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A卷) 含答案.docx,共(9)页,959.4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1249a5669f09f67696f76a83833d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寿区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年级生物学试题(A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
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原创)“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细胞学说,鱼和莲在结构上具有统
一性和多样性B.荷塘中的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参与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细胞和个体C.荷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D.与鱼相比,莲没有系统层次2.(原创)奥密克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株,20
21年11月由南非上报给世卫组织。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毒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该病毒中含有核糖体唯一一种细胞器C.该病毒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D.可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该病毒3.(原
创)生物学实验中常使用到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呈暗-亮-暗的三层结构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C.染色质可螺旋化,缩短变粗,变成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D.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必须在高倍镜下观察4.(原创)重庆沱茶于1953年开始生产,属上乘紧压茶,茶叶中含元素锰、锌、硒、维生素及茶多酚等物质。下列有关茶叶的说法错误的是()A.锰是一种微量元素,含量少但对生物体非常重要B.新鲜茶叶细胞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中,除锰、
锌等元素外,还含有镁C.新鲜茶叶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5.(原创)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选择是决定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某小组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A.红心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选择无水乙醇洗去浮色C.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只有斐林试剂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仍可对蛋白质加以检测D.马铃薯匀浆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加入碘液后需水浴加热呈现蓝色6.(改编)分子伴侣是一种可识
别正在合成或部分折叠的多肽的蛋白质,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帮助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分子伴侣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某种分子伴侣的
氨基酸种类一定为21种B.分子伴侣的合成场所与发挥作用场所不完全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一定导致其活性下降D.大肠杆菌内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是内质网7.(原创)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B.所有细胞
都含有磷脂C.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人体过多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Ca和P的吸收,预防佝偻病8.(原创)图甲为某五十九肽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乙为谷氨酸分子的结构简式,肽酶
X专门作用于谷氨酸(C5H9NO4)氨基端的肽键,该五十九肽经肽酶X作用后,得到三条肽链A、B、C,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五十九肽中含有3个谷氨酸B.该五十九肽经肽酶X作用后,肽链A、B、C中共含有55个
肽键C.该五十九肽经肽酶X作用后,肽链A、B、C与原五十九肽相比共减少4个O原子D.该五十九肽经肽酶X作用后,肽链A、B、C中一共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9.(原创)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DNA只存在于
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C.RNA可作为遗传物质,某些RNA还可起催化作用D.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可能引起肺炎,它们遗传物质的区别在于碱基的种类不同10.(原创)“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出自于《淮南子》。梧桐
树是校园中常见的一种落叶乔木,秋天时树叶随风飘落,春天时发出新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秋天时,梧桐树体内自由水部分转化为结合水,使结合水含量高于自由水B.秋天时,梧桐树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
降,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C.春天时,梧桐树自由水含量上升,代谢强度增强D.梧桐树根尖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11.(原创)如图所示某种有机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和RNA的区别仅在于c的不同B.人体细胞质中b有2种,c有5种,d有8种C.蓝藻细胞中
b有1种,c有4种,d有4种D.HIV中可以检测到c有5种12.(改编)如图表示四种细胞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和丁的共同点有两者都具有双层膜,且都含有核酸B.乙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C.丙与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D.并非所有真核细胞都含有丁结构13.(改编)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②③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④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⑤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⑥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等)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14.(改编)某科学研究发现,
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垃圾袋”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B.“分子垃圾袋”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组件”中有氨基酸D.“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15.(原创)通道蛋白是一类横跨细胞膜,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从细胞膜的一侧
转运到另一侧的蛋白质,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下列关于通道蛋白的运输,错误的是()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与通道蛋白相结合C.K+通过通道蛋白流出细胞时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D.
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时,细胞外的Na+浓度会影响其跨膜运输速率16.(原创)如图为U型渗透装置,S1中盛有0.3g/ml的葡萄糖溶液,S2中盛有是0.3g/ml的蔗糖溶液,起始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只
有水和单糖能透过半透膜,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渗透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实验过程中,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始终双向移动B.S1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平衡时两侧液面相等C.平衡时向S1和S2中加入等量蔗糖酶,S2液面先上升后下降D.平衡时向S1和S2中加入等量蔗糖酶,一段时间后可以在
S1中检测到葡萄糖和果糖17.(原创)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18.(改编)下列关于酶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所以
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酶的专一性体现在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C.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D.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应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保存酶19.(改编)如图甲组表示最适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产物量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与甲组相比,乙组只做了一个改变,乙组改变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B.适当增加H2O2酶浓度C.适当增加H2O2浓度D.适当提高pH20.(原创)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淀粉酶,宜选用过氧化氢酶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
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选用蛋白质和蛋白酶溶液,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被分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
,每空2分,共60分)21.(原创)(12分)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表示。胰岛素在医学上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目前胰岛素的应用方式只有皮下注射,而不能口服。胰
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2)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受体。图1、图2、图3中依赖受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有图,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功能是。(3)图3表示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连接。(
4)细胞膜的功能除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外,还有。22.(改编)(12分)如图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填序号),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填序
号)。(2)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如图细胞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科学家在本实验中利用的的研究方法是。分泌蛋白从合成、加工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过程,细胞中出现3H的细胞结构依次为(填序号)。(3)细胞质
中对细胞器起支持和锚定作用的结构是,它是由(填化学本质)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3.(改编)(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先在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后观察,然后在另一侧滴入清水
后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处于三种不同生理状态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其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原生质层包括。该学习小组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
实验材料的原因是。(2)A、B、C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三者吸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3)图C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①和②是不同的溶液,试比较①和②的浓度大小:①②。(填“>”或“<”或“=”或“无法比较”
)(4)若该小组同学发现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滴入清水后无法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可能的原因是。24.(原创)(12分)如图1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可能受到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的影响,如
图2中①②③④是关于细胞膜物质运输的四种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图1图2(1)根据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图1中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的原因是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细胞膜
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原因是。(2)人体饮酒后,酒精迅速被肠道所吸收,酒精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与物质浓度和氧气浓度的关系符合图2中的(填序号)。血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运输方式符合图1中的,与物
质浓度和氧气浓度的关系符合图2中的(填序号)。(3)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但轮藻细胞中仍能积累较多的K+,轮藻细胞吸收K+的运输方式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其特点是(答出两点)。25.(原创)(12分)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步骤,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步骤分组A组B组C组①A1A2B1B2C1C2H2O2溶液5ml-5ml-5ml-H2O2酶溶液-1ml-1ml-1ml②混合将对应组别的H2O2酶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③对应温度保温20℃4
0℃60℃④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现象+++++++++++注:+表示有气泡产生,+数量代表气泡产生多少(1)H2O2酶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其作用机理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有(答出两点)。(2)小组发现本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甲同学认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应该更换,他的理由是。(
3)乙同学指出本实验操作步骤有误,正确的操作应是。(4)丙同学在甲、乙同学改进的基础之上,测得三组温度下40℃时该酶活性最高,丙同学认为4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欲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步骤③应如何改进?。长
寿区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年级生物学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DCCBCBCCCABCDDCBBCBA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21.(共12分)(1)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1分),口服后会被消化酶(蛋白酶)水解(1分)(2)1和2(答全给分)与细胞表面的识别(1分)和细胞间的信
息传递(1分)有关(3)胞间连丝(4)控制物质的进出22.(共12分)(1)②④(答全给分,多写③不扣分)④⑤⑥⑦⑧(答全给分)(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②⑤⑥⑦(答全给分)(3)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23.(共
12分)(1)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答全给分)具有紫色(1分)中央大液泡(1分)(或紫色大液泡/紫色液泡),便于观察(2)C>A>B(C、A、B)(3)无法比较(4)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过高,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过度失水而死亡(或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间过长,细胞死亡)(答出一点原因即给分)24.(共12分)(1)疏水端(疏水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运动(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时可以运动的)(2)①③(答一点给1分)d②③(答一点
给1分)(3)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细胞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每点1分,共2分,答出两点即可)25.(共12分)(1)(显著)降低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温度pH,保温时间,H2O2(酶)溶液量(浓度)(每点1分,共2分)(2)自变量温
度一方面影响酶的活性,另一方面影响H2O2的分解(高温会加速H2O2的分解)(3)H2O2和H2O2酶溶液应先分别保温,再混合(合理即可)(4)设置一系列(更小的)温度梯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
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