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S9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2.45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d57eba9a8ee6701d1eeaa5aeb6f8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一学期S9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
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A.石油B.煤炭C.太阳能D.天然气2.在神州十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时,易受下列干扰的是()A.地球运动B.太阳辐射C.太阳活动D
.月球引力【答案】1.C2.C【解析】【分析】【1题详解】中国空间站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结合图中太阳能板等信息可推测,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C正确,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盛时,其发射的电
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讯,C正确。地球运动,太阳辐射,月球引力等对信息传送影响不大。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
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黄昏时看到的长庚星②飞行途中的飞机③坠落地球的陨石④中秋节时的圆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黄昏时看到的长庚星(金星)是太阳系的行星,属于天体,①正确;中秋节时的圆月,月球是
地球的卫星,是天体,④正确,D正确。飞机在地球上飞行,不是天体,②错误,AB错误;陨星坠落到地球上形成陨石,不是天体,③错误,C错误。所以属于天体的是①④,故选D。【点睛】4.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21年9月21
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该日一周后的月相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中秋节一周后的月相是下弦月。A图为上弦月、B图为下弦月、C图为处于中秋节后一周与中秋节之间的盈凸月,D图为处于中秋节前
一周与中秋节之间的亏凸月。故选B。【点睛】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是农历月相的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
下下东东”意思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5.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消息,受2021年5月9日日冕物质抛射(CME)到达地球的影响,北京时间5月12日20:00-5月13日02:00,地磁有6小时达到大地磁暴
水平,达到橙色警报级别。预计CME的影响仍将持续1天左右。请低轨道卫星用户关注轨道变化和表面充电的影响.上述CME主要是下列哪种太阳活动引起的()A.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CME日冕物质抛射。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位于色球层,太
阳风位于日冕层。故选D。为【点睛】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在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
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冷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6.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A.出现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许多地区的有线通讯中断C.上海上
空出现极光现象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洪涝灾害【答案】A【解析】【详解】耀斑爆发时发出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正确;太阳耀斑爆发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B错误;极光出现在高纬
地区的上空,上海位于30°N附近,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光,C错误;洪涝灾害主要与光球层中的太阳黑子活动具有相关性,D错误。故选A。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是()①风的形成②火山的喷发③水体的运动④生物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火山
的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不属于太阳辐射的影响,②错误,排除AB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不同使得地面冷热不均与风的形成、水体的运动有关,动植物接受太阳辐射获得光和热,因此①③④与太阳辐射有关。故选C。【点睛】8.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
云贵高原D.东南丘陵【答案】B【解析】【详解】从资源条件看,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应该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四个选项中,塔里木木盆地位于新疆,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天气晴朗,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东北平原、云贵高
原、东南丘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塔里木盆地强,到达地面太阳能不如塔里木盆地。因此,四个选项中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塔的里木盆地,故选B。9.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误伤途经飞鸟B.提升地表温度C.干扰轮船导航
D.降低作物产量【答案】A【解析】【详解】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A正确;光热电站太阳能电池板遮蔽阳光,板下地表温度下降,B错误;干扰轮船导航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辐射,C错误;光热电站产品是电
能,不能直接影响作物产量,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能光热电站工作原理是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不单独占用
任何空间B.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地壳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非常罕见D.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中,不单独占用任何空间,A正确。大气层垂直分层由下到上依此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仅有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气温垂直变化不符合该特点,B错误。地壳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非常罕见,C正确。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正确。故选B。【点睛】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岩石圈B.③为地壳
C.软流层为地壳和地幔分界线D.为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消失1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A.大气逆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太阳辐射【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分为地
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之间为地核。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①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A错误;③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为岩石圈,B错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C错误;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消失,纵波速度急剧下降,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
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A正确,B、C错误。太阳辐射是地面升温的能量来源,而不是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
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13.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B.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物的进化史C.化石就是指生物残骸D.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
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因此,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A正确,C错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物的进化史,BD正确。依题意,选择错误的
,故选C。【点睛】14.下列关于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出现灵长类④出现脊椎动物的古生代⑤出现藻类、海绵等低等多细胞生物A.①⑤④②③B.①④⑤②③C.①⑤④③②D.①④②⑤③【答案】A【解
析】【详解】地球演化之初是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的熔炉,后陆地、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慢慢形成。生命出现在原始海洋里,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出现了原始海洋中的鱼类,生命适应环境,不断进化,进一步演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灵长类属于哺乳动物。故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
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⑤出现藻类、海绵等低等多细胞生物;④出现脊椎动物的古生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出现灵长类。故选A。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
离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16.下列关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A.加快河流流速B.减缓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减少河道淤积【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在自由河
曲的发展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上下凹岸间的河曲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如图)。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
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原因,故选A。【16题详解】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说法正确;河流
自然截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说法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河道淤积,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
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17.下图所示的灾害类型最可能是()A.火山喷发B.滑坡C.泥石流D.地面沉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山坡出现了整体下滑,埋没了道路,
因此灾害类型最可能为滑坡,选B。火山喷发一般伴随火山灰和岩浆,A错误。泥石流灾害要伴随水的发生,图示没有明显的水的参与,C错误。地面沉降一般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图示更主要的是水平方向的移动,D错误。故选B。【点睛】瑶琳仙境如下图,不仅是“中国旅游胜地四
十佳”、还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地貌的类型为()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冰川地貌D.喀斯特地貌19
.与该地貌景观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水文、植被B.气候、植被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答案】18.D19.C【解析】【18题详解】图中钟乳石、石柱等为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的代表性景观。故D正确、A、B、C错误。【19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其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
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在地下喀斯特溶洞中琳琅满目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石瀑布、石葡萄、石花和流水潺潺与地表的秀丽山林交相辉映,形成一
道道奇景。读下面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A.南方丘陵地区B.西南地区C.青藏高原D.西北地区21.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植被
破坏严重②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③人口多、耕地少④降水较多,地表侵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20.B21.D【解析】【分析】【2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B正确
。南方丘陵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石漠化均无西南地区严重,排除AC。西北地区主要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问题并不严重,D错。故选B。【21题详解】贵州省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同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较强,石漠化严重,②④正确。人口多,耕地
少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等不属于自然原因,排除①③。故选D。【点睛】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潜在因素):水土流失强度与地形坡度、降水多少和强度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还与土壤的疏密程度有关。②人为因素(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导致地表植被
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22.下列图示景观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图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海蚀崖;B图为流水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D图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风蚀柱
。故选C。【点睛】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U”型谷、冰斗、角峰、刃脊等。23.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AV形谷B.角峰C.冲积扇D.河漫滩【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V形谷是因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角峰是冰蚀作用形成,冲积扇与河漫滩都是河流堆积作用。故A。考点: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4.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答案】D【解析】.【详解】黄土高原被称为“被风吹来的大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D
正确、A错误;流水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和冲积平原,B错误;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C错误。故选D。【点睛】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
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序号正
确的是()A.②-大气反射B.③-地面辐射C.④-大气逆辐射D.⑤-大气辐射26.雾霾天气时,图中()A.⑤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①减弱【答案】25.A26.A【解析】【分析】【25题详解】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正确;③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B错误;④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
射,C错误;⑤由大气重新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雾霾天气时,云层相对变厚,因此⑤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明显,A正确;云层相对变厚,②大气反射增强,B错误;云层相对变厚,③表示被大气削弱后太阳辐射,③减少;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不受云层的影响,因
此①不变,D错误。故选A。【点睛】阴雨天气或雾霾天气会使得云层加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地面辐射随着减少;夜间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27.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14日07时58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远海(北
纬37.65度,东经141.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地核C.下地幔D.岩石圈【答案】D【解析】【详解】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
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m)以上的中间部分。根据地震波的次级不连续面,以650km深处为界,可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古登堡面(深2885km)以下到地心之间的部分为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合称岩石圈。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在海上,震源深度40千米,应位于上地幔顶部,位于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广西北海银滩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7000米之间,滩面平缓宽广而无礁石,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
点。海水退潮快,涨潮慢,沙滩自净能力强,游泳安全系数高,海水透明度大于2米,年平均水温23.7℃。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砾石海岸B.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C.属于淤泥质海岸D.属于海浪沉积作用形成【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图示为北海银滩,北海银滩属于沿海地区,海滩属于海岸沉积(堆积)地貌,由海浪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D正确。由材料“沙细白”可知北海银滩由细小的沙粒组成,故属于沙滩,排除AD,故选D。【点睛】为了实现对农作
物的保温和防晒,金华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黑色尼龙网和塑料薄膜直接影响的辐射类型分别是()A.地面辐射、大气辐射B.太阳辐射、太阳辐射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30.若在8月份,江苏的农民对于大棚的黑色尼龙网管理应当是()A.午后盖上B.早晨盖上C.傍晚盖上D.全天不盖【答案】29.D30.A【解析】【分析】【29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黑色尼龙网对削弱太阳辐
射作用明显,AC错误。图中白色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8月份,在江苏地区出现伏旱,由于光照较强,需盖上黑色尼龙网
,黑色尼龙网起到的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太高,从而减少作物水分的蒸腾作用;为了保证大棚获得一定的太阳辐射,所以黑色尼龙网在午后盖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B____;F____;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填名称)。(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填名称)轨道和____(填名称)轨道之间。(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____和____。(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答案】(1)①.金星②.土星③.海王星(2)①火星②.木星(3)①.共面
性②.近圆形(4)①有适宜的温度;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有充足的液态水。【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的分布、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
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根据图片,B为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为金星;F为距离太阳第六近的行星为土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小问2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D轨道和E轨道之间,D对应的是火星,E对应的是木星。【小问3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而且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公转轨道近似偏
心率较小的椭圆形。因此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小问4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
更别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地球上有液态水,适宜的
温度使得地球上存在液态水。32.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为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变化周期大约为____年。(2)图中的B为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3)图中的C为__
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答案】(1)①.光球②.太阳黑子③.11(2)①.色球②.耀斑(3)①.日冕②.太阳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
合课本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图中A是太阳大气层最内层,应为光球层,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变化周期约为11年。【小问2详解】B为太阳大气由内向外的第2层,应为色球层,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小问3详解】C为太阳大气层中的最外
层,为日冕层,日冕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风。【点睛】33.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___。(2)右图中A层是____,B层是____,C层是____。(3)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因为____。(4
)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选择)。A.接受太阳辐射多B.接受地面的热量多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5)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层,
该层大气层空气____运动显著。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___层,在____层中可发现极光。(填字母)【答案】(1)b(2)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高层大气(3)①.降低②.地面是对流层大气这样的直接热源(4)①.升高②.D(5)①.A
②.对流③.B④.C⑤.C【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特征、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小问1详解】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对流层顶部气温降至
约-60℃,故选b。【小问2详解】从地表到大气上界,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右图中A层是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A层为对流层,主要
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而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平流层升温,因此平流层越接近太阳,温度越高,即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故选D。【小问5详解】从地表到大气上界,大
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右图中A层是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对流层,即A层。该层大气
层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即B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即图中C层。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因此
在高层中可发现极光,即C层。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2)B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3)C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4)上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入海口的是__
__图,位于出山口的是____图(填字母)。(5)B图中迎风坡坡度较____,背风坡坡度较____。【答案】(1)①.三角洲②.流水堆积(2)①.沙丘②.风力堆积(3)①.冲积扇②.流水堆积(4)①.A②.C(5)①.缓②.陡【解析】【小问1详解】A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
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减弱,同时受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故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堆积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小问2详解】B图地貌为沙丘。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
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故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小问3详解】C图地貌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
束,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因此冲积扇是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小问4详解】通过前面三个小题的分析可知:A为河口三角洲、B为沙丘、C为山麓冲积扇。故位于入海口的是A图,位于出山口的是C图。【
小问5详解】依据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可知,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