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湘东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35)页,42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e19138abf48c52f3c1f6235e8498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省湘东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碳链是细胞内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B.加热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降温会使其恢复原来状态C.在干旱环境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结合水的
含量多于自由水D.构成蛋白质、核酸、纤维素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均具有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
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C、H、O①供能(贮备能源)②保护和保温磷脂(类脂)C、H、O、N、P组成生物膜固醇C、H、O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Fe、Cu、
P、Mo…)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⑤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结合蛋白(如糖蛋白)核酸DNAC、H、O、N、P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详解】
A、碳是最基本元素,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B、加热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是不可逆的,B错误;C、活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多于结合水,C错误;D、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多样性,D错误。故选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和磷脂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
同B.T2噬菌体的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C.一个tRNA分子只有一个反密码子D.细胞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点:(1)核酸的元素组成是由C、H、O、N、P组成,磷脂
分子也是由C、H、O、N、P元素组成;(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3)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但是tRNA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详解】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均是C、H、O、N、P,A正确;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是DNA,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B错误;C、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一个mRNA中会有多个密码子,但一个tRNA仅有一个反密码子与mRNA中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D正确。故选B。3.美
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该菌体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
的是()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由该细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C【解析】【分析】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
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否遵循遗传定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C、该菌体内有
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能够争夺阳光,可见该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C正确;D、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C。4.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
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甲的浓度一细凰液乙的浓度时
,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水分子不再进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
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
正确;B、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当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B正确;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
,植物细胞就会吸水,可能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也有水分子由乙→甲,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D错误。故选D。5.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①证
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1、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
2来自水。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3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观察DNA和RN
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可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①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②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
产青霉素菌株;③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采用颜色鉴定法用甲基绿和呲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所以,①③采用的都是同位素标记法。故选C。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酶的特性,用某种酶进行了以
下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探究实验时不宜使用过氧化氢酶B.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时不宜用淀粉作为底物C.四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以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D.在pH=2或
温度为20℃的情况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由图可知图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丙探究酶的专一性;图丁探究酶的高效性。【详解】A、由图可知图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而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故本实验不宜使用过氧化氢酶,A正确
;B、图乙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故该实验不宜用淀粉作为底物,B正确;C、图甲能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图乙能证明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即图甲和乙能证明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图丙能证明酶的专一性,图丁
能证明酶的高效性,C正确;D、在pH=2时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20℃的情况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低温使酶的活性下降,但空间结构没有受到破坏,D错误。故选D。7.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
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答案】C【解析】【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光合
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即ATP和未被还原的C3均基本不变,故A、B项错误;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
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项正确;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以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
下降,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8.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
]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反应是[H]
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且细胞色素c引起细胞凋亡的前提是必须与Apaf-1蛋白结合,据此分析。【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场所为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B、[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能合成ATP,故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能合成ATP
,C错误;D、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与Apaf-1蛋白结合后才引起细胞凋亡,因此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调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胡萝卜物皮部细胞培养
成完整植株,表明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B.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C.细胞凋亡是一种非正常死亡D.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2、对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并不是一回事,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新,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3、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
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4、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胡萝卜物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表明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A正确;B、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非同步进行的,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C错误;D、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故细胞癌变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错误。故选A。10.水稻中非糯性
(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冀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正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确全部呈蓝
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
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测交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详解】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F1自交后结出的种
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能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
比例为1∶1,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正确;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
。1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有丝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是由于在减一后期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详解】由题意可知,该时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又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所以属于减II中期。故选C。12.下图为基因部分功能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中的转录过程B.②过程表示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C.基因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
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部分功能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转录的产物是RNA,包括mRNA、rRNA和tRNA;②表示翻译过程,产物是蛋白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
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详解】A、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由DNA→RNA,A正确;B、图中②表示翻译过程,由mRNA→蛋白质,B正确;C、基因转录的产物还有rRNA和tRNA,C错误;D、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C。13.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二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
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它们之间的关系: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A正确;B、若干基因组成DNA,再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所以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行为一致,B正确;C、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是遗传物质的
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错误;D、由于DNA和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D正确。故选C。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C
正确;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
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5.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
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
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控制果蝇翅型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C.果蝇翅的发育可能与某种酶有关D.本实验中残翅果蝇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即控制果蝇翅型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A、B项正确;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在不同的温度下翅的发育情况不同,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可知,本实验
中残翅果蝇的产生仅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并未改变,D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说明温度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由此可见,表现型=基因型+环境。“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温度没有改变
基因的结构。1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网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
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
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只能使血浆的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
方面,B错误;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错误;D、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
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7.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并促进胚芽鞘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有两种: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有单侧光或者重力的作用),②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
、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A错误;B、植物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B正确;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以下部分细胞的伸长,C错误;D、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位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
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可能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B。18.紫茎泽兰又名飞机草,原产地中美洲,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基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学物质,排挤邻近多种植物,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大的恶性杂
草。1935年传入中国,侵占宜林荒山,影响林木生长和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裁培植物生长,侵入农田造成粮食减产.关于紫茎泽兰入侵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地植物与紫茎泽兰之间是竞争关系B.可以从原产地引进分解者来抑制紫茎泽兰的蔓廷C.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的平衡,造成本地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
消失或濒危D.调查某地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区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详解】A、紫茎泽兰入侵后,造成本地植物减少,所以本地植物与紫茎泽兰之间是竞
争关系,A正确;B、从原产地引进分解者可能造成新的物种入侵,B错误;C、紫茎泽兰入侵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的平衡,造成本地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消失或濒危,C正确;D、紫茎泽兰是植物,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D正确。故选B。19.20世纪末,延安实行了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措施,不到20年时间,森林覆
盖率从33.5%提高到52.5%,植被覆盖率由46%提高到81.3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也提高了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随着植被种类的增加,生物的种间关系也会更加复杂C.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类型相同D.森林中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
布【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和水平结构。3、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场
所和食物,所以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也提高了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正确;B、随着植被种类的增加,生物种类变多,种间关系也会更加复杂,B正确;C、退耕还林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而发生在裸岩上的是初生演替,C错误;D、森林中植物具
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故选C。20.如图为某草原上植食动物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表示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A和D均属于植食动物同化量中流向分解
者的能量C.由图可知,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x100%D.图示内容除能体现能量流动过程外,还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A表示植食动物的粪便量,B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C表示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植食动物被分解者分解利
用的能量。【详解】A、C表示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A正确;B、A属于植物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属于植食动物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由图可知,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为B,而肉食动物的同化量未知,故无法计算二者之间的
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图示内容能体现能量流动过程,但不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熟记能量的去路、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等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21.围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物质3H-X。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B.在圈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是a、c、dC.图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cD.人口腔上皮细胞和蓝藻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a【答案】
B【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
,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2、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详解】A、由于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不同细胞器分离,A正确;B、a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C
、c是线粒体,内含少量DNA,C正确;D、蓝藻是原核细胞,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D正确。故选B。2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面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
模型C.在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模型是否美观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答案】C【解析】【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
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详解】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A正确;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B正确;C、模型中的科学性、准确性是第一位的,C错误;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
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D正确。故选C。2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B.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
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组成。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DNA的主要场所,也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
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B、细胞核不一定位于细胞的正中央,例如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细胞核不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是因为细胞核中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B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正确;D
、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有关CO2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B.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甲图中,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
合作用或无光合作用,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点时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F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低,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乙图中,纵坐标为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表示净光合作用,纵坐标大于0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纵坐标小于等于零时
,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无光合作用,故乙图中d、h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详解】A、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之后玻璃罩内的CO2浓度增加,A错误;B、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C
点时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F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低,两点都表示净光合速率为0;C~F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持续减少,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细胞呼吸速率,所以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B正确;C、d点之前一直释放CO2,该点之后吸收C
O2,所以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C正确;D、比较图甲中A点和G点,G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经过一昼夜CO2净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故选A。2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
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答案】C【解析】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
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C.26.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雄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6)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
析可知:(1)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2)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后代没有雌性窄叶植株(XbXb)。【详解】A、由于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只可以是雄株,A错误;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XBY),而亲代雌株是
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XbY),B错误;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但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由于窄叶雄株的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如果子代全是
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D正确。故选D。27.来航鸡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羽毛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代别亲本(P)
组合子一代(F1)子二代(F2)表现型白色×白色白色白色∶黑色=13∶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C.F2中白色羽毛来航鸡的基因型有7种D.F2中黑
色个体都是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白色;A基因不存在,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黑色;A基因和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子二代中白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_B_、A_bb和aabb表现为白色,aaB_为黑色。【详解】A、根据分析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根据分析亲本基因型是AABB
和aabb,B正确;C、F2中白色羽毛的基因型有A_B_(4种)、A_bb(2种)和aabb(1种),C正确;D、F2中黑色羽毛aaB_中有杂合子aaBb,D错误。故选D。28.基因A、B、C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的产生,这三种酶
共同作用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若两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代中能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的几率是A.1/64B.3/64C.9/64D.27/6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当A、B、
C三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无色的物质才会转变为黑色素。故AaBbCc×AaBbCc,子代中能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A_B_C_)=3/4×3/4×3/4=27/64。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波尔山羊(2N=6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如图所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原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30个四
分体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几率均为1/2C.子细胞Aa与aa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细胞周期可能不同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分裂周期失控,称为不受机体控制
的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2、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形成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染色体缺失一条,另一个细胞是3条染色体,随机丢失一条后,形成的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分裂过程是有丝分裂,无
四分体,A错误;B、由于染色体的丢失是随机的,所以分裂产生的Aa或aa子细胞的几率不一定为1/2,B错误。C、子细胞Aa与aa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细胞周期可能不同,C正确;D、染色体向两级移动是染色体的作用,所以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
锤体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抑癌基因的作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不同,细胞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30.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
关系如下表):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让无斑红眼雌果蝇与某雄性果蝇杂交,产生的众多子代中表现型有4种:有斑红眼雌性,无斑白眼雄性,无斑红眼雌性,有斑红眼雄性。则亲本中的雄性果蝇基因型为()AAAaaa雄性有斑有斑无斑雌性有斑无斑无斑A.AAX
BYB.AaXbYC.aaXbYD.AaXBY【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亲本雌果蝇为无斑,即_aXBX-,与雄果蝇杂交子代有无斑白眼雄性,无斑红眼雌性,有斑红眼雄性,有斑红眼雌性,所以亲本雄蝇为有斑,含有Aa,然后再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详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无斑红眼(
♀)为_aXBX-,有斑红眼(♂)为A_XBY。子代出现①有斑红眼(♀)(基因组成为AAXBX-)和②无斑白眼雄蝇(基因组成为aaXbY);由产生的众多子代中,雌性都是红眼,而雄性有红眼和白眼,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子代雄性的性状取决于亲本雌性
的基因型,说明亲本雌性的基因型为XBXb,只有亲本雄性的基因为XBY,后代雌性的性状才全是红眼。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
息,结合所学课本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31.人体内分泌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部分,下图是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AT
P/ADP转化速率增大,K+外流受阻C.Ca2+进入胰岛B细胞可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血糖浓度增加时,人体只能通过图示过程调节胰岛素的分泌【答案】B【解析】【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
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详解】A、从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是从高浓度至低浓度,需要载体,所以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B、葡萄糖
进入胰岛B细胞后,ATP/ADP转化速率增大,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B正确;C、胰岛素运出细胞的方式胞吐作用,C错误;D、血糖浓度升高的过程中,胰岛B细胞还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释放胰
岛素,D错误。故选B。32.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R)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结构类似于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重症肌无力"与系统性红斑狼
疮的发病机理最相似B.刺激“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D.注射乙酰胆碱可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不分“敌我”,将自身细胞(器官)作为抗原
物质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最相似,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由于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最终导致
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正确;C、重症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所以注射激素抑制抗体的产生能有效缓解病症,C正确;D、由于乙酰胆碱受体失去功能,因此注射乙酰胆碱不能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熟记自身免疫
病的发病机理及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3.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
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B.图甲中be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C.图乙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Na+—K+泵对恢复静息电位,维
持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
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是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外流的结果,A错误
;B.图1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消耗ATP,而c-e段,Na+通道关闭,Na+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
应,所以图2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D.Na+—K+泵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对恢复静息电位,维持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3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黄瓜由野生型(多侧枝)向救培种(少侧校)的驯化过程中。侧枝调控基因C
sBRCI的表达量逐渐增高,CsBRCI在侧枝中直接抑制生长素运输基因PIN3的活性,导致侧枝中生长素过量积累。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抑制顶芽的PIN3活性,则侧枝生长受抑制B.若增强侧枝的PIN3活性,则侧枝生长素的合成增强C.抑制侧枝中C
sBRCI的表达,可解除顶端优势D.该研究说明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详解】A、据题干可知,当PIN3的活性被抑制时,会出现生长素过量积累而抑制生长的情况;顶芽的PIN3活性被抑制时,过量生长素积累于顶芽而非侧枝,并不抑制侧枝生长,A错误;B、据题干可知,PIN3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而非与生长素的合成有关,B错误;C、当CsBRCl的表达被抑制时,侧枝数量会增
多,即“顶端优势”被解除,C正确;D、题干中只提到了生长素的运输受基因调控,而没有提到生长素的合成,D错误。故选C。35.在我国红树林广布于福建、广东沿海的潮问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的栖息繁行地。也是多种水鸟繁殖的处所。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其面积
日益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B.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增强红树林的稳定性C.以红树林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物和其他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D.红树林最色优美,鸟类众多,
是观鸟者的圣地,体现了红树林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
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2、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详解】A、食物链必须包含生产者,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均为消费者,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
误;B、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B错误;C、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红树林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物和其他植物、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错误;D、红树林最色优美,鸟类众多,是观鸟者的圣地,体现了红树林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二.非选择题36.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弱光(50%自然光与15%自然光)胁迫对白沙1016与花育22号两个晶种的花生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测定数据如下表1与图1,回答下列问题:品种处理每个细胞的叶绿体数叶绿体长度叶绿
体宽度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基粒片层数白沙1016100%自然光14.55.82.436.83.850%自然光14.36.72.746.84.215%自然光11.85.63.326.42.2花育22号100%自然光15.95.12.837
.82.350%自然光14.88.12.640.93.415%自然光12.28.32.431.75.1遮光对花生叶片叶绿体数目、形状、基粒、悲粒片层的影响(1)RuBP羧化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固定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_______(
光反应暗反应)。据此推测RuBP羧化酶位于叶绿体的______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用____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2)据表数据分析,中等强度的弱光(50%自然光照)胁迫时,两个品种的花生适应弱光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间作套种是我国花生种植的方式之一。据图结果分析,______(白沙1016花育22号)最适合作为间作套种的品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暗反
应(2).基质(3).电子显微镜(4).花生植株通过增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长度和宽度)、叶绿体内形成更多的基粒和基粒片层数,加大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适应弱光(5).花育22号(6).弱光下白沙1016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而“育22号叶片RuBP羧化酶活
性下降不明显【解析】【分析】从图1示可以看出:白沙1016”与“花育22号在100%自然光照下RuBP羧化酶活性最高,高于50%自然光照,高于15%自然光照。白沙1016”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较而“
花育22号”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详解】(1)由于CO2参与暗反应,所以RuBP羧化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暗反应,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据此推测RuBP羧化酶位于叶绿体的基质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据表1数据分析,中等强度的弱光(50%自然光照)胁迫时
,两个品种的花生适应弱光的机制是花生植株通过增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长度和(宽度))、叶绿体内形成更多的基粒和基粒片层数,加大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适应弱光。(3)据图1结果分析,花育22号最适合作为间作套种的品种,原因弱光下“白沙1016”叶片
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明显而“花育22号”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不明显。【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光质对光作用过程RuBP羧化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考生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题中的图表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
断。37.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遭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作为亲本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红眼白眼无眼雌蝇3/801/8雄蝇
3/163/161/8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B位于_____染色体上。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2)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F1雌果蝇可产生_____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3)
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的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4)红眼基因通过_____和_______过程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答案】(1).常(2).红眼(3).BBXrY(4).4(5).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5/12(7).转录(8).翻
译【解析】【分析】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作为亲本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中雌雄中有眼∶无眼都是3∶1,说明无眼为隐性,且控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基因型是Bb和Bb,F2有眼果蝇中,雌性全为红色,雄性既有红色,又有白色,说明F1基因型
是XRXr和XRY,红眼为显性性状,所以F1基因型是BbXRXr和BbXRY,亲本基因型是bbXRXR和BBXrY。【详解】(1)根据分析,控制有眼和无眼的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2)根据分析,亲本雄果蝇基因型是BBXrY;F1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产生BXR,bXR,BY和bY四种配子。(3)根据F1的基因型,F2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将Bb和Rr基因分开考虑,雌性和雄性个体中都是1/3BB和2/3Bb,随机交配结果是4/9BB
,4/9Bb,1/9bb;Rr基因,雌性是1/2XRXR和1/2XRXr,产生XR∶Xr=3∶1,雄性基因型是XRY,产生XR∶Y=1∶1,交配结果是XRXR∶XRY∶XRXr∶XrY=3∶3∶1∶1,所以雌性中的纯合子的比例为5/9×3/4=5/12。(4)基因是有遗传功能的DNA
片段,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确定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确定基因型,再利用遗传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38.杨桃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在潮汕地区多有种植。请回答下列一组问题。(
1)在杨桃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这期间,有的酶合成增加了,有的酶合成减少了,说明植物激素作为一种______________(信息分子/生物大分子/催化剂),对杨桃____
___的表达进行调节。(2)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杨桃采摘后,如放置在常温下,几天后果实迅速皱缩、变味甚至腐烂,这可能与杨桃CAT的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3)有人进行以下
实验,以探究延长杨桃鲜果保存期的措施,结果如下图。根据实验结果,应该选择___________对新采摘的杨桃进行保鲜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乙烯(2).信息分子(3).基因(组)(4).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5)
.5%的乙醇溶液(6).乙醇对人体无害,5%乙醇明显提高杨桃CAT的活性【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5%乙醇溶液和7.5%的甲醇溶液都能提高杨桃CAT的活性,高于或者低于此浓
度杨桃CAT的活性都下降,但是甲醇对机体有害。(1)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在杨桃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乙烯,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对杨桃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杨桃采摘后,
如放置在常温下,几天后果实迅速皱缩、变味甚至腐烂,这可能与杨桃CAT的活性下降密切相关。(3)据图可知:5%乙醇溶液和7.5%的甲醇溶液都能提高杨桃CAT的活性,高于或者低于此浓度杨桃CAT的活性都下降,但是甲醇对机体有害,故应选择5%乙醇溶液对新采摘的
杨桃进行保鲜处理。39.甘肃省甘南地区生活着一种像鼠又像兔的动物鼠兔。鼠兔属于兔目限兔科,对草原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来调查鼠兔种群密度。(2)有些鸟类会利用鼠兔的洞穴来躲避恶劣天气,
作为回报,小鸟们若发现附近有鹰、雕等猛禽时,会通过鸣叫为鼠兔示警。这种传递信息的类型为_______,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在甘南地区的花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
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___(填不属于或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鼠兔肠道中的多种微生物为难消化的植物多糖的发酵提供了有利条件,并确保了鼠兔对摄食的大量草的消化和降解,这些微生物与鼠兔的关系是__
_____,鼠兔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因鼠兔的种类、食物、生活环境等不同面存在差异,这是___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答案】(1).标志重捕(2).物理信息(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4).不属于(5).互利共生(6).不同物
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动物的行为特征,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
1)鼠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2)鸟的鸣叫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鼠兔和鸟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3)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
不同物种间的空间特征,野生红莲是一个物种,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微生物和鼠兔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鼠兔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因鼠兔的种类、食物、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存在差异,这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
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点睛】本题通过鼠兔考查种群的密度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分类、特征的掌握程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40.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
重视,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1)天然植物色素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作为添加剂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实验室分离植物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2)纤维素可用来生产乙醇燃料,有些微生物能合成____
___分解纤维素,从土壤中分离此类微生物时需向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______培养基。(3)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4)微生物培养
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层析(2).纤维素酶(3).选择(4).乙醇在醋酸菌的发酵作用下转化形成了醋酸(5).无菌技术(或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解析】【分
析】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详解】(1)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可以利用层析法将色素分离。(2)分解纤维素需要纤维素酶;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这是选择培
养基。(3)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乙醇在醋酸菌的发酵作用下转化形成了醋酸。(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或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微生物的培养、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知识,内容多,但比较简单,需要识记即可。[选修3:现
代生物科技专题]41.人的T细胞可以产生某种具有临床价值的蛋白质(Y),该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目前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Y.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获得Y的基因,可从人的T细胞中提取__________作为模板,在________催化下合成cDNA.
再利用_________技术在体外扩增获得大量Y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若将上述所得Y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上的__________中,得到含目的基因的重组Ti质粒,则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该基因导入某种植物的叶肉
细胞中。若该叶肉细胞经组织培养、筛选等得到了能稳定表达Y的愈伤组织,则说明Y的基因己经整合到________________。【答案】(1).mRNA(2).逆转录酶(3).PCR(4).T-DNA(5).
叶肉细胞染色体DNA上【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文库获取、PCR、人工合成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动物-
显微注射法;植物-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微生物-钙离子处理法);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详解】(1)由于人的T细胞可以产生蛋白质Y,要获得Y的基因,可从人的T细胞中提
取mRNA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利用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cDNA,再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在体外扩增获得大量Y的基因。(2)农杆菌转化法中,T-DNA可以携带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需
要Y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中得到含目的基因的重组Ti质粒,把含目的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到农杆菌中,再让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的叶肉细胞。若该叶肉细胞经培养、筛选等得到了能稳定表达Y的愈伤组织,则说明Y的基因已经整合到叶肉细胞染色体DNA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的基因工程的知识,需要考生识记其步骤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