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8)页,77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af3e76a5246019621a0ecced30ab2d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会宁一中2021届高三级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2020年的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和2012年的中东MERS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只由核酸构成B.为研制疫苗要先在富含有机物的普
通培养基上培养冠状病毒C.冠状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内才能增殖D.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冠状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就无法进行生命
活动。【详解】A、冠状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B、冠状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上培养,B错误;C、冠状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内才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完成其增殖,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属于生物,有生命特征,如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
、变异的能力,D错误。故选C。2.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①肝脏②血液③神经元④青蛙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⑨一片森林⑩某农田中
的所有生物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③②①④⑦⑩⑨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D.⑤②①④⑦⑩⑨【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
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分子、原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详解】①肝脏属于器官层次;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④青蛙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
次;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包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层次,也不属于群落层次;⑨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综上,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③细胞→②组织→①器官→④个体→⑦种群→⑩群落→
⑨生态系统。故选B。3.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
,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答案】D【解析】【分析】1、含有细胞壁的生物:大部分原核生物、植物和真菌;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
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细胞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详解】A、原核细胞中的支原体不含细胞壁,真核细胞中的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红
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B错误;C、颤藻与发菜都属于原核生物,它们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光合色素和相关的酶,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
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氧元素,脱氧核糖中不含氧元素B.AT
P、DNA、RNA都含有腺苷,组成元素都有C、H、O、N、P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都有水的生成D.农民晒干种子后,种子不含自由水,代谢强度很低便于储藏【答案】C【解析】【分析】ATP由腺苷和磷酸基团组成,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
DNA是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RNA是由含氮碱基、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详解】A、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故二者都含有氧元素,A错误;B、腺苷是核糖与腺嘌呤结合形成,DNA中没有,B错误;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等
过程都有水的生成,C正确;D、晒干种子后,种子中有自由水,但含量很少,否则种子会死亡,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ATP、DNA、RNA的结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只能为生物体提供能源B.质粒、叶绿体、线粒体、
ATP和RNA中都含有核糖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D.蔗糖储存于肌肉细胞中,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蔗糖。常见的二糖还有
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的麦芽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分布在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以及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详解】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可以为生物体提供能源,还可以组成细胞结构,
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A错误;质粒是环状的DNA分子,不含有核糖,B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C正确;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不存在于肌肉细胞,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以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再根据题意作答。6.下面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下列有关三种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B.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C.三种化
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中的游离氨基数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有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
分析可知:三种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有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所以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A正确;B.第二种化合物含有2个羧基,B错误;C.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是肽链中的肽键,图示三种氨基酸都不
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D.三种化合物都只含有1个氨基,故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中的游离氨基数相同,D正确。7.下列关于有机分子中的单体和多聚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形成的多聚体B.葡萄糖形成淀粉时会脱去水分子并合成ATPC.RN
A的单体是核糖,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D.相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功能未必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
多聚体,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详解】A、磷脂是小分子物质,不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A错误;B、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不能合成ATP,B错误;C、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是脱氧核
糖核苷酸,C错误;D、蛋白质多样性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所以相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功能未必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单体和多聚体
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掌握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8.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芽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
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两层磷脂分子层【答案】D【解析】【分析】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
,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最后能观察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该实验中用到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详解】实验前对牙签消毒、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该实验
中用到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线粒体能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即4层磷脂分子层,但这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点睛】注意: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必须在活细胞内,所以该实验选择的是活性染料——健那绿,需要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9.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细胞器甲为线粒体,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
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无关,B错误;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中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C正确;D.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10.据最
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后,可以与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
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而且题干的材料信息说
明内皮素拮抗剂和膜受体结合导致内皮素失去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详解】A、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细胞膜功能与磷脂无关,A错误;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题干无法体现这一功能,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
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故C正确;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题干信息未涉及细胞膜成分,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
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1.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A.I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I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I方式进入细胞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Ⅰ分析,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根据图Ⅱ分析,物质是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I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II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胞吐和胞吞是大分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出细胞,没有直接通过细胞
膜,B错误;C、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性激素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C错误;D、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D正确。故选D。12.下面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
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如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答案】A【解析】比较甲乙两图可知,甲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乙是高倍镜下的视野。从甲转为乙,即
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其操作步骤为:①移动载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②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④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选A.【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名
师点睛】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
,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
的物像(切勿用粗调节器)。13.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草履虫等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B.肽链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C.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
兴奋并传导兴奋D.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只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利于有氧呼吸高效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输送氧气的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详解】A、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会出现两个细胞核,可以保证细胞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遗传,A正确;B、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B正确;C、神经元有
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C正确;D、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部分是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利于有氧呼吸高效进行,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透彻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需要酶的催化。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都需要经过转
录和翻译两个阶段B.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C.酶的合成需要酶,ATP的合成也需要酶D.胃蛋白酶保存和催化的最适温度都是37℃【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本质为RNA的酶只需要转录形成,A错误;B、本质
为RNA的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B错误;C、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酶,ATP的合成也需要酶,C正确;D、胃蛋白酶保存的适宜温度是零上低温,D错误。故选C。15.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
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点时,限制麦芽糖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B.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上方移动C.本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BC段的催化速率只受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曲线
AB段,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影响该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麦芽糖量;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详解】A.题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
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B点时,限制麦芽糖酶活性的因素一定不是温度,可能是pH,A错误;B.题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如果温度上升5℃,酶活性会下降,B点应向下方移动,
B错误;C.麦芽糖属于还原糖,麦芽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仍然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C正确;D.因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等因素的限制,BC段的催化速率不再增加,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
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曲线,掌握曲线各区段的影响因素,识记还原糖的种类以及鉴定方法等。16.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鸟嘌呤B.放能反应一般与②的断裂相
联系C.在ATP与ADP相互转化中③可重复利用D.若化学键④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DP【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是腺嘌呤,②和④是高能磷酸键,③是磷酸基团。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
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详解】①表示腺嘌呤
,A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②的断裂相联系,B错误;在ATP与ADP相互转化中,物质是可逆的,只是能量不可逆,所以③可重复利用,C正确;若化学键④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MP,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明确ATP与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再根据题意作答。17.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
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答案】A【解析】A.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
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A正确;B.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CO2,B错误;C.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D
.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及发生场所,注意易错点:小鼠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
,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一步被氧化分解。18.若酵母菌呼吸消耗的O2与释放CO2的量如下图,图中四种状态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值,正确的()A.甲,1/5B.乙,1/3C.丙,2/3D.丁,2/3【答案】C【解析】【详解
】A、甲条件下,CO2的释放量为6mol,则O2的吸收量为1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1mol的氧气就释放1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6mol-1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1mol的二氧
化碳需要消耗1/6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5mol,所以甲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值为1/15,,A错误;B、乙条件下,CO2的释放量为6mol,则O2的吸收量为2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
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2mol的氧气就释放2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6mol-2mol=4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1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3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4mol的二
氧化碳需要消耗2mol,所以甲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值为1/6,,B错误;C、丙条件下,CO2的释放量为6mol,则O2的吸收量为4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所以吸收4mol的氧气就释放4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6mol-4mol=2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4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3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2mol的二
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所以甲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值为2/3,C正确;D、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19.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提取色素时,要加入SiO2和CaCO3进行充分研磨B.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C.实验结果①可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D.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答案】
B【解析】【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而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B.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B错误。C.实验结果①提取出
来的色素带不同,可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C正确。D.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D正确。故选B。【定位】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0.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
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图中a物质将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e物质为NADHC.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③表示水的光解D.在g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会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光
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合色素,b为O2,c为ATP,d为ADP,e为NADPH,f为NADP+,g为CO2,①表示植物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②表示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③表示水的光解,生成O2和NADPH,④表示CO2的固定,⑤
⑥表示C3的还原。【详解】A、图中a为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正确;B、图中e物质为NADPH,在水的光解过程产生,B错误;C、图中①表示根系
从土壤吸收水分,③表示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水的光解,产生O2和NADPH,C正确;D、物质g表示CO2,在CO2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从而使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慢,而CO2的固定速率短时间内不变,因此C3的含量将会上升,D正确。
故选B。21.下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D为不同的反应过程,①~④代表不同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A和过程D的生物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生物膜上B.强光时,NADPH的合成速率明显大于物质②的生成速率C.过程D产生的CO2用于过程B至少要穿过
4层生物膜D.过程D产生的ATP能在过程B中大量用于(CH2O)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其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可代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可代表有氧
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图中①是O2,②为NADP+,③为ADP+Pi,④为C5。【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而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B、强光时,如果光合速率稳定
,则光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暗反应中各种物质的产生速率应基本相等,即NADPH的合成速率基本等于物质②的生成速率,B错误;C、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首先需要穿过线粒体的两层生物膜,再穿过叶绿体的两层膜才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
利用,所以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C正确;D、过程B为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CH2O)所需的ATP基本部来源于光反应合成的ATP,而不是大量来源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确定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22.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答案】B【解析】【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
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单位时间内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23.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
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
量。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详解】A、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
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B、乙装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
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D、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24.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
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C.如果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
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曲线A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曲
线B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图乙装置可以用来测定光合速率。图乙中NaHCO3溶液作为CO2缓冲液,因此水滴的移动方向与距离与装置中的O2变化有关。【详解】A、图甲中的曲线A表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因此有机物积累最多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A错误;B、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B正确;C、该植物原重Xg,置于暗处4h后重(X-1)g,然后光照4h后重
(X+2)g,则总光合速率为则总光合速率为1g/h,C错误;D、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D错误。故选B。【点睛】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植物原重Xg,置
于暗处4h后重(X-1)g,说明4h的呼吸速率=1g,再光照4h后重(X+2)g,则光照4h后净重=(X+2)-(X-1)=3g,则总光合速率=(3+1)/4=1g/h。25.如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前期,图乙表示
植物细胞分裂后期B.⑤聚集成为赤道板,需要高尔基体参与C.甲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①的复制D.甲细胞在分裂前期由①发出星射线,乙细胞在分裂前期也会发生这一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细胞为动物细胞,图乙细胞为植物细胞,根据图甲细胞中有清楚的染色体,且中心体向两极移动,发
出星射线,判断图甲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根据图乙细胞中细胞板的形成判断其处于分裂末期。图中①为中心体,②为着丝点,③为细胞膜,④细胞壁,⑤为细胞板。2、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
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于:前期产
生纺锤体的方式不同;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详解】A、图甲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前期,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末期,A错误;B、⑤聚集成为细胞板,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错误;C、①是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故甲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①的复制,C正确;D、甲细胞在分裂
前期由①发出星射线,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据分析知乙为植物细胞,故在分裂前期不一定会发生中心体的复制,D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题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乙图的辨别是本题的易错
点。二.非选择题26.花生种子中储藏的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藏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其脂肪酸和甘油又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并最后转变成蔗糖,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的生长和发育(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花生种子中
,储藏脂肪物质的结构主要是子叶;促进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是__________。(2)与萌发前相比,萌发中的花生种子细胞内,有机物种类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3)为了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需使用染液对种子的切片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观察到大量的红色颗
粒,则所使用的染液可能是____________染液。(4)实验证明,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化学元素含量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脂肪储藏和转变成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该实例可以说明,多种细胞器之间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脂肪酶(2).增多(3).苏丹Ⅳ(4).相同质量的脂肪中所含的氢元素比糖类的多(5).分工合作或协调配合【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
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1)酶具有专一性,促进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是脂肪酶。(2)与萌发前相比,萌发中的花生种子细胞内要合成各种酶及中间产物,故有机物种类数量增多。(3)脂肪可用苏
丹IV染液鉴定,呈红色。(4)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化学元素含量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相同质量的脂肪中所含的氢元素比糖类的多。(5)脂肪储存和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线粒体,说明细胞器之间是分工合作或协调配合的。【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脂肪的检测原理及方
法,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27.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回答:实验操作分组甲组乙组丙组①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②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的淀粉溶
液2mL2mL2mL③控制温度0℃37℃60℃④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⑤向试管中滴加碘液1滴1滴1滴⑥观察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同学在此实
验操作过程中至少需要_______支试管。(2)若实验结束后,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37℃,保温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
适温度,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1)6(2)蓝色褪去酶在低温时活性低,在适宜温度下活性升高(低温抑制酶的活性/由0℃—37℃,酶的活性升高)(3)在37℃左右设置一定的温度梯度实验,其他条件不变
(4)不科学/否高温促进H2O2的分解【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分析表格:本实验是以淀粉酶和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
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是否被分解),通过各组滴加碘液后是否变蓝来体现;乙组中的淀粉酶所处的温度适宜可将淀粉催化水解,甲组中的淀粉酶因温度低其活性受到抑制而不能将淀粉催化水解,丙组中的淀粉酶因温度过高而失活不能将淀粉催化水解,所以最
后滴加碘液后乙组不变蓝色,甲组和丙组均变蓝色【详解】(1)分析实验可知,每组实验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的淀粉溶液在混合前应分别加入两支不同的试管中,加热到指定温度后才能混合,以保证酶促反应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该实验共份三组,所以至少需
要6支试管。(2)甲组本来的实验温度为0℃,酶在低温时活性低;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37℃,酶的活性升高,保温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应在37℃左右设置一定的温度梯度
实验,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4)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由于高温也能促进H2O2的分解,无法确定反应速率是仅受酶活性的影响还是温度直接影响了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实验设计不科学。【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设计实验探究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28.某城市考虑引进香樟作为绿化树种。为了解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对香樟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并对香樟苗始终提供适量的______(回答两点)。(2)研究人员测定了若干组长势相同的同龄期香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香樟苗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是21~30
klx。光照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香樟苗的生长,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3)研究人员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若干香樟种子,待幼苗出土后,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设3个人工控制的光周期处理组继续培养,2个月后测定各组香樟苗的株高和地径(靠近地表处的
直径)。结果如下:光周期对香樟苗的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单位:mm)组别光周期株高地径A10h光期+14h暗期2913.84B15h光期+9h暗期3024.17C24h光期+0h暗期3163.95该城市春季平均日照长度接近10h,夏季
平均日照长度接近15h,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在大棚中培育香樟苗适合在_____(填“春季”或“夏季”),并应控制好大棚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且根据一天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采取________的措施让香樟苗更好地生长。【答案】(1).水分和无机
盐(2).光照强度过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不利于干物质积累(3).光照强度过高,破坏相关色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的活性(4).夏季(5).适时补光及遮阴【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
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
详解】:(1)香樟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除了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外,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并对香樟苗始终提供适量的水分和无机盐。(2)研究人员测定了若干组长势相同的同龄期香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
光照强度过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光照强度过高,破坏相关色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的活性,所以香樟苗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是21~30klx。过低或过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香樟苗的生长。(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大棚中培育香樟苗适
合在夏季,并应控制好大棚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且根据一天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采取适时补光及遮阴的措施让香樟苗更好地生长。【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表格光周期对应季节,理解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9.如图是某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分析回答:(1)只考虑一个细胞周期,该图示缺少处于间期的示意图。而该时期细胞主要是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即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D中1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4)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_______________。(5)DNA、染色体和染色
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答案】(1).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2).B→C→A→D(3).细胞板(4).细胞壁(5).C(6).B、C【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只有分裂期,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该图示还缺少分裂间期的示意图;在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2)由分析可知,有丝分裂先后顺序为B→C→A→D。(3)图D中1结
构称为细胞板,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细胞壁。(4)图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图C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5)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是处于有丝
分裂前期与中期的细胞,即图示B、C。【点睛】本题结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选做题:30.在20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7
0年代又出现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技术。(1)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
埋材料是____,使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____(填出号码与名称)。(3)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部分同学实验制得的凝胶体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4)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答案】(1).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能反复利用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2).海藻酸钠(3).③(4).包埋法(5).CaCl2(6).海藻酸钠溶液
浓度过高(或针筒口离液面过近,高度不够)(7).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置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置。(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
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详解】(1)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
上的酶能被反复利用。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多酶系统。(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海藻酸钠,使用的方法是[③]包埋法。(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CaCl2
溶液中形成凝胶珠。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主要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过高。(4)因为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酵母细胞,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
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1.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I、BamHI和Sau3AI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
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I、Sau3AI的切点是唯一的)。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经BamHI酶切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2)若某人利用图
(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
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答案】(1).Sau3AⅠ(2).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3).甲和丙(4).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
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转录(5).)E·coliDNA连接酶(6).T4DNA连接酶(7).T4DNA连接酶【解析】【详解】(1)由于限制酶Sau3AⅠ与BamH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所以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Sau3AⅠ酶切后
的产物连接。(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目的基因才能表达。图中甲、丙均不符合,所以不能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3)常见DNA连接酶的有E·coliD
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T4DNA连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