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评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2.280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单元测评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单元测评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单元测评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单元测评.docx,共(6)页,32.2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0989d08905e24f12d77702692ca63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宰相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B)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君主专制C.改革中枢机构D.借鉴历代经验解析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设立宰相制度,宰相往往擅专威福,威胁到君主的统治,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提高

行政效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改革中枢机构是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不是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借鉴历代经验只是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借口,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2.(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内阁权势如日中天,“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D)A.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B.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C.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D.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解析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力来源于皇帝,因此内阁权力的强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选D项;材料强调内阁权力很大,而非强调内阁的性质,排除A项;内阁首辅权力受到司礼监牵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内

阁地位高于六部,但并非强调内阁可以取代六部,排除C项。3.(2021·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永乐三年,奉成祖命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C)A.戚继光抗倭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D.马可·波罗回国解析郑和下西洋是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的海上远航活动,故选C项;戚继光抗倭针对的主要是海盗和倭寇,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排除B项;马可·波罗回国是在元朝,排除D项。4.(2021·山东聊城高二期末)汉代开始直至元朝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

交往。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2.0时代的开端。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主要是(A)A.经济重心的南移B.明朝对外政策开明C.航海技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主旨是

丝绸之路由以陆路为主转到以水路为主,由以北方为主转到以南方为主,丝绸之路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故选A项。5.一位日本史学家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提出,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

掠夺沿岸居民。材料中的论述(A)A.较为正确地描述了明朝倭患的状况B.为倭寇的活动进行辩护C.说明了明朝海禁政策的落后性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解析材料虽然是日本学者的观点,但是,该学者并未袒护日本商人兼海盗的现实,观点基本正确,A项正确。6.元

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置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B)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解析元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设置管理机构,有利于巩固统一

多民族国家,故选B项;题干体现了对边疆的管理,不能体现对外开放,排除A项;这些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是防范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和理藩院是不同性质的机构,不能促成风俗的趋

同,排除D项。7.(2022·浙江高一期中)一位日本学者认为: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主要说明了奏折制度(A)A.使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B.有

利于皇帝完全控制官僚队伍C.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数量增加D.能够提高决策效率解析奏折是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便于监视和探听民情,通过奏折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故选A项;奏折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完全控制”

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奏折制度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体现,排除C项;奏折制度不参与决策,排除D项。8.(2021·北京昌平高一期末)雍正以后,形成了以军机处辅佐皇帝办理机要大政,以内阁协助皇帝处理例行庶务的政

治体制。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军机处(D)A.掌握军事决策权B.与内阁同为宰辅机构C.统领地方官员D.尊崇皇命上传下达解析材料反映军机大臣的职能是承旨下达,完全听命于皇帝,故选

D项;军机处没有决策权,它的形成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内阁和军机处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不是宰辅机构,排除B项;军机处为加强专制皇权而设立,不能统领地方官员,排除C项。9.(2021·浙江嘉兴高一期末)清朝版图在前代王

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以下关于清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C)A.设置西域都护府B.设立伊犁将军C.册封达赖和班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解析清朝册封达赖与班禅,尊重了藏族的宗教信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选C项;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

构,排除A项;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排除B项;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排除D项。10.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材料认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

益于(B)A.中央集权制度的连续不断B.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C.历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D.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从材料可以得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影响,

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政府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排除D项。11.(2022·安徽高一期末)明清时期,农业(尤其是江南农业)商业色彩日益浓厚,这增加了全国各地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其与手工

业相关部门间的连锁反应和产生相互依赖关系。这反映了(B)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C.土地兼并造成的影响D.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解析材料体现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项;封建小农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

战争以后,排除D项。12.(2022·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明朝中后期的安徽徽州地区,男子结婚几个月以后,就会外出经商,有可能十几年不回家一次,以至于有父子途中见面而互相不认识的情况发生。反之,男子成年婚配后,经年累月在家中劳作者,常被亲友耻笑。这体现了该区域(C)A.小农经济解体B.长途贸易兴起C.

经商之风盛行D.人伦亲情淡薄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徽商的经商情况。当地民众对于外出经商普遍认可,说明当地经商之风盛行,C项正确;小农经济解体是在晚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长途贸易是否在此时期兴起,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

.(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B)A.王守仁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解析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故选B项。14.

(2021·湖北天门高一期末)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上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七十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B.文学世俗化明显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D.

四民界限逐渐淡化解析文学现象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受经济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说明文学世俗化,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与四民界限的淡化无关,排除D项。15.(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

)有学者指出,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意在说明(C)A.清代的戏曲艺术已经臻于成熟B.京剧是全国最流行的剧种C.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

的结果D.清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解析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的结果,故选C项;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广大民众对京剧艺术的态度,排除B项;清代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排除D项。16.(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以及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作者意在(B)A.抒发浪漫主义的情怀B.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C.迎合贵族的文化需求D.凸显儒家的思想理念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典型人物

形象,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故选B项;《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项;作者主要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C项;作者是对儒家理念的反叛,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青海高一阶段练习)在中国古代强

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则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

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则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仅有执行命令之权。——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明清时期,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

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

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摘编自李俊《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皇权与相权的平衡》(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参考答案(1)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2)措施明朝: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事的顾问机构。清朝:

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3)特点: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逐渐加强直至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削弱。18.(2021·山东五莲高一期中)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境内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材料二清朝康、雍、乾时期绘

制疆域图简况康熙时期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最终绘成了《皇舆全览图》雍正时期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

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乾隆时期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修改西藏部分错误后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苻融和韩显宗对于本朝政权的不同看法,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乾隆时期进一步绘制清朝疆域图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看法:苻融认为前秦仍为“戎狄”;韩显宗认为北魏是中华正统。原因:前秦虽受汉族文化和典章制度影响,但民族交融尚不充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加速了北魏

政权的封建化进程。(2)原因:清朝在西北及西部地区疆域版图得到了进一步开拓;出于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管理的需要;此前绘制的疆域地图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当时地图测绘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等。19.(2022·河北模拟)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堪称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之一。在这几百年中,中国出现了多种新现象,在经济作物的区域化生产之下,吴江盛泽镇、震泽镇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随后成为流行

的主要货币;大帆船贸易开启了中国与墨西哥、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之路,中国正不自觉地参与到早期全球化进程中。——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传统中国的结构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一块面包称为官僚阶级,

下面一块面包称为农民,一个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主要的治理手段是以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代替法律的支撑。间架性结构之下,几百万小自耕农,一经产生而固定化,他们无法大规模地调整生

产。明清时期,中国始终没有迈入近代社会,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同英国一样实现“数目字管理”,即经济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法律体系上的权利义务分割,道德观念上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盛世局面呈现的典型经济特征,并分析

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盛世之下社会危机的表现,并说明其原因。(6分)参考答案(1)特征: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形成区域化生产;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洲际贸易发达。背景:

政治稳定;农耕文明发展程度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表现:官僚阶层管理僵化;小农经济的顽固落后;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原因:缺少社会分工的推动;缺乏上层建筑的保障;儒家传统观念的制约。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AB重要文化成就

1.贾思勰《齐民要术》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顾恺之《洛神赋图》2.曹雪芹《红楼梦》3.洛阳龙门石窟3.徐光启《农政全书》4.范缜《神灭论》4.李时珍《本草纲目》5.民歌《木兰诗》5.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6.陶渊明《桃花源记》6.京剧形成…………(1)根据材料,指

出A、B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历史时期,并说明A时期的阶段特征。(4分)(2)根据材料试举三例,分别说明B时期文化方面的时代特征。(6分)参考答案(1)A时期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时期为明清时期。A时期阶段特征为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