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章章末卷2.docx,共(12)页,189.96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e65e4033f5272148be7e581b8443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章末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3分)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传播介质无关。【解答】解:人大声说话的声音通过空气、水传递到鱼的耳朵里。鱼听到后,就会被吓走。
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不同介质进行传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速度稍慢,气体中最慢。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时,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掌握,不仅要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同时还要知道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特点。音调是记
忆性的内容,多背多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3分)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
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辨别问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3.(3分)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
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考点】9O: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如图,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
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解答】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C、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收到回波的时间,再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海底的深度,故C正确。D、声音在
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慢,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回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4.(3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
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答】
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的;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③拿一张硬纸片,
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快,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锣面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
。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④。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解答。5.(3分)在图中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B.C.D.【考点
】2R:物理常识.【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30t;B、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
近,表示禁止鸣笛;C、此标志一般是在危险的路段,表示注意安全;D、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20km/h。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是一道常识题,同时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
理念。6.(3分)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考点】9D: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
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二胡发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弦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快慢就会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所以可以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是为
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从而会有美妙的音乐;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音调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7.(3分)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考点】9D: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
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管乐器是靠改
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8.(3分)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考点】9L:防
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
消耗掉。【解答】解: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9.(3分)如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音色C.音调D.以上三项都是【考点】9H: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小白兔和狼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故小白兔可
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不是它的外婆;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0.(3分)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
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
0000次每秒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解答】解: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
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人能够区分声音频率范围进行解答。11.(3分)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响声D.改变
声音的频率【考点】96:回声.【分析】电影院放映厅一般都很宽阔,如果分辨出回声,就要影响听声效果了。【解答】解: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收声音,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使回声
分辨不清,不影响听原声。故选:B。【点评】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声,如雪后特别安静、歌厅用绒布包装墙壁等。12.(3分)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D.录音
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考点】96:回声.【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解答】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故A说法正确。B、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
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的快。故B说法不正确。C、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C说法不正确。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是因为泡沫塑料是多孔的,隔音性能好,可以吸声或减少声音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回声现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声有关的知识分析每个选项。13.(3分)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考点】91:声音的产生.【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解答】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故选:B。【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14.(3分)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D.关闭所有的电源【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
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更换机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行。B、多植树造林或放置屏障,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可行。C、人耳处塞棉花,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可行。D、关闭电源无法
减弱某些不是由用电器发出的噪声。不可行。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15.(3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保持
不变D.都有可能【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解答】解:当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
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选:A。【点评】这个真空铃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
实验法。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满分21分)16.(2分)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音调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慢的缘故。【考点】9D: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来决定。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解答】解
: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速度较慢,音调低。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速度较快,音调高。答:音调,慢。【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定义和其相关因素关系的掌握程度。17.(1分)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音
可以在空气传播。【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最早接触的物理知识,在学习声音的知识时应该从最基础的开始,让学生加强记忆方面的练习。【解答】解:根据图中所示,扬声器发出声音时,让碎纸跳动,说明
扬声器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空气属于气体所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基础知识,在学习声音的知识时,学生们应该多
记多背基础知识。18.(2分)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蚊子叫声音调高,水牛叫声响度大。【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解答】
解: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蚊子的翅膀煽动频率较快,所以叫声音调高;水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所以水牛叫声响度大;故答案为:蚊子,水牛。【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9.(2分)联欢晚会上,口
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台下的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H: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
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口技表演者主要是通过模仿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音色接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音色,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乐音特征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20.(1分)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
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噪声)。【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把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解答】解: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
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答案为:噪声污染。【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污染,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21.(2分)“无声手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控制噪声可以从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可从减弱噪声的三个方面来入手。【解答】解:“无声手枪”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点评】此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22
.(2分)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散步的人也可听到马达声。若距快艇的距离相同,则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鱼(填“人”或“鱼”),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慢。【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根
据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可以得出答案。【解答】解: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水中的声速是1500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所以在距离相同情况下,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
鱼,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慢。故答案为:鱼,慢。【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3.(2分)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乙图是噪声的波形。【考点】9J:噪声及其来源.【分析】根据物理学角度对噪声的定义即可判定哪
个图是噪声的波形。【解答】解:∵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由图可知:乙图声音振动没有规则;故乙图是噪声的波形。故答案为:乙。【点评】区分噪声和乐音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环保的角度;二是物理学角度;不同的角度分类是不一样的。24.(1分)将手
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嘀咕”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的传声能力强。【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解答】解: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固体传声效果好。故本题答案为: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25.(2分)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女歌手,响度大的是男歌手。【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
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士和女士唱歌时声带振动情况不一样,男的声带振动幅度大,振动慢,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低;女的声带振动快,振动幅度小,
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响度小;故答案为:女,男。【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26.(2分)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这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的道理。【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在大地中可以传播,在空气中也可以传播,但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快,所以可以提前发现。【解答】解: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听到从大地传播过来的声音,如果不这样做,只能听到从空气传播过来的声音。声音在大地中可以传播,在空气中也可以传播,但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快
,所以可以提前发现。故答案为:固体,气体。【点评】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关系。27.(2分)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例1雷声(拍西瓜声、说话);(说明声传递信息)例2次声波武
器(声高使火苗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考点】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分析】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所积累的生活中的实例回答此题。【解答】解:此题没有统一标准答案。参考答案
为:雷声(拍西瓜声、说话)次声波武器(声高使烛焰摇动)。【点评】积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金属探伤,B超,声呐。声传递能量的例子:空气加湿器,药液雾化器,排石,洗牙。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52分)28.(8分)
在声音传播的探究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个下面两个探究实验:步骤①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听传过来的声音。步骤②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①,比较
声音的大小。请你帮它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声音的大小主要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中间有一条小缝小红想:液体能否传声呢,她从家里找到一个装水的容器,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器材?请你帮她想出实验的方法。【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固体、
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但是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②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解答】解:两种课桌紧挨的时候,是靠固体传播声音;两张课桌中间有一条小缝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答案为:声音的大小主要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大固体两张课桌中间有一
条小缝小空气设计实验:器材:鱼缸(有水、鱼),报纸步骤:将报纸围在鱼缸周围,拍一下桌子,观察鱼的反应现象:当拍桌子时,鱼四处游动结论:液体能传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的认识和了解,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29.(6分)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
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
说明响度与声音是否分散有关。【考点】9F:响度;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解答】解: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振
动发声。根据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听诊器可以有效地减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分散,使医生可以清晰地听到病人的心跳声。故答案为
:(1)振幅;(2)离声源距离;(3)是否分散。【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响度知识的了解,并要掌握与响度有关的因素。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分别得出正确结论。30.(6分)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
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1)330316510050001300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
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固体同气体相比,密度更大,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速度大;但在同种状态的介质中,密度越大,声速却越小。故声音传播的速度与物质密度的关系并不确定。铝、铁、铅是金属,空气和氧气是气体,
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是一道好题。31.(5分)在观察物体的振动与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1)把一根橡皮筋或其他弹性带子的一端系到墙上的钉子或门
的拉手上,用手拉它的另一端,使其绷紧,再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或用一枝铅笔去拨动被绷紧的皮筋。观察它的振动并同时注意听到的声音。重复一次实验,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捉住正在振动的皮筋,使它停止振动,会发现声音是(选填“是”或“不是”)随之消失。(2)在桌子边上平放一把尺子或一根钢锯条
,使它与桌面边垂直地伸出15cm左右,一只手按住它在桌上的那端,另一只手在它的另一端先向下按,然后再突然松开。观察尺的振动并注意同时听到的声音。重复一次实验,在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去捉住振动的那一端,会发现
声音是(选填“是”或“不是”)立即消失。(3)在鼓面上放几粒米,敲击鼓面,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米粒的运动。如果找不到鼓,可以把录音机或音响的音箱水平放倒,正面向上,在音箱的布上放几个细碎的纸屑。选择低音较多的音乐
,开大音量,观察到纸屑是(选填“是”或“不是”)随音乐振动,“开大音量”中的音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响度。(4)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然后说话。感觉和体会喉部在说话的同时产生振动,试着在说话的中间骤然中止发声,会发现并体会到喉部的振动是(选填“
是”或“不是”)突然停止。【考点】91: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这几个实验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会消失;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解答】解:(1)当把橡皮筋用手捉住后,皮筋停止振动
,声音会随之消失;(2)在桌子边上的尺子用手去捉住振动的那一端,尺子停止振动,声音会随之消失;(3)音响的音箱发声时会振动,所以在音箱上的纸屑会随音乐振动,“开大音量”中的音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响度;(4)中止发声,喉部的振动会随之停止;故答案为:(1)是;(2)是;(3
)是;响度;(4)是。【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32.(5分)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弹开,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是(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
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振动。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气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能够(选填“
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N:声与能量.【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
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解答】解:由题干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乒乓球会弹开,这是因为乒乓球获得了能量。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振动。由图可知,当敲响
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是能传递声音的。敲响音叉引起乒乓球的振动充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答案
为:弹开;是;振动;空气;能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等物理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33.(6分)将自己的声音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会发现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时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同。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考点】92:声音的传播
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答:听别人说话和听磁带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而听自己说话是通过自己的身体传入耳朵内和通过空气传播这两种方式混合的声音
,所以声音听上去会不同。【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34.(9分)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3060m,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不计抬头
的时间),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先算出飞机的速度,用高度3060m除以声速得到声音从头顶传到人耳的时间,再
用飞机的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到飞机飞到人前方的水平距离。【解答】解:∵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喷气式飞机的速度v喷=340m/s×1.5=510m/s。∵飞机的飞行高度为306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根据速度
公式v=,得:声音从头顶传到人耳的时间t===9s。∴飞机已飞到人前方的水平距离:s=vt=510m/s×9s=4590m。答:飞机已飞到前方4590m的地方。【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及其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头顶传到人耳的时间就是
飞机的飞行时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5.(9分)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问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
远处悬崖高喊一声,声音向前传播,人随着船也向前运动,经过2s后听到回声,此时人不在远处而在距离原处(5m/s×2s)10m的位置。声音传播的路程也就等于听到回声后船和悬崖距离的二倍再加上10m,再根据声音传播的速度乘以时间求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得出
一个方程,求出船和悬崖的距离。【解答】解:设人听到回声时船与悬崖的距离为S。则声音由发声处到悬崖再到人的耳中,声音传播的路程为:5m/s×2s+S+S经过2s后听到回声,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340m/s×2s5m
/s×2s+S+S=340m/s×2sS=335m答:船离悬崖335m。【点评】此题是回声测距的一个灵活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船也是运动的,很多同学不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