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南昌市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共(15)页,11.932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a0148b5ac305e2d536c89b293d48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西省南昌市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场景,从图片的信息
可知返回舱的高度最接近()A.1.5mB.2.5mC.4.5mD.5.5m2.如图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采用了以直代曲法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消除误差C.测量起点不是0刻度线,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D.从图中可以看出缠绕不够紧密,会导致测量值偏大3.1元钱硬币
有银白色光泽,小明说:这可能是铁制的。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4.如图,拿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轻质小球,可以看到小球被反复弹开。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A.此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此实验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随着响度下降,小球被弹起的高度也会下降D.将此装置放到月球上,小球不会被弹起5.吉他在使用前需要通过调弦将音调调节标准。
如图是前后两次拨动A琴弦时,调音器的显示界面。分析图中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频率越高,音调越低B.第二次拨动的力度更小C.琴弦越紧,音调越高D.响度越大,音调越低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亮的月亮是光源B.光年是一
个长度单位C.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粗糙的物体表面不会发生光的反射7.墨子是最早发现并完成小孔成像实验的人。如图,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成的是虚像C.孔越大,成像也就越大D.小孔的形状会影响成像的形状
8.比较声音和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和声音差不多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二、多选题9.如图,关于两种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是镜面反射现象
B.乙图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黑板反光可以用甲图来解释D.光污染是因乙图的现象导致的10.如图,是小红站在电动玻璃门前成像的情景,当红外探头感应到有人时,门会向两边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通过玻璃成的像是虚像B.小红通
过玻璃成的像比本人要小C.门像两边打开时,小红的像也向两边运动D.门向两边打开时,小红的像不会向两边运动三、填空题11.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例如: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发现了万有引
力定律的。12.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13.如图,用喇叭对着肥皂膜播放声音可以看到,肥皂膜向(选填“左”或“右”)鼓起。说明声音能够传递。14.如图,是两个音叉发声时的波形图。其中的音
调更高,发出的声音更低沉。15.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从嘈杂的音乐中听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这是依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听广播时,我们可以轻易区分是男生合唱还是女生合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不同。16.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蝙蝠的视力很弱,它主要靠发出
波来定位。17.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是在方面减弱噪声;在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蜂窝状材料是在方面减弱噪声。(均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18.如图,是我国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它是利用铜针被太阳照射时投在石盘上的影子来计时。这利用光的的原理。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较。19.
如图,晚上,小明在较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将光打在了垫有白纸的平面镜上,从侧面观察会发现(选填“白纸”或“平面镜”)更暗。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大部分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20.小明站在镜子面前,他与镜子相
距50cm,则像与他相距cm。当他向前靠近20cm时,像与他相距cm。21.下面是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情景,请完成有关填空。(1)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的长度为;(2)如图2所示,钟表的分度值为,此时的读数为(精
确到秒即可);(3)如图3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小石头的体积为;(4)如图4所示,是一款“分贝仪”,这是一种测量声音的的仪器。四、实验题22.如图,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图。(1)如图甲所示,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可听到铃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
知:。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是;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
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2)如图乙所示,用小纸片来反映鼓面的振动情况,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法。此实验表明越大,响度越大;(3)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改变了振动的,从而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选填“
响度”或“音调”)发生了变化。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在此实验中:(1)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垂直”或“不垂直”);(2)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
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目的是;A.减小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3)让一束光沿着FO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将沿着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小明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三组数据
,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24.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
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该实验中用来成像的物体应该选择较(选填“亮”或“暗”)的;(3)从图乙的数据可初步得出: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玻璃板
的距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五、简答题25.小明所在的学校因为校园面积有限,大课间会分不同的年级跑操。例如初一年级外出跑操时,其他年级在班学习。此时播
放的跑操音乐严重干扰其他在班学习的同学。请你判断跑操声对于在教室学习的同学来说是不是噪声,并提出两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六、计算题26.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1s被探
测仪接收到,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27.在电闪雷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小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雷电发生处离他所在的位置有多远,当他看到闪电时开始计时,经过6s后听到雷声。(v声=340m/s,c=3×
108m/s),求:(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参考答案:1.B【详解】人的身高约1.7m左右,图中返回舱的高度略高于人的身高,应为2.5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
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我们可以运用累积法,故A错误;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误差不可避免,故B错误;C.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
线,故C错误;D.细铜丝缠绕不够紧密时,缝隙的宽度也会包括,测量的长度会偏大,这样计算出的细铜丝的直径会偏大,故D正确。故选D。3.A【详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
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说:这可能是铁制的,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D【详解】A.此实验中,音叉发声,小球被弹开,可以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声,小球被弹开,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
正确,B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随着响度下降,小球被弹起的高度也会下降,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将此装置放到月球上,虽然听不到声音,但音叉仍在振动,小球仍会被弹起,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5.C【
详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得,第一次拨,琴弦发出的响度为56dB,第二次拨,琴弦发出的响度为73dB,即第二次声音的响度比第一次声音的响度大,则第二次振幅更大,拨动的力度更大,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第一次拨动琴弦,音调为145Hz,音调
偏高,要拧松弦;第二次拨动琴弦,音调为106Hz,音振动调偏低,要拧紧弦琴,说明弦越紧,音调越高,故C符合题意;D.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琴弦的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详解】A.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月亮自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
是光源,故A错误;B.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则光年是长度单位,故B正确;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
发生漫反射,故D错误。故选B。7.A【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小孔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C.小孔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有关,与孔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
的形状有关,故D错误。故选A。8.C【详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故C正确;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9.
AC【详解】A.甲图中,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故A正确;B.乙图中,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黑板
反光看不清字与图甲的镜面反射有关,故C正确;D.光污染是镜面反射,是因甲图的现象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AC。10.AD【详解】A.小红通过玻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小红通过玻璃成的像和本人大小相同,故B
错误;CD.门像两边打开时,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则小红的像不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1.伽利略牛顿【详解】[1][2]伽利略研究了单摆的运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研究了物体之间的引力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2.mmin【详解】[1][2]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1.6m;一节课的时间不到1h,约为40分钟左右。13.左能量【详解】[1][2]由于喇叭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携带着能量向外传播,所以当声波遇到肥皂膜时,会使肥皂膜向左鼓起,说明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1
4.乙甲【详解】[1][2]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图频率更低,音调更低、声音更低沉;乙图频率更高,音调更高。15.音色音色【详解】[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从嘈杂的音乐中听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这是依据不
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由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听广播时,我们可以轻易区分是男生合唱还是女生合唱。16.20~20000Hz超声【详解】[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是20~20000Hz,不能听到超声波,也不能听到次声波。[2]蝙蝠的
视力很弱,它主要靠发出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17.消声吸声【详解】[1]由于从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的措施是消声,因此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是在消声方面减弱噪声。[2]由于从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吸声,因此在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蜂窝状材料是在吸声方面减弱噪声。18.直线传播短【详解】
[1]日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因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不同,正午时分长度较短。19.平面镜镜面【详解】[1][2]当用手电筒的光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平面镜射出,大部分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从侧面观察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白纸发生漫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较多,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白纸更亮。20.10060【详解】[1]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50cm,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
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50cm,小明镜中的像到小明的距离是100cm。[2]当他向前靠近20cm时,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50cm20cm30cm−=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0cm,小明镜中的像到小明的距离是60cm。2
1.1mm3.50cm1s10h9min35s4mL20cm3响度【详解】(1)[1]由图1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物体A的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刻度线对齐,读作3.50cm,物体A的长度为
3.50cml=(2)[3]秒针的分度值为1s,分针的分度值为1min。[4]图2所示的钟表,时针指在10~11之间,靠近10位置,分针指在接近2位置,秒针指在7位置,此时它的示数为10h9min35s。(
3)[5]量筒中每20mL有5个格,所以分度值为4mL。[6]水的体积为360mL=60cm小石头和水的总体积为380mL=80cm则小石头的体积333-608cm=20cm0cmV=(4)[7]噪声监测仪是
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22.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D转换振幅频率音调【详解】(1)[1][2]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当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3]将一只手机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铃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ABC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D。(2)[4]看见鼓面上小纸片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片的跳动,利用了转换法。[5]此实验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3)[6][7]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
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振动的频率不同,听出卡片声音的音调不同,即音调发生变化。23.垂直BOE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详解】(1)[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
位置关系应该是垂直。(2)[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再观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故选B。(3)[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
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4]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
、30°、45°时,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则得出错误规律的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24.薄暗相等虚【详解】(1)[1
]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2)[2]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很大,并且蜡烛比较亮,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3)[3]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u=12cm,到玻璃板的距离v=12
cm,u=v,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4)[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5.是,见解析【详
解】跑操声影响了班内学生们的学习,对于在教室内学习的同学来说就是噪声。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教室和操场之间种树,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教室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6.750m【详解】解:声波从探测仪发出到障碍物的时间11s0.5s2t==由svt=得,
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1500m/s0.5s750msvt===答: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为750m。27.(1)2040m;(2)6.8×10-6【详解】解:(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为340m/s6s2040msvt===声声(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68204
0m6.810s310m/sstv===电电答:(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为2040m;(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66.8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