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真题语文》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54.977 KB
  • 2024-12-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中考真题语文》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中考真题语文》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中考真题语文》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中考真题语文》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docx,共(20)页,54.97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96130ed8972da8dd32d9d31daeae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4分)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忍俊不jīn禁chà紫嫣红姹言简意该赅不屑置辨辩【考点】14:常见易错字;15:汉字临摹;

16:根据拼音写字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错别字,以及工整书写。解答时除了要能把成语书写正确,还要用正楷书写准确无误,做到横平竖直,一笔一划。【解答】解答:不要把“禁”写作“尽”;不要把“姹”写作“诧”;“言简意赅”的“赅”是完备的意思,不能写作“应该”的“该

”;“不屑置辩”的“辩”是“辩解”的意思,不要写作“分辨”的“辨”。答案:禁姹该→赅辨→辩【点评】做好本题,除了要能对成语进行正确书写外,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工整,平时应拿出一定时间练习书法。2.(8分)古诗文默

写填空。(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3)《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面对金融风暴,只

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考点】14:常见易错字;EF: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结合古诗文名句作答。(1)﹣(2)为直接默写,(3)为理解默写,(4)为运用默写。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

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熟练背诵,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且能准确默写、不出现错别字。【解答】(1)与君离别意海内存知己;(2)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句中两个“于”容易写成“与”,需要重点记忆;(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中“馨”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

写;(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沧”容易写成“苍”,需要重点记忆。【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能熟练背诵,对其中的重点句子还要做到准确默写。3.(2分)把下面歌颂教师的对联补充完整。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下联:

一支粉笔写春秋。【考点】7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78:对联.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

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在补写对联时,必须扣住“歌颂教师”这一主题,另外还要注意结构相同,意思相关

联。【解答】答案:示例:奉献/耕耘;育桃李/写春秋;开创千秋伟业/培养四有新人。【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常识,把握好对联结构,然后结合“歌颂教师”这一主题进行补写。4.(2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

,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账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什么?”经理不解地问。“请拥抱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永别了!”贝尔纳说。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考点】84: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理解能力,注意分析判断,解读弦外之音。【解答】注意对话发生的语境是“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作为幽默家他当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是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请服务员拥抱他,再三请求服务员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他顺带说了

一句“永别了”,也就是他因为对服务不满意,永远不会再来这里消费了。只要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贝尔纳因对饭店服务员很不满,他不会再来这里消费了。【点评】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生活,多积累,多运用,多练习,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就能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就能让语文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朋友,赢得考试。5.(8分)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1)祖国六十华诞,神州普天同庆。今年是建国60周年,假如你所在班级开展“祖国,你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50字左右)开场白:六十载艳阳高照,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载春风

化雨,六十载成就辉煌。今天,在欢庆建国60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情地说一声:祖国,你好!(2)在钟灵毓秀的湘中腹地娄底,曾孕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请你从下列娄底历史名人中任选一人作简要介绍。(50字左右)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盛教罗辀重卢天放示例:蒋

琬,娄底双峰人,三国时期政治家。他继承诸葛亮事业,辅佐刘禅治理蜀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介绍:曾国藩,娄底双峰人,清代名臣(重臣).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考点】77:仿写语句;83:情景对话;84: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道题给出一段材

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

见解。【解答】(1)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这里要紧扣今年是建国60周年,班级开展“祖国,你好!”主题班会活动来写。(2)这类命题式仿写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

协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本题考查学生在规定情境下遣词造句的能力,所仿的句子内容上与例句无关,只是句式及手法要求必须一样。拟写时,应认真揣摩例句的句式特点,且分句之间语意必须连贯。注意结合人物的事迹、贡献等展开来写即可。答案

:(1)示例一:六十载艳阳高照,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载春风化雨,六十载成就辉煌。今天,在欢庆建国60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情地说一声:祖国,你好!示例二:甲:无论在何方,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乙:无论在何时,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合:祖国,在

您60大庆的今天,我们深深地为您祝福!(2)①曾国藩,娄底双峰人,清代名臣(重臣).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②陈天华,娄底新化人,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著有《警世

钟》、《猛回头》,后为抗议日本政府,激励国人而投海自尽。③蔡和森,娄底双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和毛泽东同志一道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革命运动,后被反动派杀害。④罗盛教,娄底新化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抗美援朝中,因抢救朝鲜落水儿

童而英勇牺牲。⑤卢天放,娄底涟源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革命烈士。大革命时期,在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后被反动派杀害。⑥罗辀重,娄底开发区人,著名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家乡兴办陶龛学校,倡导“血性”教育,成效显著。【点评】语言运用部分的题型是

变化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要领,只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生活,多积累,多运用,多练习,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就能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6.(2分)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

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虐杀:虐待人而致死)B.山米小心地从鹅群中穿过,一边走一边阿谀..地说:“乖鹅噢!”(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C.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狡猾:形容耍花招、使手段,极不老实)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素裹

:原指妇女淡雅的服饰,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考点】22:字词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结合词语的知识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既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又要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理

解词语的意思。“狡猾”一词原为贬义词,但在句中为褒义词。【解答】A.理解正确;B.理解正确;C.“狡猾”这里是机灵的意思;D.理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几种

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正确的解释。解答本题时,注意“狡猾”一词感情色彩的变化。7.(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B.我们应该防止

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考点】7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79:病句辨析与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病句的

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否定不当,删去“不”;C.语意重复,删去“目前”;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而且”改为“但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8.(2分)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细柳营》﹣﹣汉代B.《骆驼祥子》﹣﹣老舍﹣﹣现代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代D.

斯威夫特﹣﹣《鲁滨逊漂流记》﹣﹣英国【考点】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

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应该是笛福。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作家作品、作家的生活朝代和国籍,并能灵活运用。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作家作品容易记错。二、阅读(

40分)9.(13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D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遂与外人间隔..(隔

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

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

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这个人细致详尽给(他们)说

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考点】D4:文言实词;D5:文言虚词;DC:朗读节奏划分;DF:文言翻译;DG: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

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

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

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

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

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

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A句意: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主谓间要停顿。朗读节奏停顿正确;B句意: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动宾间要停顿。朗读节奏停顿正确;C句意: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妻

子”是两个词,中间可停顿。朗读节奏停顿正确;D句意: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

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句意: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加点的词解释正确;B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C句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加点的词解释正确;D句意:(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加点的词解释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A:理解正确;B:理解正确;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

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理解不正确;D:理解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重点词有:“异”,对…感动奇怪。句意为:渔人觉

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②句中重点词有:“一一”,细致详尽。句意为:这个人细致详尽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主旨,要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来解答。通过对桃花源的环境及桃花源内人们的生

活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答案:(1)D。(2)B。(3)C。(4)①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②这个人细致详尽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5)表达

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点评】文言实词“间”的用法:1、两事物的当中。凡天地之间;2、中间,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4、指房屋的间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5、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6、隔离。遂与外人间隔;7、间或。间以诗记所遭;8、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9、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4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

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一、二句写春雨,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赏。(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特点,要结合具体诗句

加以赏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歌和重点语句加以分析。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解答】解析:(1)“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是: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一句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2)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

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答案:(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喜爱之情。((2分),答“热爱”也可)【点评】做好本题需要结合注释、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11.(9分)高明的大自然江北雪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

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别以为这

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我们还不知

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

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

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

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1)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

)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4)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考点】A3:说明结构;A4:说明方法;A6:概括说明内容;A7:说明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篇说明

文首先指出大自然的神奇高明,接着介绍了浮游生物的神奇,然后介绍了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翅膀的神奇高明,最后总结大自然的神奇。【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2)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理

解和提取,根据第五段“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第六段“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提取信息即可解答。(3)①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文的结构,考虑“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本文首先指出大自然的神奇高明,接着介绍了浮游

生物的神奇,然后介绍了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翅膀的神奇高明,最后总结大自然的神奇。据此可以判断是总分总的结构;②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利用标志词即可进行判断。举了“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升”“1亿”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

的太阳能电池板”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解答。合理即可得满分。答案:(1)不能(1分).“差不多”一词说明了那些浮游生物吸收

海洋中的碳接近三分之二(或不到三分之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说明达到了三分之二,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从正面或反面作答均可)。(2)①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1分);②利用喷气原理飞行(1分).(3

)①总﹣﹣分﹣﹣总(1分);②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答对两种计1分).(4)大自然是神奇高明的(1分),值得人类研究、学习和敬畏((1分),答对一点即可),我们要努力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分).【点评】解答词语

能不能删去的问题,答题模式为:先表态,然后指出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接着分析删去后有什么不同,进而明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12.(14分)母亲肖复兴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

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

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

她的女儿。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

,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

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

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

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

”,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

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

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

竟有这样的后母?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

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

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

再也没有起来。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选自《语文读本》

)(1)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反感→接受→感谢(感激)→怀念(2)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这是为什么?(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阅读第⑫自然

段,联系全文,分析“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的原因。(5)本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末说:“世上有一部书永远写不完,那便是母亲”,面对母亲这部“永远写不完的书”,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考点】97:句段分析;9D:

散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是一篇赞颂继母的文章,作者以欲扬先抑的写法,叙述了对继母的排斥到理解感激的过程,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全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叙述继母到来后

,我对她的反感与排斥;第二部分(④~⑩),叙述我受伤后,继母的照顾与自责;第三部分(⑪~⑬),叙述母亲为了省下口粮将女儿远嫁到蒙古,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产生好感;第四部分(⑭~⑰),叙述母亲的突然离去,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在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写作的思路,根据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体会出情感。这篇文章先写母亲去世后继母的到来,从“我”的行为可以看出对母亲的“反感”;一次无意的受伤,医生及继母的话让我明白了她对我的关爱,我开始慢慢地接受她;三年

自然灾害时,继母为了节省下口粮,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到蒙古,那时我对她是发自于内心的感激;最后继母去世了,则是抒发对母亲的内疚与怀念。根据这一理解即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或自身的体验去分析判断。挂生母的照片主要发生在继母刚来

时,这个时期母亲去世时间不长,一是为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二是当时我对继母是反感的,第二自然段中歌谣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我是怕继母给我们带来凄惨的生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做法。(3)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

此题关键要读懂文段内容,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段内容可概括为:继母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将亲生女儿远嫁内蒙。(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

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继母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到远方,连一件大衣也舍不得给她,再看到继母为了家庭操劳的衰老身躯,为母亲对我们的关爱而感动,为母亲的衰老而伤感,同时也为以前的无知而愧疚。(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及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继母的语句与相

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继母虽不是生母,但却胜似生母,她勤劳、善良、无私。阅读感悟的表达,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生活实际稍加阐述即可。如: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

情感,天下的母亲最大多数是值得歌颂的,我们要学习母亲的优良品质,努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答案:(1)接受感谢(感激)怀念(思念、愧疚)(2)表达了“我”对继母的反感,也包含着对生母的思念。(3)写继母在三年困难时

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将亲生女儿远嫁内蒙。(4)为母亲的关爱而感动,为母亲的衰老而伤感,为以前的无知而愧疚。(5)①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答勤劳、善良、无私、包容(宽容)也可;②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天下的母亲最大多数是值

得歌颂的,我们要学习母亲的优良品质,努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各种题型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其中第五题较难,要结合文中人物的具体事件分析其性格特征,并结合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句子意思,提炼出自己的感悟观点,并稍加阐述。三、

写作(50分)13.(50分)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手拉手题二:之路(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再写作)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考点】L1:命

题作文;L2:半命题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一)本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而且没有提示性文字,需要我们自己紧扣题目打开思路,题目难度适中。【审题立意】作文题目是“手拉手”,可以写人与人的手拉手,如主题为:友谊、帮助等;也可以是人与物的手拉手,如

主题为:环保、和谐社会等。【创新指导】本文可以采用层进式,主体部分的段落是并列关系,最好采用中心句引领的方式,使文章的层次清晰,能够增加成为高分作文的砝码。【细节描写】手拉手是一个动作,动作描写一定不能少,也可以辅以其他细节描写,如语言、心理外

、貌等细节描写。【表达方式】记叙抒情为主,可加入少量议论。【误区指点】在开头和结尾要写到“手拉手”这个句子,来照应题目,以免跑题。(二)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里面都有一个关键词语:路,我们写作文应围绕该词语展开,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审题立意

】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路的原义,另一个是路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以上两种思路都可以。【误区指南】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中心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涵,不得抄袭和套作。

这就对写作进行了界定,我们写作文时注意不要跑题。【形式创新】因为作文给出的材料是三组,我们可以任选一种作为写作主题。我们可写自己关于路的事情,我们也可写别人关于路的事情。人称可以自由选择。【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议论文。【

解答】【例文一】手拉手一日黄昏时分,我与父母沿东海路散步。走着走着,我注意到前面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正牵着她的小女儿散步。那个小女孩好像突然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景象,便挣脱了妈妈的手,向我这里跑来。因为年纪小,跑得跌跌撞撞的,一下子摔倒在我面前。我连忙扶起她,她指着我包上的流氓兔玩具说:“姐姐,你

的那个小兔子真可爱!”我微笑着捏捏她胖乎乎粉嘟嘟的小脸蛋说:“是啊,姐姐送给你吧。”“不!”她坚决地摇摇头:“妈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她的妈妈追过来,牵起小女孩的手,对我说:“谢谢你。”“不用客气!”我微笑着看着她们走远。那位妈妈一直

紧紧地牵着女儿的手,丝毫不敢放松。我回头问父母:“爸爸妈妈,我小时候上街,你们也是这样牵着我的吗?”“你呀,小时候可调皮了!”爸爸刮了我鼻子一下,笑着说:“上街的时候,你不是这里跑就是那里跳,像只小猴子一样,没有一刻闲着。”“是啊”,妈妈接着

说:“怕你摔着,我们就牵着你的手。你才那么矮,我们只好弯一弯腰,时间长了,就腰酸背痛的。”我心里一惊,看到父母说得那么轻描淡写,脑海里泛起模糊的回忆:我在街上到处跑,父母在后面追着我…想起他们为我付出的还不止这些,心

里不免有几丝愧疚。“爸…慢点…小心…”几句断断续续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头顺着声音望去,一位妇女正扶着她的老父亲蹒跚地走着。她一手架在父亲的腋下,另一只手紧紧地牵着父亲那枯瘦如柴的手。她走得很费力,也很累,当她走过我身边时,我

看到她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她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触动了我心底埋藏最深的那一丝感动。我抬头望望父母,两鬓微微泛白,岁月的皱纹也无情地爬上了他们的脸颊。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是父母牵着我的手走过来的。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抚

养大,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走过那些温馨的岁月。以后呢?想到这里,我一左一右地牵起父母的手。我的这个动作,使得父母疑惑不解。他们看着我,许久,终于明白了我的用心,于是也握紧了我的手。一家三口的身影晃动在夕阳洒下的余辉里…手拉手,是一种亲情,是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是我以后肩上背负的责任。【例文二】成长之路如果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妈妈的爱是一把为我遮风挡雨的伞,那么爸爸的言传身教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我前行!我的爸爸知识丰富、博闻广记,闲暇时除了和我谈古论今,给我讲得最多的就是

做人的道理。爸爸常常对我说:“要学会感恩。”刚开始,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于是爸爸告诉我:“父母把你养大,会付出许多辛苦,所以你要懂得感恩,要孝敬父母;当你遇到困难,得到了同学的帮助,你要知道感恩,等下次同学遇到困难你也要

去帮助他。”渐渐地,我懂得了“感恩”的含义,更从爸爸的一言一行中学会了感恩。爸爸的工作非常忙,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会来到书桌前投入到书海中。只要看见爸爸在书房台灯下工作的身影,我就能很快安心地投入学习。爸爸的勤奋对我是无言的鞭策,让我懂得人的一生都要不懈努力。爸爸还经常说:“做人要有健康的

人格和大气的人生态度,学会宠辱不惊。”爸爸就是个宠辱不惊的人,从我记事起就从没见过爸爸大喜大悲,从来都是沉稳平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在爸爸眼中似乎都算不了什么。当我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爸爸总是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给

我讲解,直到我完全弄懂为止;当我考试没有考好,爸爸从没有呵斥过我,总是认真地帮我分析原因;当我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时,爸爸总能很快帮我化解不快。爸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所给予我的教诲和爱,让我变得有爱心,变得坚强,变得快乐…【点评】【例文一点评】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上优

美生动,婉转自然,很有感染力,很多符合写作要求的材料被作者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收入其中,可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文章的最后,又用一段点明主旨的文字,很有激励性,同时再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例文二点评】“母爱”永远是人们歌颂的主

题,但是小作者在这里却将伟大的父爱展现在我们面前。小作者写了爸爸知识广博,并通过言传身教为“我”树立榜样,他不顾工作的繁忙在人生的道路上给“我”教诲和爱,以及是如何影响我的成长,赞美了伟大的父爱。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

:2019/12/1220:56:48;用户:初中语文;邮箱:yw0123@xyh.com;学号:30177381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