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写作二(学生版)(初高区别及衔接)-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部编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4.915 KB
  • 2024-1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12 写作二(学生版)(初高区别及衔接)-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12 写作二(学生版)(初高区别及衔接)-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12 写作二(学生版)(初高区别及衔接)-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12 写作二(学生版)(初高区别及衔接)-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部编版).docx,共(9)页,24.91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855cb4d0ef6596688e45eda3164e7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写作二作文的素材运用和语言锤炼知识拓展,深度衔接新知一记叙文素材的选择写身边事,抒真挚情,析平常理,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从记叙文的角度来说,如何围绕主题(或人物),选择能表现主题(或刻画人物形象、或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素材,既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也是高考作文评价优劣的关键一步。记叙文的选材应着重于以下三种“事”:①身边凡人平常事。写凡人小事,力求做到小中见大;写凡人真事,力求做到真中见情;写凡人新事,力求做到新中出奇。②引发读者共鸣事。表现人类

共同的情感,如母爱、悲悯等;客观描绘,真实表达,不夸大,不做作。③趣味横生波澜事。在写作记叙文时,要选择有波澜、有起伏、有伏笔照应的素材。这样,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你的记叙中与人物同悲共喜,与事件相伴相随,心生好感,欲罢不能。新知二议论文中事例的运用技巧1.议

论文中事例的主要析例方式(1)边叙边析式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顾来路,你那英明的抉择依然让后人刻骨铭心。匈奴首领曾不止一次派人诱降你,许以高官,诺以厚禄,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你那颗坚定的心没有丝毫动摇。卫律来了,你义正词严,举刀自刺,宁死不屈;李

陵来了,你决不给他机会,甚至全然不顾老友之情……在生命与永恒的对决中铸就历史的丰碑。分析:叙中有析,析在叙中。在叙述中,自然表现出作者的态度。(2)假设推理式例如:①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其中白炽灯至今仍在沿用。当初他为寻找白炽灯的灯丝材料,经

过了一千多次实验,淘汰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才获得成功。试想,倘若他无恒心,能经受这一千多次失败的考验吗?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分析

:以上两段都运用了假设推理。不同的是,前者是正面举例从反面推理,后者是反面举例从正面推理。(3)因果分析式例如: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

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正是由于他以德报怨的宽容,最终赢得了将相和欢。分析:在列举事例后,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掘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这就是因果分析。(4)例后评价式例如: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之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

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伟大的理想,他们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道。分析:这段话是对爱国者的高度评价,通

过评价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5)正反对比法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例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

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之胜。同是孙膑,为何

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

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分析:把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性的文字后,说服力更强了。2.议论文中事例的主要析例句式(1)反复句式例如:“固而不柔,

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获得发展、成功,有所建树、无不经过了“柔而固”的努力,都闪烁着韧的光彩。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之韧

,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张海迪在身体三分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斗争,终于赢得了“当代保尔”的

光荣称号。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分析:“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这里说的是间隔反复,就是把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间隔

出现。在内容上,因为句式紧扣中心论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例如: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2)假设句式自我完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常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王羲之又怎能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盈筐的血汗,陈景润又怎么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假设句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有勤,才有“韦编三绝”的佳话,孔子才成为世界文化(3)条件句式史上的名人之一;有勤,才有“闻鸡起舞”的美谈,祖逖方雄才大展,实现北伐报国的理想

;有勤,张海迪才获得“当代保尔”的称号,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条件句是指由条件复句构成的

排比句或对称句。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4)转折句式例如:徒有万般“美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道理虽然浅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的。有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

”,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人想一呜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如此心怀鸿鹤之志,而身随燕雀之行,怎能实现

恢宏的大志呢!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销而富有节奏。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特别适用于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全面看间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命题。(5)因果句式例如: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无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异、祖冲之之所

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事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对人类有益的事业有所建树谁就筑起一座人生的纪念碑。这种由因果句式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

常常要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当然也可以只出现因果连词而不构成排比句。(6)对称句式例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置王平忠告于不顾,马谡固执己见,终致街亭失守……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

吗?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对称句句式整齐,结构对称,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可以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新知三作文的语言锤炼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

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在写文章时非常讲究锤炼语言,因而所写的名句才千古流传而依然魅力无穷、熠熠生辉:“春风又绿江南岸”,用一“绿”字,化静为动,使春风拂绿江南之景境界全出;“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为人性僻耽

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只有用心去锤炼语言,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文采。对于高中作文而言,要想做到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锤炼的功夫必须具备。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文采飞扬呢?1.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动词

表现事物,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还能够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春之意境全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个“噪”、一个“鸣”字就起到了动静互化的效果;上文的

“春风又绿江南”和“推敲”的故事,也是运用动词的范例。朱自清更是运用动词的现代语言大师,他在《荷塘月色》中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字描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

的洒落,写出了月光的轻柔缓和地流动;而“浮”“洗”“笼”字则写出了月光在池塘中缓缓升起,又慢慢泛开,最后笼罩全塘的朦胧。2.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灵活运用形容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而又贴切,能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让人充分感知所描写的对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精彩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

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其中,“曲曲折折”写尽荷塘的形状,而“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羞涩”等一连串形容词的运用,则写尽了荷叶、荷花的风致,也写出了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这是绘形绘色的典范。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雨

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竹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则是给声的极致。在现当代作家中,老舍、孙梨等都是锤炼语言的大师,我们尽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级取营养3.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

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此句写小屋对山的点缀效果,作者连续运用多个比喻句来表现“山上有了小屋”之后的美感。作者发挥自己的

奇妙想象和联想,从不同的侧面对小屋的灵动和小巧进行铺排和谊染,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使读者生发出无限的遐想。拟人的主要作用是化无情为有情,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老舍《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道:“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

“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不管是散文还是议论文,排比从来都是一种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文采顿生的一种修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

;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的美景……美存在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影子。”文段用排比的手法、具体而多角度地展示了美存在的普遍,使我们深刻理解了美的内涵。语言文采斐然,给人以美的感受。4.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为你

的语言增添文学底蕴;名言警句意深远,耐人寻味,不失时机地引用或化用名言,会为你的文章增添几分深刻;而历史典故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在写作中,有时候下笔千言却不如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更具有说服力。例如:“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

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此段妙用古诗句和名言,让文章意蕴深厚,文采飞扬,非常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例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

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牙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牙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从素材运

用和语言锤炼角度各写一个片段。思路点拨:如果对管仲感触最深,可以抓住管仲的才华和能力做文章,强调其对齐国崛起(称霸)的重要性;如果对鲍叔牙感触最深,可以强调鲍叔牙“知人”“高风亮节”等品质,这种品质对齐国崛起(称霸)有重要作用;如果对齐桓公感触最深,可以谈齐桓公不仅有能力和智慧,也

具备识人能力,是真正的明君。这样的一个君王,对齐国崛起(称霸)至关重要。以上三个角度可以任选一个写作。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结合“齐国崛起(称霸)”的背景去写,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视野。素材运用例文片段:诚然,鲍叔牙和桓公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觉得,管

仲的个人才能更不能忽视。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发展,不断优化进步,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真可谓:贤者可安天下,人才可促发展。回望历史,姜子牙渭水垂钓,等来姬昌的求见,最终辅佐武王成功伐纣,建立了周朝;商鞅“徙木立信”,确立“法家治天下”的理念,这一思想甚至还在当今“依法治国”的方略中

闪现;李冰治水,所建造的“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当地人民……这些谋政、治水方面的人才,只是我们窥见历史的一小扇窗户,透过它,我们还可以看见无数的文学、科学、经济学方面的人才,是他们的出现,传递着社会文明的火种,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优化着社会的功

能,最终造福着当时乃至后世百姓。语言锤炼例文片段:管仲才能出众,在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管仲没有辜负一片期望,以出众的才能,造就卓著功勋,令孔子写下肺腑之词以表赞扬之情。他的才能,没有被改朝换代的大浪所覆灭,他选择了极尽绽放生命的光

彩,使之更加绚丽。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袁隆平亦是如此,用一双手,在烈日骄阳下为世人留下富足的饱腹之粮;用一杆笔,鲁迅在布满阴霾的旧社会中为人民拨开迷雾;用一腔执着,爱迪生在百万次失败之后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这些时代的模范,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所到之处每一个角落,使之短暂的生命闪闪发光,为开创

美好的世界默默助力。随堂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0多年前,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的时代呐喊;100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20年《人民

日报》点赞了9位当代青年:“冲得上,打得赢”的“95后”文昌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参与雷神山建设的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坚强坚韧,向梦出发”的患有“庞贝病”却凭借顽强意志以662分被南开大学录取的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在特岗教师服务期满选择继

续留任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经历不同,却一样地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勾画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五四青年节前夕,学校将组织高三学生开展主题为“新时代,新青年”的座谈会,请你以学生代表李明的身份结合由材料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发言稿。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首先审读材料,使用“抓关键词句法”确定写作的立意。细读材料,关键词句为“新时代,新青年”。任务指令为:以学生代表李

明的身份结合由材料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发言稿。审题时应关注“100多年前”“100多年后的今天”对青年期望的异同,从而引发更深的思考。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近年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增长,从各大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到综艺节目《国乐大典》的丝竹之音,从游

戏《王者荣耀》长安赛年中对大唐乐舞的演绎,到河南台春晚《唐宫夜宴》的舞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剧、综艺、游戏等娱乐产品的结合不断深化。有人说,把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也有人说,娱乐的形式会消解传统文化。对此,作为

年轻一代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8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写作材料为时事材料,话题为文化创新。就传统文化与娱乐产品结合

这种方式,双赢与消解的观点各有合理性。传统文化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贴近大众,由大众决定。文化自古以来就有雅俗两种形式,人们各取所需。所以,娱乐并不是消解传统文化的方式,传统文化的普及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也更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参考立意①受众的素质决定文化的命运。②思考更适

合受众的文化形式。③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造福新时代。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