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15练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313.249 KB
  • 2024-1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15练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15练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15练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15练 含解析.docx,共(11)页,313.24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3195e11a46f2922c3b888630234f2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315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传统文献学是一门建立在文献获取、分类、整理与研究基础上的学术门类,在大数据时代,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转型。随着电子化、数字化尤其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更具

方法论和本体论的信息科学的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出现的“电子文献学”“数字文献学”“数字目录学”“人文计算”“数字人文”等概念,其内涵无不体现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血脉相承而又功能各异的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文献学将拓展到古籍字符识别与编码、数字文本处理、图文设计与制作、元数据标准、数据挖掘、文献

数据库设计、古籍信息系统与智慧平台开发等领域。传统文献学的目录、版本、校勘、典藏等知识门类都将得到升级迭代,可以说是继秦汉以来最大一次文献、文本、知识的管理变革。大数据“重新定义何为我们所认为的遗产,并要求我们找到新的方法和工具来概念化和管理这些日益增长的物质”,它极大拓

展了人类的经验范畴和知识能力,是对以内省式研究为主的传统研究范式的超越。传统文献学常以笔墨书写或刻印在纸上。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哈佛燕京学社编摹的各种“引得”以及中法汉学研究所编慕的各种“通检”,乃至作家的研究资料汇编等,都是传统文献学时代的“数字化”,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

的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则是大样本时代的文献学。文献学和大数据技术都有方法论与知识本体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文献、文本与知识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不仅最终仍然要转换为文献、文本和知识,毋宁说,数据也是文献,是现代文献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献。从知识的发现、组织、管理及应用来看

,二者目的和功能一致,实质相通,都反映了人们对知识挖掘、组织、管理与再造能力的追求。大数据技术是一场知识革命与思维革新,促进了传统文献学的转型与拓展。通过改变知识的切分、标引、聚类与呈现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原本庞大的文献及其间蕴含的知识变得更加浩瀚无穷,同时也为学者提供更多

差异化、整体性、趋势性研究的可能。资料、检索和认知边界的同时拓展,正在使传统文献学实现“轮廓重绘”。大数据将以往被分裂和隔绝的事物重新连接,改变了我们对文献、文本、知识的认识路径和把握尺度。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

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文本与文本之间关联,文本与声音、图像、视频等关联,结构化宏文本与超文本让文本的界面大开,同也让世界文本化、数据化而被把握和理解。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出现了一种

新的“数据世界”,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体验与认知。在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日渐被穷尽的文献,因为数据化而重新变得不可穷尽。今日之大数据只是明日的小数据,大数据技术掌握的知识只是未来知识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具方法

、知识形态和思维观念的革新,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乃至更具广泛意义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推动着研究范式和认知方式不断升级。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或者说,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文献学,必将在更大尺度、更小粒度和更多维度中绽放知识之花

。——(摘编自刘石李飞跃《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的现代转型》)材料二:数字人文的研究,实际上是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思考,关注并思考人文学科现代转化过程中,,索引,,的作用与意义。当此媒介技术迭代时期,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继承人类社

会记录与管理经验、知识、智慧的方案,如何结合新旧媒体优势实现全部人类知识的安全、平滑地媒体转移,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类超越自身智力、体力和生命的局限,完成更伟大的学术工作,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怎样避免知识的霸权,维护人文共和体的延续。这让

我想到《引得》丛书,是洪业先生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在中国开办的引得编纂处耗时二十年编制的六十四种古籍索引,对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意义重大。这关系到一个知识管理的关键词,就是学术检索。古代学者靠大量的背诵把知识储存在

自己脑子里,但当知识数量过大,超过人的记忆能力时就很难处理与重组。这时就要依靠学术共同体的工作,将之有机规划组合。只有做了索引或者做了数据库以后,才能够超越个体的有限生命和记忆承受能力,实现对更多文献的掌握与处理。——(摘编自《史睿谈数字人文与现代文献学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型文献学是维秦汉以来中国文献发展史上最大一次对文献、文本等的管理变革,技术更先进,研究更深广。B.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等以内省式研究为主,它属于传统文

献学范畴,不能称之为大数据技术。C.大数据革命促进了传统文献学转型和拓展,让文献中的知识变得更广博,使传统文献学实现了“轮廓重绘”。D.数据化使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的文献变得不可穷尽,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必将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根据材

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时代,给文献学带米了新的内涵,可以说融合大数据的新型文献学将是现代文献学的主要组成部分。B.《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汉语字书

,是传统文献学时代的“数字化”的体现。C.“数据世界”介于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但又不同于两者,它的出现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体验与认知。D.古人可以用脑将知识加以储存,而今知识数量已超过个体记忆承受力,故需要大数据技术掌握

、处理文献。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一项是()(3分)A.百度文库B.新浪网C.万方数据库D.中国知网4.请简述传统文献学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不同点。(4分)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材料二

谈谈你对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思考。(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最后一个渔佬儿李杭育这两年,因为葛川江里打不到鱼,小柴村的渔佬儿全都转业了,只剩下福奎一个。太阳落山的当儿,福奎想起该去收一趟滚钓了。收钓归来,他拎着刚钓上来的一条鲥鱼和一堆小鲳条子走上了东溪的

堤坡。福奎的船棚搭在堤岸下一条小水沟上,远远望去像座坟墓。福奎的船棚是茅草苫的。他穷得恐怕死后也住不上考究的屋子,只配缩在草窝里升天。堤坡上,福奎碰上了村里的阿七。寡居多年后,阿七准备嫁给对江的官法。“我走了,公社味精厂就缺一个打杂的。我跟队长说了,他答应让你顶我的缺

,只要你自己再找大贵求个情,这事情就成了。到厂里做,生活轻松,又有固定收入,比在这连根毛儿都不见的江里打鱼牢靠多了。福奎!人老了,总得有个靠头。”大贵是社管会委员,也是福奎的表外甥。福奎不言语。他加快步子回家收拾鲥鱼。鲥鱼最好清蒸,光搁几片葱叶就成。福奎坐在水缸旁的一块大橡树桩上,剖开

鱼腹,挖出肚肠……外边忽然响起手扶拖拉机的突突声,越来越近,最后在他家门外停住了。来者是大贵,他的表外甥,一进门便像个大喇叭似地哇啦起来:“好哇,二舅,听阿七说你今日钓上一条鲥鱼。我那塘子里养不活鲥鱼。今日借你的光,来尝尝。”“鱼蒸上了么?”大贵坐到床上,朝灶间

那边使劲抽了抽鼻子。“不急……先做饭。”福奎咕噜了一句,走进灶间,呆呆地盯着那条搁在大盘子里的鲥鱼。他不是小气鬼,换作任何一个村里乡亲来跟他分享今日的口福,他都乐意,而偏偏对大贵,他一百个不情愿。不过渔家从没

有轰客人出门的道理。福奎揭开锅盖,为难地瞅着那条上面撒着些葱叶的鲥鱼。一只黑猫跳上锅台,战战兢兢地凑近鱼碗。“啥!你也想尝鲜?”他抓起老猫,想从窗口把它扔出去;可转念一想,反倒把鱼扔给了它。今日能帮他打发走大贵的,看来只有这畜生了。这倒也爽快!他宁肯自己也不尝。黑猫大口大口地撕

咬着鲥鱼。他走进隔壁屋里。大贵问道:“鱼蒸上了吧,二舅?”“叫猫叼去了。”“啥?”大贵像个爆仗似地蹦了起来,忽地冲进灶间,差点踩着饕餮而食的老猫。“哎呀呀,该死的畜生!”他刚抬腿,那猫便倏地溜了,那鱼都被它撕烂了。无论如何,鱼是吃不成了。大贵没精打采地跟福奎闲扯了几句,败兴地走了。福奎

望着大贵的手扶拖拉机蹦蹦跳跳地开上了大桥,快活得哼起小曲儿来。不过他哼得不成调儿,倒更像哞哞的牛叫。晚上九点多钟,他晃过神来。今晚还得去江里收一趟滚钓。匆匆吃下凉饭,提着马灯出了家门。从家往江边去,要经过阿七的小屋。尽管夜里很黑,她

还是老远便认出了他的像头公牛的身影。“大贵他没去你家?”她问。“嘻嘻……去是去了,没尝着!”阿七疑惑地盯着福奎这副孩子气的兴奋的面孔,听他有声有色地说完刚才怎么捉弄大贵的详情细节。“你真糊涂!”她正要开口大骂,忽

又心里一软,可怜起他来。她今天是存心安排大贵去福奎那儿“尝鲜”的,为的是让福奎借此机会跟大贵提提去味精厂顶她缺的事。“福奎,”她还抱着一线希望问道,“你跟大贵提过顶缺的事情吧?”“提个啥!我可不想到工厂去

受罪。”福奎没把她的好心当回事儿,“照着钟点上班下班,螺蛳壳里做道场,哪比得上打鱼自由自在?那憋气生活我做得来么?”他说的是实话。葛川江上打鱼,老大的天地,自由自在,他从十四五岁起就干这门营生了。叫一个老头改变他几十年的生活方式,他一定很不情愿。对这生活,他习惯了,习惯

得仿佛他天生就是个渔佬儿,在娘肚子里就学会撒网、放钓了。阿七是个明白人,知道让一条狗去啃草或者让一头牛改吃荤腥,都是徒劳的。她眼巴巴地望着福奎朝江边走去,去碰他的运气……他来到江边,点起马灯,把小船划出了船棚。

岸上那片草虫咕咕的叫声越来越远,渐渐被扑通扑通的水声盖住了。这声音是一群小鸡毛鱼搅起来的,它们团团围着小船,跟随着他的灯光,一同往江心游去,仿佛虾兵蟹将簇拥着龙王。每天夜里,他要是照准它们撒一网的话,他如今的日子不会弄得这么寒酸。城里人嘴馋,鱼苗苗也照样买

了吃。哪怕他每天只撒一网,他也能挣些钱的。可是他绝对不肯撒网捕小鱼。他想得很美:既然他是这条江上的最后一个渔佬儿,那么,江里的鱼就全都是他的,他要等这些鱼长大了再捕。到那时候,从前的运道就会再来,从前的日子还会……他划到了江心,顺着滚钓划了个来回。整串滚

钓上一无所有。那些浮标全都懒洋洋地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福奎也懒洋洋地躺下身来,乱蓬蓬的脑袋枕着船尾的坐板,一双光着的大脚插进船头的板空里。他想,要是死的时候也能这么安安稳稳地躺着,那就好了。他情愿死在船上,死在这条像个娇

媚的女子似迷住了他的大江里。死在岸上,他会很丢脸的,因为他不能像别的死鬼那样住进那种开着窗户让死鬼透气的小屋子;他会被埋到地底下去,埋他的人会用铁锹把坟堆上的土拍得很结实,叫他透不上气来。而死在江里,他没啥可抱

屈的了。那群小鱼依然尾随着他的小船,好像还越聚越多了。福奎搬过那只甏子,一把把地往江里撒着蚯蚓……从前,“喂鱼”这个词是渔佬儿的耻辱。,不过,从前的好多规矩眼下都不管用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七准备离开家乡,嫁给对江的官

法,想让福奎顶替自己在味精厂的工作,福奎听后不言语,体现了福奎内心的矜持与自傲。B.在对待大贵的态度上,福奎没有现代人的圆滑,又不愿意坏了渔家不轰客人出门的老规矩,这实际上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起作用。C.在大贵沮丧地走后,

福奎“快活得哼起小曲儿来”“哼得不成调儿,倒更像哞哞的牛叫”,这体现了福奎巧妙骗走大贵后的开心。D.福奎渴望死在船上、死在江里,不仅因为从十四岁就开始出没于江中打渔,更因为他“仿佛天生就是个渔佬儿”,在江里灵魂才

能安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精当的选材、精雕细刻的工笔描绘和对葛川江风土人情的描绘,塑造了福奎这个最后一个渔佬儿的形象。B.小说开头福奎在“太阳落山的当儿”去江上,小说结尾福奎又在昏暗的灯光中荡舟江中,开头结尾环境类似,

形成照应。C.福奎、鲥鱼、滚钓,这些人、物都可能是葛川江的最后一个,选择这些人、物使小说具有怀恋、凄凉的审美特征。D.小说结尾写福奎在江面上独自躺在小船里,一群鱼围着他。渺小的人与博大自然的对比,造成一种孤独感与苍凉感。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福奎的人物形象。(

4分)9.小说标题“最后一个渔佬儿”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

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

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薄录等。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

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

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

“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和“雅俗”。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他认为人类文明、文

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章氏强调“文字性”,就是要求文学以质实性和直接性为基础。文学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艺术性,即在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的前提下讲求装饰性和蕴藉性,达到“文质彬彬”。另一方面,雅俗论又从整体文化的高度,平视“雅”“俗”。“徒

论辞气,大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土地所生,婚姻丧纪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在这里,章氏把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化平等看待,既承认两者的互动,又强调“二者殊流”。这样的“雅俗论”不仅有效地打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

”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平视雅俗的思路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摘编自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材料二: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

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反对以有韵无韵区分,视前者为“纯文学”后者为“杂文学”,而主张“文”无论有韵无韵,无论成句读不成句读,无论纯杂,“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而为言”。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

,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广义上讲的文学指所有印刷品(或书写品),包括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以及已然笔录在案的口头文学)。”因为“文学”是一

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

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学”,不仅有作者要表达

者,还有如何表达。而“如何表达”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现实”,即以作者的“文心”为研究“核心”。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开宗明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

也。”其精美复杂如同雕龙,需要“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所以,文学研究也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法式”上。这样理解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独特性。所以在今天看来,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具有两大“异彩”:第一是打破

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纯文学”观念的作茧自缚,而在今天的意义则是可以与近50年来欧美的文学概念对话;第二是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其意义不仅结合了“什么是文学”和“怎样研究文学”,而且引申出文学活动不是由作者和作品垄断,“研究”也不是“创作”的

附庸的意涵。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越来越多的批评家以其理论著作加入到文学活动中,诺斯罗普·弗莱就指出“这种把批评家视为寄生虫或不成功的艺术家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两大异彩也许可以看作是对章太炎文学定义的“激活”吧。(摘编自张伯伟《重审中国

的“文学”概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特点和历史变化提出的“文学总略”说,既有对文学概念的界定,也有对汉语文学传统的总结。B.章太炎认为,文学的艺术性是建立在“文字性”基础上的,不论雅俗,都不能

以辞害意,都应追求“文质彬彬”。C.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因为给含义不断变化的文学下一个终极定义是无法实现的。D.章太炎关于文学“法式”的观点给后来学者带来启发,文学既有表达什么的问题

,还有如何表达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太炎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也引发了后世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的审视与思考。B.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对文学的界定以文字为准,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C.网

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而文学平台不断的变换,导致文学的确立和存在的指标也在不断变化。D.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言为文之用心也”,开“文学”概念研究之先河,为今人拓宽文学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章太

炎先生可谓“全史在胸”,借助旧学新知的融会贯通,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立牢靠的根基,为后来者开无数法门。B.章太炎论文之语,矫八股文、桐城派、新文体之流弊;提倡质朴的文学,只有从纠正一般人重文轻质的文学观入手。C.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的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指

出,文学评论家们“在评论文学的过程中也生产文学”。D.英国汉学家吴芳思认为,“在高雅文化的精神心理定势和非人化的诱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纽带”。4.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同是引用章太炎的观点,但作者的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5.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提出全新的文学概念,成就非凡,他的治学之道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章太炎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风水黄大刚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吏部奏请朝廷,授任吴缵姬

为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知县。吴缵姬对当官兴趣不大,倒是喜欢读书。他天赋聪颖,博览群书。论学识,熟知的无不竖大拇指,也有人不以为然:“厉害在哪儿?中了什么功名,说来听听。”坚信吴缵姬厉害的人受了侮辱般,怂恿吴缵姬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两次,一次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了举人;另一次在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1760年),登乾隆庚辰恩科毕沅榜,殿试二甲名列第二。那一拨进士都春风得意地走马当官去了,只有吴缵姬不想出仕。吴缵姬觉得这下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了,便回到海南出任琼台书院掌教(即今学校校长)。朝廷的任命让吴缵姬意外、为难,但君命不二,

他只得收拾书籍衣物,晓行夜宿赴任。一进入铅山县境,一股荒凉的气息勒裹得吴缵姬胸闷气短。所到之处,田地荒废,村庄破败,行人稀少。进了城,人气倒是有了,可满街的乞丐,扶老携幼,肌瘦骨立,蜷缩在店门前或墙根下。“老爷,行行好,给点儿吃的,俺孙女快饿死了。”一位老妪佝偻着腰,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

孩,把一个破了边的脏碗伸到了他面前。吴缵姬细看小女孩,小女孩瘦得皮包骨头,身体软绵绵的,似乎连睁眼的气力也没有了。吴缵姬让书童把袋子里的包子拿出来,周边的乞丐见了,蜂拥上来,一抢而空。吴缵姬又气又无奈,还好县衙在望。晚饭出乎意料地丰盛,师爷特地邀请了当地几

位有头脸的乡绅,为吴缵姬接风洗尘。“大人,都是小人的不是,没有带人去接您。”师爷边给吴缵姬斟酒边自责道。“大人辛苦了,请尝尝本县有名的灯盏馃。”乡绅频频举杯敬酒,举箸劝菜。想到路上所遇,吴缵姬没有一点儿胃口。“本县最近是否遭遇了灾荒?”“哪有什么灾荒,大人尽管放心喝酒

。”一肥头大耳的乡绅举起了酒杯。“为何路上有那么多饥民?”吴缵姬把脸转向师爷。“回大人,今年天旱少雨;加上没水灌田,庄稼颗粒无收啊!”师爷摇头。吴缵姬心里像灌了铅,沉甸甸的,接风宴便草草散了。第二天,吴缵姬让师爷带着去田野查看,站在田埂上,一

眼望去,平展展的田地干裂如龟纹,连杂草也枯萎发黄。“多好的田地呀!”吴缵姬叹了口气。“这田地肥沃,以前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出产的粮稻吃不完,还卖给商贩,换得银两。但靠天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师爷附和道。水,只要有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吴缵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屋里困兽似的转圈儿,脑

袋想得快爆炸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头绪。“大人,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捕头禀报。“南濠水?”吴缵姬头脑一时拐不过弯儿来。“大人,小民无意冒犯,地里的庄稼实在旱得没了法子,小民才……请大人饶小民这一回,小民再也不敢了。”庄稼汉连连磕

头。“南濠水在哪儿?你速速带本官去。”吴缵姬欢喜得连轿子也不坐,跟着庄稼汉就出了门。目光一与波光潋滟的南濠水相遇,吴缵姬如见到聚宝盆般兴奋。南濠水顺着地势本可以奔流而下,却被人拦起堤坝。“这是怎么回事

?”吴缵姬脸露怒色。“回大人,这是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的,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师爷颤着声为自己解脱。“什么风水?你们这不是拿百姓的生死胡闹吗?”“大人,风水这东西,宁可信其有,胜过信其无。”师爷劝道。“那,我问你,赵知县这样

搞,升官了吗?”师爷哑了口,赵知县因治下民不聊生,被贬到了边远的地方。“赵知县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你们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样的官,我没脸皮当!”吴缵姬越说越气愤。“马上开了南濠水。”吴缵姬稳了稳情绪,吩咐道。“大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挑个日子再动土?”师爷迟疑道。“本官就在这儿看着你们开。

”吴缵姬板着脸说。清清的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田地又恢复了生机,瓜果飘香,稻浪滚滚,城里没了乞丐的踪影,夕阳下,村庄炊烟袅袅。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吴缵姬又捐俸重修鹅湖书院,并撰写了《修铅山县文庙序》,以文兴

邑。一日,吴缵姬听到衙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衙役进来报,说有一伙乡民抬着一块大石头,欲立于县衙大门东北角。吴缵姬诧异,步出门外,那块巨石闯进眼里来。他说:“你们这是……”一位乡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热汗,长揖道:“大人为了我们开了南濠水

,我们可不能让风水伤害到大人。大伙儿合计,凑钱买来泰山石,我们请风水先生看过了,立于东北角,可保大人健康平安。”泰山石立了起来,吴缵姬每次路过时,都要好好看上几眼,时刻提醒自己: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7期)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缵姬对当官兴趣不大,所以在到了铅山县后,便不管风水上的忌讳,开了南濠水。B.吴缵姬又气又无奈,就是因为乞丐的人数太多,蜂拥而上,一下就抢光了他的包子。C.师爷的介绍,让吴缵姬知县了解了铅山县状况的前后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乡民凑

钱买来泰山石,并请风水先生看准了正确的位置,就可保佑吴缵姬健康平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如对老妪乞讨以及乞丐抢夺的描写,很形象地展现了铅山县百姓生活的艰难。B.文中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如师爷对吴缵姬说的话,就都体现

出了他为人圆滑、不敢担当责任的个性特点。C.文章善用修辞,如比喻句“田地干裂如龟纹”,拟人句“南濠水欢快地奔向良田”等,使文章更加生动。D.接风宴上没有胃口、开南濠水以及重修鹅湖书院等情节,刻画了吴缵姬关爱百姓、行为务实的知县形象。8.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任选三处分析其效果。(4分)9.文

章以“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作为结尾,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315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3分)D(A项,或然变必然,材料一原文是“可以

说是继秦汉以来最大一次文献、文本、知识的管理变革”;B项,“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的大数据技术”,据此可以看作是大数据技术;C项,把未然变为了已然,材料一的原文是“正在使传统文献学实现'轮廓

重绘'"。)2.(3分)D(心材料二中的原文是“古代学者……,但当知识数量过大,超过人的记忆能力时就很难处理与重组”,表明古入用大脑就已经不能储存知识了;@根据材料一,古人已开始使用“大数据技术”掌握、处理文献。)3.(3分)B(其他项都是文献数据库,而B项是网页。)4

.(4分)①在保存形式上:传统文献以物质文本的形式存在,而新型文献学的文献、文本与知识以数据形式存在;②在研究方法上:传统文献学以内省式研究为主,新型文献学超越传统研究范式,研究范围更深广,研究维度更多;③在研究内容上:传统文献学侧重千文献获取、分类、整理

与研究,新型文献学拓展了资料、检索和认知边界,可以对庞大的文献和广博的知识加以更多差异化、整体性、趋势性研究。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5.(6分)示例: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可以使文献学带来更新迭代的变革,突破时空限制,超越自身智力、体力和生命的局限,使知

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分)。但科学技术带来文献学变革的同时容易形成知识霸权,使人文共和体失去价值(2分),这需要我们警惕和避免(2分)。评分建议:需答出正、反两方面的理由及自己认识,意思对即可。现代文阅读II6.(3分)A(福奎不言语是他不愿意

受上班的束缚,想过自由自在的打渔生活。)7.(3分)A(应为细致冷静的白描手法。)8.(4分)①朴实、固执:他迷恋传统的、古朴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贫穷也不愿意改变自己;②追求自由:不愿意进厂上班,喜欢无拘无束;③

狡猾:为不让大贵吃鱼,把鱼喂给猫吃。9.(6分)①“最后一个渔佬儿”指福奎的生产方式、心理状态、道德观念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②“最后一个渔佬儿”是福奎固守的古朴的生存状态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的艰难处境的写照;③“最后一个渔佬儿”启示人们思考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我们如何

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C2.A3.C4.(1)材料一引用章太炎的观点,是为了进一步阐释其“文学总略”说的内涵,方便读者理解并且开门免山,为后文详细解释做铺垫。(2)材料二是再次点观点,总结论述主旨,并对此引出深度思考,与西方学者观点进行比较。5.(1)文学要以质实性

和直接性为基础,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艺术性,不以文害辞,也不以辞害意的追求装饰性。(2)不分雅俗,对文学一视同仁。(3)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文学背后的图景,不断扩充文学的内涵。现代文阅读II6.C(A.强加因果;B.对“又气

又无奈”的原因分析不准确;D.“买来泰山石……就可保佑吴缵姬健康平安”只是乡民们的迷信看法,且表述太绝对,不符合事实。)7.B(“都体现出”表述太绝对。)8.①考中进士本春风得意可去当官,但吴缵姬却安安静静只想读书,表现出吴缵姬淡泊名利,热心学问

。②铅山县境的荒凉、满街的乞丐和接风宴的丰盛形成对比,说明铅山县贫富差距,显出吴缵姬肩头责任重大。③铅山县在南濠水放开前后的变化形成对比,说明知县的决策影响着百姓的生活,更突出吴知县的一心为民。④赵知县讲求风水不顾

百姓结果被贬,与吴知县不讲风水却赢得百姓的称赞和爱护形成对比,突出“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这一主题。(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呼应标题和前文,使故事更完整;②赋予“风水”新的内涵;③吴知县时刻用此语

提醒自己,展示了他爱民亲民、为官务实的形象;④卒章显志,揭示主旨,表明只有关注民生、善待百姓的官员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和爱戴。(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