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中考真题化学》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 .pdf,共(16)页,525.55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117e0b3c1f1b43f454df335fa416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化学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尖端技术采用液氮获得低温,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B.用作
新型电池电极材料的石墨烯与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C.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机身主体材料是铝合金D.通过改变钢铁组成,表面覆盖保护层,可以确保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微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
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思路】A、根据液氮的温度低,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合金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进行分析判
断。【解析】解:A、液氮的温度低,尖端技术采用液氮获得低温,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石墨烯与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合金硬度大、强度高、密度小等,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机身主体材料
是铝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D、通过改变钢铁组成,表面覆盖保护层,能防止钢铁生锈,可以确保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
3分)冰毒是一种毒品。吸食初期有多语,对种种刺激过敏、焦躁、抑郁循环性病态。继之,在幻听、幻视的错乱状态下,呈现被杀、被跟踪、嫉妒等多种妄想症,我们应该远离毒品。某种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4NO2Cl,下列关于该冰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
合物B.相对分子质量为215.5gC.N、H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D.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微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思路】A.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C.根
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析】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C10H14NO2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16×2+35.5=215.5,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B.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C.C10H14NO2Cl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4)=1:1,所以N、H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D.C10H14NO2Cl中含
有碳、氢、氮、氯、氧五种元素,所以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会生成含氮、含氯的物质,故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3分)下列关于资源、能源利
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H2B.地球上水储量非常丰富,淡水资源取之不尽C.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可随意开采D.为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必须加速开采石油【微点】水资源状况;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思路】A.根据氢气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储量来分析;C.根据稀土资源来分析;D.根据能源的利用来分析。【解析】解:A.氢气的热值高、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
污染,故正确;B.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是有限的,故产物;C.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是也不可随意开采,故错误;D.大量使用石油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故选:A。【点拨】在能源和资源匮
乏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对于能源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对于资源主要考查贮存、开采状况,以及资源的保护。4.(3分)大连物化所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醇的
化学式为CH4OB.图示物质中有3种氧化物C.该反应中分子、原子个数均不变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微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思路】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H2O2CH3OH+H2O。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故正确
;B、图示物质中有H2O2、H2O两种氧化物,故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分子、原子个数均不变,故正确;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正确;故选:B。【点拨】本题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3分)下列实
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读取液体的体积B.配制100mL20%NaCl溶液C.探究燃烧的条件D.检验未知液是否碱溶液【微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测量容器﹣量筒;溶质的质量分数;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思路】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和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数值;溶质质量分数100%;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析】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和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20g氯化钠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0%,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滴加酚酞试液时,即使溶液变红色,也不能证明溶液是碱溶液,这
是因为有的盐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例如碳酸钠是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
出正确的结论。6.(3分)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3Cl2+2Fe(OH)3+xKOH═2K2FeO4+6KCl+y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①中,氯的化合价全
部发生了改变B.反应②中x=10,y=6C.反应①②中共涉及了5种类型的化合物D.上述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微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思路】A、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
断;C、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D、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解析】解:A、在反应①中,在HCl、MnCl2、Cl2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1、﹣1、0,没有全部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②
中x=10,y=8,故B错误;C、反应①②中共涉及了酸、碱、盐、氧化物4种类型的化合物,故C错误;D、由反应的特点可知,上述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通过两
个方程式考查了化合价原则、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的基本类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答的基础。7.(3分)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时,将40gKNO3溶于100g水得
到饱和溶液B.将43℃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10℃,有晶体析出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40℃降温至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m(NaCl)=m(KNO3)>m(Na2CO3)D.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
,可在40℃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微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思路】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析】解:A、28℃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将40gKNO3溶于100g水得到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将43℃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10℃,溶解度减小,所以有晶体析出,故B正确;C、三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由40℃降温至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低于40℃时,碳酸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都比较大,所以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可在40℃配成饱和
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不能除杂,故D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3分)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gZn粉,充分反
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一定呈无色B.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C.滤渣中一定含FeD.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微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
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解: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亚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A、硝酸亚铁不一定完全反应,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反应,则滤液是浅绿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不一定含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硝酸亚铁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D、滤渣中含有铁,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3分)我国古代将赤铜(Cu2O)、炉甘石(ZnCO3)和木炭混合加热到80
0℃得到黄铜(铜锌合金)。若冶炼时所用Cu2O与ZnCO3的质量比为26:25,则所得黄铜的含铜量为()A.67.5%B.51%C.65%D.64%【微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思路】根据Cu2O与ZnCO3的质量比计算分子
个数比,进一步计算黄铜的含铜量。【解析】解:设Cu2O与ZnCO3的个数比为x:y则(64×2+16)x:(65+12+16×3)y=26:25x:y=65:7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u2O转化为铜,ZnCO3转化为锌,所得黄铜的含铜量为1
00%=64%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10.(6分)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的第150周年,联合国大
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燃煤产生的两种氧化物易形成酸雨,组成这两种氧化物的元素中,原
子序数最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2)第9号元素的钠盐常被添加到牙膏里以预防龋齿,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单质X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Li2O或P2O5。(3)在元素周期表中,19号元素钾与钠位于同一族,则钾原
子的电子层数为4,金属钾与钠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微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思路】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
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
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燃煤产生的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形成
酸雨,组成这两种氧化物的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是硫元素,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2)第9号元素(氟元素)的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则元素是锂元素或磷元素,锂、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Li2O、P2O5。(3)在元素周期表中,19号元素钾与钠位于同一族,则钾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金属钾与钠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13;3;;Li2O或P2O5;4;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点拨】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1.(9分)氯化钙(CaCl2)可用作干燥剂、混凝土防冻剂等。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2O3、Fe2O3、SiO2等杂质)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31%的稀盐酸730g,需要36.5%的浓
盐酸620g。(2)酸溶时碳酸钙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3)滤渣I的成分为SiO2,滤渣II中含有Al(OH)3和Fe(OH)3。(4)过滤使用到的
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操作I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5)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中和稍过量的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微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不会与酸反应,氯化铝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进行分析;(4)
根据过滤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I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进行分析;(5)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解析】解:(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需要36.5%的浓盐酸620g;(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
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3)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不会与酸反应,氯化铝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滤渣I的成分为SiO2,滤渣II中含有Al(OH)3和Fe(OH)3;(4)过滤使用
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I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5)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答案为:(1)620;(2)CaCO3+2HCl═CaCl2+CO
2↑+H2O;(3)SiO2,Fe(OH)3;(4)烧杯、玻璃棒、漏斗,冷却、结晶;(5)Ca(OH)2+2HCl═CaCl2+2H2O。【点拨】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三、(本题包括2小题
,共16分)12.(6分)实验室提供下列仪器:(1)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得CO2并观察CO2与石蕊溶液反应的现象,所需仪器按组装顺序依次是⑦②⑥⑧(填序号),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2)用氯酸钾
和二氧化锰制取O2,所需仪器按组装顺序依次是⑦③④⑥⑤①(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微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
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解析】解: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要加热,根据要求所需的仪器有
:⑦②⑥⑧(或⑦②⑥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属于固、固加热型,氧气的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需仪器按组装顺序依次是
⑦③④⑥⑤①;氯酸钾在二氧化碳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1)⑦②⑥⑧(或⑦②⑥⑦);H2O+CO2=H2CO3;(2)⑦③④⑥⑤①;2KClO32KCl+3O2↑。【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实
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10分)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水蒸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CaO
和NaOH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uOCu+H2O。(3)证
明半水煤气中含有H2的现象是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集气瓶内壁起雾并出现液滴。(4)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C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产生白色沉淀。(5)测定半水煤气中H2、CO质量的实验方案如下:若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g,步骤Ⅴ的KO
H溶液质量增加bg,则半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微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思路】(1)根据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
件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书写;(3)根据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进行分析;(4)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5)根据化学
方程式进行计算。【解析】解:(1)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CO2(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
装置C中,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3)因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H2的现象是: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集气瓶内壁起雾并出现液滴;(4)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C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产生白色沉淀;(5)设生成ag水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bg二氧化碳,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为y。H2+CuOCu+H2O218xagxg;CO+CuOCO2+Cu2844ybgyg则半
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g:g故答案为:(1)CO2(或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2)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H2+CuOCu+H2O;(3)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集气瓶内壁起雾并出
现液滴;(4)C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产生白色沉淀;(5)。【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14.(7分)
酸奶作为世界公认的长寿食品之一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酸奶中的酸味来自乳酸(化学式为C3H6O3)。(1)酸奶主要提供人类营养物质中的哪一类?蛋白质。乳酸在人体内可被完全氧化为CO2和H2O,1.8g乳酸完全氧化消耗O2的质量为0.045g。(2)为了测定某品牌酸奶中乳酸的含量,振华同学
取100mL酸奶和100mL蒸馏水于烧杯中,慢慢滴入0.4%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用传感器测得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该酸奶中乳酸的含量为多少克每升。(已知:乳酸的钠盐可表示为CH3CH(OH)COONa,测定所
用NaOH溶液的密度为1.0g/mL,计算结果精确到0.01,无计算过程不给分)。【微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思路】(1)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根据乳酸的
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析】解:(1)酸奶富含蛋白质,所以主要提供人类营养物质中的蛋白质;(2)解:由图可知,乳酸与NaOH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NaO
H溶液5g,设100mL酸奶中含乳酸的质量为x。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9040x0.4%×5gx0.045g酸奶中乳酸的含量0.45g/L答:该酸奶中乳酸的含量为0.45g/L。故答案为:(1)蛋白质;0.045;(2)0.45
g/L。【点拨】(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