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玉林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师院附中、玉林十一中等)【精准解析】.doc,共(13)页,48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7d4afa3cad5fedf3d6172bd295d1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玉林市田家炳中学、玉林师院附中、玉林市育才中学、玉林市第十一中学、玉林市福绵高中2020年秋季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价高二理综试卷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与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B.胰腺合成并分泌的物质均进入内环境C.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的组织水
肿现象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机体的自动调节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
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内环境是由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构成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胰腺合成并分泌的物质有激素和消化液,消化液进入消化道
,属于外环境,激素进入血液属于内环境,B错误;C、血浆和组织液均属于内环境,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的组织水肿现象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D、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维持稳态,故内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引起机体的自动调节活动,D错误。故选C。
2.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B.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能与
相应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C.据图判断,若乙神经元的Ca2+通道被抑制甲神经元兴奋后会引起丙兴奋D.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因而神经递质会全部被回收重复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
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详解】A、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错误;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C、若乙神经元的Ca2
+通道被移至,会导致乙不释放5—羟色胺,但不确定丙是否兴奋,C错误;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有的被回收有的被分解,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
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单位:
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mg/kg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C.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赤霉素
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自变量是缩节胺(DPC)的浓度,因变量是赤霉素的含量。当DPC浓度为62.5mg/kg时,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当DPC浓度为125mg/k
g、250mg/kg、500mg/kg、1000mg/kg时,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可知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详解】当DPC浓度为62.5mg/kg时,与空白对照(DPC浓度为0)相比较,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升高,未起
到矮化作用,A错误;与空白对照作用相比,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因此,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正确;从题干中信息无法得出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C错误;缩节胺
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植物无法合成,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缩节胺(DPC)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再根据题意作答。4.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
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群压力会导致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B.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两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D.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
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导致低血糖、休克;②下丘脑作用于垂体,使得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阻碍,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减少;两者共同作用增加死亡率。③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出生率,使种群
数量减少。【详解】A、据图可知,当社群压力个体数量增加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导致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A正确;B、下丘脑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当社群压力增大时,通过下丘脑的调控,导致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患低血糖或休克,B正确;C、社群压力影响下丘脑,为神经
调节,下丘脑影响垂体分泌对应激素,为体液调节,生长激素减少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影响免疫调节,故图中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的方式有神经、体液、免疫三种,C错误;D、根据题图可知,社群压力影响生殖系统,导致出生
率下降,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D正确。故选C。5.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浮游动底栖动鲫鱼乌鳢物物物DDT含量(µg/kg)0.1
0.76.321.037.919.4124.4A.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不能被分解B.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C.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称为生物放大D.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
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答案】A【解析】【分析】有机氯农药DDT属于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可以随捕食关系在食物链中进行富集,最终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DDT的含量最高。【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某些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中的循环,不是DDT这样的难以降解的化合物,DDT会随着营养级的增
加,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不会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错误;B、据表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几乎都被DDT污染,B正确;C、DDT难以降解,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
DT含量越高,称为生物放大,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D正确。故选A。6.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
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能力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A【解析】【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体分解导致水体溶氧量
下降,进一步导致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详解】A、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
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增加需氧型微生物的降解能力,A错误;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CD、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
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修复工程的
相关知识,考生需要结合浮床的组成和生态学原理进行解答。7.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密切相关。下表为某科研人员的“肾上腺素对饱食小鼠肝糖原和血糖含最的影响”研究结果:小鼠血糖
含量与肝糖原含量的比较表饱食组为注射肾上腺素注射肾上腺素血糖(mmol/L)7.97221540肝糖原(g/100g肝组织)0.0940.021(1)据表判断,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糖浓度_________,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人在恐惧的情况下,
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试推断其应激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肾上腺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某些突触结构中,突触前膜与后膜均存在相应受体。若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由__
_____变为________,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若肾上腺素与前膜受体结合,可抑制突触前膜肾上腺素的分泌,这属于_________调节。【答案】(1).升高(2).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升高血糖(3).为生命活动提供更多
的能量(4).内负外正(5).内正外负(6).(负)反馈【解析】【分析】1、表格分析:对比未注射肾上腺素和注射肾上腺素两组可知,后者血糖浓度显著升高,而肝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说明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其原理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2
、肾上腺素既可以参与血糖调节,也可以参与体温调节,血糖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途径类似,也存在分级
调节和反馈调节。【详解】(1)据表判断,注射肾上腺素后,肝糖原的含量下降,血糖的含量升高,由此可知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升高血糖。因此,人在恐惧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为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能够作出及时
的反应。(2)作为神经递质的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若肾上腺素与前膜受体结合,可抑制突触前膜肾上腺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肾上腺不同部位分泌激素的功能,意在
考查考生对血糖调节和神经调节内容的理解,掌握反馈调节相关过程。8.下图所示为人体免疫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左图所示为____________免疫过程示意图,右图所示为__________免疫过程示意图。(2)左图中b处细胞与__________密切接触,d处细胞所示
过程为__________。(3)右图中所示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右图中B细胞在____________中成熟,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
,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_____________细胞。(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
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化学基团与Ach受体相似。因此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_____病。【答案】(1).细胞(2).体液(3).效应T细胞(4).靶细胞裂解死亡(5).吞噬(6).骨髓(7).T细胞(8)
.浆细胞(9).记忆(10).自身免疫【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判断免疫方式,根据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逆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各阶段涉及的细胞名称。(1)根
据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可判断左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根据抗体与抗原结合可判断右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2)左图中b处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之密切接触,d处细胞被裂解死亡。(3)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
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受到抗原刺激后在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4)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
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9.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
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___性。(2)实验过程与方法: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
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3)结果分析与评价:①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除图2外,数学模型的另一种
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___________。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两重(2).300~500mg·L-1(或400mg·L-1左右)的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3).数学方程式(函数)(4).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求平均值(或重复多次实验
)(5).萘乙酸的浓度过高【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生长素的作用
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根,过高浓度抑制生根。(3)①分析图2可知400mg/L左右的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②数学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数学方程式或函数。③图1中每组处理的枝条仅1个,
数量太少,违背了实验设计的平行可重复性原则;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并求其平均值。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
最可能的原因是萘乙酸的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促进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及模型构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设计实验探究简单生物学事实
,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10.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加,农村生态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乡村级工业园的建立使工业废水污
染近村河流。为确定水体污染物对水蚤(体长为1~3mm)数量的影响,可用取样法调查其_________的变化。河流中的污染物增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河流中的污染物逐渐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从生态
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给农田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美丽乡村需要农民来建设保持,如果草梅园荒废后,会被柳树等木本植物所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从群落水平上看,这是________造成的结果,请解释草莓和柳树不能共同繁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种群密度(2).水体污染物不能被分解者分解或超过了分解者的分解能力(3).及时补充因粮食收获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元素(4).群落演替(5).柳树植株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因此生长处于优势;草莓为草本植物,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因此难以
成片生长【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2、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
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详
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故为确定水体污染物对水蚤(体长为1~3mm)数量的影响,可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中的污染物增多,水体污染物不能被分解者分解或超过了分解者的
分解能力,会使河流污染日益严重,使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受到影响。(2)农田生态系统中在收获季节随着粮食的收获带走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因此每年都要向农田中施入氮、磷、钾等肥料,以及时补充因粮食收获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元素。(3)草
莓园被木本覆盖,草本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草莓和柳树不能共同繁盛的原因是两者之间存在对阳光等资源的竞争:柳树植株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因此生长处于优势;草莓为草本植物,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因此难以成片生长。【点睛】熟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题干中生活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1)春来“湖水”绿如蓝是大量的藻类植物繁殖的结果,该湖泊中所有蓝藻__
_______(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种群,调查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2)湖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
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3)下图表示该湖泊中某些生物的捕食关系。若杂食性鱼类增加的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由水藻类提供,则要使杂食性鱼类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水藻类的能量_______kJ。(4)绿水青山具有_________价值。随着群落
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能(2).抽样检测法(3).物理(4).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
衍(5).25m-20ma(6).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7).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等;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详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
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蓝藻是一类生物,不是一种生物。调查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2)“关关”是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若杂食性鱼类增加的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由水藻类提供,则水藻至少需要ma÷20%=5ma,杂食性鱼类增加的能量中提供给植食性鱼类的比例为1-a,则水藻至少需要(1-a)m÷20%÷20%=25m-25ma,则消耗的水藻类的
能量为5ma+25m-25ma=25m-20ma。(4)绿水青山中既有可以直接使用的直接价值,又有调节气候等作用的间接价值,还有不可知的潜在价值。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
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