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doc,共(10)页,15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28e6a648ed782fdef65c043487da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4届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常委会批
准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的智慧,在农业生产中总结了一
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创造出“二十四节气”这一农业历史文化。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
至,影子长度适中的分别为春分和秋分。春秋著作《尚书》中已经对节气有了记述,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一书里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计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
叫做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它的天文位置。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知了一年中不同时令的主要天气变化,节气划分时
也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四季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大小暑、大小雪则反映了较为具体的天热阴冷情况,而惊蛰、清明等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现
代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依然能在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清楚地知道现在相应的时节与主要的天气变化,并及时地调整作息习惯或安排相应的衣食住行以适应节气。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
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已成为了人们固定的节日。虽然二十四节气带来了不少益处,但在千百年传承的同时,伴有或多或少的迷信内容,使得部分受教育水平过低的群众有时将某些灵异现象附会在民俗活动中。所以我们在继承“二十
四节气”传统民俗时,应该保持辩证的眼光传承传统的节气文化以及风情民俗。在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以及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今天,“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应抓住契机,激发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增强文化自信,
让外国人士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摘编于徐旺生、张勃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随着“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冬奥会开幕式缓缓开启,一幅幅节气的美丽画面对应着中国古
典诗词或谚语,将中国元素与冬奥会完美融合,惊艳了世界。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尤其是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
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
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
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
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
,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
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摘编于刘宁、林继富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天地属金始整肃,禾乃登堂收几许。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旧时玄鸟都归
去,教令诸禽各养羞。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蛰虫坯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
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5天为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B.一年中不同时令的天气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都有体现,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四季的开始,而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C.二十四节气的形
成大约在春秋时期,作为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它的形成离不开古代劳动人民的观察与总结。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季节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根
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与举世公认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被很多人认可,此次申遗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B.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
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C.二十四节气一方面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许多帮助,另一方面也迷惑着部分受教育水平过低的民众,它具有两面性。D.成功申遗,冬奥惊艳的二十四节气传承与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应抓住契机
,使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3.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秋时分,暑气渐消,凉风来袭,带来幽幽凉意。B.白露时分,秋寒渐起,白露微降,寒蝉感阴而鸣。C.秋分时分,盛雷收声
,小虫培穴,水量逐渐下降。D.霜降时分,豺狼多食,草木枯落,小虫进入冬眠。4.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龙偃月刀韩少功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
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
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
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刺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
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
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
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
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
,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
,只好招手把叫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
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
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
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公拖刀”“张飞打鼓”“双龙出水”,何爹似操一杆青龙偃月刀,虽技艺高超,但因为理发店、美容店兴起,终
究失去了顾客。B.在描写何爹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时,作者三言两语,就将一位传统老剃匠形神俱备地勾画出来,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C.小说自然朴实的语言,活泼风趣的方言俚语,与小说人物身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读罢忍
俊不禁。D.结尾处“最后的极乐”有双关意义,既是明写三明爹感受到的快乐,也暗示何爹的剃头绝活将退出生活而成为历史。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地表现了村里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状况。B.文章中间部分描
写了何爹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用了刮、弹、铲等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各种发型无所不精。C.小说动人心弦,尤其是何爹送别三明爹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体现了何爹高超的剃头手艺和重情重义,将小说推向高潮
。D.小说运用全知视角的叙述手法,娓娓道来,塑造了一个身怀绝技,“宁可败走麦城也绝不背汉降魏”的剃头艺人形象。7.小说为什么以“青龙偃月刀”为题?8.《青龙偃月刀》是韩少功“乡土人物”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小说,小说中作者塑造何爹这一人物形象,他的意图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
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
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
,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
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
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
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B.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C.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
/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D.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10.郑和出使过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域,指我国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区,与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联系。B.赤县,古人习惯把当时中国的中心统治区域称为“赤县”,
以示尊崇。C.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成祖疑心明惠帝逃亡到海外,希望探索他的下落,同时为了向外国炫耀明朝
的强大,于是派遣太监郑和出使海外。B.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时,锡兰山国王本想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而郑和出其不意趁国内虚空之时攻破了他们的都城。C.郑和出使苏门答剌国,前伪王子苏干剌怨恨郑和不与自己结成同盟,于是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
力作战反抗。D.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间获得了许多宝物,也帮助明朝和海外的多个国家建立起了联系,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
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3)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3.明朝永乐十四年,明宣德皇帝下有一道诏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及锦绮、纱罗、彩绢等物偕往,赐各国王”。请结合原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二)古代诗歌阅
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直
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一贬八千里。他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B.颈联就景抒情。一回顾,一前瞻。“家何在”抒发对亲人的思念,“雪拥蓝关”表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流露英雄失路之悲。意境
凄清,情感极其悲凉郁结。C.结语沉痛激愤。用《左传》老臣蹇叔哭师时“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的悲切之语,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D.本诗体现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欲为”“肯将”以直叙的口吻表明
心迹,独创性地实现了“诗之律”与“文之法”的巧妙结合,堪称诗文合璧的典范之作。15.清人何焯评论韩愈此诗“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被认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消极方面的表述。(2)《大学》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也就是说,要先有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才能在主体内心树立真正修己的诚意。(3)有道是“欲速则不达”,这正如《老子》第二十四章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告诉我们:凡
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4)《无衣》叙说着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将士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5)张若虚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结句,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
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8月,重庆在短短一周内连续发生了多起山火,植被茂密而水分含量较低的涪陵北山坪①,紧接着江津、巴南、北碚等山区也浓烟滚滚。大灾发生后,云南共派出736名专业消防指战员驰援重庆。通过他们采
用“人追着火扑”,而不是“火追着人跑”,利用无人机测绘三维图,结合气象预报风向变化快速进行战线布防,使烈火到来时找不到继续燃烧的地带。而他们“以火灭火”的做法,更让非专业人士大为惊叹。除了云南消防队伍的专业知识与英雄精神外,重庆的市政府领导②,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消防官的指挥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投入救火行动,也感动了所有群众。面对熊熊大火,他们团结一致,高唱军歌,义无反顾地直扑火场,凸显出磅礴的战斗力。重庆上千名志愿者深受感召,在消防人员和物资难以快速抵达的崎岖山路上,一群重庆崽儿组成的摩托车队在驰骋,一趟接一趟运送人员和物资。有的志愿者三天四夜仅仅睡了不足16个小时。火场如战场
,退则可以生,进则可能死,在③的逆行中,他们前赴后继、决不退缩,彰显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样的精神可以上溯到重庆作陪都时的抗战精神,也可以上溯到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牺牲精神,这是重庆人“雄起”的精魂。17.请在文中横线处
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两句诗
打动了无数人,有人认为苔花开出的是坚韧顽强的品质,绽放的是积极乐观的力量,体现的是精进不息的精神。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①,青春比喻人生的芳华。世人皆求皇恩浩荡,而我只展真我风采。这两句是不是
在暗示“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我只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出最美的精彩来”?或许有,但②,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所以,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意义也并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解诗文本身,更是要把这些诗文和当时的历
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也与时代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及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找出并修改。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
拈连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①之为车辖②,须臾刘三寸
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③。”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选自《墨子·鲁问》)【注】①翟:墨子,名翟,时人又称子墨子。②车辖:插在车轴端孔内的车键,使车轮不脱落。③刘:刀斧之类,此处动词,用刀斧砍削。任:承载。该句意思为:我片刻间砍削
三寸的木料(做成车辖),却能承载五十石的重物。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