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初二(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83.500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05初二(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05初二(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05初二(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05初二(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doc,共(4)页,283.5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4dae37bfabaa64cd3aec96a66bd9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

/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5、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人们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6、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单位是分贝,声音的响度与

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7、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8、音色:辨别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9、人们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0、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它的频

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1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的声能等特点。12、超声波的应用,

声呐装置、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13、火箭发射、飞机飞行、车辆奔驰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第二章、物

态变化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2、使用温度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下载搜:好学

熊资料库更多学习资料下载2(3)、待温度计的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被测物体保持接触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4、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5、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6、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能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7、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

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8、液化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9、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气体液化过程会放热。10、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1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具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这类固体属于晶体。12、还有一些固体,它们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属于非晶体。1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

热。第三章、光的色彩颜色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4、我们将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6、当白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

物体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7、光具有能量,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下载搜:好学熊资料库更多学习资料下载3等。8、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紫外线9、红外线具有热效应10、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与温度有关。11、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12、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3、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在真空中的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3×108m/s14、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

现的像叫做虚像。1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且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16、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17、当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18、当平行光照到表面粗糙的白纸上时,虽然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但由于纸的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就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

射。19、正是借助漫反射,我们才能在各个方向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

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如投影仪、幻灯机。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下载搜:好学熊资料库更多学习资料下载45、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随物距的改变而改变,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

界点。6、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7、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神经把信息传

到大脑,从而人就产生了视觉。8、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使像向后移到视网膜上。9、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球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像向前移

到视网膜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2)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3)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

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2、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这种误差。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但可以减小误差。4、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一个物体相

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6、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7、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我们就说它是

静止的。8、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9、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必须选定参照物,通常我们选地面为参照物。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