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2熔化和凝固(讲义)教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练习(人教版).docx,共(10)页,845.04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f5a8f9a11f4101a100a0ae0529834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7722二凝固★44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低温物体遇到高温物体,从
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是没有
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凝固C.凝华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
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选:D。【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B.雾凇的形成C.云海的形成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
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题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
.铁、食盐、松香B.铝、冰、海波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答案】B【解析】解:A、铁和食盐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A错误;B、铝、冰、海波都是晶体,故B正确;C、金和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C错误;D、
冰和石英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D错误。故选:B。【变式2】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铁块、冰块、海波B.松香、玻璃、海波C.石蜡、沥青、橡胶D.松香、沥青、食盐【答案】C【解析】解:A、铁块、冰块海波都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松香和玻璃是非晶体,海波是
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C、石蜡、沥青、橡胶都是非晶体,故C符合题意。D、松香、沥青是非晶体,食盐是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题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
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答案】C【解析】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故A不正确。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故B不正确。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故D
不正确。故选:C。【变式3】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答案】B【解析】解: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B、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故B正确;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C错误;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例题4
】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A.加热至1063℃B.加热至1065
℃C.加热至2444℃D.加热至3507℃【答案】B【解析】解: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当温度为1063℃是金和铱均为固态;当温度为1065℃时,金是液态,铱是固态,能判断黄金中存在
铱颗粒;当温度为2444℃和3507℃时,金和铱都为液态。故选:B。【变式4】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
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故选:D。【例题5】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8min【答案】B【解析】
解:A、海波在CD段温度高于熔点是液态,故A错误;B、在BC段海波的温度保持48℃不变,物质正在熔化,此时吸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在BC段海波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故C错误;D、海波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12min结
束,熔化的时间为6min,故D错误。故选:B。【变式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从该图像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在BC段,物质处于固态B.该物质的熔点为48℃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分钟D.该物质为非晶体【答案】B【解
析】解:A、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故A错误;B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故B正确、D错误;C、该物质从第2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故C错误。故选:B。【例题6】如
图所示,甲、乙两图为两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标准大气压时),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冰的熔化曲线B.乙图可能是晶体的熔化曲线C.甲图中的AB段反映的是物体所处固液共存状态D.甲图中的BC段反映的是物
体所处固液共存状态,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不变【答案】D【解析】解:A、甲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变、升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一定不是冰的熔化曲线,因为冰的熔点是0℃,故A错误;B、乙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C、对于甲,AB
段物质还没有熔化,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处于固体状态;故C错误。D、甲图中的BC段反映的是物体所处固液共存状态,物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不变,故D正确。故选:D。【变式6】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的熔化特点,描绘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
装置可让萘受热更均匀B.萘是晶体,其熔点为80℃C.萘在B点的内能比A点的大D.液态萘的比热容比固态的小【答案】D【解析】解:A、该实验中将试管放在装水的烧杯中的好处是可以使试管内的萘受热均匀,故A正确;B、由图可知,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
,所以萘是晶体,其熔点为80℃,故B正确;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故C正确;D、由图可知,吸收相同热量时,固态萘升温较多,根据Q=cm△t,吸热一定时,升温较快的比热容小,所以液态萘
的比热容比固体态时大,故D错误。故选:D。【例题7】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
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故选:A。【变式7】北方寒冷的冬天,机动车要使用防冻液,与水相比,防冻
液不易凝固也不易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高,沸点比水低B.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低,沸点比水高C.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低,沸点比水低D.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高,沸点比水高【答案】B【解析】解:防冻液中掺入了专门的物质,使凝固点降低
,沸点升高。所以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选:B。二、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特点:放出热量;(或者:遇到低温物体,被低温物体吸收走热量)3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4.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5.常见凝固现象:河面结冰。【例题8】在寒冷的冬季,南湖湖面封冻的过程是以下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
凝固C.汽化D.凝华【答案】B【解析】解:南湖湖面封冻,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选:B。【变式8】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
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答案】B【解析】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
”是由“水”变化来的,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选:B。【例题9】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等,都是95℃B.图中AB段和BC段该物质都在放出热量,内能减少C.第3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
共存态,A点和B点该物质的状态相同D.该物质在冷却的过程中比热容始终不变【答案】B【解析】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等,都是小于95℃,故A错误;B、晶体在凝固过程中AB段是固液共存态,完全凝固完后BC段是固态。整个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B正确;
C、晶体在AB段是凝固过程,第3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A点在凝固前是液态,B点完全凝固完后是固态,A点和B点该物质的状态不相同,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所以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故D错误。故选:B
。【变式9】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这是晶体的凝固图像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7.5minD.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解:A、此凝固图像中,有一段时间此物
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A正确;B、在BC段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2.5min﹣5min=7.5min,故C正确;D、在BC段物质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D。【
例题10】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解:A、甲的温度
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故A错误;BD、乙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同时,这种物质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是非晶体,故B正确,D错误;C、丙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但图象中显示,这种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体,故CD错误。故选:B。【变式10】如图甲是观
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B.该物质是晶体C.第25min时该物质一定处于气态D.该物质第20min
时的内能一定大于第10min时的内能【答案】C【解析】解:A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AB正确;C、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则第25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物质第20min时的内能一定大于第10min时的内能,故D正确。故选:C。【例题11】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
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凝固点℃.实验验证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高”或“低”)了。(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
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答案】(1)﹣2;低;(2)变多。【解析】解:(1)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
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所以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是对的;(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
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答案为:(1)﹣2;低;(2)变多。【变式11】为探究固体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将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段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
图象如图所示。(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冷却到第15min时呈现态。(2)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选填“快”或“慢”)。(3)盐水的凝固点为℃。【答案】(1)固液共存;(2)快;(3)﹣2。【解析】解:(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象中与横轴平
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冷却到第15min时呈现固液共存态;(2)液态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放热,温度是不变的。观察图象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
,该物质凝固前降了6℃,凝固后降温了2℃,故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快;(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快;(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