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75.226 KB
  • 2024-10-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x,共(8)页,275.2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d22282cdab79fe90187a01badcb85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

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A.中朝官员B.三省长官C.内阁大臣D.军机大臣2.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入侵意大利,并在坎尼会战

中大败罗马军。有四位同学对当时罗马的情况做了大胆的推测,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罗马军队听命于皇帝B.担任官职均享有薪金C.公民大会有权宣战和媾和D.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3.某文件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

流放,或加以任何损害”。该文件是A.《大宪章》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十二铜表法》4.下表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及党派人员统计表(单位:人)。这一状况县别庆阳合水镇原清涧绥

德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党派共产党233203203547545国民党17314317—333507无党派2432751266711021A.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B.体现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由各政党共同执政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

党合作,互相监督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6.《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同时也确认臣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有人身、居住、言论……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下列对这两部法律文件解读正确的是①两者都没有真正实施②都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③都体现一定的民权色彩④两者实行相同的政治体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7.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下图为北魏迁都路线示意图。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

,正确的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C.解决了封建统治危机D.有利于推动北方的统一8.面对19世纪末中国被瓜分的危机,以下思潮最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是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能变则全,不变则亡”D.“民主”、“科学”9.历代官员监察制

度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对吏治清明的重视。下表是有关唐、宋、元、明四个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10.严密的考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整肃吏治的重要措施。《明史•选举志》:“令称职

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资质愚钝)者免为民。”材料反映的是A.“上计制”防止地方官员造假B.考满重视以考核结果决定对官员奖惩C.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D.以京察和大计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1

1.下表为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表(单位:人)。结合表格内容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年份1871年1881年1891年1901年1914年1922年1939年人数5387450879792

41116413280900317721387400A.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C.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出现D.国家的财政开支大大增加①肃政廉访司②十道监察区③台谏合一④六科给事中12.官

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制度。下列关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是西方最

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B.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科举制的废除C.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立了文官制度D.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

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著名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嵇康的《家诫》、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这一时期家训的发展A.是律令儒家化的直接结果B.与当时兴盛的门阀制度有关C.体

现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D.体现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14.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犯罪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依据这一思想,西方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A.权力制衡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

陪审团制度D.程序公正原则15.西方律师在运用某一法律体系进行庭审辩论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如“弗里特维克案中的大卫即是如此……”;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如“贝斯塔案帮了你的忙……”、“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或“在

某某法官的时候我们看到”。据此可知,此法律体系A.为“英美法系”B.也适用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C.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D.比较完整,强调宪法地位16.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法律体

系。”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宣告:“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保障C.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D.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图三图四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7.根据图片,判断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的结果B.图二表示的地方制度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图三反映出由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D.图四表示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已总揽一省之权18.亚里士多德把希腊的斯巴达视为混合政体,国王、长老会和监察官在其中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同时他认为该政体中又带有民主

因素,并得出“人民由于能分享最高官职而心满意足”的结论。下列符合他得出后者结论的是A.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C.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

大会准备决议草案D.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19.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南方地区的中心区,由赣南、闽西组成的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考察意义。中央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武警力量、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此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图二图一①是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②其管辖的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③贯彻实施土地法、劳动法等重

要法令④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0.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现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

,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朝的法律基本以唐律为蓝本B.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对唐律基本弃而不用C.中国古代的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D.《天圣令》明抄本属于文献史料,能印证法律具有沿袭性21.由于中世纪

城市的自治权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特许状的颁发,所以城市特许状就成为城市法的一个主要渊源。从中世纪城市法的实际情况来看,它已初步具备了现代法律体系的雏形,民主、正义、权利、平等、自由的理念是在从中世纪到近代的经济、政治和文

化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中世纪城市体现了基督教教化下市民的自由平等B.中世纪城市通过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C.中世纪城市法的发展为近代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D.中世纪城市法对近现代西方法律理念的

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22.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意见。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代,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

,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据此可以得出A.《汉书》比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B.研究《汉书》历史文献才能准确还原汉代历史C.传统历史结论会随着史料的发

现与研究而不断完善D.对产生的学术争论,须以新发现史料为依据终成“一家之言”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20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0分,共50分)23.(20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的途

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制性加强。监察机构成

了政府的附庸,为权臣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实用主义的用人路线,使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摘编自漆侠《王安石变法》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有四次大变革或变革的尝试,分别是太平天国后的“变法自强”,戊戌年前后

的维新运动,义和团事件后的“新政”,1910~1911年的“请开国会”运动,这四次改革都是中国和列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加上丢失领土乃至亡国的危机感,在激发了统治集团和民间变革图存意识的情况下,逐步实施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摘编自戴鞍钢《

晚清史》和黄治军《大清灭亡启示录》等材料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

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1)结合所学,指出

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中枢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评价王安石变法。(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太平天国后的“变法自强”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晚清四次改革运动的共同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以农

业农村和对外开放为例,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矛盾”的表现,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0分)2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

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

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

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

材料三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

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隋唐科举制的两种类型

,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点。(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孙中山提出“考试权独立”思想的缘由,结合所学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践行这些

思想的?(7分)25.(10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

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孝亲敬长是仁义之本,他强调仁义之道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必然强调孝亲敬长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其引罗汝芳的话讲:“由一身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家,一家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由一家之孝弟

慈而观之一国,一国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又由缙绅士大夫以推之群黎百姓,以显亲扬名,而尽此孝弟慈矣……关于教化途径,黄宗羲认为可以通过学校、书院民间讲学、社会风俗、史、传、志、铭扬善惩恶、法治辅助教化等

方式达致良风美俗的境界。黄宗羲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摘自王慧《黄宗羲政治与教化思想研究》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围绕“法律与教化”主题,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

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