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共(9)页,49.3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ec9121b4319a0aeaec43d4ef49a0c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命题:台州中学黄心怡梁翰晴审题:慈溪中学赵银婉富阳中学范煊聪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
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5题。材料一: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
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
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
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摘编自
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材料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宣传形式和载体,要冲破博人眼球的新媒体产品的重重围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而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就需要记者用专业能力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并把握
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典型人物的形象传递给受众。报道典型人物,既要把握人人皆有的共通情感,又要展示其“不凡人性”的光辉之处。建国以来,人物通讯不乏精品力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等但是,
更多的作品常常为了塑造而塑造,缺少了典型人物作为鲜活生命的生动性和立体性,忽略了其做出不乎凡事的心理动因,这往往使得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甚微。“永远拥有一颗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物的发展充满疑问,才能催生探究事物本质的激情。”唯有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新闻工作者才能错过一个个
好的新闻素材。当然,典型人物通讯要想在诸多新媒体产品中获取受众的关注度,并获得预期影响力,就需要记采访环节开始,更加用心地做足功课、列好提纲、观察揣摩、层层击破、捕捉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点。每个新闻当事人的身上都会有若干亮点,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分清主要与次要,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不是刻意求全,
只要把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说深说透就行。也就是说,在媒体背景下,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更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寻找人物自身、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对立冲突关系。故事要有情节,情节就需要矛盾冲突,记者在采编过程中要善于
发现、设置矛盾冲突”。此外,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前辈陈虻曾提出好的纪录片或电视节目需要“用结构深化主题”,于通讯稿而言亦如此。典型人物通讯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细节,借助语言还原出一个个场景。在具体的采写实践中,笔者形成了如下两点思考:其一,典型
人物通讯的开篇要使受众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在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更多构思与技巧。其中,亮眼的标题和充满矛盾冲突的新闻事实的导语会让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获得成功的一半。其二,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过程是呈现事实、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典型人物报道过程中存在着人物
形象“脸谱化”、报道方式说教化的问题,往往过多强调典型人物在国家与民族等宏大价值观层面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教化功能,形成了“高大全”的形象,却缺少生活化气息。为了避免说教,写作典型人物通讯时要善用细节,会用动词
,少用形容词,并借助白描的写作手法,以简短的描写新闻事实的句子呈现典型人物的形象,最大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综上所述,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采写更加考验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
力、笔力”。扎根一线,讲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做展现人性光辉的报道,才能真正实现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目的。(摘编自梁璐《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有删改)1.下列对材
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描写了袁隆平边教学边深入早稻试验田的场景,表现了他敏于发现、重于实践的科学素养。B.材料一记叙了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的过程,体现了研究起始阶段的欣喜及发现。C.材料二重点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
记者要使典型人物葆有其魅力需要采取的采写策略。D.材料二指出了典型人物通讯是主流媒体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彰显主流价值观的一种重要载体。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媒体融合背景下,作品都是为了塑造而塑造,没有体现典型人物生动和立体的一面,也忽略了其做出不平凡事的心
理动因。B.唯有记者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不错过好的新闻素材,典型人物通讯才能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C.记者采访时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分清主次,把握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力求把最典型人物的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呈现出来。D.为了最大
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需要避免说教,善用细节,会用动词,并借助白描的写作手法。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的一项是(3分)A.《第一书记在冲刺》以“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坚持做同一件事”突出第一书记的敬业精神,塑造其“高大全”的人物
形象。B.记者在《老郭脱贫记》中以“致贫一帮扶一致富一脱贫”谋篇布局,讲述了老郭一家因病致贫,后接受政府帮扶就业慢慢脱贫的经历。C.《甘肃教师“化繁为简”反哺教学:让学生的眼睛“发亮”》选取了鲜有的情况进行采写——教师张立中提出把难题简单化的
公式,从而让学生减少了运算程序。D.《蒸馍小伙转型记》以亮眼的标题讲述了年仅23岁的蒸馍小伙米红军在缺少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凭借脱贫攻坚的东风,通过规模化养兔、养牛脱贫致富的故事。4.材料二指出了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可参考的一些采写策略,请结合材料二梳理概括。(4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料二提到在具体的人物通讯采写实践中形成的两点思考,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小鲍庄(节选)王安忆鲍
仁文往大路上走去,渐渐地才看见过来一个人,是个走路的,担着货郎挑,慢慢地近了。“大哥,前面的庄子叫什么名?”他大声问道。“小鲍庄。”鲍仁文回答他。“哦,这就是小鲍庄。”小伙子说,和鲍仁文齐着肩走。“怎么,你知道小鲍庄?”鲍仁文瞅
瞅他。“咋不知道?小鲍庄的名声可响哩。都知道这庄上人缘好,仁义。”....耕读老师来动员捞渣上学了。捞渣七岁了,该上学了。可是文化子1已经在公社上中学了。一家供不起两个学生。要早二年,就好办了,文化子巴不得不上学呢!可如
今不同了,文化子不知咋的开了窍,一下子学进去了。从班上最后一名蹿到第一名。捞渣也想读书。庄上在学校的孩子,脖子上都有一条红围脖,这就叫他羡慕。他虽然还不知晓这红围脖是啥意思,可他知道是叫人学好的。他大2说
,还是让捞渣读吧,文化子能写个信儿记个账就算了,回来做活也算是个大半劳力。文化子不干了,又哭又闹还不吃饭,捞渣便说:“让我二哥念吧,我不念了。”捞渣不念书了,成天下湖割猪菜,和着一班小孩子。小孩子都围他,欢喜和
他在一起。谁走得慢,捞渣一定等他。谁割少了,不敢回家,捞渣一定把自己的匀给他。谁们打架了,捞渣一定不让打起来。跟着捞渣,大人都放心。这孩子仁义呢,大家都说。捞渣能割猪菜了,鲍五爷却连绳头都搓不动了,成天价只能坐在墙根底下晒太阳
,一直晒到中午,懒懒起来走回家烧锅。捞渣就不让他走了:“来俺家吃吧!”吃长了,他大就逗捞渣:“你老叫五爷来家吃,俺家粮食不够吃了,咋办?”捞渣认认真真地回答:“我少吃一张煎饼,少喝一碗稀饭。可管?”他大这才笑出来,摸摸儿子的脑袋。这天,嫁到山那边的大闺女带着孩子回
来了。捞渣就到鲍五爷那里去借一宿,和鲍五爷脚对脚地挤一床。鲍五爷偎着捞渣小猫似的身子,话也多了:“我老不死,自己都活烦了。”“好日子都在后头哩,”捞渣开导五爷,“立马有好日子哩!”“我吃的是百家饭,我是个老绝户噢!”1文化子:与下文的“拾来”“社会子”都是人名。“社会子”是五爷的孙子,因病
早逝。2大:方言,孩子的父亲。“五爷,你咋是绝户呢!咱都叫你爷爷哩。”捞渣说,说完就沉沉地睡去了。“你的嘴好乖哟!”鲍五爷说,“捞渣,你有点像我那社会子哩。和社会子一样,都仁义……”鲍五爷对着黑暗拉着呱。这天,雨下个不停,坐在门槛上,就能洗脚了。西边
洼处有几处房子,已经塌了。县长下来看了一回,乡长下来看了两回。村长满村跑,拉了一批人上山搭帐蓬,帐蓬是县里发下来的。这天,天亮了一些,云薄了一些,雨下得消沉了一些,心都想着,这一回大概捱过去了。不料,正吃晌饭,①却听鲍山西边轰隆隆地响,像打雷,又不像打雷,连成一团。“跑吧!”人们放下碗就往山东
面跑。今年春上,乡里集工修了一条石子路,跑得动了,跑得赢水了。跑到山上,回头往下一看,哪还有个庄子啊,成汪洋大海了。村长点着人头,都齐了,独独少鲍五爷和捞渣。“捞渣——”他喊。“捞渣——”鲍彦山家里的跺着脚喊。鲍
彦山到处问:“你不是说见他和鲍五爷了吗?”“没见,我没说见啊!”回说。鲍彦山急眼了,到处问:“你不是说见了吗?说他牵着鲍五爷!”都说,山也再想不起究党是说見了的。也怪、兵马乱的,不真,听不真也是有的。」②鲍彦山家里的跳着脚要下山去找,几
个娘们拽住她不放:“去不得,水火无情哪!”“捞渣,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只得哭了,哭得娘们儿都陪着掉泪。村长带着十来个会水的男人,砍了几棵杂树,扎了几条筏子,提着下山去了。筏子在水上漂着,漂进了小鲍庄。哪里还有个庄子啊!什么也
没了,只有一片水了。一眼望过去,望不到边。水上飘着木板,鞋壳子。“捞渣——”③他们直起嗓子喊,声音漂开了,无遮无挡的,往四下里一下子散了,自己都听不见了。筏子在水上打转,一只鸟贴着水面飞去了,鲍山矮了许多。“那是啥!”有人叫。“那可不是
个人?”前边白茫茫的地方,有一丛乱草,草上趴着个人影。几条筏子一齐划过去。划到跟前,才看清,那是庄东最高的大柳树的树梢梢,上面趴着的是鲍五爷。鲍五爷手指着树下,喃喃地说:“捞渣,捞渣!”树下是水,水边是鲍山,鲍山阴沉着。④男人们脱去衣服,一个
接一个跳下了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再上来,空着手,吸一口气,再下去……足足有一个时辰。最后,拾来一个猛子下去了好久,上来,来不及说话,大口喘着气,又下去,又是好久,上来了,手里抱着个东西,游到近处才看见,是捞渣。筏子上的人七手八脚把拾来拽了上来,把捞渣放平,捞渣
早已没气了,眼睛闭着,嘴角却翘着,象是还在笑。再回头一看,鲍五爷趴在筏子上早咽气了。筏子慢慢地划出庄子,十来个水淋淋的男人抬着筏子刚一露头,人们就呼啦地围上了。一老一小静静地躺在筏子上,脸上的表情都十分安详,睡着了似的。那老的眉眼舒展开了,打社会子死后,庄上人没再见过他这么舒眉展眼的模样。那
小的亦是非常恬静,比活着时脸上还多了点红晕。(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捞渣想读书,且深得父母疼爱,于是鲍彦山为了能让捞渣上学,不惜让文化子辍学。B.捞渣在姐姐
回娘家时,到鲍五爷家借宿,为了表现他的仁义,他安慰开导鲍五爷。C.小说用全知视角客观地描写了日常生活片段,从而使捞渣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D.小说与《哦,香雪》一文风格相同,多用方言,充满乡土气息,散发着艺术的魅力。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
①描写了小鲍庄在大水到来时的天气情况,暗示洪水之大,为下文捞渣的死埋下伏笔B.句子②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露出鲍彦山家里的对儿子朴素而深沉的爱。C.句子③“漂开”“无遮无挡”反衬出小鲍庄格外寂静,渲染紧张的氛围,调动读者的情绪。D.句子④详写男
人下水打捞捞渣的场景,类似电影慢镜头,淋漓尽致地还原了救人的细节。8.选文结尾写“那老的眉眼舒展开了”“那小的亦是非常恬静”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有人说,捞渣是《小鲍庄》这部作品表现人情美、人性美的一个高峰。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
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细谒之叔,请服焉。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王孙绁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
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选自
《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乙王遂胡服。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臣
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循法之功A不足B以高C世D法古之学E不足F回以制G今H吾计决I子
其勿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首: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跪拜礼,作为臣子的公子成见赵武灵王时当行稽首之礼。B.两处加点的“中国”意思一致,指黄河中下游的中
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C.“先君丑之”的“丑”为意动用法,与下文“忘鄗事之丑”的“丑”用法不相同。D.“以书为御者”的“御”与古时“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各类非议,但对国家有好处,事实也验证了他的想法。B.甲文详写赵武灵王与公子成的对话,体现了赵武灵王的政治才能,展现了《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功用。C.赵武灵王借用三王之例
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时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做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以此来驳斥赵造。D.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的方法不同。对叔父从国家往事说起,用词委婉,侧重动之以情;对来劝谏的臣子则晓之以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8分)(1)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文中赵武灵王施行胡服骑射之策展现其怎样的品质?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东郊①唐·韦应物吏舍跼②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注】①本诗是韦应物于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郭县令任上作。②跼:(jú)拘束。③遽(jù):仓促,匆忙。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山澹吾虑"的"澹"意为"澄净","虑"指尘念俗情,杨柳、和风、青山共同营造了雅致宁静的氛围。B."依丛适自憩"一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写作者信步游玩的状态来表现他内心的祥和与闲适C."春鸠鸣何处"一句以声衬
静,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庐"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写自己在东郊结庐而居的闲适,表达了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16.有学者认为,历代山水田园诗人中,韦应物诗风最接近陶渊明。请结合本诗与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其一)》谈谈你的理解。(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
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2)曹操在《短歌行》中“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自己壮志难酬,只能转而洒酒祭江,以此自我安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由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制作的系列短视频,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
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自己逃回中国的故事。据传,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就存在藏品流失问题,但馆方一直①。近期,国人对大英博物馆的失窃丑闻关注度极高,而《逃出大英博物馆》
的上线②。就像有网友评论的"没人能心情平静地走出大英博物馆"那样,也没有人在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后能够③。国宝流落海外,已历多个春秋..。不畏艰难也要返回故乡的“小玉壶”深深撼动着每一位观看视频的中国人的内心。不仅这部短剧让人看到了流量之花开在了文化价值深处,民族情感深处,而且让人看到了网络传
媒的力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句子中的“春秋”和文中加点的“春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来日方长显身手,甘
洒热血写春秋。B.几度风雨,几多春秋。C.春秋笔法,微言大义。D.您方今春秋几何?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豆瓣评分8.0。电影通过李白、高适的人生遭际,带出风云变幻的盛唐岁月。观众说,这
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极佳案例。文化“两创”是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薪柴,能够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两创”的主要任务是让年轻一代能够热爱经典文化,①。对电影院里
的孩子们而言,这是一堂无比生动的语文课、历史课,如同与这些古代“文化顶流”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会面。那些原本晦涩生硬的文学常识和历史事件变了,②,成为比“死记硬背”更加牢固的人生记忆。当听到孩子们在影院里自然而然地诵读出那些千古绝句
时,你会知道他们在那一刻,种下了热爱经典诗词的种子,点亮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明灯。那么,如何深入推进文化“两创”?③。以《长安三万里》为例,影片中出现的黄鹤楼、胡姬酒肆等场景以及服装、习俗都经过专业考据论证。二要符合主流意
识形态。影片里的诗人们命运多舛,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三要用独特视角对传统文化加以阐发。影片让老年高适在“追忆似水年华”的氛围中展开叙述,给了高适内层叙事者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
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代著名碑学大师邓石如论书法:“字面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中国书法是黑与白的艺术。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留白处更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方显奇趣。美学家宗白华谈书法:
“空白处更有意味。”学习和生活也当如此。作为一名刚上高中的学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