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4)页,75.8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506f7e144169b326aa3ed5a71c33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词结构的严谨性。2.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
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4.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学习马克思终生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教学目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
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他千古格言。“思考一切”是他的座右铭。也是被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卡尔·马克思!今天,就让我们借着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
克思的人生世界!导入课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1844年恩格斯在
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作者简介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
产党宣言》。19世纪60年代,恩格斯积极参加了领导第一国际的工作。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他独自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同时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89年恩格斯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捍
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得到了广阔的发展。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
传说”。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互联网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写作背景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
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讲。对于马克思的生平,最了解的人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人也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人仍莫过于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
产阶级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文体知识悼词我国古代称悼词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它是对死者表
示哀悼的一种文体。悼词一般在开头介绍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和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与一生中的成就和贡献,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达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
求等。简而言之,悼词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现代悼词有广文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惊词专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衰悼文体。识字音繁芜丛杂(wú)浅尝辄止(zhé)卓有成效(zhuó)诽谤(
fěibàng)嫉恨(jí)诬蔑(wū)诅咒(zǔzhòu)悼念(dào)数(shuò)见不鲜量(liáng)杯量(liàng)力而行数(shù)学数(shǔ)落豁(huò)然开朗豁(huō)口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悼念(述其哀)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评价(赞其功)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悼念(颂其德)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速读课文
,梳理结构第一部分:沉痛的悼念(①-②)①逝世情况(①)时、地、情况、心情②巨大损失(②)对象:两个“对于”程度:不可估量、空白感情:带着崇高敬意无比沉痛惋惜第三部分:深远的影响(8-9)第二部分:巨大的贡
献(③-⑦)①科学家(3-5)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许多领域独到发现②过渡(6)马克思的科学观③革命家(7)创办革命刊物创立第一国际理论贡献实践功绩敌人——忌恨诬蔑驱逐人民——尊敬爱戴怀念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问题探究:1、第1自然段写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来表达?参考:在这里作者采用了讳饰的手法(所谓讳饰,就是因为某个原因,不便直接说出某个意思,而是以比较委婉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意思),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停止思
想了”一语的运用也切合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身份。2、第2自然段在全文起何作用?参考:第2段是全文的总纲。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即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3、在第2段中,作者先说了“对于战斗着的
无产阶级”,再说“对于历史科学”,而在后面,作者却先写理论,后写实践,为什么?参考:和演说词有关。为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听众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又能重点突出,作者在总说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的方法,而在展开时,又注意到了内容的衔接并逐步推向高潮,直至顶峰。4、第五段中“这样两个
发现”指什么?5、“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明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明确:指上文所说的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深入。6、“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敌人”和“私
敌”有什么区别?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许多和一个,对比鲜明,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是对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7、怎样理解“把
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马克思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现出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8、第8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评价马克思?参考:对比。把资产者和无产者对马克思的
态度作对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9、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化,充
分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感情。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用“这个人”这一称谓,表示作者要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位创始人”这一称谓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国际中重要
而特殊的地位。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1段,先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第2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1段的记叙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2段的议论是在第1段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两段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又如文中对马克思
的各种理论贡献的介绍,采用议论的方式;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的介绍,多用记叙的方式;而在议论和记叙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如“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极富感染力。合作交流艺术特色①运用过渡性语段以加强逻
辑联系②运用语句和衬托手法予以强调突出旁衬:达尔文反衬:论敌政敌自衬:语词推进③语言准确形象,精练生动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掩卷深思。马克思何以成为一代伟人?贫穷疾病困扰,他不曾停步;驱逐,污蔑,诅咒,他不曾彷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穿越风雨,
走向伟大?不必翻阅浩如烟海的马列文献,一篇小小的短文就包含了所有的秘密: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
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同学们,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全
人类而工作。无独有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16岁离家时留给父亲一首诗:学生齐读“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道出了少年毛泽东非凡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从此,少年的毛泽东闯荡天
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成长为一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缔造了崭新的新中国。比较青年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联想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废寝忘食,毛泽东的在北大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两位伟人的青春年华颇有神似之处。我想恰同学少年的你,一定也有很
多感慨吧?作业:比较青年马克思和毛泽东,并交流看法,在班里开展一分钟演讲比赛。题目:伟人从少年走来“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百年前鲁迅
先生讲的一段话,现在读来,仍然能够听到先生寻找精神价值和文明复兴的召唤。人在少年时,当树少年志,应尽少年功,追逐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