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共(36)页,3.861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c6cbc0f0c57ca767804df1d95d28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浩洋教育培训学校汇编浙江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衢州卷)科学试题卷一、选择题1.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应提倡()A.聚餐时用公勺、公筷B.直接露天焚烧大量垃圾C.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D.使用冷空调时总把温度调到
最低【答案】A【解析】【详解】A、聚餐时用公勺、公筷,能减少病毒与细菌的传播,故选项正确;B、直接露天焚烧大量垃圾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应提倡;故选项错误;C、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危害公共安全,不应提倡;故选项错误;D、使用冷空调时总把温度调到最低,浪费资源
,不应提倡;故选项错误;故选:A。2.今年,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有八
大行星,图中a是金星,b是地球,c是火星,d是木星。故选C。3.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
常的生理现象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答案】D【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详解】A.长期
不吃早餐,会造成营养不良,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C.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C错
误。D.注意筛选信息,学习积极、健康的知识。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D正确。故选D。【点睛】青春期发育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4.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
精灯【答案】A【解析】【详解】A、倾倒液体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故A操作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操作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手握试管夹的
长柄,故C操作错误;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D操作错误。故选A。5.下列用电器把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电风扇B.电灯C.电饭煲D.电熨斗【答案】A【解析】【详解】电灯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熨斗和电饭锅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
BCD不符合题意;而电风扇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故选:A。6.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A.①反光镜B.②遮光器C.③物镜转换器D.④细准焦螺旋【答案】D【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是反光镜、②是遮光器、③是转换
器、④是细准焦螺旋,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对光时,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②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①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
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7.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
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
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腺,解答即可。【详解】A.“蛋食主义者”说的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A正确。B.“我什么都能吃”说的是小肠,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
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说的是唾液
,口腔中具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C错误。D.“肝胆相照好兄弟”说的是肝脏和胆汁,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消
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8.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冰块B.乙吸收热量C.甲内
能增加D.乙内能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两个温度不同的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详解】由图可知,物体甲的温度是降低的,即物体甲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乙的温度是升高的,即物体乙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物体甲是
饮料,乙是冰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
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解析】【详解】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表面要粗糙
一些,故A错误;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
确。故选D。11.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分析】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
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的传出神经,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
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
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故选A。【点睛】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A.根冠B.分生区C.伸
长区D.根毛区【答案】B【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详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
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B.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
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符合题意。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不符合题意。D.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
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13.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C
.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故选项
说法错误;B、由稀盐酸与氯化钠混合后,溶液的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
,混合后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4.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
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F=F甲乙丙
B.F>F=F甲乙丙C.F>F>F甲乙丙D.F<F<F甲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分析判断;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下沉到容器底部时,容器会对物体产生支持力。【详解】考
察船和铁锚为一个整体,考察船和铁锚的总重力为G,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甲、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1,由于考察船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甲+F浮1=G;所以,F甲=G-F浮1;图乙中铁锚
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2,由于考察船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乙+F浮2=G;所以,F乙=G-F浮2;图丙中由于铁锚沉底,则铁锚受到支
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2、支持力F支持,根据受力平衡可知:F丙+F浮3+F支持=G;所以,F丙=G-F浮2-F支持;由于图甲铁锚部分浸入水中;
图乙和图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则:铁锚排开水的体积V排1<V排2=V排3=V铁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浮2=F浮3,所以,F甲>F乙>F丙。故选C。15.开关是电路的重要元件,既可确保安全用电,又能方便控制电路。学校的STEM课堂上,小科在家庭
电路图中设置了五处开关(如图所示)。小江觉得该电路设计不合理,因为有几处开关必须处于常闭状态,所以无需设置,这几处开关是()A.1、2B.1、4C.2、4D.3、5【答案】C【解析】【详解】在家庭电路中,电路的总开关应该接在干路中,在电
能表之后,故1合理;三孔插座中,中间的孔接地,不要开关控制,故2是不合理的;三孔插座的右孔接的是火线,开关3控制的是火线,故3合理;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不能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故4不合理,5合理。综上所述,无需设置的是2、4。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为了用电安全,开关必须要控制火线,当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不带电。二、填空题16.气球常用作科学活动材料。以下是小科用气球完成的两个活动。(1)悬挂在O点的两个带电气球,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若左边大气球表面带正电荷,则右边小气球表面带_
_______电荷。(2)图乙是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由此可知宇宙在不断地__
______。【答案】(1).正(2).膨胀【解析】【详解】(1)由图知: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知: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左边气球带正电荷,右边气球也带正电荷;(2)实验时,可以在气球上画些小黑点,
这些小黑点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对气球打气,气球膨胀,任意两个小黑点的距离都在增大,由此可以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理解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由此知道宇宙在不断地膨胀这一事实。17.某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磷酸
铁锂电池,其反应原理44FePOLLiFePiO+充电放电。该电池具有容量大、续航能力强的特点。(1)4LiFePO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2)该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7∶8(2).分解反应【解析】【详解】(1)4LiFePO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56:(164)=7∶8;(2)该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18.2019年
9月,荷兰科学家辛斯伯根发现:在欧洲大陆下“藏着”一块1亿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亚”大陆。他是怎么找到这块大陆的呢?原来一些原始的磁细菌在细胞内会产生磁性物质,其磁极指向受地磁场影响如图所示。磁细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质与周围沉积物一起形
成岩石。科学家根据地磁信息,就能还原出该岩石在地球上曾经所处的位置。(1)从细胞结构看,磁细菌的细胞内没有________,因此它属于原核生物。(2)根据图中地磁场的方向和磁细菌的指向,判断此时磁细菌鞭毛端的磁极是________。(3)“大
阿德里亚”大陆“藏到”欧洲大陆下面,可证明地壳在不断________。【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2).S(南)极(3).变动或运动【解析】【详解】(1)[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称为原核生物。(2)[2]地磁场的N极为地理南极,地磁场的S极为地理北极,由图知磁细菌鞭毛指向地磁场的N极,即指向地理南极,故此时磁细菌鞭毛端的磁极是S(南)极。(3)[3]板块构造学说即认为,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荷兰科学家辛斯伯根发现:在欧洲大陆下“藏着”一块1亿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亚”大陆,是地壳在不断运动的最好证明。19.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
养丰富,却不宜多食。(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________。(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
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A.蒸腾作用导管B.光合作用导管C.呼吸作用筛管D.光合作用筛管【答案】(1).煮熟煮透(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3).D【解析】【详解】(1)食物的加
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鲜、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就会死去,所以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煮熟煮透;(2)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
措施是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因此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分别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筛管。20.将两张同样的纸分别剪出两个相同的缺口,并在其中一张纸中间部分下端夹一个夹子,如图甲、乙所示
。小科和小江各捏住一张纸上沿的两端,拿起后都让纸面竖直且保持静止,此时,夹子受到纸对它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自身重力大小。然后,他们用力迅速向两边拉,图甲中纸断成两截,图乙中纸断成三截,多次实验结果均相同。图乙中纸断成三截是因为中间部分夹上夹子后________导致惯性增大。【答案】(1).
等于或=(2).质量增大【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夹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详解】夹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
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在乙中的中间夹上一个夹子,则中间的纸的质量变大,惯性变大,当用力迅速向两边拉时,中间纸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所以两边的纸会被拉开,纸断成三截。21.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1934年,意
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
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________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
疑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答案】(1).质子(2).ABC【解析】【详解】(1)93号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92号的铀元素的一个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而用不带电荷的中子轰击铀原子,不
可能增加铀原子的质子数,故填质子。(2)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才能有所发展,选项正确;B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无数的实验中一点一点得到、积累形成的,所以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选项正确;C科学的认识是人类在
不断出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中得到的,即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选项正确,故填ABC。22.在实际生活中,常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出)物体。图甲中正在拧螺丝钉的螺丝刀,可视为图乙所示的杠杆AO,其
中O为支点,B为阻力作用点,F2为阻力,动力作用在手柄上。(1)图甲中的螺丝刀属于________杠杆。(2)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图中,画出对应F2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________【答案】(1).省力(2).【解析】【详解】(1)[1]螺丝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
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2)[2]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Fl=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动力作用在手柄上即A处,因此OA作为动力臂最长;由图知F2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动力F1应使杠杆沿顺时针方向
转动,故F1的方向应该垂直于OA向下;则过A点垂直于OA向下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23.小科测量额定电压为2.0V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为两节干电池,利用测得数据绘制图像如图
乙、丙所示,图中x为滑片P移动的距离。(1)当滑片P移动的距离为a时,图丙中电流突然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2)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答案】(1).灯丝断了(或电压表所测电路开路)(2).0.4W【解析】【分析】(1)若电流表
示数为0,灯不亮,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了;(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图乙知电压表示数为2V时x移动的距离,根据图丙知,此时的电流大小,根据P=UI求出该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详解】(1)灯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当滑片P移动的距离为a时,图丙中电流突然减小到0,电路可能断路,图乙中,电压增大为电源电压3V,则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故图丙中电流突然变小的原因是灯丝断了(或电压表所测电路开路);(2
)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图乙知,电压表示数为2V时,x移动的距离为12cm,根据图丙知,此时的电流为0.2A,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P=UI=2V×0.2A=0.4W。24.向一定质量的2C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3NaCO溶液,并振荡。如
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23NaCO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答案】(1).产生气泡(2).氯化钠和氯化钙【解析】【分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
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稀盐酸会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随着碳酸钠的加入,AB段溶液质量增加较慢,说明此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点溶液质量缓慢上生,说明反应正在进行,D点后,质量稳步上升,说明D点处时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钙;三、实验探究题25.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
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1m。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2m,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据此请回答:(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_______
_。(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12m-mρV,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
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答案】(1).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2).高锰酸钾粉末溶于冷凝水形成溶液(3).BCD【解析】【详解】(1)因为量筒壁上有刻度,所以用量筒收集气体
可以直接读取收集的气体体积。故填: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2)实验中,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会充满试管口,而高锰酸钾粉末溶解到产生的冷凝水中会形成紫红色小液滴。故填:高锰酸钾粉末溶于冷凝水形成溶液。(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12m-mρV,12m-m是反应前后物
质及反应装置的总质量的差值,即生成的氧气质量。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ρV,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应该12m-m=ρV,但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12m-mρV,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
有完全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不会产生影响,依然是12m-m=ρV。故A不符合题意;B.在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之前,已经有部分氧气产生,所以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收集气体,导致收集的氧气体积偏小,所以
有12m-mρV。故B符合题意;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量筒中的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不相等,导致读出的气体体积不是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所以有12m-mρV。故C符合题意。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试管口产生的水蒸气会沿导管跑走,导致12m-mρV
。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26.小科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
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________(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2)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________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答案】(1).长木板(2).先后三次将小球
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3).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解析】【分析】(1)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大
小来判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实验中通过转换法来体现阻力的影响。【详解】(1)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
糙程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得出结论,所以需要把丝绸、棉布铺在长木板上;(2)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同,速度不同,所以实验步骤为: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3)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
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运动的时间、小球速度的变化的快慢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科学推理过程,这一实验结果的得出方式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同时,实验中还用到了控
制变量的方法。27.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向充满2CO的矿泉水瓶里加入少量()2CaOH溶液,拧紧瓶盖并振荡,瓶变瘪,但溶液中并未出现浑浊,那么()2CaOH溶液是否与2CO反应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和实验:猜想一:()2CaOH溶液与2CO不反应,是2CO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
而变瘪。猜想二:()2CaOH溶液与2CO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实验步骤与操作实验现象与结果结论一1.取2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2CO气体,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2CaOH溶液与编号为A、B。子形状正常。2
CO发生了化学反应。2.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2CaOH溶液和?,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两瓶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二1.测出反应前()2CaOH溶液的pH。大于7。2.测出反应后A瓶内液体的pH。小于7。(1
)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允完整:________。(2)能判断“()2CaOH溶液与2CO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____________。(3)查阅资料得知:A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2CO与2HO和3CaCO反应生成可溶性的()32CaHCO。有人提出,只
要利用现有装置和试剂,对实验一稍作补充或改进就能观察到浑浊现象,请简要说明你的做法:________。【答案】(1).蒸馏水或水(2).A、B两瓶均变瘪且A瓶的变瘪程度更大;或者2Ca(OH)溶液与2CO混合后
,溶液pH变小(3).重新实验,将足量的饱和2Ca(OH)溶液加入集满2CO的塑料瓶中(或者继续向A瓶内加入足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解析】【详解】(1)检验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钙反应还是与水反应,应该用等
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水进行实验对比,所以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和水,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观察对比,故填水。(2)由实验一可知,两瓶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说明A瓶中消耗的二氧化碳更多,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
应,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其pH>7,由实验二可知,反应后溶液的pH<7,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填A、B两瓶均变瘪且A瓶的变瘪程度更大,或者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混合后,溶液pH变小。(3)碳酸氢
钙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可以向A瓶内加入足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利用现有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瓶中加入足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钙沉淀和水,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填重新实验,将足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或者继续向A瓶内加入足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28.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
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2HO和2CO均含有O,那么2O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2CO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2O。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细菌:()2222CO2HSCHO()2SHO+⎯⎯→++光糖类高等植物:()22222CO2HOCHO()OHO+⎯⎯→++光糖类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
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2CO,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2O。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
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组别水中18O的比例(%)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10.850.410.8420.850.550.8530.850.610.85(1
)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2O全部来源于2H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
__。【答案】(1).光合作用产生的2O来自于2HO(2).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2O有来自于2HO,但没有证明2O是否有来源于2CO(3).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2O全部来自水;依据: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解析】【详解】(1)据表分析,释放的氧气中18O比例与水中18O起始比例一致,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产生的2O来自于2HO;(2)分析希尔实验的数据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2O来自于2HO,但不能证明2O是否有来源于
2CO;(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所以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29.为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小科利用铜片、锌片作电极的水果电池(图甲)和电压
传感器(精密电压测量仪)等器材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组别水果种类电极插入深度/cm电极之间距离/cm测得电压/V1哈密瓜1.02.00.8862哈密瓜1.04.00.8853哈密瓜1.06.00.8864苹果1.02.01.0095苹果1.52.01.0116苹果2.02.01.010(
1)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选用实验________(填组别)进行对比。(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干电池与水果电池原理类似,其结构如图乙。若要改变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根据本实验的结论,你的做法是________。【答案】(1)
.1、2、3(2).电极材料不变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有关,与电极插入深度和电极之间距离无关(3).改变化学填充剂的成分【解析】【分析】(1)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采用的是控
制变量法,据此分析;(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3)根据结论分析改变电压的方法。【详解】(1)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水果的种类相同、插入电极的深度相同,改变电极之间的距
离,所以需要对比1、2、3的实验数据;(2)根据1、2、3的数据可知,水果的种类相同、插入电极的深度相同,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同,测量的电压近似相同,忽略误差,可以认为电压相同,即电压大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无关;根据1、4的数据可知,水果的种类不相同,插入电极的深度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
,电压不相同,这表明电压大小与水果的种类有关;根据4、5、6的数据可知,水果的种类相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插入电极的深度不同,测量的电压近似相同,忽略误差,可以认为电压相同,即电压大小与插入电极的深度无关;故结论为:电极材料不变时,
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有关,与电极播入深度和电极之问距离无关;(3)由于水果电池电压的大小与水果的种类有关,要改变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可以通过改变化学填充剂的成分来改变电压的大小。【点睛】本题考查了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什么因素有关,锻炼
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四、解答题30.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
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________。【答案】①液体的深度越
深,压强越大,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不易开门②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车窗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不易降下车窗玻璃③用安全锤的尖端砸玻璃,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④水进入车内,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
门⑤砸碎车窗玻璃时,窗外水的压强大于车内压强,水能快速进入车内⑥玻璃被砸碎,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析】【分析】①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用安全锤的尖端砸玻璃,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详解】①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对
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不易开门②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车窗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不易降下车窗玻璃③用安全锤的尖端砸玻璃,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④水进入车内,车门内外受到水的
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门⑤砸碎车窗玻璃时,窗外水的压强大于车内压强,水能快速进入车内⑥玻璃被砸碎,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点睛】本题将力学知识
与实际生活事例相结合,同学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31.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________(选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3)资料显示: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根据以上两项资料分别
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________。【答案】(1).种群(2).自然选择或进化(3).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
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详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种群。(2)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
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多植树造林,加大植被覆盖率,禁止滥砍滥伐;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32.近年来
,衢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离不开环卫工人们的辛苦付出。如图,洒水车某次在平直的道路上以1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进行洒水作业。洒水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项目数值空载质量(吨)2.4满载装水量(吨)20满载时车轮与水平地面接触总面积(米2)0.4正常酒
水流量(吨/时)50(1)若洒水车满载并按正常洒水流量洒水,它在本次洒水过程中最多可连续喷洒多少路程_______?(2)求洒水车满载时,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3)在本次洒水过程中,洒水车的机械能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答案】(1).6
km(2).55.610Pa(3).变小【解析】【分析】(1)由表格数据知:满载装水量为20t,正常洒水流量50t/h,算出洒水时间,根据Svt=算出它在本次洒水的路程;(2)算出洒水车满载时的总质量,根据G=mg算出洒水
车满载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根据压强公式FPS=算出洒水车满载时,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
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详解】(1)洒水时间:20t==0.4h50t/ht可喷酒路面的距离:15km/h0.4h6kmsvt===答:最多可连续喷洒6km。(2)洒水车的总质量:42.4t20t22.4t2.2410kgmmm=
+=+==车水洒水车的总重:45=2.2410kg10N/kg=2.2410NGmg=洒水车对路面的压力:5=2.2410NFG=洒水车对路面的压强:5522.2410N==5.610Pa0.4mFpS=答: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为55.610Pa(3)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
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水的质量减小、速度不变,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减小。33.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射器水平放置,夹持装置未画出。他在试管中加入1g石灰石样品
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果如下表。(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反应时间/min01234活塞对应的刻度/mL09815
2176176(1)实验中判断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完的依据是_________。(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答案】(1)
.活塞对应的刻度停到176mL不再移动(2).80%【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试管中的稀盐酸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管中压强增大,使得活塞右移,活塞的刻度从最初的0mL右移至176mL后不再变化,说明石灰石和盐酸已反应完。故填:活塞对应的刻度停到176
mL不再移动。(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由表中数据可知,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76mL,合0.176L,根据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L0.176L=0.352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
的质量为x,3222CaCO2HClCaClHOCO100440.352gx+=++,100=440.352gx,解得0.8gx=,即碳酸钙的质量为0.8g,所以有0.8g100%80%1g=,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分数80%。故填:80%。【点睛】本题关键是分析出活塞移动的刻度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密度乘以体积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从而除以样品质量可以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4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
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A.甲、乙都吸气B.甲、乙都呼气C.甲吸气、乙呼气D.甲呼气、乙吸气(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免疫。(4)目前尚没有
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病原体(2).C(3).特异性(4).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解析】【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详解】(1)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从传染病角度说,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
炎的病原体。(2)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下降,为
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乙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即甲吸气、乙呼气。(3)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浆,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4)新型
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且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没有特效药,医生只能提供支持性治疗,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为早日打赢这场战役,我们要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点睛】关键是结合实际传染病的例子来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
知识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35.为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它捡起垃圾时,会快速从垃圾上取出标准规格的样品,通过机械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来识别垃圾的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垃圾桶。该机器人检测电路如图乙所
示。各类垃圾样品的电阻参考值如下表。样品电阻值垃圾类/别小于10金属10-30餐厨大于30其他(1)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获得二维码倒立、缩小的像来识别垃圾桶,下列物体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__。A
.平面镜B照相机C.放大镜D.眼球(2)机器人从某块垃圾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电压表读数为1伏,检测时间为0.1秒,①通过计算说明应将该垃圾放入图丙中哪个垃圾桶________。②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_______
_?(3)机器人将重1牛的垃圾举高70厘米后再水平移动3米,放入相应的垃圾桶。该过程中机器人至少对垃圾做了多少功________?【答案】(1).BD(2).第一个垃圾桶(3).0.015J(4).0.7J【解析】【分析】(1)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①根据串联电路的
电压特点求出样品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表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样品的电阻;②根据W=UIt求出消耗的电能;(3)根据W=Gh求出机器人所做的功。【详解】(1)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获得二维码
倒立、缩小的像,其应用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人的眼睛的成像原理相同;故选BD;(2)由图可知,样品两端的电压为:U'=U-UV=1.5V-1V=0.5V;电路中的电流为:1V0.1A10ΩVUIR===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样品的电阻为:'0.5V50.1
AURI===样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垃圾的类别为金属,需要放入第一个垃圾桶中;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UIt=1.5V×0.1A×0.1s=0.015J;(3)机器人将重1牛的垃圾举高70厘米后所做的功为:W'=Gh=1N×0.7m=0.7J;水平移动3
米的过程中,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所以机器人不做功,故所做的总功为W'=0.7J。【点睛】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明确公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6.如图所示,是小科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
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2)要一步实现图中“2+CuCu→”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盐溶液中,则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3)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利用硝酸铜溶液制备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主要操作
步骤及所需要的试剂________。【答案】(1).CuO(2).硝酸银(3).向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洗涤,再向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硫酸直至沉淀完全消失,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用到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解析】【详解】(
1)由图可知,“?”处物质是铜的氧化物,且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该物质是氧化铜,其化学式为CuO,故填CuO。(2)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与活动性比其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所以实现图中“2+CuCu→”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后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填硝酸银。(3)硝酸铜不
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铜,将硝酸铜转化为硫酸铜的方法是向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洗涤,再向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硫酸直至沉淀完全消失,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硫
酸铜,用到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故填向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洗涤,再向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硫酸直至沉淀完全消失,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用到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