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694.890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共(28)页,694.8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f841556c4bb2b8722ba735fea29f0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2022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生物学试卷一、选择题:1.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由细胞骨架锚定着。组成细胞骨架的物质是()A.纤维素B.多糖C.核酸D.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他们的结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

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解】A、纤维素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

B、多糖可以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如植物细胞中的淀粉、动物中的糖原,B不符合题意;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D符合题意。故选D。2.关于生物膜上各种蛋白质

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作为胞外信号分子的受体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作为离子进出细胞的载体D.催化某些生化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详解】A、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作为接受胞外信号分子的受体,A正确;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C、细胞膜上也有运输一些离子的通道蛋白,如钠通道

,钾通道等,C正确;D、细胞膜上存在某些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它们能催化某些生化反应,D正确。故选B。3.如图是植物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2-A.①中含有少量DNA,通过表达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B.②是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C.③中的DNA分子可通过核孔

进入细胞质D.④分泌的物质能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③是细胞核,④是高尔基体。【详解】A、①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DNA,能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即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A正确;B、②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即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B正确;C、③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错误;D、④是高尔基体,其分泌的物质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

是()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

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3-只有拟核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D。5.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

反应速率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答案】B【解析】-4-【分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详解】A、

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减小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B、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而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B正确;C、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

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C错误;D、图中可以看出,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即反应速率应降低,D错误。故选B。6.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直接来自葡萄糖B.运动员在参加短跑比赛时细胞内ATP的含量远高于参加长跑比赛时细胞内ATP的含量C.不同运动状态下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说明同一种酶可以催化不

同反应D.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

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因此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直接来自ATP,A错误;B、细胞内ATP含量相对稳定,运动员在参加短跑比赛时细胞内ATP的含量不会远高于参加长跑比赛时细胞内ATP的含量,B错误;-5-

C、酶具有特异性,同一种酶只能催化同一种或者同一类反应,C错误;D、人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所以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D。7.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

、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在丙溶液实验过程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C.与t0时相比,t2

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D.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甲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逐渐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

胞壁间距离保持不变,说明甲溶液是高渗溶液,如蔗糖溶液;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时间(t1)后,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发生质壁

分离自动复原,说明乙溶液是高渗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基本不变,说明丙溶液是低渗溶液。【详解】A、根据分析,在甲、乙两种溶液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

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正确;-6-B、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但进入洋葱表皮细胞的水分子多于或等于出洋葱表皮细胞的水分子,B正确;C、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

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大,C错误;D、甲溶液中,细胞失水后达到平衡,说明甲溶液浓度下降,D正确。故选C。8.孟德尔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的实验过程中发

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为验证他的基因分离假说,曾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通过观察F3的表现型来进行检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

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7:3【答案】D【解析】【分析】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1/2。【详解】A、由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

=1:2:1知,F2中纯合子(DD、dd)比例为1/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B、F2中高茎植株中遗传因子为DD的占1/3,Dd占2/3,故F2高茎植株中2/3个体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C、F2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自交

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D、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则F3植株中的矮茎(dd)占的比例为[1-(1/2)n]×1/2=[1-(1/2)3]×1/2=7/16,高茎为1-7/16=9/16,故F3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9:7,D错误。故选D。9.雄性不育在植物杂交时有

特殊的育种价值。油菜为两性花,其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基因控制雄性可育,m基因控制雄性不育,r基因会抑制m基因的表达(表现为可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可育植株有3/16-7-B.基因型为mm

Rr的植株的自交后代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C.用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前要进行去雄处理D.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自交子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

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油菜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m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性状,r基因会抑制m基因

的表达,所以mmR_为雄性不育,M___、mmrr为可育。【详解】A、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mmR_有1/4×3/4=3/16,雄性可育植株有13/16,A错误;B、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为雄性不育,所以

不能自交,B错误;C、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为雄性不育,所以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前,不需要做去雄处理,C错误;D、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为__rr,都是雄性可育,D正确。故选D。10.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B.若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其儿子一定患病

C.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则携带者的频率为1/100D.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及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

断各选项。【详解】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以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A正确;苯丙铜尿毒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丈夫正常,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故其儿子一定不患病或者患病概率为1/2,B

错误;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aa=1/10000,则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1/10,A=9/10,因此携带者的频率约为2×1/10×9/10=18/100,C错误;苯丙酮尿症-8-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确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过系谱图也不一定能得到确诊,D错误。

【点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地理隔离不

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杂合子自交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

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都是不定向的,A正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

交流,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错误;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故选A。12.下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AaBb)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正常情况下,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AaBbB.植株丙是由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基因型可能有4种C.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可体现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全能性-9-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植株乙的体细胞可能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知识,分析该流程图:①过程是组织培养,植株乙是花粉

细胞离体培养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是纯合子;植株丙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实验过程体现了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均具有全能性。【详解】A、①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型未发生改变,植株A

的基因型是AaBb,A正确;B、植株丙是由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基因型可能有AB、Ab、aB、ab,4种,B正确;C、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都需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因而可体现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秋

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植株乙含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13.研究人员对某贝类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

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细胞属于图2中类型a的细胞,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若取自精巢的某细胞属于类型c,那么该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C.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

是b、d、eD.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

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详解】解:A、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

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10-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B、若取自精巢的某细胞属于类型c,那么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精原细胞,B错误

;C、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C正确;D、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4.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设置的对照组是将胚芽鞘的同一侧不放置琼脂块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黑暗条

件下C.胚芽鞘B的右侧给予单侧光照,相同时间后倾斜角度比未光照组大D.发生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胚芽鞘系列实验的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2、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

部伸长区。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详解】A、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设置的对照组是将胚芽鞘的同一侧放置空白琼脂块,A错误;-11-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而光照属于无关变量,故实验组和

对照组应该保持相同条件,B错误;C、胚芽鞘B右侧给予单侧光照,由于没有胚芽鞘尖端,因此相同时间后倾斜角度与未光照组相同,C错误;D、发生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细胞,D正确。故选D。15.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组成D.神经支配伸肌和屈肌协调完成膝跳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

动完成的结构基础。三元反射弧是指由3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即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组成。【详解】A、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所以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B、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正确;C、

从图中可以看出,完成的反射弧包含4个胞体,所以应该是由4个神经元组成,C错误;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伸肌和屈肌组成,所以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D正确。故选C。16.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

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12-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等C.下丘脑能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D.下丘脑可通过有关激素与甲状腺之间相互作用,从而维持

机体稳态【答案】B【解析】【详解】A、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B、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而呼吸中枢在脑干,B错误;C、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下丘脑

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B。17.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

失B.脊椎胸椎段损毁,排尿反射不受意识控制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

13-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详解】A、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并未消失,A错误;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胸段以下损毁,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控制,排尿反射不受

意识控制,大小便失禁,B正确;C、若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即使膀胱充盈也不会引起排尿反射,C错误;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能储存尿液,但反射弧不完整,也不会引起排尿反射,D错误。故选B。18.某研究者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

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由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形成了多种变异类型B.虽然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但新生儿可能未接触过抗生素C.在抗生素的作用

下,细菌会向抗药性的方向突变D.新生儿通过从母体获取抗体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详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所以细菌的可遗传变异只来源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

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故B项正确;抗生素并非是导致突变的因素,而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19.矮壮素是一种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小麦、水稻、烟草等农作物,某同学

研究了一定浓度的矮壮素和赤霉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水稻株高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A.α-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也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图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因变量是株高,时间属于无关变量C.图中实验结果表明:矮壮素和赤霉素

在植株长高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赤霉素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能力的一类物质,本题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一定浓度的矮壮素和赤霉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水稻株

高的影响。因此本题中自变量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时间,因变量为植物的株高,后续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进行结果和结论的推测即可。【详解】A、α−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也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B、图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时间,因变量是株高,B

错误;C、图中实验结果不能表明矮壮素有抑制长高的作用,无法得出其和赤霉素在植株长高方面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D、赤霉素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D错误;故选A。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

确的是()A.检测尿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A液,混匀,再加B液,然后水浴加热B.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将花蕾期母本去除雄蕊后,再套袋处理-15-C.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来鉴定

脂肪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答案】B【解析】【分析】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

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详解】A、检测尿糖时,将斐林试剂的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然后水浴加热,A错误;D、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将花蕾期母本去除雄蕊后,再套袋处理,以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B正确;C、向待测组

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是否被染成橘黄色,可以鉴定脂肪;也可以通过制作子叶临时装片,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用显微镜观察来鉴定脂肪,C错误;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D错

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1.2021年是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年,有三个世界性大会相继举行。大气CO2浓度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1/mol持续升高上升到目前的392μmol/mol,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421~936μ

mol/mol。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由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人认为温室效应对植物的生长未必是坏事。山西农大的研究小组将长势一致的野生SNWS144大豆90株均分为3组:A组为对照,置于CO2浓度为400μm

ol/mol、温度为28℃的气室中;B组置于CO2浓度为400μmol/mol、温度为29℃的气室中;C组置于CO2浓度为600μmol/mol,温度为29℃的气室中,开展了温室效应中温度和CO2升高对大豆植物开花期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6-(1)实验中研究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2)测定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通常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至少列举2个)。(3)图中B和C组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4)据图1-3所示,B组胞间CO2浓度比A组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5)与A组相比,C组在CO2浓度升高200μmol/mol和温度升高1℃的情况下,请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判断,温室

效应对野生大豆的生长是有利还是有弊?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CO2浓度(2)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净吸收的二氧化碳、净释放的氧气、有机物的积累量(3)CO2浓度升高,与C5结合

后能加速对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供给,提高暗反应的速率(4)与A组相比,B组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增多(5)C组净光合速率比A组低,表明CO2浓度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温度升高导致的呼吸作用增强,植株总有机物积累减少,不利于大豆植物的生长。-17-【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

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酶数量和活性、色素的种类和数量等属于内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无机盐等属于外因。【小问1详解】A组、B组对比,CO2浓度相同,自变量为气

室的温度;B组、C组对比,气室的温度相同,自变量为CO2浓度,可知,实验中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CO2浓度。【小问2详解】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测定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通常可以选择单位时间、单位

叶面积所净吸收的二氧化碳、净释放的氧气、有机物的积累量。【小问3详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CO2浓度,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光

合作用是有利的。【小问4详解】图2可知,B组比A组的气孔导度小,所以B组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比A组少,但图3所示,B组胞间CO2浓度却要比A组还大,据此不难推出,与A组相比,可能是B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增多,

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减少。【小问5详解】C组与A组相比,CO2浓度升高200μmol/mol,温度升高1℃,但图1中显示A组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组:CO2浓度升高,总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而且,呼吸作用增强所消耗

的有机物的量多于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有机物的产量,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植株总有机物积累减少,不利于大豆植物的生长。【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

-18-柱形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2.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是分子遗传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当T2感染

大肠杆菌后,会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表达。20世纪50年代,“谁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使”存在两种学说:克里克认为核糖体中稳定的rRNA就是信使,简称为“rRNA假说”。1948年有科学家报道,当噬菌体

侵染细菌后会立即产生大量不稳定的RNA,且位于核糖体处合成蛋白质。布伦纳等科学家据此认为rRNA不是信使,而是另一种新的信使RNA,简称为“mRNA假说”,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检验。第一步:将大肠杆菌在含15N

、13C、31p-U(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若干代,提取部分大肠杆菌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在靠近离心管A底部的位置有一条核糖体带。第二步: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12C、32P-U培养基中培养,同时加入噬菌体侵

染大肠杆菌。然后提取大肠杆茵细胞中核糖体进行离心,通过观察离心管B中核糖体的带数和放射性的有无来确定支持哪个假说成立。最终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布伦纳等团队的“mRNA假说”。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1中将大肠杆菌在含15N、13C、31p-U的培

养基培养若干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根据“mRNA假说”,布伦纳推断:T2侵染细菌后新合成的mRNA应该与侵染前细菌的核糖体(简称旧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合成蛋白质,则“第二步”离心只能得到一条核糖体带,且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3)根据“rRNA假说”,T2侵染后应先合成新的rRNA组建成核糖体然后再合成蛋白质,则“第-19-二步”离心后得到的结果:①有几条核糖体带?②核糖体带有无放射性?请绘制和标注

在答题卡的离心管图上_____________。。(4)1952年,赫尔希—蔡斯以T2侵染大肠杆菌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的方法确证了“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重要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答案】(1)使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被15N、13C、3

1P-U等原料充分渗入)(2)新合成的mRNA以32P-U为原料((3)(4)子代噬菌体只含有32P,不含35S【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核苷酸等原料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和DNA。【小问1详解】步骤1中将大肠杆菌在含15N、13C、31p-U的培养基培

养若干代的目的是使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被15N、13C、31P-U等原料充分渗入,以便于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中的核糖体进行对比。【小问2详解】根据“mRNA假说”,布伦纳推断:T2侵染细菌后新合成的mRNA应该与侵染前细菌的核

糖体(简称旧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合成蛋白质,则“第二步”离心只能得到一条核糖体带,且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原因是32P-U参与噬菌体DNA的转录过程,新合成的mRNA以32P-U为原料。【小问3详解】根据“rRNA假说”,T2侵染后应先合成新的rRNA组建成核糖体然后再合成蛋

白质,则“第二步”离心后,有旧核糖体和新核糖体对应的两条核糖体带,且新合成的核糖体含有14N、12C、32P-U,密度较轻且带有放射性。【小问4详解】1952年,赫尔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两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用两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发现子代噬

菌体只含有32P,不含35S,确证了“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点睛】15N、13C为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质量数较大。32P具有放射性。-20-23.起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全球新冠感染人数已近三亿人次,死亡达五百万人以上。研究表明(如图1所示)新冠病毒通

过衣壳表面的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进入人体细胞而引发感染,体内产生的抗体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能有效阻断病毒与ACE2结合,从而达到保护的效果。疫苗作为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我国在疫情之初就迅速启动了新冠疫苗研制,目前已有3款灭活疫苗、1款蛋白质重

组疫苗、1款重组腺病毒疫苗投入使用,还有mRNA疫苗正在临床实验中。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我国科学家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将新冠病毒的典型毒株接种在Vero细胞中繁殖然后依次经过灭活、纯化、配比、包装等步骤,制成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病毒内部的核酸已经断裂不能复制,但是表面的S蛋白质等抗原结

构完整。当接种的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产生____________(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灭活疫苗通常需要接种2~3次才能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2)我国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

物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如图2),是以腺病毒的DNA为载体,在剔除了腺病毒中与复制相关的E1基因后,再把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插进去制得。当接种的重组腺病毒疫苗侵入人体细胞后,通过基因的

____________(过程)生成S蛋白,这样将激发人体产生____________(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将腺病毒DNA和S基因构建成重组DNA时,需要使用的重要工具有____________。(3)图3所示,mRNA疫苗是通过将含有编码S蛋白的mRNA经修饰

后导入人体细胞,通过翻译产生相应的S蛋白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将mRNA直接注入人体将被大量分解,表明内环境中含有_______________酶,但以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后就能避免。脂质纳米颗粒(内有S蛋白的mR

NA)主要由磷脂分子围成,被吞噬细胞等通过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摄入细胞后,经过图3所示的变化,将激发人体产生____________(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21-(4)作

为一种新兴的疫苗发展技术,人们对mRNA疫苗的前景寄予了很多期望。与传统的灭活疫苗、重组病毒疫苗相比,你认为它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请至少答出2点)【答案】(1)①.体液免疫②.通过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抗体(2)①.表达(或转

录、翻译)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③.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3)①.核酸(酶)或RNA(酶)②.胞吞作用(内吞、内吞作用)③.体液免疫、细胞免疫(4)①(开发环节)开发速度快②(生产环节)生产快速、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③(接种环节)接种1~2次,能降低接种成本④(免疫效果)免疫高效⑤(疫

苗安全)没有多余的附带蛋白质或基因引入。【解析】【分析】1、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2、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

中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小问1详解】灭活的病毒表面的S蛋白质等抗原结构完整,当接种的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产生

体液免疫,为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能力,灭活疫苗通常需要接种2~3次,可通过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22-成的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抗体而产生。【小问2详解】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以腺病毒的DNA为载体,在剔除了腺病毒中与复制相关的E1基因后,再把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插进去制得的。S蛋白是新冠

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当接种的重组腺病毒疫苗侵入人体细胞后,通过基因的表达(或转录、翻译)生成S蛋白,这样将激发人体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将腺病毒DNA和S基因构建成重组DNA时,需要使用的重要工具有限制性内切酶、DN

A连接酶。【小问3详解】mRNA疫苗是通过将含有编码S蛋白的mRNA经修饰后导入人体细胞,通过翻译产生相应的S蛋白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在将mRNA直接注入人体将被大量分解,表明内环境中含有核酸酶或RNA酶,但以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后就能避免。脂质纳米颗粒(内有S蛋白的mRNA)主要由磷脂分子围成,

被吞噬细胞等通过胞吞作用(内吞、内吞作用)摄入细胞后,经过图3所示的变化,将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小问4详解】mRNA疫苗与传统的灭活疫苗、重组病毒疫苗相比,具有开发速度快、生产快速、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接种1~2次,能降低接种成本、免疫高效、没

有多余的附带蛋白质或基因引入等优势。【点睛】本题结合新冠病毒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运用相关知识解答免疫学应用的相关知识。24.在调查某地区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和一个

正常女儿,女儿与一个表观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并已怀孕。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以上信息判断,该遗传病是______病,理由是______。(2)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______(3)怀

孕的女儿生出一个表现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______。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则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理由是______。【答案】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②.根据双亲正常,其所生儿子患病,

可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可确定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③.-23-④.1/8⑤.需要⑥.女儿可能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男性胎儿可能因为带有致病基因而患病【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说明该遗传病为伴X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说明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正常夫妇是基因型为XAXa、XAY;患病儿子的基因型为XaY,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详解】

(1)根据题意,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说明该遗传病为伴X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说明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故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2)该家族的遗传系

谱图如下:(3)怀孕的女儿的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AY,生出一个表现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1/2XAXa×XAY→1/2×1/4XAXa=1/8XAXa。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女儿若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生男孩的基因型为

XAY、XaY,生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50%,因此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选考题:【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5.酸奶由牛奶经过发酵制成,口味酸甜细滑,营养

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利用酸奶机可居家自制酸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制酸奶所配制的培养基中不能加抗生素,原因是抗生素____________,导致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2)为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的数量,检验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24-①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②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中过程③所示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同时做A、B、C三个培养

皿,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检测时,若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酸奶分别接种到图示A、B、C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毫升酸奶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个。(3)酸奶机相当于恒温培养箱,能够将其内容物加热至42℃并保持恒温。有位同学周

末用酸奶机按如图所示步骤自制酸奶:从微生物培养角度看,鲜奶相当于培养基,鲜奶中加入酸奶相当于_____________。上述步骤该同学能否成功制得酸奶?____________,试述理由_________

____。第一步:将约1升仙奶倒进锅里加热至沸腾,同时将酸奶机的内胆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第二步:将沸腾后的鲜奶立即倒入酸奶机的内胆里,然后加热酸奶约100毫升。第三步:盖上酸奶机盖子,让内部处于密封状态,打开电源开头。第四步:8小时后打开酸

奶机盖子。【答案】(1)会杀死乳酸菌(2)①.灭菌②.稀释涂布平板法③.使结果更加准确④.5.6×107(3)①.接种②.不能③.鲜奶煮沸未冷却就接种,使乳酸菌失活【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所示过程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过程中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

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由于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故一般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小问2详解】①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②图中过程③所示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同时做

A、B、C三个培养皿,目的是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结果更加准确;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25-毫升酸奶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55+56+57)÷3÷0.1×105=5.6×107个。【小问3详解】从微生物培养角度看,鲜奶相当于培养基,鲜奶中加入酸奶相当于接种乳

酸菌,由于该同学在接种时鲜奶煮沸未冷却,高温会导致乳酸菌失活,故不能制得酸奶。【点睛】本题以酸奶的制作为背景,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接种的方法;识记微生物计数的原理和方法;能结合图形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26.R-

7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某些mRNA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3'-ΜTR)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为研究R-7是否影响家蚕基因B(调控家蚕眼睛发育)的表达,科研人员将基因B中对应3'-ΜTR的DNA片段与荧光素酶基因(R-7不影响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重组,如图1所示。将

该重组载体导入家蚕胚胎细胞并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想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上。

(2)图1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插入到位点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从图②所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提取蛋白质,经处理检测后

获得相对荧光值(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对照组1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3'-UTR的DNA片段)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则对照组2应为_____________。由

结果推知R-7通过____________进而抑制基因B的表达。【答案】(1)①.PCR扩增技术②.DNA复制-26-(2)①.2②.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荧光素酶基因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①.将重组载体导入不含(或去除)R-7的家

蚕胚胎细胞中②.与基因B所转录的mRNA的3'-UTR结合【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荧光素酶基因(标记基因)、终止子。图②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相对荧光值较低,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相对荧光值较高。【小问1详解】短时间内获得大

量目的基因需用到的技术是PCR扩增技术,该技术原理是DNA复制。【小问2详解】即3'-UTR位于某些mRNA的尾端,由于mRNA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因此图甲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插入到位点2,原

因是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荧光素酶基因。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小问3详解】由图②可知实验组的相对荧光值较低,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相对荧光值较高。又因为对照组1的处理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3′-UTR的DNA片段)导入含R-7的家蚕胚

胎细胞中,说明没有R-7片段的细胞中荧光素酶基因正常表达,相对荧光值较高。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相对荧光值较低,说明R-7抑制了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由此可以推测对照组2的处理应为将重组载体导入不含(或去除)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R-7通过与基因

B所转录的mRNA的3'-UTR结合进而抑制基因B的表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7-28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