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35.55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cbcb44f47226985a5c8ab27928193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2024.11说明: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将单项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型半地穴房屋是河南庙底沟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重大文化特征,房屋不但室内柱下有大型石柱础,墙壁柱下也有石柱础。有学者认为这些大型房屋,不是一般的居所,很可能是举行大型公共活
动的场所。“大型房屋”的出现反映了该文化遗存在这一时期()A.建筑技术臻于成熟B.社会组织日益复杂C.劳动分工更加明确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大型半地穴房屋是河南庙底沟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重大文化特征”“举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可知,学者认为底沟遗址中的大型半地穴房屋是举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组织大型公共活动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协调能力以及群体的共同认知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不再是简单的、以个体或小家庭为单位的松散结构,而是变得日益复杂,B项正确;仅凭使用石柱础的技术无法得出建筑技术臻于成熟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A项;大型房屋存在柱础,不能直接推断出劳动分工的情况,排除C项;国家形态的初步具备通常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社
会结构特征,如政权机构、法律制度等。仅仅因为有大型的可能用于公共活动的房屋,还远远不能表明已经初步具备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2.秦代《金布律》规定“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关市律》规定“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钱罐)中,令市者见其入,不
从令者赀(罚)一甲(铠甲)”。以上材料反映秦代()A.货币管理较为严密B.工商业发展受到严厉打击C.强化市场税收意识D.官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金布律》中“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表明秦代对官府收钱有严格的数量和封印规定,体现对货币管理的细致要求。这显示出货币管理较为严密,从货币的收取、封装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旨在保障货币的
安全、准确计量等,防范可能出现的贪污、管理混乱等问题。《关市律》规定“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钱罐)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铠甲)”,在市场交易收钱环节,规定钱必须放入钱罐且要让交易者看到
,否则受罚。这进一步体现出在货币的收纳方面有严格管理,保障交易过程中货币管理的透明性和准确性。由此可见,这些规定主要反映秦代货币管理较为严密,A项正确;材料强调货币管理,未涉及政府对工商业的严厉打击,排除B项;材料并
未强调政府强化市场税收的意识,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比信息,无法直接得出官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中有不少关于江南会山地区乡市之集与散的描述。据此可知该地乡市()“市散人争渡,
僧归寺掩门”《晚归舟中作》“朝羞出市暮看归,数尽行人尚倚扉”《门外独立》“小市易散无人行,茫茫湖硚惟月明”《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A.坊市制度已被彻底打破B.演进为地方性商业中心C.商业活动脱离政府监管D.仍处于定期集市的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市集散去人们争相渡船离开,僧侣回寺庙关闭大门,说明在寺院附近进行的集市贸易;在门外独自站立,早晨观看人们外出进入市场,傍晚又观察他们归来的情景,说明宋代集市贸易繁荣;夏秋之交,小舟早晚在湖中往来,小市
易散无人行,茫茫湖桥只有月明,以上信息说明宋代集市的繁荣,市开而出,市散而归,说明此地区的乡市仍然处于定期集市的水平,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商业经营场所从严格的坊市界限到打破坊市界限的转变,坊市制度已被彻底打破说法也过于绝对
,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了民间集市贸易繁荣,并未涉及江南会山地区乡市已经演进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排除B项;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直接监管,但并非是脱离政府监管,排除C项。故选D项。4.清代地方官府之所以将颁布的行政禁令、示谕等行政条令勒石立于各地妈祖(海神)庙内,是因为妈祖庙作为民间信众的祭祀
场所,人员流动量较大,这样一来,条令的颁布才得以有效扩散。这表明()A.妈祖信仰促进古代河海贸易发展B.官府借用妈祖信仰服务社会治理C.地方乡约与官府法治教化的合流D.清朝地方思想文化政策宽松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妈祖属于民间的信仰,将行政禁令、示谕等行政条令勒石立于妈祖庙内,比昭示于其他地方能更快地得到传播,说明借助民间的信仰可以助推“禁令、示谕”的传播,反映了民间信俗可以助推基层社会治理,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祖信仰与古代河海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妈祖信仰助推了基层教化,未涉及地方乡约与官府法治教化合流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民间信仰助推国家治理,无法得出清朝
思想文化政策宽松自由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5.郑观应对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遭遇,及越南、缅甸等小国作为“太弱者”无法援用国际法自卫等事例感叹说:“由是观之,公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
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者,唯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这说明()A.国际法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郑观应延续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矛盾心态D.国际视野深化了对自强认知【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遭遇,及越南、缅甸等小国无法援用国际法自卫等事例,让郑观应在甲午战后认识到国家实力是维护国际地位的根本,随着列强侵略的深
入,中国边疆地区危机的加剧,及对欧洲列强之间战争、亚洲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等世界形势的了解,郑观应认识到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弱国无法凭借国际法保护自身利益,中国必须自强才能争取国际地位,D项
正确;国际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的说法绝对,国际法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A项;材料的意思是郑观应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要自强争取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对于国际法,知识分子存在的矛盾心态,而是说明中国必须自强才能争取国际地位,排除C项
。故选D项。6.晚清时期,在上海开设的外国银行,必须在属于钱业公会的某家钱庄开户,才能进入上海金融及汇兑市场进行经营活动。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传统地缘势力强大B.外国银行实力不如钱庄在的C.列强行使在华特权受阻D.中国金融机构的近代化【答案】A【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在上海开设的外国银行必须在属于钱业公会的某家钱庄开户才能进入当地金融市场进行经营活动。这表明了即使是在外国势力影响较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如上海,中国的传统金融体系和地缘经
济力量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A项正确;材料并未直接比较外国银行与本地钱庄之间的实力对比,因此不能得出“外国银行实力不如钱庄”的结论,排除B项;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更倾向于体现一种市场准入机制而非列强特权被阻碍的情况,且事实上这一
规定可能本身就是基于某种形式上的不平等条约或协议而设立的,排除C项;虽然晚清确实是中国金融机构向近代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但本题重点在于说明中国传统商业组织对外国资本活动的影响,并未直接提到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或运营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7.20世纪30年代、鄂豫皖苏区的各级苏维
埃权力机关是区、乡、村代表大会。其人员构成的原则为.区苏维埃工人每30人中、农民每500人中、士兵每40人中各选代表1人;乡苏维埃工人每5人中、农民每50人中、士兵每10人中各选代表1人;村苏维埃是全村人中选出若干代表。上述规定()A.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性质B.贯彻了“三三制”的原则C
.表明了农民是政权构成的主体D.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巩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区苏维埃工人每30人中、农民每
500人中、士兵每40人中各选代表1人……”可知,苏维埃政权具有民主性,A项正确;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原则,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农民是主体,排除C项;此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不存在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A项。8.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中央要求贫下中农要“既诉阶级压迫的苦,也亦血吸虫病的苦”,从而使其具备“火热的阶级感情”“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自觉起来与血吸虫病作斗争”。这说明当时的防疫工作()A.主要由农村自主负责实施B.注重激
发农民医疗改革热情C.强调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D.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
党中央将防治血吸虫病工作和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意识结合在一起,说明当时的防疫工作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D项正确;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并不能证明当时防疫工作主要由农村自主负责实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防疫工作是中央统一领导下进
行的,而非农村自主实施,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疫情防控,而非医疗改革,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排除C项。故选D项。9.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
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A.缘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B.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C.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D.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
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年到2008年,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例增加,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D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乡镇企业的
发展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的建设,排除B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10.考古学家发现了若干与埃及人有关数学的纸草文献。里面包含如何划定因尼罗河泛滥而弄的模糊的田界、修建金字塔、确定劳动者的报酬
、按土地面积征税、计量粮食等内容。这表明古埃及的数学成就()A.源于商品经济的繁荣B.有助于维系专制统治C.凸显农业的重要地位D.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学家发现了若干与埃及人有关数学的纸草文献,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划定因尼罗河泛滥而弄的模糊的田界、修建金字塔、确定劳动者的报酬、按土地面积征税、计量粮食等内容,表明古埃及的数学成就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D项正确;古埃及的数学成就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A项不是主要原因,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古埃及的数学成就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未涉及专制统治的信息,排除B项;纸草文献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农业、修建金字塔和确定劳动者的报酬等,不能看出农业地位凸显,排除C
项。故选D项。11.12世纪时,伴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国王往往给封建领主土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而城市中发达的文化教育则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特别是法学家往往成为国家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由
此可见,中世纪城市的兴起()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B.使国家教育体系得以重构C.是市民阶层不断斗争的结果D.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12世纪时,西欧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这有利于等级君主制的发展,D项正确;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多因
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民族意识的觉醒、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发展的推动、文化的整合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材料无法直接得出民族国家逐步形成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表明城市兴起使国家教育体系重构,只是提到城市中发达的教育培养了人才,无法得出重构教育体系的结论,排除B
项;材料未提及城市兴起是市民阶层斗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语言学家塞缪尔·约翰逊认为,咖啡馆不只是出售咖啡的场所,还是一种思想体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王查理二世签发了《镇压咖啡馆的公告》,其中提到咖啡馆成了“懒人和叛逆者的天堂”
“浪费着人们宝贵的时间”“更严重的是,滋生出很多错误、邪恶和恶意中伤的传言,并广为散布,损害了国王的政府”。这实质上反映了()A.咖啡的传播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B.咖啡馆的产生影响人们生产生活C.咖啡馆属性促进社交习惯的改变D.咖啡馆文化冲击了现有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题干英王查理二世认为咖啡馆“滋生出很多错误、邪恶和恶意中伤的传言,并广为散布,损害了国王的政府”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馆英国很流行,很快变成了人们“公开的思想交流地”
,英国人喜欢在咖啡馆中讨论国事、各类知识等,查理二世认为其会影响到封建统治,D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人们喜欢在咖啡馆讨论国事,是一种思想的体现,与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咖啡馆的产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材料主旨强调咖啡馆的功能极大
地满足了消费需求,谈论国事、获取知识,排除B项;咖啡馆属性促进社交习惯的改变与“损害了国王的政府”的主旨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宪章运动(1836—1848)是一场由工人阶级组织领导的非常具有历史性的反抗运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
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生产力水平决定民主化程度B.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无产阶级觉醒C.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局限性D.社会生产不能切实满足大众的需求【答案】B【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36—1848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1836-1848年的宪章运动期间,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在大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他们却面临着劳
动报酬低等诸多问题,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开始组织起来,要求取得普选权,希望通过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这表明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无产阶级觉醒,他们开始为自身的权益而抗争,B项正确;宪章运
动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普选权以改善经济地位而发起的运动,并没有直接体现出生产力水平决定民主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并未强调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排除C项;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要求普选权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政治上
无权,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改善经济地位,并没有明确指向社会生产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这一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是苏制与外国飞机性能对比表,表中所示反映了苏联()苏制与外国飞机性能对比(1932)机型功率(马力)起飞重量(千克)速度(千米/小时)3/5千
米爬高时长(分钟)升限(米)侦察机R-5(苏)500295521816.3/415250bpere-27(法)5002393236-/296700重型轰炸机TB-3(苏)20001720018447.1/-3700гавниблл(英)21601300021035/-3800
A.航空工业落后于西方国家B.原有经济结构的改善C.工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D.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
论是:苏联与法国和英国飞机性能比较,有较大提高,结合所学,苏联在1928年开始实施了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了重工业,提升了国家的工业产值和工业技术水平,材料反映了苏联军事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C项正确;据表格可知,R-5(苏
)的起飞重量大于法国,TB-3(苏)的起飞重量大于英国,尽管其他方面有所不足,但两个例子不能说明航空工业落后于西方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农轻重比例,不能得出原有经济结构的改善,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从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
法开始实行,排除D项。故选C项。15.《时代》《新闻周刊》是美国知名杂志,下表为其比较典型的两篇报道。这体现了其()事件背景报道标题报道内容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航班,269人丧生《击杀—苏联摧毁一架客机》《空中谋杀》“道德上的
愤怒”“冷血谋杀”1988年,美国击落伊朗航班,死亡290人《海湾出了什么问题?》《海湾悲剧为什么发生》“令人遗憾的技术失败”“美军人员很痛苦”A.独特复杂的表达手法B.具有正义性的特征C.内容以时事报道为主D.为政治服务的特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据题干信息可知,面对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航班,报道称之为“道德上的愤怒”、“冷血谋杀”,面对1988年,美国击落伊朗航班,报道称之为“令人遗憾
的技术失败”、“美军人员很痛苦”,面对美国和苏联同样的击落航班行为,报道给予了不同的评价,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两部刊物,刊发内容广泛,而且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但对美国的行为“美化”以及对苏联的谴责丑化也具有明显
的服务政治色彩,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对类似事件的不同报道,未体现新闻报道采取独特复杂的表达手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谴责丑化苏联的报道不具备正义性,具有正义性的特征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美国的《时代
》、《新闻周刊》刊发内容广泛,而且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但并未涉及到与其他题材的报道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其内容以时事报道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5分,17题16分,18题12分,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尔南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祽足轻重的地位。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
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摘编自林文勋《茶叶和唐宋经济》材料二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的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
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
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对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输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至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贩运的茶叶量占输出总量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
俄罗斯所独占。——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三时间产量内销外销的。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1861年312.5292.51
101871年409.5202.52071886年567.46205362.4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茶业经济崛起对唐宋时期社会发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7世纪到近代中国茶叶销量变化趋势,并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
。【答案】(1)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茶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种茶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趋势:茶叶出口迅速增长;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
湖茶;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茶叶外销数量在不断增加。原因:工业发展;饮茶习惯;内外战争致使社会政局波动;国际环境;地理、交通条件;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唐宋时期(中国)。由材料“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由材料“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业经
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可知,茶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结合所学从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的角度分析,即茶业经济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种茶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小问
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9世纪的中国。第一小问趋势:由材料“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可知,茶叶出口迅速增长;由材料“闽茶向俄输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可知,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由材料“汉口成为
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可知,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由材料三可知,1832至1886年,茶叶外销数量在不断增加。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及所学可知,工业发展和饮茶习惯是茶叶出口迅速增加
的原因;由材料“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可知,内外战争致使的社会政局波动也是影响茶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由材料“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可
知,地理、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结合所学可从国际环境、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商口岸的开放等因素进行说明。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土地数据登记中存在两个统计体系、一个是按照标准地亩丈量得到的原始的实际土地清丈数据,它包含了耕地、山塘等多
种类型的土地面积,应该称之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一个是用于征收地税的纳税单位,它以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为蓝本、通常以拆亩的方式被换算成纳税单位,并登录于官方文献之中,实质上是从属于不同登记范畴的数据。由于纳税单
位使用了与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相同的计量单位——顷亩,所以纳税单位往往被误作为实际耕地面积使用。——摘编自傅辉《明代土地数据登记制度研究以洪武二十六年河南数据为例》材料二由于以往人们混淆了合法圈地和非法圈地的区别,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描绘了圈地运动的来龙去脉,其中明显受托马斯等人著述的影响
,往往夸大了圈地运动的暴力,忽视了圈地运动的本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场指向的土地确权运动”.在农民个体力量普遍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大农—乡绅阶层是英国的农业资本家阶级,他们是圈地运动的主导者,封建领主不过是跟进而已.大农—乡绅阶层圈地后所采用的资本主义
农场制经营方式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从封建主义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转型。——摘编自侯建新《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英国16世纪农业变革的实证考察》(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学者在研究这方面历史时遇到的问题。(2)根
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明代土地统计和圈地运动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答案】(1)现代学者在研究明代土地数据登记时遇到的问题包括数据混淆,以及在研究圈地运动时
的历史解读偏差。(2)明代土地统计的影响体现在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圈地运动的影响则体现在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英国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3)明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包括法制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税收与土地
挂钩。【解析】【小问1详解】时空是:明代(中国)和近代(英国)。问题:根据材料一“由于纳税单位使用了与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相同的计量单位——顷亩,所以纳税单位往往被误作为实际耕地面积使用”,这说明现代学者在研究明代土地数据时
,可能会混淆实际的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与用于税收的纳税单位数据,导致对实际耕地面积的误读。材料二中提到“往往夸大了圈地运动的暴力,忽视了圈地运动的本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场指向的土地确权运动’”,这表明学
者们在研究圈地运动时可能受到某些观点的影响,导致对圈地运动暴力性质的夸大和对其市场指向性的土地确权本质的忽视。【小问2详解】时空是:明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影响:明代:材料一中提到“一个是用于征收地税的纳税单位,它以土地资源调查数
据为蓝本”,这说明明代土地统计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明代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据。英国:材料二中提到“大农—乡绅阶层是英国的农业资本家阶级,他们是圈地运动的主导者”,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转变
,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材料二还提到“大农—乡绅阶层圈地后所采用的资本主义农场制经营方式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表明圈地运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英国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小问3详解】时空是
:明代(中国)。理念:材料一中提到“实质上是从属于不同登记范畴的数据”,这表明明代土地管理注重分类登记,体现了法制化管理的理念。材料一中“一个是按照标准地亩丈量得到的原始的实际土地清丈数据”说明明代土地管理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材料一中“一个是用于征收地税的纳税单位”显
示明代将土地管理与税收挂钩,体现了以土地为基础的财政政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新中国国庆节期间的外交活动简表(部分)。年度外交活动1951苏联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和缅甸等亚洲近邻国家都派代表团来华参加国庆观礼在印中友好协会组织下,
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市民举行了盛大庆祝会,欢庆新中国国庆1954参加国庆观礼的有苏联商务代表、意大利贸易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商务代表团等1956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印尼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600多人出席招待会1957日中友协东京联合会为庆祝中国国庆节和纪念“日中
友好月”,举行有800人参加的晚会中国驻英国代办在伦敦召开庆祝中国国庆招待会,英国政府官员1000多人应邀参加1959哥斯达黎加、智利等拉美友邦庆祝中国国庆十周年,哥斯达黎加计划出版有关中国建设的小册子,智利智中文化协会也举行了有关中国国庆的报告会1962中国驻阿尔
及利亚大使馆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阿尔及利亚政府多名官员等出席招待会1964马里共和国总统、刚采共和国总统应邀来华参加国庆观礼——摘编自周游《论新中国十七年时期(1949-1966)国庆纪念的外交功能》围
绕“国庆外交”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新中国初期国庆外交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阐述:新中国初期
,百废待兴,面临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按照“一边倒”方针,新中国与苏联以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缅甸等国建交。因此,1951年苏联以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和缅甸等国派代表团来华参加
国庆观礼,这种外交活动有利于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后,中国国内实施“一五”计划,在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赞同。1954年意大利贸易代表参加中国国庆观礼,有助于西方国家了解新中国。1955年中国出席亚非会议并促成会议成功,中国和平外交取得新进
展。1956年印尼官员出席中国国庆招待会等活动,有利于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促进中外交流。总之,新中国初期的国庆外交,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新中国,拓展了新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提高了新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各个年度的具体外交活动状况可拟定论题为新中国初期国庆外交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阐述可围绕着新中国
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按照“一边倒”方针,新中国与苏联以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缅甸等国建交。因此,1951年苏联以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和缅甸
等国派代表团来华参加国庆观礼,这有利于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后,中国在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赞同。1954年意大利贸易代表参加中国国庆观礼,有助于西方国家了解新中国。
1955年中国出席亚非会议并促成会议成功,中国和平外交取得新进展。1956年印尼官员出席中国国庆招待会等活动,有利于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促进中外交流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新中国初期的国庆外交,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助于世界各国人
民了解新中国,拓展了新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史的空间革命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一直以来都被列为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人类文明史
—8000年来六大人类文明转折》把“空间革命”视作构成世界史的要素,以此诠释世界史脉络,具体将世界史设定为如下六次空间革命:第一次空间革命:在干旱地带的大河流域形成的大农业空间(约5000年前);第二次空间革命: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统合了大河流域
与草原、荒地、沙漠空间,从而形成“各地区社会”(约2600年前);第三次空间革命:来自伊斯兰帝国的骑马游牧民族与商人统一的欧亚规模空间(约1400年前);第四次空间革命:对大西洋的探索——大航海时代后、大洋与各大陆结合
的庞大空间的发展;资本主义等近代世界体系的形成(约500年前);第五次空间革命:工业革命后以欧洲为中心的铁路、蒸汽和轮船统合了地球空间(约200年前);第六次空间革命: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电子空间(约20年前)。——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8000年来六大人类文明转折》提取材料中
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空间革命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关键要素。阐述:大农业空间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为后续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使他们能够跨越不同的地理区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技术和生活方式,与农耕文明相互影响。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知识通过帝国统合的空间传播到欧
亚大陆的其他地区,对其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进步。大航海时代使得欧洲国家开始向海外扩张,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的线。不同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如美洲的玉米
、马铃薯传入欧洲等)、文化交流(欧洲的宗教、文化传播到新大陆等)和人口流动(黑奴贸易等)空前频繁,打破了以往相对孤立的地区发展模式,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带来
的技术创新,如铁路和轮船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这使得资源、劳动力和商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全球电子空间的形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商务活动、文化传播等
。这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综上所述,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六次空间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统合不同的地理空间、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式
,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是构建世界史脉络的重要要素。【解析】【详解】时空是古代至近现代(世界)。首先,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一直以来都被列为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及所学可得出
论题:空间革命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关键要素。其次,进行论述。由材料“第一次空间革命:在干旱地带的大河流域形成的大农业空间(约5000年前)”及所学可知,大农业空间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为
后续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材料“第二次空间革命: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统合了大河流域与草原、荒地、沙漠空间,从而形成‘各地区社会’(约2600年前)”及所学可知,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使他们能够跨越不同的地理区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技
术和生活方式,与农耕文明相互影响。由材料“第三次空间革命:来自伊斯兰帝国的骑马游牧民族与商人统一的欧亚规模空间(约1400年前)”及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知识通过帝国统合的空间传播到欧
亚大陆的其他地区,对其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进步。由材料“第四次空间革命:对大西洋的探索——大航海时代后、大洋与各大陆结合的庞大空间的发展;资本主义等近代世界体系的形成(约500年前)”及所学可知,大航海时代使得欧洲国
家开始向海外扩张,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不同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如美洲的玉米、马铃薯传入欧洲等)、文化交流(欧洲的宗教、文化传播到新大陆等)和人口流动(黑奴贸易等)空前频繁,打破了以往相对孤立的地区发展模式,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
的整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材料“第五次空间革命:工业革命后以欧洲为中心的铁路、蒸汽和轮船统合了地球空间(约200年前)”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如铁路和轮船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这使得资源、劳动力和商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由材
料“第六次空间革命: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电子空间(约20年前)”及所学可知,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全球电子空间的形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商务活动、文化传播等
。这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六次空间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统合不同的地理空间、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式
,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是构建世界史脉络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