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243 MB
  • 2024-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1.243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2bac868c1303c045cb1c67e72ab4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山”之誉,山体主要由流纹岩

(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组成,山体峻拔奇峭。下面左图是雁荡山景观,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成因不同的岩石类型,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雁荡山体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

甲B.乙C.丙D.丁2.属于右图中丁类岩石的是()A.页岩,片麻岩B.板岩,石灰岩C.页岩,大理岩D.板岩,石英岩【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丙是沉积物直接形成的,因此应是沉积岩,丁是沉积岩指向的方向,因此应为变质岩,甲经过抬升

后,受到侵蚀变为沉积物,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组成,属于喷出岩类型,故选B。【2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丁为变质岩,石灰岩、页岩属于沉积岩,ABC错;板岩,石英岩都是变质岩,D对。故选D。【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三个突破

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

化石。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某种岩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该岩石是()A.砂岩B.安山岩C.花岗岩D.石灰岩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B.②

处石灰岩中可能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陆地环境【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的形成过程通常涉及岩浆冷却凝固的过程。当岩浆冷却时,其中的矿物晶体逐渐固化,形成花岗岩。由于其形成过程中矿物晶体的固

化,花岗岩通常具有质地均匀、矿物晶体清晰可辨的特点,C正确,砂岩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AD错误。安山岩的纹理通常是细粒的,结构均匀且致密,B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4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

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在石灰岩中发掘出了完整的三叶虫化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化石出现在早古生代,因此图中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所以②处石灰岩中不可能有被子植物化石,B错误。④泥岩位于①石灰岩所在岩

层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下老上新,①石灰岩形成于古生代,因此④泥岩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图中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由此可推知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据图可知,断层线被侵蚀平整,由此可推知侵蚀面晚于断层,所以③花岗岩早于侵蚀面形成,C正确,故选C。【点睛】判断地层

形成顺序的主要依据包括岩层的类型、岩层的相对位置、化石的存在与否情况。沉积岩一般遵循“上新下老”的原则,即上部岩层形成时间较晚,下部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岩浆岩的形成时间通常晚于其穿过的沉积岩层。变质岩的形成通常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因变质作用通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往往由岩浆活动

提供。沉积岩中化石的存在可以指示地层的相对年代。一般来说,年代越老的地层中化石越简单,年代越新的地层中化石越复杂。当地时间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的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笼罩了斯特龙博利岛。斯特龙博利火山是世界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下面左图为意大利及

周边地区简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5.斯特龙博利火山活跃的原因是()A.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6.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后近地面的气

温降低,主要原因是大量火山灰导致()A.a增强B.b增强C.c减弱D.d增强【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斯特龙博利岛位于地中海,根据所学知识,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处,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运

动较为频繁,火山活动较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右图中,a为地面反射,b为大气反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地面辐射。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弥漫于大气中,导致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d地面辐射和a

地面反射减弱,B正确AD错误;大量火山灰弥漫于大气中,c大气逆辐射会加强,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涉及的两种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北京时间2024年9月2日11:20,美国公开赛八分之一决赛的一场龙争虎斗在纽约(74°W,40°N)

上演(美国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至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采用夏令时,夏令时比正常时间快一小时)。奥运决赛重演,中国网球小将郑钦文经过2小时50分钟的激烈角逐以2-1再胜曾经的噩梦对手克罗地亚老将维基奇,连续2年跻身美网

女单8强。完成下面小题。7.2024年美国公开赛八分之一决赛开赛时,纽约时间为()A.9月1日22:20B.9月2日22:20C.9月1日23:20D.9月2日23:208.当比赛结束时,9月1日范围占全球的比例约为()A.5/12B.7/12C.3/

4D.1/4【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纽约时间为西五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3个时区,开赛为北京时间2024年9月2日11:20,即此时纽约时间为9月1日22:20,因当地采用夏令时,故时间快1小时,为9月1日23:20,C正

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开赛为北京时间2024年9月2日11:20,比赛经过2小时50分钟,即结束时间为北京时间14时10分。由结束时间14时10分(120°E地方时),可推出180°经线时间为18时10分,推出9月2日占全球的比例

约为18/24,即约3/4,故9月1日占比约为1/4。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日界线又称国际改日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上各处的日出时刻因东西位置的不同,而有早晚的差异。向东航行的人迎着太阳,必定感到日子变短;向西航行的人追赶太阳,必定感到日子

变长。为了避免这些差异,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180的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由于要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性,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的经线划分,而是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自北通过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南过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而达新西兰东边。向东航行的船只过这一线

时即减去一天,如二日正午改为一日正午;反之增加一天。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丁风带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丙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丰富

的降水10.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开普敦附近河流正处于丰水期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季节性加强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季节性升高【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结合全球大气环流图可

知,甲为东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低气压带,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正确。丁为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北风,C错误。丙为东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

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此时,开普敦位于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南半球的夏季附近河流正处于枯水期,A错误。北半球冬季,黄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弱,B错误。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C正确;北半球冬季,气温低,天

山冰雪带下限海拔季节性下降,D错误。故选C。【点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就北半球而言,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自然界中,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下面右图是左图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I经II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完成下

面小题。11.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12.河流袭夺后,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1.D12.C【

解析】【11题详解】读左图及方向标可知,分水岭两侧河流干流的流向相同,均由东南流向西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水岭是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左图中两水系的分水岭与两侧干流大致平行,因此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大致呈现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结合两图的方向信息以及图2中分水岭演变等信息可知,山岭南侧河流海拔较低,北侧河流海拔较高,南侧水系干流的支流袭夺了北侧水系干流的支流。根据图中干支流流向一致可判断,丁位于袭夺河流的下游河段,甲河段的水部分流向丁处,丁的流量

会增大,D错误。甲乙位于河流上游,流量变化不大,AB错误;丙河段因上游水源被袭夺流量减少,C正确。故选C。【点睛】河流袭夺是指相邻流域的河流由于侵蚀基准面的高度不同或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其向源侵蚀的速度不

同,侵蚀速度较快的河流会切穿分水岭,抢夺另一侧的河流,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抢水的河流被称为袭夺河,而被抢水的河流则被称为被夺河。河流袭夺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峡谷地貌的形成,并且会导致水系扩大、水量增加,侵蚀能力增强。被夺河的水量会减少,下游形成断头河,而河谷的形态则保存下来,这种

变化反映了河流发展和水系变迁的历史。2020年9月我国建成库尔勒至格尔木的铁路(简称库格铁路),连接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如下图)。其中台特玛湖特大桥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是格库铁路新疆段控制性咽喉工程,穿越湖区的铁路采用桥梁结构,以替代传统地面

铁路铺装。完成下面小题。13.库格铁路若羌段设计并修建成为“C”字型铁线主要目的应是()A.带动沿线城镇发展B.降低线路坡度C.降低铁路修建成本D.保护古城遗址14.台特玛湖特大桥采用桥梁结构代替传统地面铺装的主要原因()①减少风沙侵蚀路

基②减少风沙堆积阻断水流③地形起伏大④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读图,库尔勒至格尔木的铁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设计并修建成为“C”字型铁线

主要目的应是降低线路坡度,有利于行车安全,B正确;从图中看,库尔勒至格尔木的铁路沿线没有城镇和古城遗址,排除AD;修建成为“C”字型,线路延长,不一定会降低铁路成本,排除C。故选B。【14题详解】联系已学,与传统地面铺装相比,

格库铁路线经过台特玛湖时采用架桥形式,可以减少风沙侵蚀路基,减少风沙阻断水流、保障湖水的自然流动,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①②④对;读图可知,库尔勒至格尔木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起伏小,③错。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格库

铁路由格尔木站至库尔勒站,为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格库铁路是第三条进出疆的铁路大通道,也是中国通往欧洲、西亚的陆路运输大通道之一,被美誉为“大漠新丝路”。平原地区的河流受河岸的限制较少,侧向自由发展。而在长江源头干流河段的通天河,长达150公里的下游河段,发育了形态完美的嵌入型

曲流,峡谷深度均在七八百米以上,蜿蜒的曲流仿佛游龙般穿行于峡谷之间。下面左图为平原地区河岸线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的河岸),右图为通天河的嵌入型曲流。完成下面小题。15.有关左图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②底层水流由L1流向L2③该河段以侧蚀作用为主④

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⑤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16.嵌入型曲流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下陷,流水下蚀形成峡谷并继续侧蚀形成曲流B.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形成峡谷并继续侧蚀形成曲流C.

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下陷形成谷地并继续下蚀D.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保留弯曲并继续下蚀【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左图中显示,L1一侧为凹岸,L2一侧为凸岸,与实线相比,虚线河岸对应时期凹岸凹进去的程度更深,凸岸凸出的程度也更深,故虚线河岸对应

的时期更晚,则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①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弯道环流,表层水涌向凹岸,底层水由凹岸到凸岸,L1一侧为凹岸,故底层水流由L1流向L2,②正确;该河段为曲流,侧蚀作用为主,③正确;曲流一般发育于地势平缓的区域,通常在河流中下游,④错误;河流曲折,流速较慢,

泄洪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⑤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嵌入型曲流通常是在曲流的基础上,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所致,故其形成过程为:在地势平缓的地区,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后伴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不断下切侵蚀,从而保留了弯曲并继续下蚀,最终形成嵌入型曲流,D正确,ABC错误。故

选D。【点睛】曲流形成的原因如下:①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水流会偏向一侧,导致一侧河岸受到强烈侵蚀,而另一侧则形成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逐渐弯曲。②河床两岸岩性软硬不一致,造成两岸差异侵蚀,也会导致河流弯曲。③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下图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北京(116°E,40°N)和2026年冬奥会举办地米兰(9°E,45°N)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的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为米兰,总降水量较大B.图a为北京,1月气温较低C.图b为米兰,夏季降水集中D.图b为

北京,气温年较差小18.影响两城市最冷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洋流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分析,米兰属于中纬度,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图

b最冷月气温小于0℃,降水集中于7-8月,是温带季风气候,图b是北京气候资料图,图a是米兰的气候资料图,BC错误。对比两图可知,米兰和北京相比,米兰总降水量较大,1月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北京夏季降水集中,A正确,D错误

。故选A。【18题详解】米兰(9°E,45°N)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北京(116°E,40°N)位于季风区,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导致两城市最冷月气

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两城市纬度位置相差不大,洋流和人类活动对两城市的气候影响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人类活动也会对城市气温产生影响。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周边地区。此外,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也会影响城市的气温。

下图为非洲大陆某气象站统计的全年降水量累计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气象站所在地降水()A.1月~12月递增B.夏季少冬季多C.与高温季同步D.季节变化较大20.当地农民计划引种多年生牧草发展畜牧业,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光

照D.土壤【答案】19.D20.B【解析】.的【19题详解】图中为降水量累计曲线,图中可看出6月前后降水量增加明显,可知6月前后降水量大,12月及之前降水量增加不明显,说明12月及之前一段时间降水较少,说明全年降水不均匀,并非1月—12月递增,降水季节变化较大,A错误D正确;材料中无法

明确该气象站所在半球,故6月前后为冬季还是夏季,高温还是低温季节,不能确定,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结合上题,可判断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少时影响牧草生长,影响畜牧业发展,B正确;非洲整体上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AC错误;土壤不属于气候因素

,D错误。故选B。【点睛】降水量累积曲线是一种用于表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形表示方法,它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代表自降水开始到各时刻降水量的累积值,通过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降水量的累积过程以及降水强度的变化。克里希纳河发

源于印度西高止山脉,流经低缓的德干高原,河流全长1400千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上游河道曲折,中下游有灌溉、航运之利,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面小题。21.克里希纳河湿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B.东北信风带来丰沛的水汽C.西南季风带来海洋上的水汽D.

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22.2022年,贡士尔发生极端高温,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该次高温最有可能发生在()A.7月B.4月C.1月D.10月【答案】21.C22.B【解析】【21题详解】克里希纳河位于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为湿

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湿季,C正确;该地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且东北风来自陆地,水汽较少,B错误;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对该流域影响不大,A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2022年,贡士尔发生极端高温,应是当地夏

半年,CD错误;7月为湿季,降水较多,阴雨天多,发生极端高温概率小,A错误;4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距贡士尔较近,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此时西南风势力弱,雨季还没来临,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B正确。故选B。【点睛】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雨两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下表示意我国A、B两地夏至日白昼时长与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地点A

地B地夏至日白昼时长14小时51分13小时21分夏至日日出时间4点51分6点00分23.A、B两地最有可能为()A.北京(116°E,40°N)、海口(110°E,20°N)B.大连(121°E,39°N)、杭州(120°

E,30°N)C.北京(116°E,40°N)、杭州(120°E,30°N)D.大连(121°E,39°N)、海口(110°E,20°N)24.6月份期间()A.黄河站(79°N)午夜太阳高度变大B.A地昼夜之差缩小且日出渐晚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会先扩大然

后缩小D.B地正午时影子先变短再变长【答案】23.A24.C【解析】【23题详解】A昼长14时51分,可推日出地方时为12:00-7小时25分30秒,约为4:35,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4:51,相差约16分钟,经度差约4°,约为116°E,

BD错误;B地昼长13时21分,可推日出地方时为12:00-6小时40分30秒,约为5:20,与北京时间6:00相差40分钟,经度差10°,约为110°E,A正确,C错误。故选A。【24题详解】夏至日A地昼长14时51分,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上题,A

地在4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6月22日昼最长夜最短,昼夜之差最大,故A地昼夜之差不是一直缩小,B错误;6月1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不断变低,直至北极圈,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而黄河站午夜太阳高度等

于黄河站纬度与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之间的纬度差,故6月1日至6月22日,黄河站(79°N)午夜太阳高度变大,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但6月22日之后,黄河站(79°N)午夜太阳高度变小,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A错误,C正确;结合上题,B地纬度20°N,太阳直射2

0°N时,B地正午影子最短,太阳直射20°N后向北移时,B地正午影子变长,太阳直射点自6月22日后向南移时,B地正午影子变短,故B地正午时影子并不是先变短再变长,D错误。故选C。【点睛】6月份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6月

1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6月22日至6月30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5.7月始,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5:20分(北京时间)在固定位置,面向同一方向观测太阳

在天空中的位置,每隔半个月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三次,并绘示意图记录。同学记录的太阳位置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7月始,每隔半个月,连续观测三次,即从7月初到8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南移,浙江该校昼长变短,日出越来越晚,同为北京时间5:2

0,太阳正在日出或日出后不久,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图中太阳方位越来越偏向逆时针方向,ABC错误,D正确。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世

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三城市月降水量折线图(单位:毫米)。材料二:阿尔卑斯山深处有一处冰洞奇观—冰像洞穴,洞穴位于海拔1500米以上,洞穴内夏季温度在零度以下,冬季异常寒冷。洞穴内有洞顶垂下的钟状地貌,该地貌的形成与溶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类似。(1)简述甲城降水的季节差异,并分

析原因。(2)简述阿尔卑斯山冰像洞穴内钟状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析在铁门修建水力枢纽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夏季降水少,秋季降水最多,冬春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受西风控制的时

间长,因此除夏季外降水都较多。(2)水流和融化的洞顶冰水向下滴落,受低温影响,在洞顶冻结并向下生长,没来得及冻结的水落在冰洞底部冻结成冰,形成向上生长的冰笋。(3)地势落差大;上游有面积较大的集水区;位于峡谷,工程量小;当地降水多,水量丰富

。【解析】【分析】本题以阿尔卑斯山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降水、地貌、水力枢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甲城夏季降水少,秋季降水最多,冬春降水较多。当地位于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由于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的时间长,因此除夏季外降水都较多。【小问2详解】钟状地貌的形成与溶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类似。洞穴内夏季温度在

零度以下,冬季异常寒冷,水流和融化的洞顶冰水向下滴落,受洞内低温的影响,由于该冰洞内气温低于0℃在洞顶冻结并向下生长,没来得及冻结的水落在冰洞底部冻结成冰,形成向上生长的冰笋。【小问3详解】该地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据图可知,上游等高线较稀疏,是面积较大的集水

区;水利枢纽位于峡谷,建设工程量小;当地降水时间长,降水多,水量丰富。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

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2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材料二:沙漠里空气干燥,气温日较差大,降水稀少。而沙漠里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土壤温度与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小,这就是“绿洲效应”,

宁夏平原的“绿洲效应”非常突出。(1)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简析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2)简述宁夏平原“绿洲效应”突出的原因。(3)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农业发展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答案】(1)甲地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流速相对较慢;流程长,砾石在河床上堆积较多,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2)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是主要农业区,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3)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

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解析】【分析】本题以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的原因、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河流流速越快、流程越短

,挟带的砾石在洪积扇处堆积越多。河流流速主要受地势起伏的影响。图中甲地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流速相对较慢,流水搬运能力弱,且流程长,砾石在河床上堆积较多,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图示地区各地降水条件相差不大。且该

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物粒径较大。【小问2详解】据材料信息“沙漠里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土壤温度与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小,这就是“绿洲效应””可知,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是“绿洲效应”突出的主要

影响因素。据图可知,宁夏平原是主要农业区,有黄河流经,河流及灌渠密布,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因此宁夏平原“绿洲效应”突出。【小问3详解】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江南

”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水量入手。贺兰山大致为南北走向,有利于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形抬升明显,降水较多,有利于增加降水补给。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本纳斯沙漠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约280平方公里,是欧洲唯一的沙漠。本纳斯地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造就了其独特的“沙漠+峡谷”景观,是欧洲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该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天文观测等特色旅游项目。材料二:图1为西班

牙区域略图;图2为本纳斯沙漠砂岩峡谷景观图。(1)从降水角度,简析本纳斯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2)指出形成图2峡谷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分析本纳斯沙漠开展天文观测项目的有利条件。(4)

有专家认为,本纳斯沙漠景观会随着气候变化逐渐消失,试着说明理由。【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冬季位于西风的背风谷地,降水稀少,气候干燥。(2)流水侵蚀。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碎屑物;强降水对地表下切侵蚀,形成峡谷。(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人烟稀少,光

污染小;地形开阔,视野好;离城市距离近,交通便利。(4)全球变暖,海陆气温差异增大,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上升,沙漠面积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本纳斯沙漠为背景材料,涉及沙漠的成因、地貌成因、天文观测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

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本小题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展开分析。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朗干燥;受地形的阻挡,冬季又位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较强,降水少,故形成本纳斯沙

漠。【小问2详解】由材料“本纳斯地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造就了其独特的“沙漠+峡谷”景观,可推测流水侵蚀是形成峡谷景观的主要外力。形成过程: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形成大量的沙质沉积物;冬季在西风的影响下,降水较多,流水对地表的下蚀,形成峡谷地貌。【小问3详解】本

纳斯沙漠开展天文观测项目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大气透明度好:由于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尘埃等杂质较少,大气透明度好。人烟稀少,光污染小:本纳斯沙漠地区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光污染问题不严重

。开阔,视野好:沙漠地区地形开阔,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山脉遮挡视线,这为天文观测提供了良好的视野条件。【小问4详解】沙漠景观消失,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降水增多。当前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海洋与陆地的温差,暖湿的西风带来更多

的降水;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上升,沙漠面积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