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1.37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0bcb0ccb6807546eff08bbfc1e4de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练习高一地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020
年4月,科学家在广东省韶关市天子岭发现了距今3.65亿年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读“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研究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可以()A.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B.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C.推测古生
物生存环境D.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读材料可知,三叶虫化石出现在距今3.65亿年,由图可知,距今5.41亿年~距今2.5217亿年期间是古生代,因此可以判断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古生代,B正确,排除ACD。故选B。【2题详解】研究三叶虫等古生物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的环境,C正确;化石是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不能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不能由此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AB错误;研究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能够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不能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D错误。故选
C。【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变: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
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3、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4、地质环境变迁: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一片广阔海洋→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中后期欧亚大陆
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丰富的金属矿产。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
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代表()A.地壳B.地核C.下地幔D.岩石圈4.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A.软流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之下B.上地幔由坚硬岩石组成C.水圈是连续且
不规则的圈层D.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是岩石圈,D正确,排除ABC。故选D。【4题详解】软流层位于地幔,在莫霍面之下,A错误。地壳由坚硬岩石组
成,B错误。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D错误。故选C。【点睛】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地表向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分界面依次是莫霍面、古
登堡面。地壳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文中记载的现象是()A.日珥B.日食C.黑子D.耀斑6.这种天文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7.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水循环的动力
增强B.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C.地表温度明显升高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5.C6.B7.D【解析】【5题详解】文字材料中指出日中央有“黑气大如钱”,根据太阳活动所学知识,此现象为太阳黑子,温度较低于周围,所以呈黑色,C正确;日食不是太阳活动,且与材料描述不符,B错误;日珥是喷出
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耀斑是增大增亮的斑块,出现在色球层,与描述不符,A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这种天文现象时黑子,存在于光球层,B正确;太阳活动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A错误;日珥、耀斑出现在色球层,C错误;太阳
风出现在日冕层,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正确;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A错误;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受天气状况影响,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地表温度的高低与下垫面性
质、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有关,不受太阳活动影响,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
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2018年7月27日将迎来“火星冲日”,即火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是观测火星的最佳时机。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8.“火星冲日”现象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9.火星和地球具有相同()A.自转周期B.公转方向C.表面温度D.大气成分【答案】8.C9.B【解析】【8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
,“火星冲日”涉及了太阳、地球和火星,涉及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其中太阳系是以上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C正确,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等级的天体系统,ABD错误,的故选C。【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为:同向性、共面性、近圆
性,火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B正确。二者自转周期不同,由于二者的大气成分、大气结构不同,表面温度有差异,ACD错误,故选B。【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
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探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卡西尼
号”探测的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11.为推断土星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卫星()A.体积适当B.质量适中C.有大气层D.有液态水【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为:“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土星属于行星系,与地月系级别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择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始生命产生与原始海洋,拥有丰富的液态水,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键条件,所以土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关键是是否有液态水,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择D。【点睛】地球存在生
命的原因:自身条件:①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②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③液态水——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下图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A
.分布呈东多西少B.哈尔滨比济南多C.上海大于1200kw·h/m2D.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13.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分别是①济南②拉萨③上海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造成上题中两城市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日照时间②大气透明度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差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2.C13.B14.A【解析】【12题详解】根据图例,太阳辐射分布整体上呈东少西多,A错。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哈尔滨比济南少,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大于1200k
w·h/m²,小于1500kw·h/m²,C对。一般平原比高原地区少,D错。故选C。【13题详解】只考虑自然因素,太阳能热水器适宜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结合图判断,最适合的城市是拉萨,②对。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重庆,④
对。B对,A、C、D错。故选B。【14题详解】重庆多阴雨天气,海拔较低。与之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晴天更多,降水较少,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好,①②对;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③对。均位于内陆,海陆差异没有影响。①②③正
确,④错误。A正确。故选A。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地核B.下
地幔C.软流层D.地壳16.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答案】15.C16.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取图中信息即可。【15
题详解】常识题,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火山岩浆的发源地,C对,B错。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球内部从古登堡界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排除A
和D。故选C。【16题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对。地壳不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A错。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B错。岩石圈由厚度不相同的岩石组成,D错。故选C。读下图“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D.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18.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C.月球是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D.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答案】17D18.A【解析】【17题详解】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
,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层次图可知,甲系统的半径最大,为可观测宇宙,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其次乙为银河系,为稍低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再其次为丙,为太阳系,最后是丁,为地月系,最低层次的天体系统,D正确,
AB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说法正确;根据图丙可判断,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B错误;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C错误;由图乙可看出,太阳系并不处于银河系的中心,与银河系中心有3万光年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
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读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19.对各圈层位置的正确描述是()A.生物圈位于地壳内部B.地核位于莫霍面以上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的内部D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20.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D.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均匀【答案】19.D20.B【解析】【19题详解】生物
圈位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地壳(岩石圈)上部;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以下;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厚度不一定相同;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壳是厚度不最大的地球圈层,地壳平均厚度
为17km,地核厚度达3000km以上;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不均匀,对流层密度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
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22.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
是()A.三叶虫B.爬行类C.被子植物D.中华龙鸟【答案】21.B22.A【解析】【分析】【21题详解】生物的进化往往是环境变迁所致,因此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有关,A错误;生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B正确;由材料可知,图示时期为古生代末期,没有出现哺乳动物,中生代末期出现哺乳动物,
新生代为哺乳动物繁盛,C错误;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示时期为古生代末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因此此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为三叶虫,A符合题意;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才兴盛,被子植物目前还非常兴盛,中华龙鸟在中生代才出现,因此这些动植物都不可是是
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排除BCD。故选A。【点睛】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种类也灭绝了。23.地球存在生命的直接原因有①适宜的温度②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③适中的日地距离④适于呼吸的大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地球存在生命的直接原因是有适宜的温度和适于呼吸的大气,①④正确。B正确;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
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和适中的日地距离是根本原因。①④正确。【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
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读“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A圈层()A.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图层B.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C.由气体和悬
浮物质组成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5.图中B圈层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地球内部的能量B.太阳辐射C.地球的引力D.人类活动【答案】24.D25.B【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圈层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之上的上
地幔的顶部,是一个连续的圈层,由于不同地区厚度不均,组成物质也有差别,因此岩石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A、B错误;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错误,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B圈层为水圈,B圈层物质的运动主
要体现为水体的运动和变化,太阳辐射为水体的三相变化提供能量,是水体运动(如水循环)最主要的动力,B符合题意;地球内部的能量、人类活动、地球的引力都不是水体运动最主要的动力,排除A、C、D。故选B。【点睛】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
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26.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④是岩石圈B.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C.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
的各圏层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详解】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读图,①和②的顶部组成④,而①②是除地核以外的两个地球内部圈层,且④与三个地球外部
圈层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故④为岩石圈,①为地壳,②为地幔,A对;③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而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组成地球的歌圈层,C错;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D错。故
选A。27.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寒武纪为古生代初期,A错误;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B正
确;中生代末期开始出现了哺乳动物,C错误;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D错误。故选B。【点睛】2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维持地表温度B.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C.产生潮汐现象D.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答案】
A【解析】【详解】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A正确。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而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潮汐现象与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C错误。太阳活动可能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与太阳辐射无关,
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与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有关。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石油,煤
炭等矿物资源是由古代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2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C.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
达地球D.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A正确。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B错。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能量到达地球,C错。太阳辐射能一种清洁能量,但分布较分
散,D错。故选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0.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校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学习材料: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及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下表
)太阳系成员距日远近(地球=1)体积(地球=1)半径(地球=1)太阳0130万109水星0.390.060.38金星0.720.860.95地球111火星1.520.150.53是木星5.201321.3311.21土星5.201321.3311.21土星9.5
8763.599.45天王星19.2063.084.01海王星30.0557.753.88活动一:读上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与其他各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轨道形状为____,各行星公转方向____。(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
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____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____和____活动二:参考表2,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实物模型是根据相似性原理按比例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物体
。(3)同学们按同一比例缩小太阳及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适合代表地球的是____(在①②③④中选择一个序号填写),该模型适合摆放的场所是____(在ABCD中选择一个字母填写)。①小玻
璃球(直径约1.4厘米)②乒乓球(直径约4厘米)③实心球(直径约14厘米)④篮球(直径约25厘米)A.课桌B.教室C.操场D.空旷野外活动三: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4)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
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有____(双项选择题)。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活动四:拓展学习(5)请你再举出一个在地理学习中使用过的实物模型。【答案】(1)似正圆的椭圆;自西向东(2)三
;金星;火星的(3)①;B(4)AC(5)模拟热力环流实验、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实验、模拟水循环实验、模拟冲积扇实验,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及其特点的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考查太阳系的各行星的运动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形状为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且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2)据表中数据显示,地球处于太阳的第三轨道上;位于地球轨道两侧的行星分别为金星和火星。(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太阳的半径是地球体积109倍,因此用一个直径约1
.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地球模型的直径理论是应为1.5厘米比较合适,因此小玻璃球(直径约1.4厘米)符合要求;该模型是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真实数据进行缩小的,因此合适布置在教室里面。(4)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从
内部原因以及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存在适宜的温度;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符合题意,故选AC。(5)本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结合必修一的
教材可知,热力环流实验、海陆热力性质实验、水循环实验、冲积扇实验等都可以进行实物进行模拟,言之有理即可。31.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也是人类移民太空的理想场所。结合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人类为了开辟
太空居住地,为什么选择火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比较项目地球火星距日远近/108km1.4962.279赤道半径/km63783396公转周期/a1.001.88自转周期/d1.001.03质量10.11体积10.15【答案】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
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能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我们认为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这三个方面,火星都不具备,故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但在太阳系中,特别是在离地球较近的天体中
,无论是从与太阳的距离、质量和体积的大小,还是自转和公转周期等方面都比较接近地球,所以成为人类目前的重点研究对象。【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存在生命的地球等知识点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
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自身条件:①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②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
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③液态水——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图中显示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所以可能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所以温度低,缺少液态水。在太阳系中,特别是在离地球较近的天体中,无论是从与太阳
的距离、质量和体积的大小,还是自转和公转周期等方面都比较接近地球,所以成为人类目前的重点研究对象。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E、F所代表的不连续面名称分别是:E_________F________(2)图中①②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
___(3)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③____④_____⑤_____(4)从图中可看出地震波的变化特征: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____;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______,纵波速度_________。【答案】①.莫霍界
面②.古登堡界面③.横波④.纵波⑤.地壳⑥.地幔⑦.地核(内核)⑧.增加(加快)⑨.消失⑩.减慢(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和地球圈层的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地震波的判读、不连续面的判读、地震内部圈层的判读,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
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E、F所代表的不连续面名称分别是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横波在古登堡面附近消失,纵波可以穿过,图中①②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横波、纵波。(3)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4)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
度都增大;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下降。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材料二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大致是西部____,东部____;北方____,南方____。内蒙古西部和____地区最多
,原因是____;____最少,原因是____。(2)由材料二可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向____递减。(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地面状况等。【答案】(1
)①.多②.少③.多④.少⑤.青藏⑥.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候干旱⑦.四川盆地⑧.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2)①.低纬度②.高纬度(3)①.太阳高度②.大气状况【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辐射等知识点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考查学生获取
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本题需要结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从极高值区、极低值区、太阳辐射总量的
空间递变规律等方面综合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读图可知,我国西部地区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年太阳辐射多,而东部地区降水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少。而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雨
季长,降水多,所以南方不如北方太阳辐射总量多。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原因为海拔较高,气候干旱;最少的地方为四川盆地,原因为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的
【小问2详解】读图以及所学知识,全球太阳辐射总量来看,由于低纬度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大,昼夜长短变化小,而高纬度相反,所以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小问3详解】结合前面分析,便可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海拔高,空气稀薄,太
阳辐射多。大气状况也影响太阳辐射量,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多,反之,较少。太阳高度也影响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且单位面积辐射集中,太阳辐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