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510.500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1)页,51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fbf86806d747a9be3ba183de2e269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一对亲本杂交的实验中,能判定紫花和白花显隐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

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答案】B【解析】【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

都为杂合子。【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

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

、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

、隐性关系。2.下图表示雌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B.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均表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D.若图1表

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X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据此分析。【详解】A、若图1表示

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A错误;B、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的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两者不完全相同,B错误;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CD发生着丝点分裂,图2的CD段表示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

,C错误;D、已知图示表示雌果蝇细胞分裂过程物质变化,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表示每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此时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因此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X染色体,D正确。故选D。3.如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

阶段的示意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甲、乙两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B.甲过程需要解旋,乙过程不需要解旋C.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

为模板,形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是复制过程;乙图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一条新的子链,且含有碱基U,所以是转录过程。【详解】A、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A正确;B、由于甲、乙两过程都是以DNA为模

板,所以甲,乙过程都需要解旋,B错误;C、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C错误;D、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因此图丙

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A。【点睛】4.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实验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B.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是实验③和实验④C.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第三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

条链含14N,50%的分子全部含14ND.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边解旋边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

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

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3/4在轻带位置,1/4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详解】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并遵循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是实验③和实验④,B正确;C、以15N标记的DNA分子为模板,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一次复制后,全部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只含14N,50%的DN

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三次复制后25%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75%的DNA分子只含14N,C错误;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等基础知识,掌握探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能结合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答题。5.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

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答案】D【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

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6.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有一

个DNA分子,经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

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A、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A正确;B、每

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正确;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基因在一个DNA分子上成单存

在,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成对存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7.若某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则下

列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

,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详解】A、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则其1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且不含同源染色体,而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分别为4种形态,故符合,A正确;B、细胞中也含有9条染色体,3种形态,则染色体组为3组,B错误;C

、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则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而该细胞只有3条染色体,C错误;D、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但有2条染色体形态相同,含同源染色体,不能为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的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8.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

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B。【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育种的相关知

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自然选择学说B.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

导致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B错误;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斑驴兽”不可育,说明斑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故选D。【点睛】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绝灭B.遗传和变异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会导致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由于隐性基因可以在杂合子中保存下来,因此不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只能为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属于拉马克进化论的观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11.天竺兰的花瓣层数受D/d、M

/m两对基因控制,重辮基因(D)对单瓣基因(d)为显性,当重瓣基因D存在时,m基因会增加花瓣层数使其呈重瓣,显性基因M无此作用,使其呈半重瓣,M基因对m基因为显性。某半重瓣天竺兰(甲)和单瓣天竺兰(乙)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单瓣:半重瓣:重瓣=4:3: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d和M/m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任意两株重瓣植株杂交后代不会出现半重瓣植株C.天竺兰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DdMm和ddMmD.F1的所有半重瓣植株自交后代中重瓣植株占3/16

【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可知,DM表现为半重瓣花,Dmm表现为重瓣花,dd表现为单瓣花。某半重瓣天竺兰甲(DM)和单瓣天竺兰乙(dd)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单瓣:半重瓣:重瓣=4:3:1,可判断天竺兰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DdM

m和ddMm,据此答题。【详解】A、D/d和M/m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任意两株重瓣植株(Dmm)杂交后代不会出现半重瓣植株(DM),B正确;C、据上分析可知,天竺兰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DdMm和ddMm,C正

确;D、F1的所有半重瓣植株(1/3DdMM,2/3DdMm),自交后代中重瓣植株Dmm占比=3/4×2/3×1/4=1/8,D错误。故选D。12.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进行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含有4

对同源染色体B.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和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D.由图中信息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故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乙细胞为体细胞或精原细胞,丙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详解】A、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其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

B、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开,故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和④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①和④此时分离,C正确;D、由图中并细胞的均等分裂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D正确。故选B。【点睛】13.如果

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

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

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其中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

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而无35S元素,A、C、D错误;因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故子代噬菌体还可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B正确。【点睛】(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14.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DN

A分子所占比例是A.1/2B.1/4C.1/6D.1/8【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母本是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原料是14N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连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由于含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只有2个,所以含15N的DNA分子占分子总数的比例是2÷

23=1/4,故选B。15.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A.-GAAUUG-B.-CTTAAC-C.-CUUAAC-D.-GAATT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确定模板链

的碱基顺序为—CTTAAC—,以该链为模板转录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为:—GAAUUG—,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转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6.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

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下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C.通过群体调查可推断此病的遗传特点D.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和“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无法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系谱图中有女患者,所以该遗传病不可

能是伴Y遗传;Ⅰ代男患者的女儿正常,所以该病也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从系谱图看,该病有世代遗传的特点,且男女患病率相似,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此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

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代男女都可能患此病,B错误;C、家系调查可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群体调查可以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C错误;D、根据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可知,货币状掌跖角化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

睛】17.一对夫妻色觉正常,他们的父母均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色盲症。则这对夫妻生一个色盲的儿子的几率是A.0B.1/2C.1/4D.1/8【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丈夫正常,所以丈夫无色盲基因.妻子弟弟色盲,父亲正常,说明妻

子母亲有色盲基因,因此妻子有机会携带色盲基因。【详解】根据题意,丈夫正常,所以丈夫无色盲基因,其基因型为XBY;妻子弟弟色盲,父亲正常,说明妻子的母亲正常但是携带了色盲基因(基因型是XBXb),因此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妻子有1/2机会携带色盲基因,则该夫妻生一个色盲的儿子的几率是1/

2×1/4=1/8。故选D。【点睛】注意:“生一个色盲的儿子概率”是在所有孩子中既是色盲且是儿子的概率;“生一个儿子为色盲的概率”是在所生儿子中是色盲的概率。18.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果蝇

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B.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C.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

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项正确;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项错误;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项错误。

19.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A.单倍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单倍体高度不孕,不发生性状分离D.单倍体育种免去了费时的杂交程序【答案】B【解析】【详解】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优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

记、理解能力。20.某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占25%,Aa个体占60%,a的基因频率为A.55%B.50%C.45%D.30%【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实质

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已知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15%.根据公式某基因频率(如A)=相关基因的纯合子(AA)的频率+杂合子(Aa)频率的50%,则A基因频率为25%+60%×50%=55%;a基因频率为15%

+60%×50%=45%。即C正确。故选C。【点睛】二、识图作答题21.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图,回答相关问题:(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表示是显性,d表示隐性)(1)该病属于______(显/隐)性遗传病。(2)6号基因型是_________,8号基因型是__

______。(3)7号和8号生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10号和12号婚配后,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4)13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____________号。【答案】(1).隐(2).dd(3).Dd(4).3/8(5).1/6(6).3或4【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示为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7号和8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3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生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分析: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6号患

病,其基因型是dd;由于13号患病,所以8号基因型是Dd。(3)由于13号患病,所以7号和8号基因型是Dd,生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4×1/2=3/8;10号基因型是Dd,12号基因型是1/3DD,2/3Dd,所以生

的男孩患病的概率为2/3×1/4=1/6。(4)Ⅰ代3号和4号的基因型是Dd,都有可能将患病基因传至7号从而传给13号。【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2

2.下图(一)所示为某自然区域中生活着的某生物。若因某种原因,使该区域分隔为三个不相通的区域,物种发生进化如下图,请回答:(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

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

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3)(三)→(四)是当区域相通后,A、B、C物种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说明长期的_______隔离导致了__________隔离。【答案】(1).种群(2).不定向(3).定向(4).基因频率(5).地理(6).生殖【

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

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3)当区域相通后,A、B、C物种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说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点睛】本题考查现代进化论的基本知识,考生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解答。2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镰刀

状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1)由图可知,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一个谷氨酸变成了______。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的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出现“差错”,图中②处的碱基序列是______,导致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______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和多害少利性。【答案】(1).缬氨酸(2).蛋白质(3).CAT(4).替换(5).h(6).低频性【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1)由图可知,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上一个谷氨酸变成了缬

氨酸,使红细胞变成弯曲的镰刀状,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由图可知,由于出现“差错”,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变为G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中②处的碱基序列是CAT,即DNA中的碱基对T—A被替换成A—T

,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h;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相关知识

,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根据图示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原因是解题关键。24.已知人类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

甲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哥哥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乙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______(填“单”或“多”)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症、

白化病等,为保证抽样调查的准确,调查的群体要足够______,并随机取样。(2)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甲夫妇:男______;女______;乙夫妇:男______;女______。(3)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

传咨询。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甲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乙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

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甲夫妇最好生______孩;乙夫妇最好生______孩。【答案】(1).单(2).大(3).XBY(4).XBXB或XBXb(5).XDY(6).XdXd(7).12.5%(8).50%(9).女(10).男【解析】【分析】

题意分析,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甲夫妇都正常,由于女方的哥哥是血友病患者,而其父母正常(XBY和XBXb),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即甲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或XBXb;乙夫妇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则他们的基因型为XDY、XdXd。【详解】(1)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症、白化病等,为保证抽样调查的准确,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并做到随机

取样。(2)结合分析可知,甲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哥哥是血友病患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即甲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或XBXb,乙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

则他们的基因型为XDY、XdXd。(3)①根据甲夫妇的基因型分析,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1/2×1/4=1/8=12.5%;根据乙夫妇的基因型可知,所以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2,且患病的均为女孩,据此对两对夫妇做如下建议:②甲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或XBX

b,后代患病的肯定是男孩,所以应该选择生女孩;乙夫妇的后代中,女儿一定患病,儿子不会患病,所以建议乙夫妇生男孩。【点睛】熟知伴性遗传的特点,并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根据遗传定律,计算相关概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掌握发病率的调查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野生型的果蝇复眼都是红色(红眼),但摩尔根发现了一只复眼的颜色完全为白色(白眼)的雄蝇。通过对此白眼突变型的研究,发现了该基因的遗传特点。摩尔根设计了白眼雄蝇x红眼雌蝇、F1果蝇兄妹间交配、回交、测交一系列的实验,如下表所示。实验一实验二实

验三亲本组合红眼♀×白眼♂红眼♀X白眼♂(实验一的F1)白眼♀×红眼♂(实验二的F1)(另一纯种)F1表现型及比例红眼♀、红眼♂随机交配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红眼♀、白眼♂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红眼、红眼、白眼

♀♂♂2:1:1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25.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果蝇,原因是果蝇发生了__________,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相比,其碱基数量__________(填写系列选项的字母)。

A.相同B.减少C.增多D.都有可能26.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三,可以确定白眼是由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27.实验二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中属于__________。28.实验一F2中的红眼雌果蝇

中,纯合体占__________。【答案】25.(1).基因突变(2).D26.(1).X(2).隐性27.测交28.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答题。实验一:F2表现型及比例红眼、红眼、白眼=

2♀:1♂:1♂,白眼总是与雄性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XbY、XBXB。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实验三: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25题详解】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果

蝇,原因是果蝇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故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相比,其碱基数量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26题详解】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三,可以确定白眼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27题详解】实验二亲本的

基因型为XBXb、XbY,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中属于测交。【28题详解】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XbY、XBX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BXb、XBY,F2中的红眼雌果蝇中,纯合体占1/2。【点睛】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②

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③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