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347.036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347.0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5cff57f2071e7046764f0d0958cb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4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0月9日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遗址出土了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骨器、石器工具,以及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等多种动物化石,还找到了炭屑

和烧黑的物件。据此推知,元谋猿人()A.使用磨制石器,提高了生产效率B.已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C会使用火,食用熟食可能性较大D.懂得饲养家畜改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还找到了炭屑和烧黑的物件”可推知,元谋猿人已会使用火,食用熟食可能性较大,C项正确;元谋猿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贫富分化的信息,根据所学可知,在

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而元谋猿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中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不属于家畜,排除D项。故选C项。2.半坡遗址的墓葬中,发现有两个年龄相仿的男子和四个年龄相仿的女子分别合葬在一起的墓穴。在一个年龄只有三四岁的女孩墓中,还发现了丰富而精美的随葬品。半

坡遗址()A.是旧石器时代遗址B.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C.阶级分化已经产生D.具有母系氏族社会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

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该女孩墓中发现了丰富而精美的随葬品,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D项正确;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排除A项;半坡原始居民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排除B项;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产生了贫富分化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3.据考古发现,河南双

槐树遗址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一处都邑遗址,遗址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中发现有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还发现中国最早的宫殿遗址,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实行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呈现国家的初始形

态特征C.部落间的联系趋于紧密D.源于军事防御功能而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该地已经具有“较大规模的都邑、防御设施

以及宫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专家认为宫殿建筑、阶级分化等可说明其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B项正确;当时尚未形成君主专制集权,排除A项;仅据该材料无法得出部落间的联系趋于紧密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不能根据其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就得出“源于军事

防御功能而兴起”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据史书记载,夏王朝传有14世17位王。在这些王的王位传承中,有两次是弟弟继承兄长之位,还有一次是弟弟之子去世后王位复归兄长之子,其余的情况皆为儿子继承父亲之位。这反

映了夏朝()A.形成“家天下”局面B.政治局势的动荡C.深受禅让制的影响D.王权面临的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夏王朝王位传承主要是儿子继承父亲之位,同时存在弟弟继承兄长之位以

及王位在特定情形下的流转后又复归兄长之子的情况,这些都体现了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的特点,反映出夏朝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A项正确;虽然王位传承有不同情况,但材料未体现政治局势的动荡,排除B项;禅让制是指通过推举产生首领,与材料中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不符,排除C项;D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秦族作为西周王朝分封到泾、渭上游的商代遗民,通过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西北地区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的族群势力,很快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秦族的发展反映了()A.商周王朝都重视西戎管

理B.西周时期君主的权力是相对的C.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D.族群交融推动西北边地的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族是

“商代遗民”,被分封到西北地区后“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的族群势力……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这体现了早期族群间的交融推动了西北边地治理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周时期中央政府对于西北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周王

权力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比较,不能得出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如图是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铭文拓片,铭文中的记载反映出当时()铭文大意:西周恭王五年正月,裘卫向

刑伯等宰辅官员告发,他和邦君厉之间发生了土地纠纷:邦君厉曾许诺要补偿五百亩土地给他,却未能履约。经过宰辅官员的讯问,邦君厉同意偿付并立下誓言,双方协商将补偿土地面积由五百亩改为四百亩。经三有司和内史实

地勘察、划定地界,官司最终了结。A.订立契约非常普遍B.诸侯拥有司法权力C.井田制度有所松动D.贵族之间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西周实行井田制,周天子名义上

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五祀卫鼎铭文记载了裘卫和邦君厉之间的土地转让,反映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井田制度有所松动,C项正确;材料仅记载一则土地转让方面的契约,仅凭此不能完全判定契约订立的情景和数量情况,排除A项;裁决纠纷的是三有司和内史,属于周

王室官员,而非诸侯,排除B项;仅凭铭文内容不能断定土地纠纷普遍存在,个别贵族之间存在土地纠纷是正常的,不能断定“矛盾激化”,排除D项。故选C项。7.周初,诸侯要到周王室参与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

王室的祭典,周天子往往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并表彰其功业。这一变化表明此时()A等级尊卑观念强化B.礼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王权衰落诸侯崛起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诸侯参与助祭到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变为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说明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下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的强大,等级尊卑观念逐渐淡化,排除A项;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王室的祭典,说明礼乐制度受到了挑战

,排除B项;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8.春秋时期,燕地辖区既适宜种植,又有放牧的天然牧场,临海还经营渔业。农耕、游牧和养殖的经济形.的态在这里交会,三种不同的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反映了()A.民族矛盾加剧B.变

法效果显著C.民族交融加强D.分封制度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中提到燕地辖区内有多种经济形态和饮食风味,多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和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表明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

更多的交流和融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经济形态和风味的并存,而非民族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任何变法的内容,不能表明材料中的现象是变法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信息反映分封制度的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西周时期,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

。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国有制确立B.分封制逐步完善C.国家统一的推动D.铁犁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

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到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与西周时期必须集体劳动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家庭即可完成农业生产,主要原因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小农经济的产生,D项正确;据所学,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确立土地国有

制并非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而非完善,排除B项;据所学,国家统一是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0.战国时期,诸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如冶铁、煮盐、漆器等涌现。

在这些手工业部门中,绝大多数为私人所经营,其中煮盐和冶铁业的发展尤为迅猛,进而催生出众多家资巨万的大盐铁工商业主。这说明战国时期()A.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B.手工业成为经济基础C.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D.重农抑商

政策被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众多新兴手工业部门的出现以及私人经营的活跃,反映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

繁荣,说明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C项正确;商业的发展并不一定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排除A项;在战国时期,农业依然是经济基础,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就是战国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商鞅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其根

本目的在于()A.改易秦国落后的风俗习惯B.推动秦国走向富国强兵C.强化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D.适应小农经济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

(中国)。据题干“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父子分家之后,征收赋税对象由一户变成多户,就能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根本目的是推动秦国走向富国强兵,B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不是目的,

排除A项;C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D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韩非子·说疑》中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将尧、舜、禹之间的权力转移描绘成激烈斗争的结果,从侧面反映了韩非子主

张()A.君主要加强集权统治B.通过臣弑君实现权力转移C.尧舜禹时期礼崩乐坏D.以法为工具有效控制臣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韩非子将尧、舜、禹之间的权

力转移描绘成激烈斗争的结果,再结合其所处的大变革时代,反映了他主张君主要加强集权,防范臣下的思想,A项正确;B项并非材料本质信息,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排除C项;D项错在“以法为工具”,材料未能体现此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春秋

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想社会架构;管子亦秉承“天下物利天下人”的意旨,力主“普利万民”;墨子更是倡导“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的主张。由此可见()A.各学派主张逐渐趋于一致B.土地兼并现象受到抨击C.反对等

级制成为百家共识D.民众利益受到一定关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普利万民”“兼相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多个学派思想蕴含着对民

生的关注,即民众利益受到一定关注,D项正确;“趋于一致”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民本、民生”思想,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春秋战国时期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逐渐产生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不太严重,土地兼并不一定受到抨击,排除B项;“反对等级制成为百家共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

D项。14.下表是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论述。这反映了当时()孟子定于一《论语.宪问》一匡天下《吕氏春秋.不二》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A.统一成为各诸侯共识B.地理学取得了重大成就C.人们渴望统一

的愿景D.思想领域神秘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定于一”“一匡天下”“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一则治,异则乱”,由此可见,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家们都提

出了统一的主张,反映出当时人们反对诸侯争霸渴望统一安宁的愿景,C项正确;材料仅是一些思想家们的设想,而非诸侯们的共识,排除A项;材料并非阐述当时地理学的成就,也没有提到这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言及当时思想领域存在浓厚的神秘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15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由朝臣决定B.表明皇权与相权分权制衡C有效地监督和限制了

皇权D.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朝议制度下,君臣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

便于皇帝在决策时集思广益,D项正确;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材料涉及的朝议制度主要与决策有关,排除B项;群臣的议政

并不能起到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6.秦朝时期,设置的行政管辖区基本与自然地理区域相对应,例如北地、上党、太原、河东、代郡、雁门等郡都以一个肥沃的盆地或平原为核心,然后推广到四周的高

原或山地。这种行政区划()A.说明了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整顿C.凸显了耕地对农耕经济的重要性D.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秦朝郡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山川为界,以盆地或平原为中心,行政管辖区与自然地理区域相对应,使各郡都能有相当数量的耕地发展农耕经济,C项正确;“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整顿社会风俗并不是材料措施的主旨,排除B项;秦朝关

于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7.里耶秦简户籍簿中记载,“东成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位或免爵者)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其中,“大”,“小”均是课役身份的标志。由此推知,秦朝建立户籍的主要目的是()A.作为国家赋税征收的依据B.建立

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C.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与监督D.方便政府掌握民情与民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里耶秦简户籍薄》记录着户主人家的家庭住址、户

主姓名和身份、家中人口及课役标准等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为了征伐赋役的需要,说明户籍是征伐赋役的重要依据,A项正确;建立户籍是为了征收赋税,而不是为了建立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排除B项;C也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建立户籍是为了赋税

,并不是为了掌握民意,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表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交通要道表,据此可知,秦朝()驰道东通燕齐、南达吴楚直道向北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五尺道今云南贵州等地新道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A.文书传递的系统不断完善B.丝绸之路的贸易得以恢复C.朝廷与地

方政治联系加强D.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在境内大量修建交通要道,这便利了政令上传下达,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加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

文书传递系统,排除A项;西汉开通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秦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19.章碣(唐代诗人)作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

不读书。”诗中所述反映出秦朝()A.统治力量逐渐衰落B.社会秩序混乱C.暴政未能维护统治D.忽视教育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秦朝(中国)。据所学秦朝知识可知,“竹帛烟销”“坑灰未冷”指的是焚书坑儒,反映了秦朝的暴政,“刘项原来不读书”指的是刘邦、项羽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整体来看诗歌反映了秦朝的暴政并没有维护其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秦朝的暴政,没有涉及秦朝的统治力量,排除

A项;材料通过焚书坑儒体现秦朝暴政,但没有涉及社会秩序混乱,排除B项;焚书坑儒体现的是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不等于忽视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20.据文献记载,秦朝全国设县1000多个。西汉全国设具1500多个官员总数10

余万。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不断发展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C.郡县制度得以形成D.官僚队伍建设受到重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国。秦汉时期政府大量设置县

一级机构,而且官员数量较大,而县制的不断发展,说明当时政府在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官员队伍数量庞大并不意味着在当时形成了冗官局面,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郡县制,排除C项;官僚队伍的建设情况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道题,共40分)21.【

中国古代的权力继承】材料一下表是中国西周一家庭母亲与儿子的组成表妻妾普通称谓宗法称谓妻(正配)四哥(14岁)嫡长子六哥(10岁)嫡次子妾一(侧室)二哥(18岁)庶次子五哥(12岁)庶五子妾二(侧室)大哥(

20岁)庶长子三哥(16岁)庶三子.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中国大概至晚从公元前一二世纪起,就实行诸子均分制度。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

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否则的话,每一个国王或每一个有爵位的贵族死亡,都可能爆发一次骨肉残杀,因而导致国家和家族的崩溃。材料二国别时间(年)事变楚国前626太子芈商臣(楚穆王)杀他的父亲现任国王

芈熊頵,自立。(芈熊頵打算废掉芈商臣而另立幼子当太子,密谋泄露,芈商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弑父的君王。)宋国前620诸公子杀国君子御,立公子子杵臼(宋昭公)。(宋国国君子王君逝世,他的弟弟子御把太子杀掉,自立。)莒国前

541公子己去疾(莒丘公)逐国君己展舆,自立。(己去疾是己展舆的弟弟。)陈国前534公子妫招发兵围国君妫弱(陈哀公),妫弱自缢死,立他的儿子妫留。(妫招是妫弱的弟弟,他跟庶子妫留结盟,杀掉太子妫偃师。)(注:表中所称“公子”,是封国国君的儿子。)——上述材料

均摘编自柏杨著《中国人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这一家庭的权力、财产应该由谁继承?说明理由。并指出这一继承方式的合理性。(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继承方式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

说明变化的原因。【答案】(1)继承者:四哥(或嫡长子)理由: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合理性: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贵族集团因权力、地位和财产继承而导致相互残杀,有利于保持国家和贵族的完整和统治稳定。(2)新变化:嫡长子

继承者遭到破坏(或宗法制遭到破坏)原因: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传统秩序遭到破坏;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层:士阶层的崛起;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继承者,根据材

料一“四哥(14岁)”与“嫡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这一家庭的权力、财产应该由四哥(或嫡长子)继承;根据材料一“嫡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三小问合理性,根据材料一“但父

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贵族集团因权力、地位和财产继承而导致相互残杀,有利于保持国家和贵族的完整和统治稳

定。【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妫招是妫弱的弟弟,他跟庶子妫留结盟,杀掉太子妫偃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者遭到破坏(或宗法制遭到破坏);第二小问原因,根

据材料二“芈熊頵打算废掉芈商臣而另立幼子当太子,密谋泄露,芈商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弑父的君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政治与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看,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以及诸侯争霸,传统秩序遭到破坏;从经济上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阶级上看,士阶层的崛起;从文化上看,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

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材料二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

融。——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材料三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概

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答案】(1)措施:设郡管理;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开通五尺道。(答出两点即可)条件:国家统一的实现;中央集权

制度的确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历史影响: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措施:据材料“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可知,设郡管理;据材料“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可知,移民实边;据材料“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可知,修筑长城;据材料“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可知,开通五尺道。条件:据材料“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

,收复河套地区”“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可知,国家统一的实现;据材料“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可知,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据材料“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

发”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可知,军事力量的强大。【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历史影响:据材料“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

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可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材料“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可知,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边疆治理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