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鼎尖教育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A卷)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1)页,1.722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5ee0e5f7cd76f4b8a579c6437d455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高二地理(A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
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4年9月5日18:35,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
强赛中国vs日本准时于客场开赛。位于旧金山(西八区)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完整的观看了整场比赛。完成下面小题。1.留学生小王开始观看比赛的时间是()A.9月5日02:35B.9月5日01:35C.9月6日02:35D.9月6日
01:352.比赛开始时与旧金山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比例最接近()A.1/3B.1/2C.7/10D.9/10【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北京为东八区,小王位于西八区,两地相差16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
可知,留学生小王开始观看比赛的时间是9月5日18:35-16:00=9月5日02:35,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处于9月5日范围为0:00所在区时向东到东12区,北京时间(东八区)2024年9月5日18
:35,计算可知0时所在时区约位于西十一区,9月5日从西十一区往东到东12区,,故比赛开始时与旧金山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比例最接近22/24,最接近9/10,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新一天的范围是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南极中山站(69°S,76°E)是我国最重要的极地科学综合观测基地之一。下图是我国中山站科考队员拍摄的“中山站极夜前的太阳”,此日之后中山站进入极夜。完成下面小题。3.科考队员拍摄照片的朝向是()A.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4.科考队员拍摄照片的日期可能是()A.1月
28日B.5月28日C.7月22日D.11月22日5.当中山站处于极夜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北京昼先变长后变短D.巴西高原上草木葱绿【答案】3.B4.B5.C【解析】【3题详解】此日之后进入极夜,说明这一天的昼长很短,几乎在12点
之前日出,12点之后日落,太阳的方位就是正午太阳的方位——正北方位,B正确,科考站为与南半球高纬地区,不可能从正南看见太阳,A选项错误;根据题意,此时科考站马上出现极夜,白昼时间极短,太阳也不能从正东正西出,CD选项错误;故选B。【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21°N时,中山
站(69°S,76°E)出现极夜,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达到最大,之后直射点南移,南极极夜范围缩小,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太阳直射点自21°N北移至23°26'N再南移至21°N。结合所学,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1°/4天,由材料“此日之后进入
极夜”计算可知,应该是北半球夏至之前10天,即5月28日前后,B正确。1月28日和11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D选项错误;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6°N附近,C选项错误;ACD选项错误;故选B。【5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当中山站处于极夜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接近
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选项错误;中山站处于极夜期间时,太阳直射点从21°N北移至23°26'N再南移至21°N。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增大,后减小的,B选项错误;北京的昼长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变长,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变短,C选项正确;巴西高原上草木葱绿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为:23°5÷4=7.8°/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数互余。世界各地有不少形态酷似大象的岩石,图甲是位于新西兰北岛海滩上的大象
岩地貌景观图片,图乙是位于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沙漠中的大象岩地貌景观图片,图丙是位于冰岛韦斯特曼纳火山群岛附近1973年形成的大象岩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大象岩”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甲地
貌是流水侵蚀形成B.乙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C.丙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D.三类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7.关于“大象岩”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貌后期可能发育成海蚀柱B.乙地貌中大象体型可能会变小C.丙地貌岩石中可能会找
到化石D.丙地貌岩石可能发现气孔结构【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甲地貌位于新西兰北岛海滩上,是海浪侵蚀形成,A错误;乙地貌位于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沙漠中,是风力侵蚀,B正确;丙地貌1973年才形成且位于火山群岛附近,
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属于内力作用,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甲地貌是海蚀拱桥,进一步被侵蚀会发育成海蚀柱,A说法正确;乙地貌长期受外力侵蚀体型会变小,B说法正确;丙地貌是岩浆喷出遇海水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是玄武岩,可能有气孔结构,但不会有化石,C错误,D说法正确;故
选D。【点睛】侵蚀地貌是指由侵蚀作用塑造形成的地形。侵蚀地貌多出现于相对上升地区(或相对于其邻区较高的地区),同地层的性质和地质构造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断层破坏的地区常出现冲沟、峡谷;黄土地区多出现沟壑纵横的台地;石灰岩地区多出现岩溶(喀
斯特)地貌;冰川的铲刮力特强,则常常形成特殊的侵蚀地貌,如角峰、平底直谷等等。海积阶地是指由海洋堆积作用形成的海岸阶地,通常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平台状地形。某学者在海南省西北部沿海地区考察时,发现该地发育有较为典型的海积阶地,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该
地地形地质综合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8.关于图中砂堤的走向和坡度判断正确的是()A.南北走向东坡陡西坡缓B.南北走向西坡陡东坡缓C.东西走向南坡陡北坡缓D.东西走向北坡陡南坡缓9.图中多级阶地的成因可能是()①地壳间歇性
上升②地壳间歇性下降③海平面持续性上升④海平面间歇性下降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考察发现,T₃级阶地分布较窄,表层粉细砂层多处缺失,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8.C9.D10.B【解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剖面是南北走向,则海积阶地和砂堤为东西走向,AB错误;由材料可知,海积阶地是指由海洋堆积作用形成,形成原理类似于风力堆积,在迎浪(风)坡缓,背浪(风)坡陡,北坡为迎浪坡
,坡度缓,南坡为背浪坡,坡度陡,C正确,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结合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地壳上升或者海平面下降都可以使得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进,有利于在向海一侧形成新的堆积体,图中多级阶地的形成说明地
壳上升或者海平面下降是间歇性的,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0题详解】表层粉细砂层多处缺失说明不形成时期缺失,而是后期因外力作用导致部分被侵蚀。图中T₃阶地海拔高,受海浪影响小,A错误;海南纬度低不存在冰川
侵蚀,D错误;海南气候湿润,地表不易起沙,外力作用中应该以流水作用为主而不是风力侵蚀,且与附近T₄阶地落差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B正确,C错误;故选B。【点睛】当地壳比较稳定、流量稳定、海平面稳定时,河水以侧蚀为主,从而形成比较宽阔的河谷,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
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这样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或流量增加,或海平面下降过程。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据气象部门预报,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将于9月16日凌晨在我国沿海登陆,并于16日20时前后进入安徽,24小时后将离开安徽进入河南。受其影响,16–17日安徽有较强风雨天气。下图为安徽省气象台9月15日07时发布的9月16–17日“安徽省降水量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月16日凌晨,台风“贝碧嘉”最可能的登陆城市是()A.海口B.福州C.上海D.青岛12.9月16日20时前后,台风“贝碧嘉”进入安徽时,上海的风向可能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1
3.台风“贝碧嘉”对安徽天气的影响可能是()A过境安徽时,白天气温降低B.过境安徽时,夜晚气温降低C.过境安徽后,台风势力变强D.过境安徽后,合肥气压降低【答案】11.C12.D13.A【解析】是.【11题详解】由图可知,安徽东部的宣城受台风影响降水最多,而安徽南边和北
边降水较少,说明台风登陆地最可能在安徽东方,上海位于东方,C正确;海口和福州在安徽省南部,其登陆后一般位于安徽南部进入,AB错误;青岛在安徽省北部,位置错误,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台风是低压系统,北半球气流呈现逆时针辐合,上海位于安徽东部,水平气压梯度
力由东向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上海吹东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台风过境会带来阴雨天气,白天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降低,夜晚因为云量多,对地面保温作用强,夜晚不会降温,A正确,B错误;台风由海洋向陆地移动的过程中,势力会减弱,C错误;台
风是低压系统,其过境时气压降低,过境后气压回升,D错误;故选A。【点睛】地面风向的判定可以用左右手法来进行判断,具体做法:为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伸出手掌,掌心面对自己,四指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拇
指与四指呈30度夹角,拇指方向即为风向。北半球气旋的气流呈现逆时针辐合,反气旋呈现顺时针辐散。下图是海南岛近海冬夏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季节及海南岛盛行风匹配正确的是()A.a图-冬季东北季风B.a图-夏季西南季风C.b图-冬季西北季风D.b图
-夏季东南季风15.受洋流影响,甲、乙两海域渔业资源明显丰富的季节为()A.甲海域夏季B.甲海域冬季C.乙海域春季D.乙海域秋季的16.“黑潮”即日本暖流,因水色深蓝看似黑色而得名。对图中“黑潮南海分支”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夏季势力最强②冬季势力最强③增温增湿④降温减湿A.①③B
.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14.B15.A16.A【解析】【14题详解】海南岛近海区和南海海域(部分)冬夏洋流方向相反,为季风环流。该地处于南亚季风势力范围,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北向南,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自南向北。对比ab两图,洋流方向随季节而完全相反
的表示季风洋流,由此可知,a图中季风洋流大致由南流向北,表示夏季,此时吹西南风,A错误,B正确;b图季风洋流大致由北向南,表示冬季,此时吹东北风,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甲海域位于海南岛东部大陆架,大陆架渔业资源丰富,夏
季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离,深层海水上涌,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往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A正确,B错误;乙海域位于海南岛西部大陆架,春秋季节为季风转换期,风力较小,形成离岸流的可能较小,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
黑潮南海分支”是日本暖流分支,其性质为暖流,能增温增湿。夏季盛行偏南风,助长日本暖流势力,因而夏季势力最强,①③对,②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污染物
的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2.对航海的影响:顺水,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节约时间。但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给船只出行带来威胁。3.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陆地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寒流对陆地有降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大型渔
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同时两种洋流交汇,形成“鱼障”,也使得鱼群在此集中,进而形成较大的渔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发生多次有感地震。
合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合肥市的地质状况进行了讨论。经查阅资料发现,合肥市地处合肥盆地东南部边缘、郯庐断裂带南段,且有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这种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分布不均匀,易于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地震活动。大别山造山带通过影响合肥盆地水系、地貌发育,从而影响合肥市聚
落的形成。如图为郯庐断裂带示意图。(1)简述合肥发生地震的原因。(2)指出合肥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简述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市聚落分布的影响。【答案】(1)合肥地处郯庐断裂带南段,地壳活动频繁;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分
布不均匀,地壳容易产生振动。(2)类型:地堑;原因:板块运动使得岩层受到挤压,形成断层;合肥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北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盆地。(3)大别造山带的隆起有利于河流发育,会形成多条东西向河流流经合
肥,为合肥市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农产品;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聚落基础设施建设。【解析】【分析】本题以合肥地震和郯庐断裂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产生原因、地质构造类型、聚落的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
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合肥市地处合肥盆地东南部边缘、郯庐断裂带南段,且有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断裂发育地壳活动频繁;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使得该地区的地质构造
复杂,地壳应力分布不均匀,在一定条件下地壳就容易产生振动,形成地震。【小问2详解】从图中可知,合肥位于正庐断裂带和大别造山带交界处,板块运动使岩层受到挤压,形成了断层;合肥在大别山造山带的北侧,岩体相对下降,使得合肥地势相对较低,形成盆地,在断层
中相对下降的部分为地堑,所以合肥的地质构造类型为地堑。【小问3详解】大别造山带的隆起有利于形成河流,根据大别造山带的走向可知会形成多条东西向河流流经合肥,河流可以为合肥市聚落的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同
时河流的发育会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农产品;另外,河流冲积平原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聚落基础设施建设。18.读世界某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图示季节,并从气压带分布的角度说出判断理由。(2)说出图
示季节甲城市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比较乙、丙两地气压高低,并说明理由。【答案】(1)季节:北半球夏季;理由:由图可知,该季节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全球气压带位置偏北(尤
其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最明显)。(2)风向:西南风;原因:图示季节为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3)乙地大于丙地。理由:图示季节为南半球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压高于海洋。【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某月份海
平面等压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示可知,在回归线附近的亚欧大
陆印度半岛附近形成热低压,切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且据图可看出副热带高压北移,全球气压带位置偏北(尤其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最明显),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小问2详
解】甲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印度半岛西部,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影响甲城市。【小问3详解】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压高于海洋。乙位于大陆内部,
丙位于海洋,乙地气温低于丙地,气压高于丙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干旱区河流的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有学者以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径流变化,结合流域相关气象资料,研究了高寒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过程的响应特征。下图为天山南坡清水河流
域位置、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分布示意图。(1)推测清水河流域春季径流量较小自然原因。(2)分析清水河流域不同季节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3)简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清水河流域水循环的变化。【答案】(1)流域整体海拔高,气温低,流域内部分地区仍处于结冰期,无法形成径流;春季降水少,雨水补给量
小;气温回升,蒸发量变大。(2)地下水水位较为稳定,冬春季节流域内径流量少,河流水位低,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河流水补给地下水。(3)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内整体气温升高,蒸发量变大;降水量增加;高山冰川消融量增加,地
表径的流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冻土消融,水的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图文材料来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涉及河流补给形式、气候变暖等知识,旨在考查阐释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
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河流所在地理位置,可推测该河流的补给形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该地纬度、海拔较高,春季,气温较低,河流补给量较小且有些河流处于结冰期,无法形成径流;春季降水少,补给量小;且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加大
。【小问2详解】地下水与河流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结合清水河月径流比图示可知冬春季节清水河径流量小,河流水位低,地下水补给给河水;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水位高,由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小问
3详解】水循环的变化可从蒸发、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等角度分析。全球变暖导致流域内整体气温升高,蒸发量变大;降水量增加;高山冰川消融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冻土消融,水的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