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9-1 陈情表 李密.pptx,共(66)页,1.59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dd79f50dd441331ac213d9ba10c2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标揽胜目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分析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陈情表》打动晋武帝的缘由,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
对祖母的至孝深情,探究“忠”“孝”的内涵。学重难教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2.学习文中恰当得体的用语,体会文中婉言拒绝的表达艺术。3.品味作者在叙述过程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继承并发扬优良的孝风传统。点走进作者李密(224—287),一名虔
,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刘氏抚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汉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李密44岁时,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表》。武帝览
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主要作品有《
陈情表》。背景介绍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
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护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
为由,写了此表。据说晋武帝看了此表赞叹“密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陈情表陈述文体情况苦情情理题解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有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刘禅)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比肩齐桓公!”张华问其
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
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适宜具体琐碎。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之辩
才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意思是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事由的;“议”
是用来发表不同意见的。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时代的不同也有变化。单以“表”来说,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
、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
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辞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表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
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①斩衰,丧服名。衰,同“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
哀痛,服期三年。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②齐衰,丧服名。齐,下衣的边。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作,断处缉边,因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
月、三月。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古代丧服制度③大功,亦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作。服期为九个月。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
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大功”丧服。④小功,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
的。⑤缌麻,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工也较“小功”为细。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五服,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现代社
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服,戴黑袖标即可。古代丧服制度(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课文串讲1.险衅:命运坎坷。2.闵凶:忧患凶丧之事。3.见背:弃我而去,指尊长去
世。“见”,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今有“见笑”“见谅”“见教”。4.夺:强行改变。5.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6.至于:古,直到。今,另提一事;达到某一程度。7.成立: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
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课文串讲•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不幸之事。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弃我而去;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体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
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感知“人”之孝李密陈苦孤儿病人独子“祖母”多病人情伦理、拳拳真情暂不应征(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课文串讲1.既无…,终鲜…:既没有…,也没有…,表并列。终又。鲜:指“无、没有”。2.祚:福分。薄:浅薄,少。3.息:儿子。4.外:名作状,在家之外;内:名作状,在家里。5.期功:近亲。6.吊:安慰。7.夙婴疾病:早已疾病缠身。婴:缠绕8.蓐:通
“褥”,草席子。9.废:废止。(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课文串讲•译文:既没有叔
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没有守候和应接叩门的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药,不曾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
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李密遭遇了哪些不幸?从这些不幸看出祖孙二人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李密的不幸概括为:①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②年幼多病,九岁不会走路,伶仃孤苦;③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④祖
母年迈,得病多年,卧床不起。从上面所列的不幸中可以看出,早年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相依为命。陈述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思考探究(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课文串讲1.逮:到了。奉:承奉。清化:清明的教化。2.察:考察推举。举:推举、推荐。3.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4.秀才:古
,优秀人才。今,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5.拜:授予。6.郎中: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7.寻:不久。除:授予。洗马:太子的侍从官。(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课文串讲译文:到了晋朝建立,(自己)受到晋朝清明教化的润泽。从前太守名逵的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举荐我为优秀人才。我因为供养祖母之事没有人来做,辞谢而未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
又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课文串讲1.猥:谦辞,我。以:凭借。微贱:卑微低贱的人,形作名词。2.当:担任。东宫:指太子。3.陨首:头落地。4.具以表
闻:具,详细地。以:介词,用。闻:使动,使…听闻。5.逋:逃避,拖延。慢:怠慢。6.急于星火:于,介词,比。比流星的光还要急,状语后置句。本段哪些写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思考探究作者自己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巧妙推脱任职?✓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思考探究“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
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思考探究“逮奉圣朝……辞不就职”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写作的思路是怎样的?核心是因为祖母“供养无主”而
“辞不赴命”。首句过渡,接着历数两次被荐举而“辞不赴命”的原因:祖母“供养无主”。这与此次推辞的原因是一样的,表明情况属实,以消除晋武帝的疑虑。接着写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思考探究(2)猥以微
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课文串讲•译文:我凭这样卑微低贱的身份,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不能就职。(现
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严厉,指责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逼迫我,催我上路;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还要迅急。(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课文串讲1.奉:恭敬地接受。2.奔驰:古,快速上任。今,
很快地跑。3.日:名作状,一天天地。笃:加重。4.顺:顺从,迁就。5.告诉:上告申诉。古今异义。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6.不许:被动句,不被允许。7.狼狈:进退两难的窘状。(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课文串讲•译文:我想奉命急速上路
,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且顺应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我面对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实在是进退两难。分析:本段明确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感知“臣”之忠李密陈“忠”官职任命朝代称呼身份认知咀嚼“臣”
字曲折委婉、凄切悲恻自我矮化、尽忠之心“诏书切峻……实为狼狈”这段话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表达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先描绘了一幅急于星火的郡县、州司催逼上路图,含蓄地表达出朝廷对自己再三“辞不就职”的不满;接着用“奔驰”一词形象地写出自己欲赴任就职以尽忠报答朝廷器重的焦急心情,然后笔锋一转
,说出自己确有隐情——刘病日笃,最后道出进退两难的处境。思考探究两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1.表时间:逮、前、后、寻2.与“征召”有关的动词:察、举、拜、除
、当;3.有关的职位名称:孝廉、秀才、郎中、洗马;4.说明:“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思考探究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事态严重:
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思考探究本段写屡次征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征召的级别越来越高,显出朝廷征召之殷切。加深了赴命上任与孝养祖母的矛盾,突出
了自己两难的境地,为下文提出请求做铺垫。思考探究(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课文串讲1.伏惟:敬辞
,俯伏思量,我想。2.故老:年老有功的旧臣,形作名词。3.矜:怜惜。4.伪朝:指蜀。5.矜:看重。6.渥:浓,厚。7.盘桓:犹豫不决。8.希冀:非分的愿望。(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课文串讲•译文:我俯伏思量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凡是元老,尚且都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况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曾担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
显达,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现在我是亡国卑贱的俘虏,极其卑微浅薄,过分地受到提拔,加恩特赐的任命优厚,怎么还敢犹疑不决,而有非分的愿望呢?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凡”句有何含义?1.借孝来掩
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2.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3.“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
“臣之辛苦”张本。思考探究(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课文串讲1.薄:接近、迫近。2.浅:不久,时间
短。3.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4.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5.更相:相互、互相。6.区区:拳拳私情。7.远:形作动词,远离。(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课文串讲•译文:只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已经到了奄奄一息、寿命垂危、随时都可能离世的地步。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的照料,不能度过剩下的
岁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私情(使我)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
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伏惟且但思考探究“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特为尤甚”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以孝治天下”是晋朝的治国纲
领,言外之意是终养祖母虽是私情,却也合情合理又合法,为下文“愿乞终养”找到一个易于被朝廷认可的理论依据。思考探究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为闲笔?否。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
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思考探究(4)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课文串讲1.有:通“又”。2.尽节于陛下:
状语后置。向陛下尽职。3.乌鸟私情:乌鸦反哺。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4.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5.牧伯:长官。6.皇天后土:指天和地。(4)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
所共鉴。课文串讲•译文: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尽忠于陛下的日子还长,而报答祖母的日子却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地的人士和太守逵和刺史荣明明白白知道的,(而且是)天地神明
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课文串讲1.愚诚:谦词,愚拙的诚心,形容词作名词。2.听:准许,成全。3.庶:期望。侥幸:幸运。4.结草:指报恩。5.
胜:尽。6.犬马:名作状,像犬马一样。7.拜:呈上。8.闻:使动,使…闻(听到),报告。(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课文串讲译文:
希望陛下您怜恤我的诚意,应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若您成全,)我活着会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了也要报答陛下之恩。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的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
上表章奏报陛下。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用语有什么特点?作者直到此时也不忘了以情动人,其表现是什么?1.愿乞终养。2.“尽节”“报养”——忠孝两全3.“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4.臣生
当陨首,死当结草。思考探究作者提出的折中办法是什么?请求晋武帝准许他在“日短”之内“报养刘”,那么他以后将“日长”地“尽节于陛下”,说明尽孝和尽忠可以两全。思考探究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是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事之实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课文脉络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孝情先尽孝后尽忠沐清化蒙国恩圣朝恩重如山忠情孝治天下尽忠日长祖母病笃尽孝日
短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陈的方法讨论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有哪些?①祖母无人供养。李密确实需要供养祖母刘氏,像文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怀念旧朝情结。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
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③不敢盲目做官。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草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
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不宜做官。思考探究本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能否调换顺序,即先讲理后讲情?试阐明理由。不能。第一段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境况,突出了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
据。第二段写自己愿意立刻奉诏,但因“刘病日笃”而不能离开祖母的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第三段借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全文结构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说理,就会使晋武帝认为李密的
“况臣孤苦”是空话,之后无论李密如何表明心迹,也都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重晋武帝对他的猜忌。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思考探究作者是如何看待“报国恩”与“顺私情”这一矛盾的?两者之间只是
暂时的矛盾,没有长远的冲突。作者紧扣“孝”做文章,从道理上进行分析,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何况人呢?再说,这也紧扣“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所以作者提出的“先尽孝后尽忠”是解决这一暂时矛盾的良策,双方各得其所,合情
合理。思考探究李密是从哪些角度打动皇帝的?①开篇动之以情。诉说苦难的身世。六个月大时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改嫁,幼年体弱多病,家门人丁衰微,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令人同情。体现祖孙两代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孤独无靠的祖母含辛茹苦养大孙子,孙子成人后力辞多次征辟,苦求允
许奉养祖母:祖、孙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悯。思考探究李密是从哪些角度打动皇帝的?②中间申诉进退两难的处境。作者如实表明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之情与非陨首所能报答的朝廷恩遇之间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的辞官奉养正是遵循朝廷倡导的孝道。③极力避免气节嫌疑,再三致谢知遇之恩。表达对朝廷
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达了一旦终养了祖母,就愿意为皇帝尽节效忠以报答知遇之恩的感情。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帝的做法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关乎皇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位
置。思考探究李密为什么能打动晋武帝?结合《陈情表》的表达特色进行分析。(1)论说周密,以理服人。晋武帝召李密出仕,李密却公然“辞不就职”并成功地说服了晋武帝。首先,李密摸准了古今帝王都喜爱被阿谀奉承的心
理,因此在表文中大肆歌功颂德,说自己“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又推而广之,“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这样可以起到消除晋武帝敌对情绪的作用。其次,李密摸准了晋武帝扯起“以孝治天下”的大旗,以此笼络民心的心理,他诉说自己“夙遭闵凶”的悲苦,诉说祖孙二人“更相为
命”的苦衷,这样便把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纳入了晋武帝以孝治国的大纲,以此来博取晋武帝的“矜悯”。思考探究李密为什么能打动晋武帝?结合《陈情表》的表达特色进行分析。再次,李密是亡蜀遗臣,担心晋武帝怀疑自己以奉养祖母为借口不愿出仕,因此李密除了极力表达自己
对朝廷征召无限感激,表白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外,还特别申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表明自己对晋王朝的忠诚。最后,因担心晋武帝可能怀疑所说的情况不实,李密以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事实,并请天
地作证,表白自己的“愚诚”。由于李密论说周详,不仅处处表现了对祖母的“孝”,更重要的是字字句句都表现了对晋武帝的“忠”,面对这样一个忠臣孝子,晋武帝怎能不生恻隐之心?思考探究李密为什么能打动晋武帝?结合《
陈情表》的表达特色进行分析。(2)以情动人,以文悦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所抒发的自己孤苦无依的悲痛之情,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都深深地打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他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写
出,所以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语言形象生动,文笔自然精粹,也是文章动人的原因之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
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如此优美的语言,自然也更能激起晋武帝的爱才惜才之心。思考探究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寻找的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
什么?观点一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寻找的借口,而是真心因为要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孤苦、祖母朝不保夕的处境,感受到他进退两难的苦衷,感受到孙儿对祖母的一
片真情。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观点二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通过篡权夺位而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察觉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拜表以闻”时,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思考探究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本文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陈述
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全文围绕“孝”字凄切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通“”,③常在床蓐通“”,④四十有四通“”,通假释义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
疾病死丧伶仃孤独的样子褥垫子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①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②(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②臣侍汤药古义:饮汤服药今义:汤剂的通称。③沐浴清化古义:蒙受今义:洗澡。古今异义古今异义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⑤非臣陨首所能上
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报告。⑥臣欲奉诏奔驰古义:今义:(车、马等)迅速地跑。⑦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优秀人才报答皇恩申诉(苦衷)•(1)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也作零丁孤苦。孤苦,孤单无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没有依靠。•(2)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3)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孤独。形,身体。吊,安慰。•(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薄,迫近。•(5)皇天后
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成语积累•(1)期功: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2)察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
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3)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4)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6)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文化常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