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语文试题.docx,共(8)页,43.41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926d0577b86a5a99c577976d0f33c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8页2024年10月绵阳南山中学集团学校高2022级10月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苟思谌容任志芳雷霞赵晓燕胡兰心审题人:王虹波李霞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
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求实即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经世致用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学开始兴起的时期,秉笔直书就成为史家的崇高美德而受到称赞。尤其是孔子因
晋国史官董狐的“书法无隐”而称他是“古之良史”,以及《左传》作者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为书“崔杼弑其君”而不惜以死殉职,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境界就成为史家遵循的传统。唐代刘知几撰《史通》,有《直书》《曲
笔》两篇,指出了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对立,分析了它们的利害。认为“直书”“直词”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诬书”则会造成实录难求。刘知几正是从历史撰述是否是“实录”这一根本点上,来划清“直书”与“曲笔”的界限的。这种求实的精
神自司马迁《史记》被誉为“实录”之后,便成为大多数史家追求的目标而形成优良的传统。曲笔作史危害很大,造成的史事上的错误也不少,但在整个史学上毕竟只占少数。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史家是以董狐、南史、司马迁为效法的楷模,存实录、写信史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从史学发展的连贯性来看,任何得计于一时的曲笔作史,
终究要为后人所揭露和纠正。从史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求实,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基础。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中国古代史学之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在总的发
展方向上的一致性,可以从《史记》《资治通鉴》等各类有代表性的著作中看得很真切。《资治通鉴》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附以《考异》30卷,使其所记、所论有经得起检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历代盛赞《资治通鉴》者极多,金朝女真族统治者金世宗
的话或许更有深意,他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以加也。”在中国古代史学上,有的统治者或有的史家,为着某种需要而掩盖历史真相或篡改已经写出的史书,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跟史学的经世致用并不是一回事,其间
界限不可混淆。这种曲笔作史的行为,只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支流,而且总是遭到后人的唾弃和鄙视。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以及它们之间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乃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主流。第2页共8页(摘编自瞿林
东《说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材料二:以史学为经世工具的认识,由历代学人不断加以阐发,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深刻。汉初的贾谊把取鉴于历史作为国家施政的要务看待,他说:“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致用”与“求真”大多数情况下是统一的,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求真”即秉笔直书。古人知道,用真实的历史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是理想的史学局面,也是优秀史著拥有久远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史学既要关注社会需要,又要严
格对自身的写实要求,这是二而一之事。当然它们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古人采取了他们认为适当的方式。从董狐直笔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直”的理解。《左传》记载了赵穿杀灵公之事后,接着写:“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董狐
写的并不是直接的历史事实,而是在强调赵盾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如果没有后来的解说,读者会误认为杀死灵公的人真的是赵盾。可当事人赵盾和后来的评判者孔子以至以后的读者,都认为董狐是在秉笔直书,是书法不隐。显然在这里客观史实与主观认定已出现了一定的间隔。《论语·子路》中孔子有一
段与叶公的对话。文曰:“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窃)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个“直”与客观事实拉开了更大的距离。在孔子看来,“直”的把握是有限度的,违反了人性的“直”是不足取的。也就是说面对人伦亲缘等必要的
社会要求,“直”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应当包含更丰富的内涵。儒家是以人伦为出发点建立起社会结构与运行理论的,在他们看来,亲缘关系的松弛会直接导致君臣关系等上下等级制度的不稳定,所以破坏了伦理秩序,就会危及社会的安定。这是对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阐述,产生了深远的
历史影响。从史学上贯彻孔子的思想,就产生了适当牺牲客观事实而求得伦理意义上的“直”这样的处理原则。说得直白点就是为了“致用”而让“求真”做出适当让步,也就是说在“求善”与“求真”之间,“求善”是占压倒优势的。把“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体现的就完
全是“求真”服从于伦理的政治考虑了。近代以来这类所谓的《春秋》笔法为人所诟病,也正是为此。但在古代的思想背景下,这个原则是为人们所认同,并赞赏的。(摘编自许殿才《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秉笔直书是史家的优良传
统,故齐国太史、南史氏不惜性命也要记录“崔杼弑其君”的真相。B.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左传》中董狐秉笔直书的相关记载,但是对董狐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C.为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史著只能严格写实、客观记录,否则就不能成为
优秀的史著。D.材料一所指“曲笔”,是恶意掩盖真相的行为,这与材料二中“子为父隐”的性质并不相同。第3页共8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资治通鉴》践行了史家“直书”的优良传统,《史通》则对“直书”作出了理论上的分析。B.金世宗盛赞《
资治通鉴》,认为它体现了史学的求实传统和经世传统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C.史家大多效法秉笔直书的楷模,曲笔作史难逃后人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曲笔成为史学支流。D.“为亲者讳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虽然如今为人诟病,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
到了贯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左传》不仅写出了一些具体、生动的人物,还记述了个别历史事件的始末,丰富了史书记事的容量,是对《春秋》的继承与创造。B.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为研
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书中对中国史书的体裁、体例有总结性的精辟见解。C.《汉书》批评汉文帝居功荒政,提到文帝时期的政局就像寝于未燃之时的积薪之上,又对景帝时期出现的冤狱情况提出批评。D.《史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战争等重要历史场面都很精彩,这增
强了史学自身的生命力,也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4.材料二第一段提到了贾谊的史学观,请简析《六国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直书”,请谈谈两则材料对其认识的不同。(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上学路上的“新鲜事儿”沈从文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①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
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看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地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
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我还必需经过一个豆粉作坊,远远的就可听到骡子推磨隆隆的声音,屋顶棚架上晾满白粉条。②我就欢喜..看那些
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叠着十几本旧书,尽管书页被我翻得皱巴巴的,但书皮都被我用彩纸仔仔细细地包好。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
拿到手上,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第4页共8页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既然到了溪边,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书篮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一只手照料裤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再过去一点就是边街,有织簟子的铺子,每天任何时
节皆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钢刀破篾,有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织簟子。(我对于这一行手艺所明白的种种,现在说来似乎比写字还在行。)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
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
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有段时间我经常做梦,我曾梦到自己变成了铁匠,为每户人家都制作了农具,村里的生活
越过越好。还梦到自己变成了教书先生,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上学,听到悦耳的读书声。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
好吃”!③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我最欢喜天上落雨,一落了小雨,若脚下穿的是布鞋,即或天气正当十冬腊月,我也可以用恐怕湿却鞋袜为辞,有理由即刻脱下鞋袜赤脚在街上走路。但
最使人开心的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所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人们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定了自己
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地向下游岸边泅去。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
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④一涨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规矩,一落雨就得穿上钉鞋,我可真不愿意
穿那种笨重钉鞋。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味。(节选自《沈从文别集·自传集》有删改)文本二:对于理性始终的追求和对于社会始终的责任,也许是我们同情地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关键。生在中国已经
不再是天朝大国,而是积衰积弱的时代,在战乱中一边上学,一边观察社会,上学也许既是一个学知识,成为有技术的专业人员的过程,可也是一个成为有社会关怀的知识分子的过程。第5页共8页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
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神和思想上的满足。可是,这种精神生活需要从小开始,让它成为心底的基石,而不是到了成年以后,再经由一阵风似的恶补,贴在脸面上挂作招牌。(节选自葛兆光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
福和自由<上学记>序》)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对不同身份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童年强烈的好奇心,也让他从中了解到了现实生活的多元化。B.铁匠铺小孩子一系列动作、风箱发出的吼声以及火炉放出的臭烟和红光,表明打铁难度
大和小孩子的慌张。C.文中多次写到作者喜欢赤脚走路,故意走入深水区,表现了孩子的天性,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D.沈从文写上学路上的见闻,同他在《边城》里写湘西的风情一样,都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乡村风貌。7.下列对文中句子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永远
必有”既突出了针铺的特征,也展现了老人稳坐门前的安然,岁月一片宁静。B.句子②中“欢喜”写出“我”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各种精神滋养,内心无比喜悦满足。C.句子③中干鱼与酸菜散发着诱人的味道,“我”大
快朵颐,写出了孩子好吃的天性,充满童趣。D.句子④涨水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灾难,童年的“我”却在人们打捞物资中看出了无穷的乐趣。8.文本一中,原本一条普通的上学路,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新鲜有趣的?(4分)9.葛兆光虽是就《上学记》展开评论,但其思考的却是“那一代
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与自由。”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文诗歌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
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
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未几,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
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第6页共8页材料二: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狄人杀卫懿公
,尽食其肉,独留其肝。懿公之臣弘演呼天大哭,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于其腹中。今觅此人,恐不可得。”魏征对曰:“昔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谓之曰:‘子昔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即为智伯报仇
,何也?’让答曰:‘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忠义第十四》)材料三: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
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臣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谏之,谏不从,再谏之
,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删改)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
分。(3分)当伯请地无厌A之日B纵欲荒暴C之时D为臣者E正宜陈力就列F谆谆然G而谏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责备,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B.义
,认为……合乎正义,与“大义灭亲”中的“义”用法不同。C.委质,臣服、归附,与“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委质”意思不相同。D.骄,使动,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伯被灭,豫让为了给他报仇,改名
换姓,漆身吞炭,残身苦形,连妻子都认不出他。B.赵襄子虽然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的忠义,最终把企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C.唐太宗提及弘演,是感慨臣之忠;而魏征举豫让的事例,是劝君之贤,君贤则忠臣至。D.方孝孺将豫让与段规、任章、郄疵作
对比,通过分析认为他尽忠的方式不是最佳选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4分)(2)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4分)14.魏征和方孝孺借豫让所阐述的为臣之道是否一致?请根据材料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甫咏雪【注】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第7页共8页【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和甫,王安石之
弟王安礼,字和甫。15.下面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咏雪,将所见的雪前、雪中、雪后之景逐次向读者呈现了出来。B.诗人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雪多样的形象。C.本诗用
语颇具匠心,如“便疑”“终欲”等词就传递出了情感态度。D.诗人在结尾发表议论,写出了寒乡之人对雪的不同认识,引人深思。16.后人评此诗“王安石咏雪,其意未必真在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句1分,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后期的诗歌多次写到自己衰老多病,如《登高》中的“”,《登岳阳楼》中的“”,这些诗句深沉悲凉,感人肺腑。(2)魏
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君主竭尽诚心对待下臣的意义。(3)《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一个对偶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作为乡土生活的基本社区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以地域为限制的村落构成了社群关系和地缘关系上的相对疏离和隔膜。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概略而真切
地描绘了村落的狭小和疏离。这是他所栖居的园田居村落的规模和格局。这是描绘园田居与其他村落之间相互疏隔的境况。这样的境况,令人想到春秋时代老子所描绘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寡国小民”状态。重情守义的村民在由疏离与隔膜构成的空间和心
理的双重屏障所创设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信任的环境里过着纯朴而现实的生活。在村落中或村落间的交往,是熟悉者之间的①自然往来。一方面,②自然的繁茂与乡亲间的殷勤是相互映衬的;另一方面,乡亲间的交往,是非功利的、无目的的,是乡亲情义需要的③自然交往。费孝通说相对于城市或工业化社会的“机械的团结”,乡
村情感是一种“有机的团结”。“机械的团结”是以功利为目的的、社会契约或法制化的组织。乡村的“有机团结”,是素朴单纯的,也是亲切④自然的。这样的会饮欢悦,简朴之至,然而,正是在这极致的简朴中,人之为人的生之情愫得到了滋养和张扬。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②“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④“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
绝尘想。”A.④②③①B.④①②③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19.下列关于文中四处“自然”的意思和用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自然”与“他的演技非常好,演得很自然,身上那股亲民的气质很到位。”中第8页共8页“自然”意思不相同。B.②处“自然”与“自然之美,不仅滋养了我
们的双眼,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中“自然”意思相同。C.③处“自然”与“这个公园里的花草都是自然繁衍的,没有人刻意去设计和布置。”中的“自然”意思不相同。D.④处“自然”与“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中的“自然”用法不相同。20.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全球的目光不仅聚焦于那一枚
枚闪耀的金牌,更被赛场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中医疗法深深吸引。神奇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成为了众多运动健儿信赖的“秘密武器”,助力他们在赛场上屡创佳绩。还记得中国游泳健将们身上的那些“火罐印”吗?它们不仅是努力的印记,更是中医智慧的展现。拔火罐可以帮助身体
排出湿气和寒气,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①此外,游泳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②容易导致肩关节肌腱损伤,③从而诱发肩部疼痛的产生。④拔罐治疗还可以增加软组织的修复能力,⑤对于肌肉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负压的作用下,拔罐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使肌肉放松,从而缓解肩膀疼痛。21.文中第一段用“秘密武器”比喻中医疗法,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奥运会”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4分)2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7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步入百岁期颐之寿,叶先生一生即是一首诗,一生只做一件事,以诗言志,以词寄情。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
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在快节奏的当下社会,对“择一事,终一身”与“多样人生更精彩”,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