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92.5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9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6d7bb09050b5e6be1125448147f91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

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答案】D【解析】【详解】王国维把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称为二重证据法。根据“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可知,材料说明考古发

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即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符合二重证据法,故D正确;材料说明考古发现能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但不能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历史记载秉承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排除B;C说法过于绝对

化,排除。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

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3.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世界贸

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B.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计日受值”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D项正确。“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不符合“近代前夜”的特点,A错误;租佃制经营方式属于传统的封建经济模

式,不是近代化的经济模式,B错误;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材料中经济近代化的含义,C错误。4.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

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可以看出主张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A项正确;大陆不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B项说法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的交流会达成的一种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与材料无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初提出的,1984年的六届二中全会获得通过,故D项说

法错误。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

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革命史观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通过对立阶级的斗争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其以革命为基调,

站在被压迫阶级、民族的立场上分析社会问题。材料“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马克思站在民主革命的角度分析,孙中山站在民族斗争的角度

,排除A,选C。现代化史观侧重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B;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般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而文明又可以分为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强调文明的发展、交流、多元甚至是碰撞,不符合题意,排除D。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

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四月提纲》,即

可判断这一时期俄国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结束,正在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然后再根据材料核心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列宁强调俄国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排除AD两项,B项符合题

意。【考点定位】必修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

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减弱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农民是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又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故这一趋势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B项符

合题意。这一趋势是加强了地主所有制经济,而不是冲击,排除A;由材料可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有所松动,提高了农民的人身自由,排除C;农民从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中取得的收益可以投入到农业经营活动中,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提高,排除D。【点睛】分析

历史材料一定要注意学会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这样能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材料的主旨,如本题中的“兼业”一词。8.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到10月,全国共有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5161617个、生产大队416

78个、公社77个,分别占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98.89%、0.8%和0.01%。这一调整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发展需要D.改变了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62年10月在全国基本核算单位中公社和生产大队的比重

非常低,生产队比重高,这说明生产队成为基本核算单位。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给了农村一定的生产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队间的平均主义,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62年,我国仍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农村经济体制并未改革;C选项错误,这一调整的目的是适应当时的农村生产力

发展情况,调动农民集体生产的积极性,与工业建设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1962年,我国仍实行人民公社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并未改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年代及版次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

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8年以后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名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经济体制改革首

先在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大量出现,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10.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棉花、羊毛、生铁等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到1828年,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早期工业化B.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C.海外商品市场扩大D.使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表明,19世纪初期美国推行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使得其国内幼弱的工业免于受到英国等

国的廉价商品,如棉毛制品的冲击,故A项正确;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使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故B项排除;美国推行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故C项排除;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是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故D项错误。【点睛】“进口税率平均提

高到7.5%至30%”“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是关键信息。11.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

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反映出战争包括陆地战场和海上战场,因此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故B项正确;A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

C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点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是解题的重要信息。12.“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最大的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

没有输。”下列理解最符合论者本意的是A.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目标B.优待皇室是尊重清王朝,南方这种妥协是为国家为未来作出的牺牲C.清朝的妥协是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放弃了“万世一系,皇权永固”D.各方的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建秩序与和平【答案】D【解析】【详解】

从材料“‘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启示是妥协,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各方的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建秩序与和平,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民主政治没有真正实现

,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启示,故BC项排除。13.阅读下边《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

219731974197519761977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①中国外交开始走向国际舞台②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③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969-1977年与中国

建交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表明中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这是影响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因素,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中国已经以大国身份参与了国际性的会议

,①排除;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时间不符,④排除。ACD错误。故选B。14.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

、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A.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了英国社会的分化和两大阶级

的尖锐对立,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故答案为B项。A、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并不等同于环境污染,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5.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这有助于西

欧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答案】C【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应对美国冷战的马歇尔计划而成立的,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1948年欧洲经济合作并未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故B错误;欧洲经济合作有利于西欧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故C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经济复苏,而是经济合作,故D错误。故选C。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

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陈鑫高、刘红琪《

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

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

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材料三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

,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

去关心总体的命运——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其效果如何?【答案】(1)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

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说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并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制度建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形成的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

成,内部缺乏融合。维系帝国的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的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从中国古

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辛亥革命、罗马法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

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并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华民国的建立、《临时约法》的颁布、美国政体和1787年宪法的原则等方面来分析出答

案。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相互借鉴,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体现罗马是通过军事征服疆域扩大;“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

诸城市的联盟……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体现了罗马城市结构孤立分散,内部缺乏融合。第二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中“发展民法立法……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可以分析得出法律协调不同民族

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第三小问效果,依据材料中“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进行分析,效果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回答,积极的效果是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消极的效果是未能长久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了分裂。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工业化是人类文明

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年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份189315.681.82.6191039.814.418.8192040.139.420.5——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

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

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今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

;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不同: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合理性:农业是工

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没有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重工业会后劲不足;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没有重工业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也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国防也会没有保障。(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4)问题: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坚持对外

开放,融入全球,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任意两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解析】(1)特点:根据“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根据“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

之利”得出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根据“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得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根据“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得出资本主义

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2)变化:根据材料二数据看出,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结合所学,回答西方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可从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分析。(3)不同:根据“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并联系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分析得出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

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合理性:根据所学,可从农业与轻工业、重工业相互促进进行说明,即: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4)问题:可从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精神的

传承、坚持对外开放、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角度分析回答。18.阅读下列材料:“现代经济”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于生产活动的经济社会,在现代经济展开以前的经济称为“传统经济”。中国之采用现

代科技从事生产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及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诚属不幸;但就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较多的口岸与外国贸易也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借此与西方接触的增加,也使西方的现代科技得以传入,而用之于中国工矿交通各方面的发展,清末七十年的经

济也因而得以较快速地转型。尽管此一时期的一切活动距“现代经济”的目标仍然甚远,但毕竟跨出了一步。——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西方的冲击

促进晚清经济近代化阐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典型的传统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为中国迈入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在洋务

运动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总之,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也逐渐觉醒,在不

断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过程中,经济也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其他论题:西方的侵略与晚清经济的转型;西方的冲击与晚清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联系。【解析】【详解】这一题属于提取论题类开放性试题。首先要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论题,如“西方的

冲击与晚清经济的近代化”、“西方的侵略与晚清经济的转型”、“西方的冲击与晚清经济和世界市场的联系”等;然后要根据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与自己提取出的论题相关的内容再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中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阐释过程应该包含西方如何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中国面对冲击如何应对以及应对措施对中国经济产生

的变化及结果来分析;最后是总结陈词,得出相应的结论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