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课 第一框 “逻辑”的多种含义.docx,共(5)页,111.83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cf14f8b704a965513d8dab588c74f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前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后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B.前一个“逻辑
”是指逻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C.前一个“逻辑”是指客观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D.前一个“逻辑”是指思维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答案B解析材料是在说马克思并未留下专门的逻辑学著作,但是在《
资本论》中他留下来他要阐释的理论观点,故B项正确。2.“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对下面语句中的“逻辑”所表达含义理解正确的是()①“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观点,论调②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规律、规则③
我们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逻辑学④“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理论,论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②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③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规律和规则,均应舍弃;①④正确。3.“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
展的逻辑。”此句中“逻辑”的含义与下列选项中涉及“逻辑”的含义一致的是()①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②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③历史的逻辑决定人类社会一直向前发展④这几句话不合逻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无论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生活逻辑”,还是“历史的逻辑”,均是指客观规律,故①③正确;②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课程,不选;④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规律,不选。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歌词,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那就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
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歌词违背逻辑”,那么此人所说的“逻辑”是指()A.客观规律B.思维规律C.形式逻辑D.理论观点答案B解析很显然,说歌词违背逻辑的人,是在说歌词中存在违背思维规律和规则的错误,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
意。5.研究思维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的是()A.狭义逻辑学B.广义逻辑学C.形式逻辑D.辩证逻辑答案D解析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被视为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的是辩证逻辑,广义的逻辑学包括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辩证逻辑,D项
正确。6.“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此推理之所以能得出正确结论,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取决于()A.前提正确B.理由充分C.符合实际情况D.遵守思维规律答
案D解析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即取决于是否符合思维规律,故D项正确。7.“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①只要遵守形式逻
辑的规律和规则,就能获得正确思维②只有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才能获得正确思维③如果没有获得正确思维,说明没有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④如果获得了正确思维,说明遵守了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获得正确
思维,需要很多条件,其中遵守形式逻辑规律与规则是其中条件之一”,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8.翻译家严复译有《穆勒名学》一书。他指出:名学是规范思想语言的法律,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具有“察不遁之
理,必然之数”的功能。这里的“名学”是()A.姓名学B.法学C.哲学D.逻辑学答案D解析从“规范思维语言的法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思维规则,所以指的是逻辑学,故选D项。9.有人说推理的形式结构有好坏之分。把握好的形式结构()①是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②是辩证逻辑的核心任务③能确保
从正确的前提得到正确的结论④能确保从错误的前提得到正确的结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错
误。10.“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并且刚刚天下雨了,所以现在地一定湿了。”此论证中()①“天下雨了”是论题②“天下雨了”是论据③“地一定湿了”是论题④“地一定湿了”是论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论题就是要论证的问题,本材料中论题很明显就是“地一定
湿了”,而作为推理理由的论据就是“天下雨了”,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11.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补充下面哪一项,将最强有力地支持
题干中的推理?()A.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学习功能B.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在未来社会,人控制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控制人,是很难说的一件事D.人能够编出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计算机程序答案B解析B项为题干
提供了理由,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不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题意。12.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
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
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故①③正确;②错误,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④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下列书籍名称中均含有“逻辑”一词。以上书籍中的“逻辑”一词有何区别?答案《历史的逻辑》中的“逻辑”与“规律”同义
;《逻辑思维训练》中的“逻辑”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学问。解析本题考查“逻辑”的不同用法。要把“逻辑”一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理解,才能定位其准确的意思。14.有人断定说:“这块矿石是金属的”。他的论据是:“金属都是有光泽的,而这块矿石有光
泽”。此人的论证为何出现错误?运用本课知识加以说明。答案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本题中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规则错误,最后导致了错误
的结论。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逻辑规则对论证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材料中所提供论据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是结论(论题)很明显是错误的。原因何在?那就是逻辑规则使用的错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