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_2章)【测试范围:1~2章】(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考试版A4)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788.638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_2章)【测试范围:1~2章】(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考试版A4)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_2章)【测试范围:1~2章】(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考试版A4)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_2章)【测试范围:1~2章】(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考试版A4)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_2章)【测试范围:1~2章】(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考试版A4).docx,共(8)页,788.6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e0a58866c75f4ef5f4ffba8674f76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1~2章(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Al27S32Cl35.5Fe56Cu64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褚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关于青蒿素的提取涉及到的是化学变化B.《本草图经》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绿矾能电离出H+

,所以“味酸”。C.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D.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2.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钠的性质: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暴露空气中、石棉网上加热,来研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该学

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①假说法②实验法③模型法④比较法⑤观察法⑥分类法A.①②B.②⑤⑥C.②⑤D.②④⑤3.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A.称量B.除去粗盐中悬浮物C.转移溶液D.将剩余钠放回试剂瓶A.AB.BC.CD.D4.下表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单质纯净物酸性氧化物胶体A干冰水银2SO豆浆B铁

洁净的空气2NaO烟C红磷液氧CaO有色玻璃D氮气冰水混合物2CO云、雾A.AB.BC.CD.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B.固态氯化钾不导电,氯化钾不是电解质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与4CuSO溶液的反应:22NaCuCu2Na+++=+B.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3NaHCO溶液:2332CaOHHCOCaCOHO

+−−+=++C.制备3Fe(OH)胶体:323Fe3HOFe(OH)3H+++=+D.酸性4KMnO溶液和双氧水混合:2422222MnO5HO2Mn5O6OH2HO−+−+=+++7.某同学

欲配制460mL10.5molL−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下: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放相同纸片,称量9.2gNaOH;将NaOH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振荡摇

匀;继续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盖上玻璃塞,左右振荡摇匀,放置待用。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A.2B.3C.4D.58.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4g2CO气体中原子数为A3NB.标准

状况下,2.24L2HO含有的氧原子数为A0.1NC.常温常压下,AN个2Cl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2CaCl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A0.2N9.为探究物质种类及其浓度对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某科学探究小组进行了实验。与如图相符的是A.向()2BaOH溶

液中滴加稀硫酸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C.向3NaHCO溶液中加水D.向氯水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10.下列溶液中含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10mL0.1mol·L-1的氯化铝溶液B.30mL0.1mol·L-1的氯化钙溶液C.30mL0.2mol·L-1的氯

化钾溶液D.40mL0.25mol·L-1的氯化钠溶液11.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盛有氯水的广口瓶中,用强光照氯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推知新制氯水需避光保存,光照会使氯水的酸性增强B.由图乙可推知

新制的氯水中2Cl在强光照下逐渐被氧化为Cl−C.由图丙可推知光照可催化水分解产生2OD.由图甲、乙、丙可知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少,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多12.实验室常用4MnO−标定4242(NH)Fe(SO),同时使4MnO−再生,其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I中2Mn+是还原剂B.228SO−和2Fe+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由反应I、II可知,氧化性:23284SOMnOFe−−+D.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22342MnO5Fe4HOMn5Fe8OH−+++−++=++13.下

列有关实验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分析A向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插入红热的铜丝,反应后向瓶中加入少量水,得到蓝色溶液氯气与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氯化铜固体颗粒B将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向某澄清透明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3CO−D将氯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2CO气体14.如上图所示,向密闭容器内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分别充入22COH、和2O的混合气体(已知2CO体积占整个容器

体积的五分之一),将2H和2O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室温后,活塞右滑并停留于容器的中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活塞左右两边气体原子数之比为3∶8B.活塞移动情况说明22HO、燃烧放热,且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C.反应后恢复到室

温,活塞左右两边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D.原来2H和2O的体积之比可能为7∶2或4∶515.为精制食盐,需除去粗盐水中的2Ca+、24SO−和2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是加入过量的NaOH、23NaCO、2BaCl溶液B.取滤液a,加入2BaCl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24S

O−没有除尽C.加入稀盐酸初期,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后期则会生成无色气体D.用蒸发结晶法从NaCl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时,应在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16.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溶液可以用于洗去油污,也可

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可用2CO灭火C.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最终产物是23NaCOD.向KCl溶液和2MgCl溶液中分别加入钠块,均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17.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和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

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试剂A用浓硫酸配制8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蒸馏水、浓硫酸B由粗盐(含2Mg+、2Ca+、24SO−)制备精盐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粗盐、蒸馏水、NaOH溶液、23NaCO溶液、2BaCl溶液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酒精灯、玻璃稀3FeCl

溶液、蒸馏水棒D除去23NaCO固体中混有的3NaHCO试管、酒精灯、导管样品、澄清石灰水18.下列有关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A.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B.粗盐提纯中的过滤操作C.用图示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当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时停止加热D.验证氯气是否与水反应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浓度的24NaSO、4MgSO、()243AlSO溶液体积之比为3:2:1,则24SO−浓度之比为3:2:3B.将25g胆矾(42CuSO5HO)溶于水配成1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1molL−C.欲将1VL0.5molL−的盐酸浓度增

大1倍,可将溶液加热浓缩到原体积的一半D.将11molL−的NaCl溶液和10.5molL−的2B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1cCl0.75molL−−=20.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图Ⅰ: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B.图Ⅱ:只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C.图Ⅲ: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蓝色的烟D.图Ⅳ: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16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把含有()243FeSO和24NaSO的混合

溶液V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2BaCl的溶液,恰好使24SO−完全沉淀:另一份加入含b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3Fe+完全转化为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Na+的数目为。(2)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23MO,在标准状况下,1.52g该氧化物的体积是448mL,则M的摩尔质量

为。(3)标准状况下,把11.2L2CO通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8.96L气体,则这8.96L气体的质量是g。(4)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铜②熔融NaCl③盐酸④液氯⑤3NaHCO晶体⑥胆矾⑦碳酸钙⑧3HNO⑨氢氧化铁胶体⑩乙醇;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

的有,属于非电解质的有,能导电的有。(填序号)22.(16分)某同学欲用购买的市售盐酸配制家庭中所需的洁厕灵(230mL11.2molL−),可供选择的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盐酸化学纯CP500mL品名:盐酸化学

试:HCl密度:1.18g/cm3质量分数:36.5%(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序号),配制过程中选用的玻璃仪器除了上述提供的还需要有。(2)应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mL。(3)如果取5mL该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mL。那么稀释后的盐酸的质量分数18.25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如果取5mL该浓盐酸加等质量的水稀释,那么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原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半。(4)装置C需标有以下5项中的(填序号,下同);装置A的刻度表示应为下图中。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5)下列情况将使

配制洁厕灵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有(填序号)。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等内壁干燥便用来配制B.未等冷却,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D.将洗涤量筒、烧杯、玻璃棒的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

量瓶中E.在稀释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23.(13分)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含有以下离子中的某几种:K+、4NH+、Cl−、2Mg+、2Ba+、23CO−、24SO−,取三份100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3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

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0.08mol气体;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2BaCl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g,再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4.66g。(已知:423ΔNHOHHONH+−++)(1)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

液中应含有(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由实验③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填化学式),写出该步骤中沉淀质量减少的离子方程式。(3)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K+、4NH−、23

CO−、24SO−,可能含Cl−,且n(K+)≥0.04mol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4NH+、23CO−、24SO−,可能含K+、Cl−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4NH+、23CO−、24SO−,可能含2Mg+、K+

、Cl−D.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4NH+、24SO−,可能含2Mg+、K+、Cl−24.(15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验证氯气性质的装置(其中夹持装置已省略)。已知: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a(ClO)4HClCaCl2Cl2

HO+=++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2)装置B也是安全瓶,目的是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堵塞时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3)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装置C中I、II处依次应放入的物质是(填序号)。

序号IIIIII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4)装置D的作用是,写出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图中

四条直线分别表示钠、镁、铝、铁和足量2Cl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与反应消耗氯气的质量的关系,其中代表钠与2Cl反应的直线是,代表铁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