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587.182 KB
  • 2025-0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共(13)页,587.18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2556278297a0e3b2ba8e4e3b6a5da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末联考高二历史科试卷考试日期:1月29日;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入仕”或“参政”的相关记载。这可用于佐证该时期()记载出处“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韩非子·亡征》“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赐财于曹、鲁之间……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战国策·秦策五》A.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商业成为政治统治的支柱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群体壮大,特别是一些富商大贾以其雄厚的财力与社会上层广泛交游,不断寻求政

治支持,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并千方百计跻身于政治舞台,这得益于当时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商人群体崛起,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平民还未成为官员主要来源,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是政治统治的支柱,“商业成为政治统治的支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2.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源远流

长历代延续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周、汉、宋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

,在扶贫手段上既有政府主导,也有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扶贫手段增多,D项正确;周、汉、宋并不是相延续的朝代,所以无去体现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国古代扶贫工作并没有不同地区的不同内容

,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分类,也没有反映扶贫工作的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后来“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上述变化()A.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推动了察举制度的演变C.推动了监察职能的完善D.提升了地方治理的效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

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

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A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与州刺史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刺史由监

察官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无法说明监察职能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并不会提升地方治理的效能,排除D项。故选A项。4.隋唐时期,文才、辩才类的妇女事迹在正史中基本绝迹,而在“礼教”“贞节”“孝义”三大类中,妇女的人数、事迹相较于前代都有增加。这表明隋唐时期

()A史学评论具有多元性B.政府更加注重伦理教化C.理学影响进一步扩大D.妇女阶层文化素质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正史中“礼教”“贞节”“孝义”三大类的妇女人数和事迹有所增加,这表

明隋唐时的.期政府有意加强对妇女的伦理道德教化,B项正确;记载内容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史学评论具有多元性,排除A项;理学观念产生于宋朝时期,排除C项;文才、辩才类的妇女事迹在正史中基本绝迹,并不意味着妇女文化素质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5.元朝时期,蒙古族

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北方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B.南北方经济差距逐步缩小C.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消失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

】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的蒙古族的马奶酒被中原接受,而北方的食物也出现在南方,这说明南北方的民族交融得到加强

,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统治者对于中原生活习俗的态度,排除A项;这一时期南方是经济重心,而且材料信息无法证实南北方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B项;“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消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规定苏州、松江、江西、浙江人“

毋得任户部”;清顺治时“令户部司官,不得用苏、松、常、杭、嘉、湖人。”结合图1信息推断,明清两代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保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B.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C.加强南方民族的监控管理D.确保地方秩序的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图片信息可知,南方部分赋税对全国经济影响较大,而户部掌管全国的赋税征收,因此对户部官员任用有限制,唯恐影响这些地区的税收,从而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

B项正确;明朝科举制的南北榜是为了保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南方民族的信息,排除C项;户部官吏不用的只是苏州、松江等地的人,不能确保其他地方统治秩序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7.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

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课吏馆的设立经历了曲折,但最终还是设立了,说明课

吏馆中对于培养新式官僚的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故A正确;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管区别于学校教育,B排除;课吏馆服务于新式官僚的人才储备,为将来可能会到来官制变革做好准备,不代表当时地方官制已有所改变,排除CD。8.1931年11月,中共在位

于江西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正式提出了“新的民主共和国”的概念,它的成分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意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分子。这一变化

反映了()A.中共革命目标的根本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新的民主共和国”及所学可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伐的加紧,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了“新的民主共和国”的概念,这有助于团结国内一切力

量共同对抗日本的侵略,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标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首要目标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排除A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排除C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这种纸币()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B.导致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C.解放战争时期在全国流通D.见

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可知当时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1947年5月1日,中共领导下

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东蒙银行改组为内蒙古银行,发行“内蒙各族县、公司款项通用”的纸币,故该纸币“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D项正确;该纸币是中共发行的,不会得到国民政府的认可,排除A项;国民党发行金圆券导致

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排除B项;1947年全国还未解放,无法全国通用,排除C项。故选D项。10.《感动中国》节目自2002年播出以来,每年评选出十位年度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该节目在观众中口碑极佳,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

体现了()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性发展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C.我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得到全面激发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2年以

来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感动中国》通过评选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性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发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

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排除C项;弘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时代精神主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1.14-15世纪,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

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这一状况()A.表明等级君主制开始建立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加剧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D.导致恩赐官职制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欧洲)。据材料“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的来源之一”和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市民阶层力量的不断壮大,国王与市民结成了联盟,有利于结束

政治上的割据局面,从而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开始建立”,排除A项;市民群体和国王联合,这有助于加强王权,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恩赐官职制是封建君主制度下的一种任官现象,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材料未涉及官职恩赐制

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2.二战后,美国通过多种途径为外国受众提供了大量图书,“体现美国自由民主的良好形象,其国内自由和民主制度将确保它比过去变得更为成熟”。其中,学术类著作充当了“美国价值”的学理性表达者。美国的做法()A.适应了冷战政策需要B.反映了霸权实力的衰落C.抑

制了国内社会运动D.重塑了国家的内外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美国。在二战后,美国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自由民主价值观,采取了多种

途径,包括为外国受众提供大量图书。这些图书中,学术类著作成为了“美国价值”的学理性表达者,强调了美国国内自由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性,美国的做法适应了冷战政策需要,A项正确;二战后,美国实力大大增强,与苏联形成了两极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的行为主要是对外,对内

作用小,排除C项;美国一直标榜自由民主,形象并没有重塑,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是1973—198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统计示意图。这表明()A.西方经济政策调整存在局限性B.发达国家出现社会结构的新变化C.自由放任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D

.扩大社会福利保障助长懒惰行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3—1983年欧美国家。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虽然西方国家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整,但失业率依旧在上升,说明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依然存在局限性,A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发达国家出现社会结构新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不是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项;仅根据失业率的变化无法说明是因为福利国家政

策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A项。14.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国附属的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机构。“七十七国集团”中的非洲国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17页的声明,最终使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总部落户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联合国附属机构总部设在南半球的先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B.联合国权力的扩大化C.发达国家环境的恶化D.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2年的世界。根

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国家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分支机构总部第一次落户南半球发展中国家,这是新兴民族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联合国本就具有管理全球环境事务的权力,单设相关机构只是为了使分工更加明确,执行更加有力,这并不意味着环境规划

署的设立扩大了联合国的权力,排除B项;二战后,随着发达国家对外转移高污染产业,其国内环境有所改善,排除C项;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为全球100强非金融性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资产、销售和就业

上占总公司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国际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B.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C.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D.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1990年至2008年(世界)。据题干图示,1990年以来,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占总公司的资产、销售量和就业比重均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

发展,它们将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D项正确;跨国公司并非国际组织,排除A项;材料中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情况是逐渐上升的,说明经济全球化形势好而不是面临重大挑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以及社会贫富分化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6.20

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15家政府机构向1200多个非营利组织购买了约有200余种服务项目,并纳入到了社会服务体系中;英国的一些民间基金会、社区企业、志愿者组织等也广泛地参与到社区运作中。这些现象()A.是代议制民主制在基层的缩影B.体现基层治理趋向市场化C.

是分权制衡原则在基层的体现D.增加了政府公共服务开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马萨诸塞州15家政府

机构向1200多个非营利组织购买了约有200余种服务项目并纳入到了社会服务体系中,英国的一些民间基金会、社区企业、志愿者组织等也广泛地参与到社区运作中。”可知,20世纪80年代,政府机构向社会机构购买服务项目

纳入到了社会服务体系中,并吸引民间组织参与社区运作,体现了社区治理不再是政府独大,而是趋向市场化,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基层管理的现象,代议制民主和分权制衡原则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两者并无关联,排除AC项;20世纪80年代后的社

区治理呈多渠道,多样化,减少政府的公共服务开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组共4道试题,其中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

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根据材料指出英镑的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答案】职能:扮演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中的货币媒介,是国际货币。原因:英

国是当时是最大的殖民帝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详解】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下半叶(英国)。第一小问职能:根据材料“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

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可知,扮演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中的货币媒介,是国际货币。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当时是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当时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2002年湖南少数民族自治州龙山县出土的里耶秦简(部分),内容多为政府档案,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

大发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里耶秦简的史料价值。【答案】史料价值:秦简记录了郡县的管理,证实秦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度);秦简出土于湖南少数民族自治州,反映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交融);秦简的文字呈现了小篆向隶书的过渡,体现秦统一

了文字;已出现了乘法口诀表,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发展成就。里耶秦简属于一手史料,可证史、补史(丰富了对秦的认知)。【解析】【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秦简信息“洞庭郡”等信息可知,秦简记录了郡县的管理,证实秦

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度);根据材料“湖南少数民族自治州”可知,秦简出土于湖南少数民族自治州,反映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交融);根据秦简信息可知,秦简的文字呈现了小篆向隶书的过渡,体现秦统一了文字;根据材料文字信息可知

,当时已出现了乘法口诀表,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发展成就;结合所学可知,里耶秦简属于一手史料,可证史、补史(丰富了对秦的认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

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

,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材料二新中国成立

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

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年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年1月1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答

案】19.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承认契约的地位;强调故意或过失的责任。条件:德国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罗马法与法国民法典的影响;法学家的努力。20.特点:国家重视民法典的编撰;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的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法典的内容日趋完善;广聚民智科学立法。21.

关系: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制建设必须随国家治理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德国。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保护私有

财产;根据材料“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可知承认契约的地位;根据材料“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可知强调故意或过失的责任。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777年、1900年德国

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可知罗马法与法国民法典的影响;根据材料“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可知法

学家的努力。【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特点: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可知国家重视民法典的编撰;根据材料“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

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可知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的诉求;根据材料“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可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法典的内容日趋完善;结合民法典编纂的过程可知广聚民智科学立法。【小问3详解】关系:结合《德国民

法典》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可知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制建设必须随国家治理的发展而与时俱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武术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本国的武术资源,借助以武术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的武术手段以及其他

一切和平手段,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目的所开展的一种外交活动。新中国武术外交经历了三个时期:时期概况人民外交时期(1949-1978年)武术外交的第一个对象是越南;1960年,中国武术队访问捷克斯洛伐克、缅甸。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之后收到了来

自世界各国的访问邀请。对外宣传时期(1978-2008年)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武术比赛;组织了大量国际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国际武术技术骨干;广泛开展武术对外交流和援助教学;建立了国

际武术联合会等重大国际武术组织。公共外交时期(2008年至今)武术外交的实施主体多元化,除国家体育总局以外,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国家部委,半官方机构以及各地市外事部门等都开展了大量的武术外交活动。

——薛军、武冬《我国武术外交历程、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武术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不同时期的武术外交都推动了外交事业的发展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孤立政策,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通过人民外交的形式建立与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展现了一个“友好中国”的形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苏关系日益恶化,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逐步处于劣势,希望与中国接触和改善关系以共同应对苏联,在这一大环境下,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这客观上促进了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中国需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这一时期武术外交通过“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中国”的形象。2008年以来,中国武术外交实施主体日益多元化,武术外交平台也不断增多,这时期的武术外交充分展现了大国气派和担当的形象。总之,新中

国武术外交充分展现了国家形象,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武术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

根据材料武术外交的三个阶段得出观点是不同时期的武术外交都推动了外交事业的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从新中国初一边倒外交方针角度阐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孤立政策,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实行独立自主的外

交政策,通过人民外交的形式建立与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展现了一个“友好中国”的形象。从六七十年代中国所处的国际背景角度阐述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逐步处于劣势,希望与中国接触和改善关系以共同应对苏联,在这一

大环境下,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这客观上促进了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改革开放角度阐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中国需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这一时期武术外交通过“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中国”的形象。从负责人大国角度阐述是200

8年以来,中国武术外交实施主体日益多元化,武术外交平台也不断增多,这时期的武术外交充分展现了大国气派和担当的形象。最后概括为新中国武术外交充分展现了国家形象,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

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7189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