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128 M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共(12)页,1.12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c628c16146377e764c0a0bd5528e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市联考·内江市高202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式,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C

.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度下,周王是天下大宗,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号,故受命者都很重视天子的册封,A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周天子威的削弱,排除B项;材料强调权力来源,未体现以德治国理念,排除C项;铸造青铜器用于

纪念册命仪式,受命者重视册命的原因在于宗法观念的影响而非青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2.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下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种做法A.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B.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导致了冗官问题出现【答案】B【解

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秦代到汉代,通过乡、里、亭和什伍制度,强化了政府对民众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官府的组织员力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赋税减轻的信息,排除A项;政府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人身依附,排除C项;秦汉基层组织不属于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

B。3.据如图变化可知,当时A.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威胁C.监察区已演变为行政区D.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后期南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山南道、江南道、关内道、河南道的拆

分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控制,故A项正确;道作为监察区,从十道分为十五道,难以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威胁,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判断“道”的性质是监察区还是行政区,排除C项;唐代的道仍然是以山川河流为界而设置,排除D项。故选A。4.沿海走私的现象在整个明代一直存在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态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海禁政策未真正实行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D.传统手工业优势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载货径赴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贩卖”“带货到国外从事走私贸易”“向国外贩卖商品”等信息可知,这时期主要以贩卖国内货物为主,体现了传

统手工业占一定优势,D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A错误;明代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并且真正实行,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范围扩大的现象,C错误。5.19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90年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4000万两以上,约占

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华商附股”的大量出现A.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C.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华商附股”现象的出

现,一方面是外资企业借助华商资本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另一方面是华商借助人股外资企业投资新式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引进,故B项正确;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项;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排除C项;“华商附股”的形式,加剧了中

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半殖民地化特征,不利于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排除D项。故选B。6.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于分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B.社

会主要矛盾的不同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华北、东北工人运动消沉是因其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故C项正确;工

业布局与广东地区工人运动活跃状态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社会主要矛盾不能说明造成工人运动状态的区域差异,排除B项;城市中心道路失败是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之后,排除D项。故选C。7.1937~1941年,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减息政策,规定民间农贷的年利率一律不得

超过或1.但1942年,中共中央宣布除抗战以前的旧债不得超过年利1,外,抗战开始后的新债由债权人和债务人“自由议定”。这一政策变化A.促成了各阶层团结抗战B.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变化C.导致了封建债务的废除D.减轻了农民的债务负担【答案】B【解析】【详

解】根据题干可知,1942年敌后根据地减息政策的调整及对民间农贷利率的规定从严格限制转变为灵活处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以应对日本对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故B项正确;题干措施有利于团结富裕阶层,不能体现各个阶层的团结,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封建债务被废除,排除C项;变化后的政策一定程

度上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排除D项。故选B。8.如图是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

1952年创作的这幅宣传画主要内容是宣传“防疫”知识,有利于民众提高和普及卫生观念,故A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群众动员方式在1952年开创,排除B项;该作品没有体现现代主义变形、夸张、怪诞等特点,排除C项;1971年中

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排除D项。故选A。9.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A.确立神

权的统治地位B.树立统治者的个人权威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罗马重视本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纪念,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神权统治是欧洲进入中世纪后确立的,排除A项;材料

强调的是英雄,而不是现实中的统治者,排除B项;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属于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10.1841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并迫使女王命其组阁、记者克罗克评论此举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为国王挑选首相的做法”,这反映

出,当时英国A.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C.人民可直接选举首相D.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保守党党魁皮尔作为第一个未得到国王支持而竞选成功的首相,体现了国王对首相限制的大大削弱,议会政

治进一步完善,故A项正确;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英国首相不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议会选举后产生,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排除D项。故选A。11.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城市居民

生活水平高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对农产品低价收购并高价出售,为工业化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故C项正确;政府高价出售农产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题

干信息不能体现农庄生产效率,排除B项,表中仅列出三类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农业的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C。12.1985年9月,为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美日等国签订《广场协议》,宣称各国政府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贬值,在此后3个月时

间里,美元兑日元迅速下跌20%,此事表明A.美无彻底丧失了主导地位B.美国实施了利益优先原则C.日本消除了对美国的依赖D.世界贸易正式走向规范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为扩大出口,扭转贸易赤字,要求他国作出牺牲和让步,突出了美国利益优先的原则,B项正确;“彻底丧失”表述过

于绝对,排除A项;美国此举,恰恰证明美日之间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项;世界贸易走向规范化的标志是1995年是世贸组织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

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

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摘编自《吴于、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

总编撰官,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撰初成后,先期

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摘编自《常这华义浓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

》与《四库全书》编撰中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差异主导力量不同:《百科全书》由民间学者主导,《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目的不同:

《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四库全书》则服务于专制统治。参与者不同:《百科全书》由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参与,《四库全书》则是官僚阶层;内容选择不同:《百科全书》融入科学与民主的新成果,《四库全书》则是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原因: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仍处

于小农经济统治之下;政治上,法国虽处于封建专制下,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上,法国启蒙运动高涨,思想解放,而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2)作用《百科全书》: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四库全书》:保存了文化典籍,对于文化传承有积极作用;但其毁书禁书行为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放;该书为统治服务,其社会影响有限。【解析】【详解】(1)一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一“思想家狄德罗主

持编撰……撰稿的多达160人……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宣扬了理性主义”及材料二“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从主导力量、编纂目的、参与者、内容选择进行概括阐述;二问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启蒙运动时期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局面进行分析阐述。(2)《百科全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从传

播启蒙思想、推动启蒙运动及冲击封建统治进行阐述;《四库全书》影响根据材料二“供皇室阅览……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结合所学从文化传承、钳制思想及服务专制统治进行概括阐述。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示意图—

—一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设计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有论有据,表达清晰)【答案】示例1见解:“中体西用论”开启了中国思想现代化的

大门。说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纲常名教和封建统治。在纲常名教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中体西用论”为“西学”的引进开启了一条通道。(说明“中体西用论”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正是在“中体西用论”的框架下,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西用

”的认识,逐步从坚船利炮,到机器工业,到教育体制,甚至零星触及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最终冲破“中体”藩篱,孕育出学习西方制度的现代化思想。(说明“中体西用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示例2见解:在近代中

国的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中,补充“俄(苏)化论”这一流派。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新思想的主流,“以俄为师”成为时代的响亮口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苏联为榜样

,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解析】【详解】根据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示意图可知,“中体西用论”之后出现了中西互补与西化论并分别呈现出两条发展路径,故可提出““中体西用论”开启

了中国思想现代化的大门”的见解,结合所学从“中体西用论”产生的背景、对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与思想上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振兴历程中历经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再到走自己的路,故可在西化论的路径中提出“补充‘俄(苏)化

论’这一流派”的见解,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历程进行阐述即可。15.材料(1)根据材料,概括《十九条》所设计宪政制度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发布《十九条》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宪政史上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实行虚君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2)背景:《钦定宪法大纲》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满;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

统治危机。积极影响:《十九条》初步确立了有关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和地位的制度,使宪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义。《十九条》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钦定宪法大纲》有关规定是一大进步。【解析】【详解】(1)

据材料“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可知,体现了宪法对皇权的制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行虚君体制;据材料“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劾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国际条约,非径国会决议,不得缔结”等信息可知,体现了实行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

立的特征。(2)背景,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8年8月27日,中国晚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删去了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满;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独立,各省纷纷响应,清政

府统治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而立宪派和部分官的推动下所做的努力。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为了挽救因为辛亥革命造成的时局动乱而仓促制定的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作出很大的让步,形

式上缩小了皇帝的权力,初步确立了有关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和地位的制度,使宪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义,并且《十九条》相比《钦定宪法大纲》进一步限制皇帝的权力,其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更具先进性。16.材

料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的会议,要求其与政府合作。《朝日新闻》《日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报,都开辟国民“国防捐款”专栏,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信息,并配以煽动性语言,以增强示范效果。1937年8月

,日本内阁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9月11日,在东京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要求国民做到尽忠报国,坚忍持久,支持战争。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

政长官兼任会长。1938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摘编自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形成及原因》(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初期

战争动员的影响。【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贯彻效忠国家理念;以立法的方式实施;动员范围涉及社会各界;动员方式多样(或从中央向地方层层推进)等。(2)影响:加速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或有利于日本短期内调动了大量的战争力量);有利于日本维

持长期的对外侵略(或激发了本国的战争潜力);对日本社会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或将日本社会绑定在战争机器上)。【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得出政府主导动员;

根据材料“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可知政府要求贯彻效忠国家理念;根据材料“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得出动员由中央向地方层层推进;根据材料“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

战争体制”得出以立法为主要手段且动员范围广泛。(2)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快对外扩张进程、维持对外侵略的长期动力及对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的消极影响进行回答。17.材料张伯苓(1876~1951)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学校的创办人,早年曾在北

洋海军通济规服役。出于“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认识,他主张教育应该德、智、体并举。在南开学校创办之时,他就规定南开每个年级都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在经费措据的情况下,他仍然尽量增设体育场地、添购体育器械。与此同时,张伯芩

还是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的重要组织者。早在1907年,他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愿望。1924年,张伯苓倡议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中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会。1932年,在张伯苓等人的努力下,刘长誉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

会。1945年,张伯苓等又倡议中国中办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但未能成功。——据邢纯贵、江沛《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及其实践》等(1)根据材料,概括张伯苓对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致力于

体育事业的原因。【答案】(1)贡献:唤起国人对体育的重视;主张三育并举,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组织区域性、全国性体育运动;创建近代体育团体;推动中国参加奥运会;尝试促成中国举办奥运会。(2)原因:救亡图存的推动;个人经历的影响;西方近代体育的传人。【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强国必先强种,强种

必先强身……主张教育应该德、智、体并举……将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的重要组织者……倡议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参加了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倡

议中国中办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从启蒙国人体育意识、推动体育教育、促进中国体育国际化进行概括阐述即可。(2)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及民族命运,从国家的救亡图存、个人经历及对近代体育的传承进行分析解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