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上册一连点成线 整合突破.pptx,共(30)页,2.15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eb42a8fe073797aff6c5d625c58f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劝学》《师说》必修上册(一)连点成线整合突破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读之不知B.冰,水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D.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项均为“及、比得上”。A项又、再/恢复。B项凝结/成为。C项同“智”,见识/知道。2.下列各组中,加颜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③师不必贤于弟
子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⑤曰师曰弟子云者⑥古之学者必有师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⑧吾从而师之A.①②④⑦⑧B.②③⑤⑥⑧C.①③④⑥⑧D.②④⑥⑦⑧√①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③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④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托付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⑥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⑧古义:从,跟从;而,并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而大遗D.登高而招而高其直,亦无售者√C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A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往下。B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D项形容词作名词
,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4.下列各组中,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③蚓无爪牙之利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不拘于时⑦学于余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①⑦⑧/②④/③/⑤/⑥B.①⑥⑦⑧/②④/③/⑤C.①⑥/②④/③⑤/⑧/⑦D.①
⑦⑧/②④/③⑤/⑥√①⑦⑧为状语后置句,②④为判断句,③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⑥为被动句。5.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四书”,“五经”则指《诗》《书
》《礼》《乐》《春秋》五部经书。()×《乐》已失传,应为《易》。(2)古代称解释经书的著作为“传”,像《左传》,就是为《春秋》一书作的注释。()(3)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1.1
20个实词积累、识记(1)从從从甲骨文隶书楷书“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像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义项例句①惑而不从师(《师说》)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③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④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⑤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⑥从此道至吾军(《鸿门宴》)⑦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⑧堂房亲属从兄、从弟跟随,跟从率领,带领听从参加,从事依傍,挨着由,自同“纵”,合纵“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
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说法。“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即“堂房亲属”也是顺理成章。【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
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良坐。【迁移小练】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2)孰孰孰小篆隶书楷书在小篆字形中,“孰”字的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右边是“丮”(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
示手持熟食来吃。义项例句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③同“熟”,仔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谁、什么、哪一个同“熟”,植物的果实、种子成熟②“孰
”的本义指品尝新熟的瓜果,引申出“瓜果成熟”“食物煮熟”“仔细、周详”等义。后借用为疑问代词,指“谁、什么、哪一个”。【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君美甚,孰()能
及君也?”邹忌孰()视之,自谓其言不实。【迁移小练】谁谁同“熟”,仔细2.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节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同形同义。
如“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词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并解释其义,体会其特点。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____
___________②吾从而师之(《师说》):________________③蚓无爪牙之利(《劝学》):__________________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_________________⑤才能不及中人(《过秦论》)
:________________⑥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_____________学者,求学的人从而,跟从并且爪牙,爪子和牙齿寄托,托身、藏身中人,平常的人以致,来招引⑦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___________
____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⑨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⑩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崤山以东非常,意外的变故斯文,这些诗文颜色,脸色、面容;形容,外貌、模样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的判定: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判断
。例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开头“夫(fú)人”两字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夫(fū)人”混淆。【点拨】《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一个固定结构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拿来
……”,“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2.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
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
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来形容东家女的,因此,它在此处是“可爱”之意。一般说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来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翻译句子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2)迁移运用翻译
下面的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①(2021·新高考Ⅱ)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佂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译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逖)知道大业不能成功,情绪激动引发重病。“遂”,成功;“感激”,古今同形异义词,情绪激动。【参考译文】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
戴渊为佂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业不能成功,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②(2022·全国乙)晏子曰:“圣
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节选自《说苑·贵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求”,请求寻找;“论”,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物品。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