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3.487 M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4)页,3.487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6c92054dee21bfd52cd29f40393710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5届2024-2025学年(上)12月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

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二苯胺能鉴定DNA,推测以下最有可能与二苯胺发生颜色反应的是()A.脱氧核糖B.磷酸二酯键C.碱基AD.磷酸【答案】B【解析】【分

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

和DNA进一步分离;③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详解】DNA是生物大分子,由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一条链中相邻的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因此可推测最有可能与二苯胺发生颜色反应的是磷酸二酯键,B正确,ACD错误。故选B。2.SREBPs是整合在内质网膜上的前体蛋白,可

与SCAP结合形成复合物。细胞内胆固醇缺乏时,SCAP可协助SREBPs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调节活性的SREBPs片段,该片段被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高时,SR

EBPs片段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后被锚定在细胞质基质中,则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不溶于水,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SREBPs的合成过程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可通过囊泡

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C.促进SCAP活性的药物有助于减少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D.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SCAP可协助SREBPs从内质网转运

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调节活性的SREBPs片段,该片段被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故促进SCAP活性的药物有助于胆固醇的合成,会增加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高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会受到抑制。【详解】A

、胆固醇是脂质不溶于水,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根据题目信息可知SREBPs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细胞内整合在内质网上的蛋白质,其合成过程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

可通过囊泡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B正确;C、由题意可知,SCAP可协助SREBPs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调节活性的SREBPs片段,该片段被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故促进SCAP活性的药物有助于胆固醇的合成,会增加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

含量,C错误;D、由题意可知,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高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会受到抑制,细胞对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有关,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即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稳态,D正确。故

选C。3.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定位在液泡膜上的ATP水解酶(V-ATPase)使液泡酸化。液泡酸化消失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具体机制如图所示(Cys为半胱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进入液泡时需要与V-ATPase结

合B.正常情况下,Cys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高于液泡C.液泡酸化,为Cys的运输提供了能量D.添加Cys转运蛋白抑制剂,会使有氧呼吸受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有

载体蛋白。【详解】A、V-ATPase能水解ATP,消耗能量,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进入液泡,主动运输时,被运输的物质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故H+进入液泡时需要与V-ATPase结合,A正确;B、由图可知

,正常情况下,Cys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故正常情况下,Cys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低于液泡,B错误;C、Cys的运输需要H+的浓度差提供能量,故液泡酸化为Cys的运输提供了能量,C正确;D、添加Cys转运蛋白抑制剂会使得线粒体功能异常,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而会使

有氧呼吸受抑制,D正确。故选B。4.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当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速度超过其再形成NAD⁺的速度时,丙酮酸转变为乳酸使NAD⁺再生,以保证葡萄糖到丙酮酸能够继续产生ATP,乳酸由血液进入肝细胞内转变为葡萄糖,该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进行可立氏循环时,肌细胞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B.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使血浆pH呈酸性D.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的过程中,产生NAD⁺和少量ATP【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

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因此肌细胞消耗氧气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A正确;B、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都可产生NADH,因此NADH的

产生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C、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维持pH为7.35~7.45,乳酸进入血浆后不会使血浆呈酸性,C错误;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过程中不再生成ATP,D错误。故选A。5.栖息于灌木上的雨蛙通常为亮绿体色,而近年在切

尔诺贝利核电站受损核反应堆的附近有较多漆黑体色的雨蛙出现,研究表明黑色素有助于吸收并消散部分辐射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污染区所有雨蛙控制体色的基因总和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漆黑体色雨蛙与亮绿体色雨蛙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C.雨蛙体色的变化说

明突变的利弊是相对的D.污染区雨蛙种群中漆黑体色的基因频率上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

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污染区所有雨蛙所有的基因总和为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B、漆

黑体色雨蛙与亮绿体色雨蛙可能还是一个物种,能发生基因交流,B错误;C、生物的变异的利弊是相对的,是由环境决定,C正确;D、污染区雨蛙种群中漆黑体色的基因频率上升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C。6.研究发现DNA复制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

另一条子链先形成短片段后再借助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连接成长片段。为验证上述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一段时间,然后将³H标记的原料添加到大肠杆菌培养液中,随后在培养的不同时刻,分离出T4噬菌体DNA,使其解旋成单链,加入试管中进行离心

使不同大小的DNA单链分层,并检测试管中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内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催化氢键断裂B.该实验结果也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若加入DNA连接酶

抑制剂,则近试管口处放射性会增强D.120秒结果中短片段比60秒少,原因是短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中自变量有时间、离试管口的距离,因变量是放射性的强度。【详解】A、大肠杆菌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打开碱基对之间的

氢键,A正确;B、该实验对单链DNA进行离心,不管是不是半保留复制,离心结果都一样,所以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B错误;C、本实验因变量是放射性的强度,若该实验加入DNA连接酶抑制剂,则不连续复制的那条链会产生大量短小的单链DNA片段,则增大了试

管口的放射性,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时有些短链片段连接成长链片段,所以短链片段减少了,D正确。故选B。7.哺乳动物某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氧合蛋白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改变构型成为还

原蛋白,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急剧降低,迅速与氧分离从而为机体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研究不同氧分压时三种人体蛋白氧饱和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胎儿血红蛋白,B为肌红蛋白,C为成人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红蛋白由还原蛋白向氧合蛋白转变B.在肝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氧合蛋白向还原蛋白转变,氧饱和度上升C.由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推测,肌红蛋白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储存氧气D.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地从母体获得氧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的亲和

力高,还原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低;“蛋白氧饱和度与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意思就是蛋白饱和度越高,蛋白-氧亲和力越高,反之,蛋白氧饱和度越低,氧亲和力也越低。题图可知,在不同氧分压时,B肌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高于A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在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

氧饱和度又高于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胎儿和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增加。【详解】A、肺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体内,CO2排出体外;即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浓度高,根据题意,蛋白质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

合成为氧合蛋白,故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A正确;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

氧亲和力最强,且相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均高于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可见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最强,最不易与氧分离,由此可以推测肌红蛋白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储存氧气,C正确;D、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气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低;分析题

图可知,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高于成人血红蛋白,即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亲和力高于成人;由此可以推知,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D正确。故选B。8.突触后膜兴奋后产生EPSP电位,E

PSP电位可以总和叠加。突触后膜第一次受到刺激(未达到阈值,阈下刺激)便已经产生EPSP电位。EPSP电位产生后迅速发生衰减,此时若受到第二个刺激,则这两个刺激就会发生叠加,以此类推,多个刺激产生的EPSP会进行总和叠加。叠加

的电位一旦达到神经元的阈值(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会爆发动作电位。图1为总和叠加的示意图。图2中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能在运动神经元胞体记录到一个EPSP;刺激多个感觉神经元,则会激起一个足够大的E

PS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EPSP时,电表两电极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侧B.图1中a点时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cd阶段伴随的膜外电位变化是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可受到神经递质释放量

的影响D.随着刺激的感觉神经元数量增多,EPSP叠加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

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A、EPSP为局部电位,检测时电表两极应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侧,A正确;B、a点电位未发生变化,为静息状态。cd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过程,膜外电位由负变为正,B正确;C、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的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C正确;D、动作电位大小主要取决于膜内外Na+浓度差,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植株A(杂合子Aa)和植株B培育植株①②③④⑤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育植株①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B.选择

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优质的突变体,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通常在等渗的培养液中,采用化学法、物理法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正常情况下,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

、0【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对植株A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单倍体植株,而后对该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物②是纯合二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植株③的获得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植株

的获得利用了诱变育种方法。植株④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植株⑤的培育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详解】A、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环节,对植株A(杂合子Aa)的花粉(A或a)经过

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为单倍体植株(A或a),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①,获得的植株②(AA或aa)为纯合子,A错误;B、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优质的突变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株③,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灭活的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C错误;D、植株①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A或a),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②(AA或aa);植株③④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为Aa;植株⑤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的,其遗传物质是由植株A和植株B组成的,与植株A

的基因型不同,因此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D正确。故选D。10.丙肝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单链RNA病毒,主要侵染肝脏细胞,可导致慢性肝炎和肝脏纤维化。为研制丙肝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A.丙肝病毒增殖所需的条件均由肝脏细胞提供B.在培养小鼠细胞时,应将培养皿置于95%的O2和5%的CO2环境中培养C.图示实验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用于治疗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D.制备过程中筛选1和筛选2的原理和目的均不相同【答案】

D【解析】【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单克隆抗体制备利用的就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该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

筛选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其目的是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需要进行单克隆培养和抗体检测,其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A、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生活,其增殖所需所有条件中,模板是由丙肝病毒提供

的,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B、在培养小鼠细胞时,应将培养皿置于95%的空气和5%的CO2环境中培养,B错误;C、将实验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C错误;D、第

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需要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的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制备过程中筛选1和筛选2的原理和目的均不相同,D正确。故选

D。11.脊髓型肌萎缩症(SMA)与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两种遗传病症状相似,均会导致肌肉力量不足,临床上较难区分。人群中SMA的发病率为1%,由等位基因A、a控制,DMD由等位基因B、b控制,图甲为两种遗传

病的遗传系谱图,图乙为图甲中某些个体控制DMD的相关基因的电泳图(注:marker为标准品),II6和III9的结果丢失,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女性DMD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B.II6控制DMD的基因电泳结果应有条带a和b,而III9只应有条带bC

.II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不患SMA孩子的概率是91.0%D.II6和II7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16【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分析,1号和2号均不患SMA,所生的5号患SMA,说明SM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和7号均不患DMD,所生的9号患DMD,结合图乙

电泳结果分析,若DM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号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应该出现两个电泳条带,而此时只有一个电泳条带,说明DMD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6号和7号均不患DMD,所生的9号患DMD,则该病为隐性病。结合图乙电泳结果分析,若D

M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号应该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应该出现两个电泳条带,而此时只有一个电泳条带,说明DMD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且条带a为B基因,条带b为b基因。女性DMD患者XbXb的父亲和儿子一定均为患病,A正确;B、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6号的基因型

为XBXb,故其基因电泳结果应有条带a和b,而III9为DMD男性患者,故只应有条带b,B正确;C、图甲分析,1号和2号均不患SMA,所生的5号患SMA,说明SM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SMA的发病率为1%,则a的基因频率为1/10,A为9/10,故正常人群中Aa=Aa/(Aa+AA)

=2/11,正常人群中AA=9/11,5号关于SMA的基因型为aa,II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SMA孩子的概率aa=2/11×1/2=1/11,则生一个不患SMA孩子的概率=1-1/11=10/11

,约为91.0%,C正确;D、6号的基因型为AaXBXb,Ⅱ-7基因型为AaXBY,两人婚配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3/4=9/16,患病的概率=1-9/16=7/16,D错误。故选D。12.科研人员为探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图实验。多巴胺(DA)

是一种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其分解产物为DOPAC。DAT是突触前膜上DA回收的转运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I组Ⅱ组Ⅲ组DA含量/(ng·g-1)1367971415752DOPAC含量(ng·g-1

)3552114552990A.乙醇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不消耗能量,至少跨过4层生物膜B.低剂量和高剂量的乙醇都可促进DA的释放,高剂量乙醇还可抑制DA的分解C.若释放等量的DA,实验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小鼠有更强、更持久的愉悦感D.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长期的乙醇摄入可导致小鼠乙醇成瘾【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是科研人员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的实验,与对照组对比发现: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

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详解】A、乙醇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细胞组成,乙醇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的途径为:消化道→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所以这一过程乙醇至少需要跨

过4层生物膜,A正确;B、由表可知,与I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DA含量都升高,说明低剂量和高剂量的乙醇都可促进DA的释放,高剂量组的DOPAC含量降低,说明高剂量乙醇除了可促进DA的释放,还可抑制DA的分解,B正确;C、据图可知,实验二的实验组的DAT表达

量相对值高于对照组,DAT可回收DA(一种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因此若释放等量的DA,实验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有更弱、更不持久的愉悦感,C错误;D、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当失去乙醇刺激时,多巴胺(DA)释

放减少,同时DAT表达量居高不下,持续对突触间隙内DA进行摄取,减少了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驱使机体寻找乙醇刺激,进而建立酒精依赖,D正确。故选C。13.甘蓝型油菜是由白菜(染色体组为AA,2n=20)与甘蓝(染色体组为(CC,2n=1

8)通过种间杂交,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该种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而萝卜(染色体组为RR,2n=18)具有抗线虫病基因。科研人员以萝卜和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减数分裂时,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会随机移向一极,所有配子和个体的存活率

都正常。字母A、C、R各代表一个染色体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植株为三倍体,自然状态下不可育,说明甘蓝型油菜和萝卜存在生殖隔离B.F2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组为ACR配子的概率为1/2C.F3植株的叶肉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在38-47范围内D.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F₃植株自交,后代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3:1【答案】B【解析】【分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用秋水仙素诱

发等。其中,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详解】A、两者

杂交之后获得的F1无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不能产生可育配子,即甘蓝型油菜和萝卜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因此甘蓝型油菜和萝卜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异源多倍体AACCRR形成的配子为ACR,亲本油菜AACC形成的配子为AC,将两者杂交,获得F2,基因型为A

ACCR,R中有九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会随机移向一极,据此推测,过程③获得的F2减数分裂形成的染色体组为ACR的配子概率为1/29,B错误;C、A包含10条染色体,C和R都包含9条染色体,F2的染色体组成为AACCR,染色体数目为47条,F2植株的R染色体组中的9条染

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随机地移向两极,因而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最少有19条,最多有28条,油菜AACC产生的配子中有19条染色体,故该植株与油菜AACC杂交后,产生的F3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38~47条之间,C正确;D、选择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F3植株(染色体组成为AACCR,即

有38条染色体来源于油菜,1条染色体来源于萝卜且含有抗线虫病基因)自交,正常情况下后代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AACCRR:AACCR:AACC=1:2:1,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线虫病:不抗线虫病=3:1,D正确。故选B。

14.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促性腺激素FSH的受体(FSHR)在胰岛B细胞表面也有分布,推测FSH与血糖调节有关。研究人员利用FSHR敲除的小鼠和野生鼠进行实验,进食后在不同的时间测量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如图1。研

究人员分离出野生鼠的胰岛B细胞,依次将其置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并用不同浓度的FSH处理,检测胰岛素的分泌,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SH由垂体合成和分泌,可作用于卵巢促进雌激素分泌B.FSH调控血糖主要是通过影响雌激素浓度而实现的C.低浓度的FSH可提高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

素的促进效果D.女性绝经后血液中FSH含量急剧升高,可能造成绝经期糖尿病【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在雌性小鼠中,FSH作

用于卵巢,促进其分泌雌激素。该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详解】A、垂体可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在雌性小鼠中,FSH作用于卵巢,促进其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含量的增加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A正确;B、实验结果显示:FSHR敲除小鼠的血糖浓度高于野生鼠,且该小鼠

体内胰岛素浓度低于野生鼠,而使用雌激素后胰岛素浓度基本不变,即FSHR敲除鼠使用雌激素后其血糖浓度与FSHR敲除鼠相似,且在实验区间高于野生鼠,据此可推测FSH调控血糖不是通过影响雌激素浓度而实现的,B错误;C、高浓度葡萄糖作为一种信号,可促进胰岛素分泌。10IU/L的FSH

使用后的效果高于0IU/L,即低浓度的FSH可提高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促进效果,C正确;D、女性绝经后血液中FSH含量急剧升高,即可能表现为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胰岛素含量会降低,因而极易造成绝经期糖尿病,D正确。故选B。15.DNMT3是细胞中的甲基化转移酶。向靶细胞中导入DNMT3

siRNA与DNMT3mRNA特异性结合,可使DNMT3不能合成。科学家将3日龄蜜蜂的雌性幼虫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向其体内注射不同物质后,测定72h内细胞中DNMT3mRNA含量和DNMT3活性,如表。随后测定不同组6日龄蜜蜂幼虫细胞中,发育关键

基因P62的甲基化水平和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比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检测指标及实验分组24h48h72hDNMT3mRNA相对含量生理盐水组35.333.230.1uthsiRNA组35.832.829.8

DNMT3siRNA组28.315.35.71DNMT3活性/(mmol·min-1)生理盐水组0.390.380.36uthsiRNA组0.410.390.36DNMT3siRNA组0.260.110.02A.uthsiRNA组属于对照组,它与

DNMT3siRNA的核苷酸种类、数目相同,序列不同B.DNMT3siRNA可促进DNMT3mRNA的降解,抑制DNMT3mRNA的翻译C.DNMT3可促进基因P62的甲基化D.基因P62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利于蜜蜂发育成蜂王【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

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具有可遗传、可逆性的基因表达、没有DNA序列的

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等特点。【详解】A、uthsiRNA组属于对照组,它与DNMT3siRNA的核苷酸种类、数目相同,序列不同,可排除无关siRNA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从表中数据看,实验组注射DNMT3siRNA后,DNMT3mRNA相对含量下降,这表明DNMT3siRNA可

促进DNMT3mRNA的降解,抑制DNMT3mRNA的翻译,B正确;C、实验组DNMT3活性低,基因p62甲基化水平低;对照组DNMT3活性高,基因p62甲基化水平高,说明DNMT3可促进基因P62的甲基化,C正确;D、由图可知,实验组基因p62甲基化水平低于

对照组,且实验组幼虫发育成蜂王比例高于对照组,所以幼虫发育成蜂王与基因p62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关,即基因P62甲基化水平升高不利于蜜蜂发育成蜂王,D错误。故选D。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16.

叶片是给植物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的“源”,果实是储存有机物的“库”。现以某植物为材料研究不同库源比(以果实数量与叶片数量比值表示)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甲、乙、丙组均保留结果枝顶部1个果实并分别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2、4、6片成熟叶,用13CO2

供应给各组保留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见下表,表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从外界环境吸收的13CO2量。回答下列问题:项目甲组乙组丙组处理库源比1/21/41/6单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78.775.575.0净光合速率(μmol·m-2·s-1)9.31

8.998.75果实中含13C光合产物(mg)21.9637.3866.06单果重(g)11.8112.2119.59(1)研究光合产物从源分配到库时,给叶片供应13CO2,13CO2先与叶绿体内的_____结合而被固定,形成的产物被还原生成糖类,NADPH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光合产物

_____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实验开始前需要对结果枝基部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处理,如图所示,目的是_____。(2)分析实验甲、乙、丙组结果可知,随着该植物库源比降低,叶净光合速率_____(填“升高”或“降低”),果实中含13C光合产物的量_____

(填“增加”或“减少”)。库源比降低导致果实单果重变化的原因是_____。(3)为进一步研究叶片光合产物的分配原则进行了实验,库源处理如图所示,用13CO2供应给保留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结果见下表。果实位置果

实中含13C光合产物(mg)单果重(g)第1果26.9112.31第2果18.0010.43第3果2.148.19根据上表的实验结果,从库与源的距离分析,叶片光合产物分配给果实的特点是_____。(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从调整库源比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单枝合格果实产量(

单果重10g以上为合格)的是_____。A.除草B.遮光C.疏果D.松土【答案】(1)①.C5②.作还原剂、提供能量③.蔗糖④.防止其他枝条的光合产物光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果实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①.降低②.增加③.库源比降低,植株总的叶片光合

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运输到单个果实的有机物量增多(3)离叶片越近的果实分配到的有机物越多,即库与源距离越近,库得到的有机物越多(4)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题研究研究不同库源比(以果实数量与叶片数量比值表示)

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自变量为库源比,即以果实数量与叶片数量比值;因变量为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产物分配情况。【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还原,研究光合产物从源分配到库时,给叶片供应13CO2,13CO2先与叶绿体内的C

5结合而被固定,形成的产物还原为糖需要光反应合成的ATP和NADPH;NADPH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作还原剂、提供能量;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是淀粉,还有一部分是蔗糖。蔗糖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实验开始前需要对结果枝基部树皮

(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处理,如图所示,目的是防止其他枝条的光合产物光运输到果实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小问2详解】分析实验甲、乙、丙组结果可知,随着该植物库源比降低,叶净光合速率降低;果实中含光合产物的量增加;库源比降低导致果实单果重变化的原因是植株总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运输到单个果实的有

机物量增多,因此单果重量增加。【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实验结果,从库与源的距离分析,叶片光合产物分配给果实的特点是离叶片越近的果实分配到的有机物越多,即库与源距离越近,库得到的有机物越多。【小问4详解】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从调整库源比分析,能提高单枝的合格果实产量的是疏果,减小库和源的比值,能提高果实产量。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如图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导致

ATP浓度_____,ATP与K⁺通道上某位点结合,引起该通道关闭,触发(Ca2+内流,此过程中ATP的作用是_____。Ca2+内流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的机理是_____。(2)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_____,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

水平。(3)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使相应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若刺激副交感神经,即使摘除动物的胰岛,肝糖原合成酶活性也能增强,肝糖原合成增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可被自主

神经系统支配的是_____。A.肝脏B.胰岛A细胞C.胰岛B细胞D.肾上腺髓质(4)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意义是_____。【答案】(1)①.升高②.作为信息分子,能传递信息③.通过信号转导

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并能促进囊泡中胰岛素的释放,(2)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3)ABCD(4)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解析】【分析】

1、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2、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小问1详解】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葡

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有氧呼吸增强,导致ATP浓度升高,ATP与K⁺通道上某位点结合,引起该通道关闭,触发Ca2+内流,这说明生物体内ATP除了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外,还可以作为信息分子,能传递信息而起作用。Ca2+内流可通

过信号转导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丙能促进囊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小问2详解】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

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小问3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刺激副交感神经,即使摘除动物的胰岛,肝糖原合成酶活性也能增强,肝糖原合成增加,说明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可被自主神经系统支配,A正确;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

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胰岛A细胞可被自主神经系统支配,B正确;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胰岛B细胞可被自主神经系统支配,C

正确;D、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D正确。故选ABCD。【小问4详解】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

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18.随着电子产品飞速发展,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17β-雌二醇(βE2)是体内循环最丰富、最有效的人类雌激素,也是公认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强抗氧化剂,已被证明对视网膜主要细胞有保护作用。(1)视网膜接受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化为__

___,最终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视觉。(2)为探究βE2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科学家利用光损伤视网膜功能的大鼠进行了系列实验。①选择若干只生理状态良好且基本一致的雌性大鼠,切除卵巢,以防止_____,然后给予荧光灯照射12h获得_____。②将上述大鼠随机分为1、2两组,1组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作

为对照,2组注射_____。③检测大鼠Nrf2基因和由它所调控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知,βE2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3)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人们推

测“βE2可以抑制由过氧化氢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请以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写出实验思路:_____。【答案】(1)电信号(2)①.内源βE2对实验结果干扰②.光损伤视网膜功能的大鼠③.等量βE2④.βE2可提高Nrf2基因和

由它所调控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的表达量提高对视网膜主要细胞的保护作用(3)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添加过氧化氢。丙组添的加过氧化氢和βE2,在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视网膜色

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解析】【分析】生物实验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主要有:确定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确定方法步骤(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观察记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小问1详解】视网膜接受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小问2详解】生物实验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主要有:确定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确定方法步

骤(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本实验目的为探究βE2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利用光损伤视网膜功能的大鼠进行系列实验。因此自变量为βE2的有无,对照组添加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添加等量βE2。具体实验步骤如

下:①选择若干只生理状态良好且基本一致的雌性大鼠,切除卵巢,以防止内源βE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然后给予荧光灯照射12h获得光损伤视网膜功能的大鼠。②将上述大鼠随机分为1、2两组,1组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组注射等量βE2。③检测大鼠Nrf2基因和由它所调控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S

od1、Cat)的表达情况,由图可知,实验组中,大鼠Nrf2基因和由它所调控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的表达情况都高于对照组,则可推测βE2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是βE2可提高Nrf2基因

和由它所调控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的表达量提高对视网膜主要细胞的保护作用。【小问3详解】实验目的是验证βE2可以抑制由过氧化氢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因此自变量是βE2,因变量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因此可将体外培养

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添加过氧化氢。丙组添加过氧化氢和βE2,在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19.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

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₁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绿色叶植株占_____。(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

’导致第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按5’→3’的方向,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第【_____位碱基必为C。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

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_____(填“I”、“Ⅱ”或“Ⅲ”)。(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

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填“能”或“不能”),用文字说明理由_____。【答案】(1)2/9(2)①.243②.谷

氨酰胺③.1##一④.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Ⅲ(4)①.能②.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

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一般同一位点的两个基因同时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低;2、mRNA中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为一个密码子。【小问1详解】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

纯合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对C为显性,突变型1自交1代,子一代中基因型为1/3CC、2/3CC1,子一代自交,后代中C1C1的比例为2/3×1/4=1/6,CC1的比例为2/3×1/

2=2/6,则CC=3/6,因此CC:CC1:C1C1=3:2:1,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子二代成年植株中3/5CC、2/5CC1,同理,F2自交,C1C1的比例为2/5×1/4=1/10,CC1的比例为2/5×1/2=2/10,则CC=7/10,F3的基因型及

比例为CC:CC1:C1C1=7:2:1,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小问2详解】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

3',突变位点前对应氨基酸数为726/3=242,则会导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G,谷氨酰胺密码子为CAG,因此可知按5’→3’的方向,密码子上的第3位G不变,根据碱基互补配对,按5’

→3’的方向,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必为C。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质,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小问3详解】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Ⅰ应为C酶切、电泳

结果,Ⅱ应为C1酶切、电泳结果,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Ⅲ。【小问4详解】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

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20.以顺铂为主铂类药物化疗仍是临床上治疗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方案。为研究大蒜素与顺

铂联合给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2)检测大蒜素、顺铂和联合给药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如图1和图2。由图1可知,与大蒜素的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对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_____,结合图2推测其原因

是_____。(3)已有研究表明,多个基因参与驱动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为研究联合给药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科研人员检测了相应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3,驱动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的基因是_____,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

。(4)研究发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通路之一是线粒体途径,过程如图4所示。为探究联合给药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科研人员检测了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5,Bcl-2能够与Bax形成异源二聚体而抑制Bax活性。据图分析联合给药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是_____,导致线粒体释放___

__,与蛋白A结合,激活Caspase-9,从而激活Caspase-3,进而引起细胞凋亡。(5)综上所述,联合给药通过_____两方面达到治疗宫颈癌的目的。【答案】(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2)①.增强②.联合给药通过抑制DNA复制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₀/G₁期

(3)①.CDK2和CyclinD1②.P27(4)①.联合给药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使Bax活性增强②.细胞色素c(5)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小问1详解】细胞癌变的外因是致癌因子的作用,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因此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小问2详解】【据图1可知,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对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增大

,说明联合给药组对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据图2可知,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G₀/G₁期比例升高,G1时期主要进行DNA复制,据此推测,联合给药组对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原因是联合给药通过抑制D

NA复制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₀/G₁期。【小问3详解】联合给药能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₀/G₁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据图可知,条带宽,说明相应蛋白的表达量越多,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P27表达量较多,CDK2和CyclinD1表达较少,据此推测P27

能抑制细胞增殖,抑制G₁期到S期转换,CDK2和CyclinD1能驱动G₁期到S期转换,对细胞增殖抑制减弱。【小问4详解】图4中Bax能促进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释放,细胞色素c与蛋白A结合能活化Caspase-9,Caspase-9能激活Caspase-3,Caspas

e-3能诱导细胞凋亡,据图5可知,联合给药组中Bax升高,据此推测,联合给药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是联合给药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使Bax活性增强,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细胞色素c与蛋白A结合,激活Caspase

-9,从而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小问5详解】据(2)(3)可知,联合给药能抑制细胞增殖,据(4)可知,联合给药能诱导细胞凋亡,综上所述,联合给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宫颈癌的目的。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