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辽宁省营口市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270.50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辽宁省营口市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辽宁省营口市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辽宁省营口市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辽宁省营口市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doc,共(16)页,27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8762934a21a2c0f48cdb35ca7c9a0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辽宁省营口市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是细胞内两种高分子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和蛋白质都由单体构成B.核酸和蛋白质都可作为信息分子C.蛋白质和核酸都可具有

识别功能D.蛋白质可参与运输物质,而核酸不能【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

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详解】A、核酸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由单体构成,A正确;B、DNA分子蕴藏着遗传信息,蛋白类激素可传递信息,都可作为信息分子,B正确;C、蛋白质类受体能识别信号分子,tRNA能识别信使R

NA,C正确;D、某些载体蛋白能运输物质,而核酸中的tRNA可运输氨基酸,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识记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不具有核仁,无法合成rRNAB.抗体的合成和分泌可体现生物膜结构的相似性C.在氧气充足时,丙酮酸总能进入线粒体中被分解D.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而线粒体等细胞器不复制【答案】B【

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仁,但是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

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3、中心体:位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如藻类);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许多管状物组成)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

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详解】A、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故其能合成rRNA,A错误;B、抗体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修饰,变成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可

体现出生物膜结构和组成成分的相似性,B正确;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原核生物都不含线粒体,即使氧气充足,丙酮酸也无法进入线粒体,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物细胞中心体和线粒体都需要复制,中心体在间期进行复制,D错误。故选B。【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合选项进行解答。3.某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叶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将纯合红花圆叶植株和纯合白花尖叶植株正反交,F1均表现为粉红花尖

叶,F1随机交配得F2,F2表现为红花圆叶:粉红花尖叶:白花尖叶=1:2:1.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a和基因B、b均不位于性染色体上B.基因A对a不完全显性,基因B对b完

全显性C.控制花色和叶形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F1与F2中的白花尖叶个体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红花圆叶植株和纯合白花尖叶植株正反交,F1均表现为粉红花尖叶,说明控

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粉红花尖叶为显性,F1随机交配子代的比例不符合9∶3∶3∶1的比例,说明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详解】A、纯合双亲正反交,F1和F2的表现型都与性别无关,说明基因Aa和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A正确;B、先分析花色,F1表现为粉红花,F2表现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所以AA表现为红色,Aa表现为粉色,aa为白色,A对a不完全显性;再分析叶形,F1表现为尖叶,F2表现为尖叶∶圆叶=3∶1

,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B、若控制花色和叶形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F2的表现型有3×2=6种,事实上F2的表现型只有3种,说明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若基因A和b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和B连锁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则F1(AaBb)随机交配

,F2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圆叶:粉红花尖叶∶白花尖叶=1∶2∶1,符合题意,则F1(Ab/aB)与F2中的白花尖叶(aB/aB)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有2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根据比例判断出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4.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个阶段物质含量或比例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变化,则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一定发生在AB段中B.若图表

示核DNA含量变化,则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一定发生在BC段中C.若图表示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暂时加倍D.若图表示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则AB、CD段可分别表

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

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若

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染色体含量变化,AB段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A错误;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DNA含量变化,则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错误;C、若该图表示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BC段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点断裂,无论是减

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处于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暂时加倍,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之比也为2∶1,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变化情

况,结合图形进行分析。5.珙桐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湿润、多雨等特殊的深山峡谷地带。珙桐群落以落叶乔木为主,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样方法调查珙桐种群密

度时,压在样方边线上及顶角的都应统计B.生活在深山峡谷地带的珙桐数量波动及下降属于其种群的数量特征C.以落叶乔木为主的珙桐群落显著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若珙桐遭到破坏,更新层中其他树种幼苗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3、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

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详解】A、采用样方法调查琪桐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和两边及其夹角上的琪桐数,A错误;B、生活在深山峡谷地带的琪桐数量波动及下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B正确;C、以落叶乔为主的桐群落表现出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D、若琪桐遭到破坏,更新层中其他树种幼苗将有可能取代琪桐的优势地位,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

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掌握影响群落垂直分层和水平结构的因素,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6.2019年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为内分

泌腺或内分泌细胞,A、B、C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和乙位于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丙为肾上腺B.图中A与C具有协同作用,A与B具有拮抗作用C.血糖升高时,B会抑制A的分泌,而A会促进B的分泌D.血糖较低时,A和C会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以加速脂肪转化为血糖【答案】D【解

析】【分析】图中甲是胰岛B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丙是肾上腺。A是胰高血糖素,B是胰岛素,C是肾上腺素。【详解】A、由图可知甲为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都位于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丙是肾上腺,A正确;B、在调节血糖方面,A胰高血糖素与B胰岛素具有拮

抗作用,A与C可以升高血糖,所以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较高时,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而不是全身组织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本

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需要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进而判断激素和腺体的种类,再结合选项分析。7.植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日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l)叶片净光合速率=___。三倍体西瓜叶片光

合作用过程中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上,其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光。(2)若在11:00至13:00这段时间内通过适当的遮光处理,使光照强度稳定在11:00时的状态,则叶片净光合速

率___(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下降。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_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14:00至16:00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植株叶片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

___。(3)在西瓜种植过程中,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西瓜的甜度和产量。是不是昼夜温差越大,其产量就越高?请说出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答案】(1).叶片的总(真正)光合速率一叶片的呼吸速率类(2).类囊体的薄膜(3).红光和蓝紫(4).不一定(5).较低(6).继续增

加(7).不是。因为夜晚温度过低时,呼吸作用被过度抑制,矿质元素的吸收会减弱,从而制约西瓜植株次日的光合作用强度使有机物合成减少【解析】【分析】分析图解:随着时间的变化,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到正午由于出现午休现象,光合速率

下降,然后上升,直到下午,光照减弱,净光合速率又逐渐下降。【详解】(1)叶片净光合作用=叶片的总(真正)光合速率一叶片的呼吸速率类。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捕获红光和蓝紫光。(2)11:00至13:00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植物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量减少,所

以通过适当的遮光处理,使光照强度稳定在11:00时的状态,可以使气孔不必关闭,但温度过高有可能还是要关闭,所以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会下降。与11:00时相比,13:00时植物吸收的CO2浓度低,所以C3的生成速率相对较低,14:00至16:00叶片的净光合

速率下降,但依然大于0,说明植物在积累有机物,所以含量继续增加。(3)增加昼夜温差,可以降低呼吸作用,但如果因为夜晚温度过低时,呼吸作用被过度抑制,矿质元素的吸收会减弱,从而制约西瓜植株次日的光合作用强度使有机物合成减少。【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特别注意的是在

正午时,绿色植物的“午休”现象也在图象中得到体现,考生注意仔细推敲。8.富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人湖泊水体,会导致水体中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称为水华。严重时湖泊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水生生物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最严重时能使湖泊变成几乎没有任何生物

的“死湖”。回答下列问题:(l)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湖泊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藻类与湖泊中的其他水生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以____形

式进入水生植物体内。(2)水华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甚至造成“死湖”。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调节。(3)为减少某湖泊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

生植物净化水体。现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实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如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甲22.301.70浮水植物乙8.510.7

2浮水植物丙14.612.22据表分析,能有效降低湖泊水体中N、P的最佳植物组合是____。这些植物能够治理水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投入的这些植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2).群落(3).

竞争(4).二氧化碳(5).正反馈(6).甲和丙(7).间接(8).自身呼吸消耗、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利用【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

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2、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稳定和恢复自身结构的功能,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自

我调节能力,这钟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既有自我调节能力。3、能量流动的过程: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

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生产者。各种生物组层生物群落。藻类与其他植物之间是景观关系,水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进入植物体内。(2)水华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将导致鱼类进一步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3)从表格中分析,甲对N的吸收比较大,丙对P的吸收比较大,所以最佳的植物组合是甲和丙。植物治理水

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被自身呼吸消耗、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利用。【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群落之间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需要考生识记,同时结合表格的数据分析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解答(3)题。9.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多种作物需通过去除

顶芽,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某科研小组对烟草植株进行不同的处理,以研究不同处理对烟叶中内源生长素(IA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l)烟草植株中内源生长素是由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其生理作用的

特点是_______。(2)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自变量是____。(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NPA对烟叶中内源生长素的形成具有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4)若存在NAA促进IAA合成的最适浓度,请你简要

写出该实验设计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色氨酸(2).具有两重性(3).烟叶中内源IAA含量(4).对烟草顶芽的不同处理(合理即可)(5).抑制(6).配制一系

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将若干生长状况一致的烟草幼苗均分成几组,分别打顶后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烟叶中IAA的含量;IAA含量最高组所对应的NAA溶液浓度即为所测的最适NAA浓度(或IAA含量最高时所对应的最低NAA溶液浓

度,即为最适浓度)【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的位置,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详解】(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反应而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

从图中看出自变量对烟草顶芽的不同处理情况,因变量是测定烟叶中内源IAA含量。(3)从实验结果中看出在有顶芽存在的条件下,加入了NPA,IAA的含量还是比较低,所以NPA对内源生长素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4)实验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IAA的浓度,所以设计思路如

下: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将若干生长状况一致的烟草幼苗均分成几组,分别打顶后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烟叶中IAA的含量;IAA含量最高组所对应的NAA溶液浓度即为所测的最适NAA浓度(或IAA含量最高时所对应的最低NAA溶液浓度,

即为最适浓度)。【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柱状图分析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NPA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思路时需要考虑实验设计的原则。10.下表为某地区三类遗传病患者的相关调查数据,根据该表格数据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遗传病类型病种患者数目发病率(%)单基因遗传病10836892.66多基因遗传病

93070.2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313690.99合计13053650.35(l)表中调查的单基因遗传病都是指由____控制的遗传病。要判断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____中进行调查分析。(2)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一般选择____遗传病进行调查

,其原因是_______。(3)若调查时发现,某男孩患性染色体病,经检测其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而其父母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则造成该男孩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导致男孩患病的该种变异是否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结构,并请说明______。(4)人类Rh血型由一

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若某对夫妇血型均为Rh阳性、色觉正常,但已经生了一个Rh阴性且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由等位基因B、b控制)的孩子,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这对夫妇再生一个R

h阳性、色觉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答案】(1).一对等位基因(2).患者家系(3).单基因(4).发病率高(5).父亲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次级精母细胞中的两条Y染色体未分开,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该精细胞形成精子后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所生男孩患病(6).此

变异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使基因数增加),但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7).RrXBY、RrXBXb(8).3/16【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遗传病的调查

方式: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详解】(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通常在患者家系中调查。(2)从表格中看出,单基因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选择其调查发病率。(3)男孩性染色体组成是XYY,多了一条Y染色体,所

以患病原因只能是男孩父亲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次级精母细胞中的两条Y染色体未分开,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该精细胞(YY)形成精子后与正常卵细胞(X)受精,导致所生男孩患病,这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疾病,增加了基因的数目,但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4)

夫妇血型均为Rh阳性、色觉正常,妻子基因型是R_XBX-,丈夫基因型是R_XBY,生下了已经生了一个Rh阴性且患红绿色盲的孩子,所以孩子基因型rrXbY,只能是男孩,隐性妻子基因型RrXBXb,丈夫基

因型是RRXBY,再生一个Rh阳性、色觉正常男孩(R_XBY)的概率=3/4×1/4=3/16。【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知识,掌握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答(4),分析减数分裂过程解答

(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回答下列与传统发酵技术相关的问题:(l)在实验室利用红葡萄自然发酵生成红葡萄酒,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在糖源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____再转化成醋酸。(2)制作腐乳加盐腌制时

,离瓶口越近处需加盐量越多的原因是____。卤汤中酒精含量一般应控制在___左右。(3)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所需的试剂包括:蒸馏水、对氨基苯磺酸、____(至少写出3种)。欲通过实验证明乳酸菌可以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则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在发酵过程中应___检测泡菜中

亚硝酸盐含量。(4)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这些发酵技术的共同特点是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于发酵液中(2).酒精(乙醇)先转化成乙醛(3).离瓶口越近,杂

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4).12%(5).亚硝酸钠、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氯化钡、氢氧化铝乳液等(6).乳酸菌的有无(7).定期取样(8).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

物(答出一点,合理即可)【解析】【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

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4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6126222266612CHOHOOCOHO⎯⎯→++++酶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612622522CHOCOCHOH⎯+⎯→+酶能量。5、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

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

素溶解于发酵液中,所以葡萄酒呈现红色,在糖源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在转化成醋酸。(2)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由于离瓶口越近,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离瓶口越近处需加盐量越多,腐乳制作过程中,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所以需要蒸馏水、对氨基苯磺酸、盐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氯化钡、氢氧化铝乳液、亚硝酸钠等;欲通过实验证明乳酸菌

可以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乳酸的幽谷,发酵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4)发酵过程都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点睛】本题综合考查

了微生物的发酵知识,识记实验的原理、所用的菌种,牢记教材知识,(4)需要考生进行总结才能解答。[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基因工程技术已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人们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BT毒蛋白基因,已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回答下列问题

:(l)若要快速获得大量的BT毒蛋白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扩增,此过程中需要____的催化作用;该技术中每次循环可为____三步。(2)获取BT毒蛋白基因的下一步操作是___,这也是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环节。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

胞的常用方法是___。(3)BT毒蛋白基因能否在棉花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从个体水平检测BT毒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方法是___。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能在棉花细胞内表达的原因是_____。(4)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具

有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答案】(1).热稳定DNA聚合酶(Taq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2).变性、复性、延伸(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4).农杆菌转化法(5).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6).进行抗虫接种实验(7).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8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

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

鉴定等。【详解】(1)PCR技术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Taq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催化,包括变性、复性、延伸三个步骤。(2)获得目的基因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倒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3)基

因能否在植物体内稳定遗传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如果在细胞质中,则不能稳定遗传;从个体水平检测BT毒蛋白基因是否成功可以进行抗虫接种实验,如果虫死亡,则说明基因表达成功。苏云金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而棉花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基

因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原因是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4)基因工程能够定向的改造生物性状。【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识记教材中的内容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