变化使得原本掌握较大权力的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权力被削弱,从而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故选C项;材料表格所反映的变化主要涉及中央官职的名称和职权,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A项;材料表格中的信息并没有任何直接指向决策过程或

决策优化的信息,官职名称和职权的变化与国家决策的优化之间缺乏直接联系,排除B项;虽然官职的明确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表格中的变化并未明确体现出这一点,而且从丞相的职权变化来看,其权力被削弱而非增强,这更可能影响到行政效率

而非提高,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北魏统治者首次明确下达了仿照中原汉魏旧制,建立明堂与辟雍的诏令,而明堂辟雍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说明北魏孝文帝注重中原礼仪制度,受到儒家正统思想影响,故选D项;虽然北魏统治者采取了汉化政策,但材料中并未明

确提及革除鲜卑族旧俗,且“革除”一词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虽然北魏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可能有助于缓解民族矛盾,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这一点,因此这一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而是

强调了仿照中原制度建立文化设施,因此这一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可知,道德教化是《南赣

乡约》的核心精神,《南赣乡约》的这些宗旨和规定有利于规范村民的行为,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助合作,从而教化百姓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故选A项;题干主要反映《南赣乡约》劝民从善,强调道德礼义的重要性,虽然乡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村的自我管理,但乡村自治的理念不符合题干主旨,排

除B项;《南赣乡约》仍然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观念的实践和应用,尚未体现儒学的哲理化,排除C项;《南赣乡约》是基于传统道德和习俗的规范约定,更多是社会治理思想的体现,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顺康雍三朝‘人丁’一词平均每年出现2

至3次”,“其后各朝平均每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出现1次”,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历史可知,清朝中期以后,随着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等赋役制度的改革,人口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丁不再是赋税征收的主要依据,因此“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的使用频率

显著下降,这表明导致“人丁”一词使用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摊丁入亩”等国家赋役制度变革,故选B项;“人丁”一词出现频率的减少并不直接等同于户籍管理的忽视,此外,政治腐败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难以直接通过“人丁”一词的出现频率来推断,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供

任何证据来支持《清实录》的记载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且这种质疑与“人丁”一词出现频率变化的原因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若人丁不足引发社会混乱,政府反而会更加关注“人丁”问题,使用这一词汇的频率应该增加,因此这一选项与材料描述的现象相矛盾,排除D项。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光绪帝裁撤大量官员的做法无疑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特别是那些被裁撤的官员及其背后的政治势力,这很可能加剧了他们对变法的反对和反击,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众的态度,故A错误;材

料无法体现维新派的态度,无法推断出其软弱性,故B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光绪帝缺乏实权,故D排除。7.【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意可知,民国初年,社会上出现了多个妇女团体,如女子北伐队、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孙中山在给一些妇女团体的回信中强调了男女平等和女子将来应

有参政权的观点,多个妇女团体的出现说明女性在当时已经有组织地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取权益,而且孙中山回信中也对女子争取参政权予以支持,这些都反映了女性争取参政的努力,故选C项;据材料“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可知,此时妇女并未获得参政权,这里表明未来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排除A项;材料中提

到的是妇女团体的出现和孙中山对女子参政的支持,并未涉及参政主体的多样化,所以B选项与题意不符。虽然孙中山的话体现了对男女平等的支持,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社会已经改变了对女性的歧视,所以D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

题目中明确提到江苏各抗日根据地参照其他地区经验建立了一套政权体制,这明显是为了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故选A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土地所有制度的改变,而是关于政权体制的建立,排除B项。人民民

主专政政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与题目中的时间(1942年)和背景(抗日根据地)不符,排除C项。虽然题目背景是抗日根据地,但建立政权体制的直接目的并非为了推动国共合作抗日,而是加强根据地的内部管理,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该杂志是对外报道

刊物,1960-1980年还出现了不同语言的版本,这样就可以让国际社会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增进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故选D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项时空不符,排除A项;中国工

业化1953年才开始,B项时空不符,故排除;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此背

景下,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撤销原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以及结束生活资料流通和生产资料流通长期分割管理的局面,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和市场的有效运作,故选D项。题目描述的是商品流通体制和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并不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排除A项。虽然改革确实可能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但题目中的改革更侧重于商品流通体制的优化,而非直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排除B项。题目体现的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C项。11.【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纪念黄文秀”“希望他们传承弘扬好黄文秀优秀品质,跑好‘接力赛’”可知百色市通过鼓励学习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来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选C项;据题干可知鼓励学习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以此来教化公民以提升素质,但并不能推出公民素质已

“得到全面提升”,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2年已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鼓励学习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旨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通过这些人物来展示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所以这种主流价值观念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1

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所有官吏(除十将军外)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任期一年,且公民大会每周都开会进行投票表决,这些都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即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故选B项;雅典民主政治确实关注公民利益,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这一

点,而是强调了民主程序和方式,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城邦至上的原则,而是强调了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权力分立和制约的机制,排除D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通过限制贵族法官的

权力,该法律有助于减少贵族在法律解释上的任意性,从而可能减少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故选B项;虽然《十二铜表法》在多个方面作了规定,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它对贵族法官权力的限制,而非直接说明其调节了社会纠纷,此选项虽有关联,但不是材料强

调的主要点,排除A项;材料中明确指出,《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非平民,此选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并未说明中断了习惯法,此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封建主各自为政,有的势力大到敢于挑战

国王,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自治特征,即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故选C项;虽然题目描述了封建主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并未直接说明贵族权力的整体提升,此选项表述不够准确,排除A项;题目中虽然提到有的封建主敢于挑战国王,但并未说明王权完全丧失作用,此选项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封君封

臣关系的稳定性,且从封建主敢于挑战国王来看,这种关系并非完全稳定,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1789—1875年政体反复更迭,最终在1875年建立共和制,据所学可知这一变化过程符合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主

要是指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改革或革命确立,而此图仅反映一个国家,不能推出资本主义扩展,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此图所展示的是资本主义民主的确立,没有具体信息反映资本主义民主运作过程,无法推知其局限性,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英国是在1689年颁布《权

利法案》才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况且它的共和国政体发生在1649年至1660年间,不符时间,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当前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区域组织实力的增强,都希望打破美

国的控制,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故选B;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的标志是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元于1999年问世,题中漫画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期,故A项错误;漫画主题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说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形成,无法得出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故C项错误;图中虽有人民币和欧元并立在一起,但不代表着二者是结盟关系,尤其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17.【答案】(1)历史意义:①玉琮作为祭祀礼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

反映了良渚社会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征。(2分)②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同时,甲骨文的发现也为证实商代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2分)③里耶秦简户籍簿便于朝廷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作为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秦朝社会治理的

主要手段。(2分)④“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的,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2分)(2)史料价值:西汉宣帝时期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可知此壁画并非真实场景,对于研究张骞出使西域史料价值不高;(2分)但壁画为唐代艺术家人为突显

佛教地位而进行的虚构场景,对研究初唐时期时代风貌(艺术、宗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分)(只简单的回答史料价值很高,或者没有史料价值,不得分;另外,只简单回答它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或第二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也不得分。)正确态度:要重视对史料

的甄选、辨析,去伪存真;要大胆质疑,多元互证;要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答对1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1)①结合所学知识,玉琮作为祭祀礼器,不仅用于祭祀,还象征着社会权利,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反映了良渚社会的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另外甲骨文的发现也证实了商代历史的存在,为研究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

时期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③结合所学知识,里耶秦简户籍簿便于朝廷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作为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秦朝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④结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合所学知识,“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的,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

流长。(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汉明帝时期,所以壁画并非真实场景,对研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史料价值不高;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所以唐初绘制的壁画对研究初唐时期的宗教、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第二小问考察学生对待史料研究的正确态度,

要求学生学会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甄别,去伪存真。本题考查了史料的重要作用和正确对待史料的方法,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同时,该壁画是研究汉

朝历史的第二手资料,并且存在失误,对于研究汉朝及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价值不高;它是研究初唐时期时代风貌(艺术、宗教)的第一手资料,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所以不能简单的说它是第几手资料和有无史料价值。18.【答案】(1)合理性:创办了近代第一批近代

工业,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民用工业采取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创办了军事工业、兴建海军,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派遣留学生和创办翻译学堂,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每点2分,任选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但必须史论结合才给2分

,否则扣1分)。(2)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政治近代化;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等进步思想,推动思想观念近代化;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促使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减轻了障碍,推动了经济近代化。(每点2分,但必须史论结合才给2分,否则扣1分。任选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只照抄材料的,得分最高不得超过3分。)【解析】(1)第一小问合理性,据材料一“经过30多年的

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可知,创办了近代第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军事工业、兴建海军,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派遣留学生和创办翻译学堂,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根据所学

可知,洋务运动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据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等进步思想,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进一步唤醒了国民的民族意识,激励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结合所学知识,又可推断出: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减轻了障碍,推动了经济近代化;辛亥革命革除了缠足等封建社会陋习,推

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生活近代化;等等。答案需要史论结合方可,其他言之有理、符合事实的答案亦可得分。19.【答案】示例: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2分)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大力发展俄语教育。这有利于我国工业

化建设的开展,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积极与一些西方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开展友好往来;同时中苏关系破裂,因此,我国俄语教育发展趋

缓,英语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其他语种也有所发展,这为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培养了人才。7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我国先后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之

后,开展了全方位的多边外交。在此背景下,我国以英语为主多语种全面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协调发展的外语教育格局日趋形成。这为新时期我国全面融入世界奠定了基础。(9分)总之,随着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外语教育语种

的演变也日趋科学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一面镜子。(1分)【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外语教育情况的变化和主要外交政策的转变,刚开始是学俄语,后来转向学英语,实际上反映出我国的外语教育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相匹配的,

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评分细则建议】1.观点2分,要求围绕“外语教育情况的变化和主要外交政策”来提出,表述要准确、严谨,表意清楚,使用陈述语。2.论证过程9分,至少写出三个时期的史实,史实表述准确,并且表述要做到史论结合

,有逻辑性。只罗列事实,表述没有史论结合、没有逻辑性,得分最多不得超过3分。3.结论1分,照抄论题不得分。20.【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服务于专制皇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强化了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高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巩固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背景:欧美传统选官制

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时代对于官员管理的要求提高;启蒙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科举制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维度考查;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每点2分,任答1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汉时代。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可知,历史悠久;据材料一“皇权是塑造文官制度最重要的外在力量……而与皇权的兴衰起伏密切相关”可知,服务于专制皇权;据材料一“儒家思想是文官士大夫群体的意识形态支柱,更塑造了文官

制度的诸多内容”可知,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文官制度因皇权的需要而生”“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可知,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高效;据材料一“科举制度在之后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文官制度贯彻了传

统政治的理念与宗旨,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可知,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并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据材料一“儒家思想是文官士大夫群体的意识形态支柱”“文官士大夫在实践中乘承的中庸、谦让、勤勉等人生态度”可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据材料一“沉淀

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可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腐朽的赐官制”可得,欧美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据材料二“英国在19世纪处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工业革命

的发展;时代对于官员管理的要求提高;据材料二“法国早在1791年就进行了文职人员考试”并结合所学可得,启蒙思想的产生与传播;据材料二“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可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第二小问启示,综合两则材料,

可从选拔人才的原则、选拔人才的内容、选拔人才的方式、不断完善选拔人才机制的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维度考查;要不断完善考核内

容和机制。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