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易错点15 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及实验方法-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共(9)页,404.59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e2a175617cb6c2be3024606f90407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易错点15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及实验方法1.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原理”(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
于雌配子数。(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
、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3)自交≠自由交配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
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4)鉴定纯合子、杂合子不一定都选测交法:2.有关“两大遗传定律实验方法”(1)看清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不需要分情况讨论直接写结果或结论,探究
性实验则需要分情况讨论。(2)看清题目中给定的亲本情况,确定用自交还是测交。自交只需要一个亲本即可,而测交则需要两个亲本。(3)不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
∶1或1∶1这些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无法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1.玉米的株高受基因A和a控制,其中A控制高茎,a控制矮茎。适量的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增高,现有一株纯种矮茎玉米喷洒适量赤霉素后长成高茎,让其与基因型为Aa的高茎玉米杂交,子代中高茎植株占()A.2
5%B.50%C.75%D.100%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B.提出的假说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F1(Dd)与隐性纯合子(dd)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
例应为1:1”属于演绎推理D.对演绎推理的验证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3.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生产强国,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他的研究团队利用杂合抗病水稻(Rr)为亲本,若连续自
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若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子三代中纯合抗病水稻概率分别是()A.1/4,7/9B.1/4,7/10C.1/8,7/9D.1/8,7/104.已知一批基因型为
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A.9:1、9:1B.8:1、6:1C.9:1、8:1D.5:1、8:15.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
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A.7:6:3B.9:2:1C.7:2:1D.25:10:16.现有纯种
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①②③④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Ⅱ、ⅢⅡⅡⅢ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7.甲植物的叶色同时受E、e与F、f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E_ff的甲为绿叶,基因型为eeF_的甲为紫叶。将绿叶甲(♀)与紫叶甲(♂)杂交,取F1红叶甲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叶∶紫叶
∶绿叶∶黄叶=7∶3∶1∶1。(1)F1红叶的基因型为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_____定律。(2)对F2出现的表型及其比例的两种不同观点加以解释。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基因组成
为_____的配子致死;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和_____。1.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2.验证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验证方法结论自交法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测交法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花粉鉴定法F1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
株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由亲本基因型推断配子及子代相关种类及比例(拆分组合法)(1)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2)方法题型分类解题规律示例种类问题配子类型(配子种类数)2n(n为等位
基因对数)AaBbCCDd产生配子种类数为23=8(种)配子间结合方式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配子种类数的乘积AABbCc×aaBbCC,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1×4×2=8(种)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双亲杂交(已知双亲基因型),子
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等于各性状按分离定律所求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的乘积AaBbCc×Aabbcc,基因型为3×2×2=12(种),表现型为2×2×2=8(种)概率问题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比例按分离定律求出相应基因型(或
表现型)的比例,然后利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比例为1×12×12=14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比例按分离定律求出纯合子的概率的乘积为纯合子出现的比例,杂合子概率=1
-纯合子概率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比例为12×12×12=181.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
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B.让F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2.若哺乳动物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
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现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由交配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一黄色×褐色全为黄色黄色:褐色=13:3二全为褐色黄色:褐色=1:3
A.第二组中F2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第一组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组合二中则为aaDdC.第一组F1的基因型为AaDd,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第一组F2中,黄色的基因型有7种,黄色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33.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豆科植物,同
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物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豌豆植株,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组别亲本处理办法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紫色子叶白色子叶实验一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409粒0实验二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0405粒实验三将甲植株的花去除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396粒0纸袋,待雌
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实验四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297粒101粒(1)通过实验_________可知植物种子子叶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如果用B代表显性基因,b代表隐性基因,则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纯合子的理论值是_________粒。(3)将实验三所结的种子全部种下,自然状态下所结的种子子叶颜色比例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
=_________。(4)实验三中套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实验四所结的种子中应有_________粒紫色子叶
种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两种性状,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基因型B.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均为纯
合子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4的子代个体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的说法,错误的是()A.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属于观察现象阶段B.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C.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运用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3.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种子
,自然种植后,所得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7∶1,假定各种子的繁殖能力相同,则该批种子中基因型为DD与Dd的比例为()A.1:1B.1:2C.1:3D.1:44.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遗传定律5.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显
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26cm。若已知亲代玉米株高分别为10cm和26cm,则F1的株高及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A.12cm、6种
B.18cm、6种C.12cm、9种D.18cm、9种6.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表表示四组杂交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亲本子一代组合一高茎×高茎高茎组合二高茎×高茎101株高茎,34株矮茎组合三矮茎×矮
茎矮茎组合四高茎×矮茎89株高茎、92株矮茎A.根据组合三可以判断出矮茎为隐性性状B.组合二亲本和子一代中的高茎都是杂合子C.组合四的子一代中高茎豌豆自交,结果和组合二的子一代相似D.组合一中子一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是因为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7.某
动物的体色灰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多对纯种灰色雄性个体与纯种白色雌性个体杂交,F1均为灰色个体。让F1与白色纯合个体(M)杂交,F2总是出现灰色∶白色=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白色个体自交能稳定遗传
的一定为纯合体C.F1灰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灰色∶白色=9∶7D.该动物灰色和白色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有4种、5种8.(不定项选择)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条件是()A.杂合子产生两种等量的不同类型的配子B.杂合
子产生的雌雄配子数之比是1:1C.不同基因型的种子发育的概率相同D.受精时,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9.樱花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由基因A、a,B、b共同决定,其中B决定深粉色,b决定浅粉色。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且基因a会抑制基因B、b的表达。研究者选取深粉色植株和白色植株为亲本
进行杂交,F1均为深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白花比例为9:3:4.回答下列问题:(1)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2)F2浅粉色和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3)现
有各种花色的纯和品系植株,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白花的基因型。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预测: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②若_
__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③若___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1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既可同株异花传粉,也可异株异花传粉。玉米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和a控制),将纯种黄粒和白粒玉米作亲本间行种植,
收获时发现,白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黄粒玉米,但黄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白粒玉米。回答下列问题:(1)黄粒对白粒是______性,白粒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胚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2)请设计实验确定黄粒玉米果穗
上某一玉米粒胚的基因型(不考虑突变),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