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语文试题

DOC
  • 阅读 3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275.000 K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3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语文试题.doc,共(27)页,27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7811a248d0fb89421c428efa143e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年级阶段教学质量抽测试题语文2020.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

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

,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

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

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

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需客体认可。所以,儒家从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

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重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

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说明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本质而

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儒家的心学实际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朱熹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

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需客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原始人文意识、宗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

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晚清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对域外文明的接纳。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到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依据,认

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可行性)。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代

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变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

论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

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

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

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取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

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

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而不是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是冷静沉稳。B.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C.在现代性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

先衰”,没有古人少年时的疏狂,也没有古人的诚信,但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D.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之用,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道释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

验推到极致,否定用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B.墨家与名家虽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但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C.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的方法,是被中国主流文化肯定和推

崇的追求和获得真理的重要因素。D.古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这往往会形成他们言辞散漫甚至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荒谬结果。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文化特点”的一项是A.《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

观此卦象,从而以天为法,坚强振作,不断努力。B.《周易》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意思是大人的德性,要与天地的功德、日月的光明相契合。C.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即便不合口味,也要吃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D.中国医

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4.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如何看待用“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来评判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B2.B3.C4.先指出儒家学理是错误的,与现代性不符;然后论述现代性认识的特点;接着从本质和认识论的历史两方面论证现代性认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5.①这种评判方式有其合理性,传统文化确实不注重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理性,更注重整体思维与直觉思维。②这种评判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如此评判会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和卓越的思维魅力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的高度概括;其次,如此评判会无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即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

互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

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总是冷静沉稳”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总体而言比较冷静、沉稳”。C项,“也没有古人的诚信”表述不准确,原文是“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D项,“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

错,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面材料一中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

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B项,“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属于强加因果,材料中并没有

指出墨家、名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原因。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

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是典型的西方理性的逻辑思维,与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的特点不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从材料二的“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

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重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可知,材料二先指出儒家学理是错误的,与现代性不符;从“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

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说明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可知,材料二接着论述了现代性认识的特点;从“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

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到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

尺度,思想的依据,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可行性)

。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可知,材料二接下来从本质和认识论的历史两方面论证现代性认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从材料一的“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

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和材料三的“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

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可知,用“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来评判传统文化,首先会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和卓越的思维魅力对宇宙万物的生

发及其关系进行的高度概括;其次会无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即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从材料一的“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

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和材料三的“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可知,这种评判方式有其合理性,传统文化确实不注重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理性,更注重整体思维与直觉思

维。【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

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

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银洋陆涛声段祺瑞当民国总统时,江南小城毗陵有个姓汤的人,开了一爿小小的南北杂货铺子。他有个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姓宋,在离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每逢上城来买

点儿什么,总要到汤老板店里来坐坐聊聊天。汤老板也总要备一些小菜与他一道小酌两盅。老宋自酿了米酒,逢年过节总要给汤老板送上五斤十斤;汤老板到外地添货捎回上好的高粱烧,也总要给老宋留三两瓶。老宋早年曾走南闯北到过大半个中国,很有些见识。汤老板遇

到什么疑难事,总要找老宋商量。汤老板开了十年杂货店,年终结算,积攒了三百块银洋,想用这笔钱做市面大些的生意,究竟做什么好,拿不定主张。新年正月初五,老宋来拜年,汤老板想与老宋私下商议,特地在房内四仙台上备下小菜两人对酌。喝酒时,汤老板就向老朋友吐了心事,还兴冲冲地从枕头下取出用布卷着的

银洋让老朋友也过眼。老宋停杯凝望着银洋愣了好一会儿,说:“当年‘长毛造反’江南被烧了不少屋,如今砌房造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需要用木材的多了,你这后门处就是城河,可以放木排,不妨到江西山里进一批木头开一家木

行。这生意大进大出,赚钱快,又没有风险。”汤老板觉得是好主意,当即说:“过几天就到江西山里去买。”老宋却又叫他莫慌,到江西去批货,路途遥远,这季节砍伐下的木头还都堆在山里,用人力往外运很麻烦,花用又大。不如等两三个月,雨季发水时,他们那边就会有大批木排顺山涧水流放出山,从河道撑运过来,沿河在各

城镇兜售,经过我们这里。到时只要多留心河道里过木排,就地收买,既方便成本也低。汤老板又佩服又感激,收起三百块银圆放到枕头下,陪着老宋一杯又一杯喝了个痛快。一瓶酒不够,汤老板又出去到货橱里拿了一瓶。眼睛一

眨,三个多月过去了,果真有一批江西木排经过毗陵城河。汤老板和木材商谈妥交易,便到枕头底下去取那三百块银圆。哪知晓,翻遍床上床下,一卷银圆竟不翼而飞了!十年积蓄,一下丢失,怎么了得!汤老板一时急得浑身冷汗直冒。想来想去,这钱除了妻子只有老宋

一人知道。记得那天把银圆摊在台上时,老宋一直盯着发愣。他又想起他把银圆放在枕头下时,老宋也看见的。他还想起,那天他出去添第二瓶酒时,姓宋的曾一个人留在房里的。汤老板想去报官,怎奈无据无凭。他便先叫木材商等两天,然后备了点酒

莱,连夜赶到乡下,把老宋请来。三杯酒过后,他客客气气地说:“哎,宋兄,我枕头底下的三百块银圆,是你借去用的吧?”老宋一脸愕然:“银圆?”“嘿嘿,你当时……你当时可能跟我说了的,都怪我喝多了,记不清了。”老宋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汤老板又皱起眉

头,苦苦哀求道:“老兄啊,你知道,我苦了十年,才积下那么点儿钱。刚才找不到,急得我正想投河、上吊,想到是你老兄借的,才稍微放心。只是眼下与木材商谈好了交易,正等这笔钱用……”老宋紧皱眉头连喝了几口酒,突然笑着说:“老弟别急,三百块银圆…

…既然你有急用,我后天一早一定送来。”果然,第三天老宋送来了三百块银圆。汤老板买下几排木头,木行开张,生意兴隆,当年就赚了一大笔钱。自从有了三百块银圆的纠缠,他再也看不起老宋。老宋也不再露面。汤记木行,越开越兴旺。三年之后,便着手扩大店面

和改善住宅。拆除旧屋撬起地板时,汤老板突然发现地板下有个布卷,解开一看,三百块银圆一块不缺。原来房里的地板年久失修,床头下靠墙有一条三指宽的裂口。显然是他当时放银圆后,不知何时从床头落下掉了进去,而且滚到了另一块地板下。汤老板醒悟到自己冤枉了好朋友,想想自己这几年生意发

达,本是靠老宋指点,而且是用了老宋的本钱,万分愧疚,准备诚诚恳恳赔罪还钱。汤老板带上三百块银圆,匆匆来到老宋住的村上,大吃一惊:三年前,老宋为凑足三百块银圆给他应急,除了倾一生积累,竟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水田,如今住着简陋的茅草屋,只

种三亩薄田,生活十分清苦,人也苍老得多了。汤老板望着老朋友,悔恨不已,不由落泪,双膝一屈跪下,捧上银圆说:“老兄,我害苦了你,我真该死!这三百块钱你收下,我还要加倍还你,还要……”老宋连忙和蔼地把他搀起:“老弟不必这样。三百五百块钱,与你我之间交情相比又算得了啥?别

再提它。我有三年不到你家喝酒了,走,上你家喝几杯。”汤老板心里更加难受:是啊,真诚的情谊和信任,哪是三百五百块银洋能买得到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老板在向老宋说了自己想用攒的钱

做大生意的想法后,还特地把三百块银洋拿出来让老宋看,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有钱。B.“老宋停杯凝望着银洋愣了好一会儿”是汤老板的主观感受,是他特别在意自己的银洋的一种反应,这也成为他后来怀疑老宋的

理由之一。C.面对银洋的突然失踪,汤老板惊慌失措,怀疑是老宋所为,甚至想要报官,但最终没有对老宋进行强烈指责,而是置办了酒菜请来老宋,给他台阶下。D.面对汤老板对银洋下落的询问,老宋一脸“愕然”,这反映了老宋对汤老板的询问感到意外,“笑着说”说明老宋已经决定拿银洋给汤老板了。7.下列对小

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标题“银洋”是行文线索,是“银洋”检验出了好友之间的友谊是否坚不可摧,是“银洋”的失而复得让汤老板与老宋的性格充分显现。B.“老宋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

宋在明白汤老板言外之意后复杂的心理活动。C.小说的叙事为主旨服务,详细描写了汤老板和老宋两次喝酒的场景,略写了汤老板三年里发家致富的过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结尾揭示老宋所做的一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

理之中,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让读者对友谊、利益等产生思考。8.小说中塑造的老宋的形象个性突出,特征鲜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有人建议删去小说的第一段,理由是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

理由。【答案】6.A7.D8.①眼光敏锐。对问题认识清晰透彻,从他对木材生意的分析与判断中可以看出。②重情重义。在好友缺钱急用的情况下卖掉自己的房子与田地帮助好友筹措资金。③淡泊利益。在朋友之义与银洋之利中毫不犹豫地舍弃钱财

。④心地宽厚。在好友冤枉自己时没有愤怒、抱怨,在好友认错的情况下没有指责、批评,而是完全包容,重归于好。9.不能删,因为第一段有以下作用:①交代了时间为民国时期,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时代背景;②交代了汤、宋两人是

多年的有来有往的好友,为汤老板找老宋商量开辟新的商业战场的情节等做了铺垫;③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让后文中老宋对汤老板的舍家相助有了可信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

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主要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有钱”错误,这一举动既体现出他有了足够积蓄,打算做点大生意的喜悦,又可见他对老朋友的信任,而并非为了炫耀。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

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错误,小说情节虽有波折,但并未设置很多悬念,“悬念丛生”错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

析时从人物身份、职业,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老宋给汤老板出主意“当年‘长毛造反’江南被烧了不少屋,如今砌房造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需要用木材的多了,你这后门处就是城河,可以放木排,不妨到江西山里进一批

木头开一家木行。这生意大进大出,赚钱快,又没有风险”“不如等两三个月,雨季发水时,他们那边就会有大批木排顺山涧水流放出山,从河道撑运过来,沿河在各城镇兜售,经过我们这里。到时只要多留心河道里过木排,就地收买,既方便成本

也低”,其结果是“汤老板买下几排木头,木行开张,生意兴隆,当年就赚了一大笔钱”,足见老宋是一个眼光敏锐,头脑清醒,能清楚地分辨形势,认清问题的人。汤老板的银元掉落地板缝隙,却误以为是老宋偷了自己的钱,老宋尽管“一脸愕然”“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但

当汤老板说“你知道,我苦了十年,才积下那么点儿钱。刚才找不到,急得我正想投河、上吊,想到是你老兄借的,才稍微放心。只是眼下与木材商谈好了交易,正等这笔钱用”,他“紧皱眉头连喝了几口酒,突然笑着说:‘老弟别急,三百块银圆……既然你有急用,我后天

一早一定送来’”“第三天老宋送来了三百块银圆”,可见,他急人之急,重情重义,不以个人私利为虑,为朋友慷慨解囊解决问题;“三年前,老宋为凑足三百块银圆给他应急,除了倾一生积累,竟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水田,如今住着简陋的茅草屋,只种三亩薄田,

生活十分清苦,人也苍老得多了”可见,老宋为了帮朋友,卖掉自己的房子田地筹措资金,却丝毫不向汤老板透露半分,是一个淡泊利益的人;当被汤老板误会拿了银圆时,他“一脸愕然”“紧皱眉头连喝了几口酒,突然笑着说”,并没有指责朋友;当汤老板知道真情后“悔恨不已,

不由落泪,双膝一屈跪下,捧上银圆”,“老宋连忙和蔼地把他搀起:‘老弟不必这样。三百五百块钱,与你我之间交情相比又算得了啥’”,足见,他宽厚待人,看重友情,不因金钱利益与朋友产生龃龉,也不为朋友多年的不闻不问而抱怨指责,最终让这段友

情重归于好。【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首段删与不删,关键在于它在文中有无不可取

代的作用;首先明确,首段“段祺瑞当民国总统时,江南小城毗陵有个姓汤的人,开了一爿小小的南北杂货铺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地点,这民国时期的背景也为老宋为汤老板出主意“当年‘长毛造反’江南被烧了不少屋,如今砌房

造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需要用木材的多了,你这后门处就是城河,可以放木排,不妨到江西山里进一批木头开一家木行”提供了依据;其次,“他有个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姓宋,在离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每逢上城来买点儿什么,总要到汤老板店里来坐坐聊聊天。汤老板也总要备一些小菜与他一道小酌两盅

。老宋自酿了米酒,逢年过节总要给汤老板送上五斤十斤;汤老板到外地添货捎回上好的高粱烧,也总要给老宋留三两瓶。老宋早年曾走南闯北到过大半个中国,很有些见识。汤老板遇到什么疑难事,总要找老宋商量”这段描写,突出了二人交情之深,是多年知交,“汤老板遇到什么疑难事,总要找老宋商量”一句更为后文汤老板

找老宋商量做什么生意的情节做铺垫,让情节发展顺理成章;二人的深厚友情,加上“老朋友,姓宋,在离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的背景,也让文章最后“三年前,老宋为凑足三百块银圆给他应急,除了倾一生积累,竟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

水田,如今住着简陋的茅草屋,只种三亩薄田,生活十分清苦”的情节有了足够的铺垫,老宋因为看重友情,才愿意舍家相助;老宋有十亩水田,才能筹够三百块银圆,有了这段叙述,才能让故事显得更有逻辑性,也更真实可信;因此,首段的内容与后文情节发展息息相关,不能删除。【点睛】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

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

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

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

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

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选自《史记•曾相

国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C.择郡

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D.择都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

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用铜或竹、木制成。B.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惠王”也是谥号。C.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思相同。D.黄老,指上古的

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一种思想流源,始于战国,盛于西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

了重大胜利。B.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对其礼敬有加。C.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得以安宁,能够休养生息。D.曹参体恤下属,不

拘小节。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器;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总是隐瞒遮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2)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14.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

相国?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D12.D13.(1)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曹参竟然反而拿出酒来摆在坐席上喝起来,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2)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

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14.①忠于朝廷,值得信赖;②心胸坦荡,心无芥蒂;③有治世之策,宽以待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

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意:曹参从各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古奥峭拔,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赶走他们。“木诎”是一个词,木讷的意思

,不能分开,排除AD;“言文刻深”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黄老,指上古的黄帝”错误,“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曹参体恤下属,不拘小节”错误,“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器”体现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体恤下属,不拘小节”。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

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幸,希望;按,追查;乃,竟然;张,摆设。(2)列侯,位列侯爵;成功,成就战功;擅,独占、据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概括能力和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

答时,需要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本题要求概括“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实际上考查的是分析曹参的人物形象:“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

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概括出忠于朝廷,值得信赖;“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概括出心胸坦荡,心无芥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

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概括出有治世之策,宽以待民。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

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

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项羽已死,天下平定,汉王做了皇帝。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

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在高祖六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并与诸侯剖符为凭,世代相传而不断绝。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攻打陈稀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跟从齐悼惠王率领军队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合攻黥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孝惠帝元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做齐国丞相

时,齐国有七十座城邑。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把长者与读书人都召来,询间用来安抚百姓的办法。到来的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曹参不知如何决定。他听说胶西有位盖精硏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百姓就会

自行安定,以此类推,把这方面的道理都讲了。曹参于是让出正厅,让盖公住。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曹参起初贫贱的时候,和萧何关系很好

;等到成为将相,可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王朝的相国,做事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古奥峭拔,想追求声誉的人

,就斥退赶走他们。曹参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要说。这些人一到,曹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来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

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吏厌恶这件事,但对此无可奈何,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听到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但曹参反而拿酒陈设座席喝起来,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

过失,一味地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太史公说:相国曹参攻城野战的功劳之所以如此多,是因为他跟淮阴候一起共事。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主张清静无为,完全合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以后,曹参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天下都称颂

他的美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细雨春芜上林苑②,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

,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迈不被重用,只能“卧泽中”

,让天地照出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表明诗人对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B.颔联用词极其精妙,其中的“久”字写出诗人困厄的时间之长,“空”字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C.颈联运用想象的手法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

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都城汴京。D.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心未老。16.试比较本诗颔联与陆游另一首《书愤》尾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共同之处。【答案】15.A16.①手法上:都运用典故。本诗颔联运用苏武和张巡的典故,《书愤》尾联运用诸葛亮的典故。②情感上:都抒发对古人的赞美与仰慕。本诗颔联抒发诗人对

苏武、张巡的赞美,《书愤》尾联抒发诗人对诸葛亮业绩的追慕。【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表明诗人对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错误,首联表达的是忠心无处可诉的愤懑之情,但诗人的“孤忠”依然天地可鉴,这种“忠”自然

仍旧是对朝廷的忠诚,并没有表明“对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对比鉴赏能力。对比鉴赏一般是寻找诗句异同点,可从艺术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情感的异同等几方面来思考,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运用诸葛亮《出师

表》北伐中原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诸葛亮君臣相互信任倚重,能够实现北伐之志的羡慕及建功立业的赞美,也与自己有恢复中原之志,朝廷却毫不重视的处境相比,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一句,根据注释可知,运用了苏武、张巡面临困境甚至死亡,依然忠诚于朝廷的典故,表达出对忠

义之士的赞美,也是借忠义之士自比,表达自己忠心不改,天地可鉴的忧愤之情。由此可见,这两联诗都运用典故,表达对古代先贤英雄们的仰慕之情,也借英雄们自比,表达诗人自己的忧愤。【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

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

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

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

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信心。(3)苏轼在《赤壁赋》描写洞箫声音为:“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绝如缕”。【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青山

遮不住(4).毕竟东流去(5).如泣如诉(6).余音袅袅【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

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尝、终、臾、遮、竟、诉、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

,才能感受那种独特的神韵。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让人不禁联想到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印迹,写下令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漫

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春有春的诗意,①_,秋有秋的唯美,冬有冬的画意。忽悠悠的,走在水乡的青石板上,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那雨丝好细好细啊,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

雨丝洒向河水,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②,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雨丝洒向屋顶,屋顶睡意朦胧的双眼泛出浓浓的爱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

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喻、拟人、夸张B.比喻、拟人、排比

C.比喻、夸张、引用D.排比、引用、对偶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B19.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20.①夏有夏的风情②雨丝洒向小桥【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

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的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

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是一幅油画”“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运用了比喻手法;“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屋顶睡意朦胧的双眼泛出浓浓的爱意”运用了拟人手法;“春有春的诗意,……秋有秋的唯美,冬有冬的画意”“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

,那样的令人神往”等句运用了排比。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解答本题可从语言表达方面入手,看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画线句

“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采用排比手法,用整齐划一的句子,抒发出更强烈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喜爱赞美之情;“江南水乡啊……令人神往!”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更充沛,改后的句子是陈述语气,情感表达不强;“你是那样的唯美……”,采用第

二人称,仿佛在与江南水乡面对面地亲切交谈,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距离,读起来更加亲切。【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①根据前后文“春”“秋”“冬

”可知,此处应填“夏”;“诗意”“唯美”“画意”提示我们,要写一个能概括夏季特点的词语,如“风情”“韵味”之类的;再结合句式可得出“夏有夏的风情/韵味”等句子;②从前后文“雨丝洒向河水”“雨丝洒向屋顶”可知,中间这

句的句式也是“雨丝洒向”,洒向的对象根据“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可知,是“小桥”;最后得出答案:雨丝洒向小桥。【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21.

下面是某报纸拟刊登的一则启事的正文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为了让越剧更好地走上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中国越剧》组委会决定向社会各界广开言路,垂询“行外人”

的意见,聆听“行外人”对越剧艺术发展新方向、新目标的展望。《中国越剧》经过精心的规划,自当天起推出“行外人•越剧与生活”主题征文活动,希望越剧爱好者能踊跃参加。【答案】①“广开言路”改为“发出倡议”;②“垂询”改为“寻求”;③“规划”改为“筹备”;④“当天”改为“即日”。【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要求,主要表现为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得当等。“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即上位者对下位者,此处“组委会”与“社会各界”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不能采用该词,从后文看主要是聆听社会各界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可改为“发出倡议”;“垂询”是敬辞,只能用在自己受

到他人询问上,此处是组委会询问他人意见,应该改为“寻求”;“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此处只是推出“征文活动”,不是“长远的发展计划”,对于“活动”可搭配“筹备”;“当天”是口语,征文启事是书面语,语体不符合,可改为“即日”。【点睛】得体主要指让

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指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

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语、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22.阅读下面某企业“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职工返厂返岗流程图,请把主要信息写成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答案】①该企业成立领导小组并储备物资,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告知职工进行健康排查。②外地、外出及与发热病人有密

切接触者需要进行医学观察14天;③本地未外出并未与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也要跟踪每日健康情况。④所有职工有异常则按疑似病例措施执行,无异常再返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这是一道流程图图文转换试题,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

,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该图的箭头指向十分明确,先是领导小组的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储备物资”“清洁消毒”,再“告知职工”进行“健

康排查”;接着根据排查结果,分两种不同情况处理,“外地、外出及发热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14天,“本地未外出未与发热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要进行每日健康情况跟踪;在以上程序中,又有异常与无异常两种情况需分别处理,“有异常”要“按

疑似病例措施执行”,“无异常”则可“返岗上班”。注意在相关环节中间加上适当的衔接词句,写完后还要检查字数是否超标,进行修改,以求达到完整、准确、连贯的效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则深圳某

学校招聘的教师好多来自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帖子,并配有姓名、学历和毕业学校等信息的图片,一时引起网友热议。其实,关于深圳高薪招聘高学历大学毕业生的新闻并不新鲜,在去年就有一则“76名清北学子应聘深圳中小学老师,这

是不是在浪费人才?”的帖子,也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很多年轻人对那些去应聘的高学历大学生表示支持和赞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学历高了就不能教小学?”;但很多家长并不支持这些大学生的做法,“辛辛苦苦地这些年真是白培养了”“这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同时,也有一些社会人士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走在大家的前面,“教育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请结合自己理解和感悟以“艾中华”的名义给年轻人或家长或社会人士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

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是金子,就需处处发光尊敬的各位家长们:大家好!最近,关于研究生和博士生去教小学的社会现象在网上发酵,闹得沸沸扬扬。很多

家长们认为是“白培养了”“大材小用”。其实,我认为家长们完全不必如此忧心忡忡。就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中国的教育正处在高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此时,正需要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内部。就当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来看,与之相应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培养是刻不

容缓的。那么,毕业于知名高校的优质人才去中小学教书无疑会使中国教育更加创新,他们在名校内所学习到的知识将直接带动下一代、下几代学生的学习与进步,使下一代、下几代产生更多优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现在很多人认为,

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是大材小用。但是,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去中小学教书是大材小用?难不成中小学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不重要吗?我们深知,恰恰相反,中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因为本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亦未成熟,也未形成独立且正确的世

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有一个优秀且明智的启蒙老师对于孩童们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名校的毕业生均认为去中小学教书是大材小用的话,那么教导中小学学生的这个担子该由谁来承担?很多时候,势必会由那些毕业于稍逊名校的老师们来教导,相比之下,以目前大

体趋势来看,他们的教书能力在某些层面较名校毕业生会相形见绌。在这种教育情境之下,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方法、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教师链条中形成恶性循环。很长时期以来,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大致还是以选择谋取利益作为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

物质世界的大跨度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社会的文化素养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社会问题屡屡出现。所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众多鼓励教育的政策,全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前看来,教育在我国属于头等大事,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毕业于名校的大学生去

中小学任职怎能算是大材小用?顶尖人才投身教育,承载三方厚望,古人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对于家长来说,家长自然希望孩子能得到顶尖人才的培育与指导;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一定是经过仔细考量的,绝对不

会是冲动的产物,他们也一定是寄厚望于为祖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对渴望知识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位学识渊博,智慧聪敏的老师来教导自己,在幼小心灵里种下一颗能与老师成为校友的种子,这何其幸哉!所以,承载三方厚望的高材生在中

小学教书又怎么能是大材小用呢?这个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值得被人尊重的,是金子就要处处发光,请家长们尊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能看到这一行业对于国家、民族更长远的作用。此致敬礼!艾中华2020年×年×月×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

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

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

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审题】材料给出了一则“深圳某学校招聘的教师好多来自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信息,并把社会各界对此现象的评价都一一展现出来,我们应该关注到不同群体对于高学历者教小学的态度不同,因为作文任务是要给其

中一种群体写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希望和建议,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任务写作。首先是“年轻人”群体,大多数表示支持和赞同,这里体现出年轻人择业观的自由与尊重他人选择的特点,如果给年轻人写信,可以肯定他们的看法,表达对支持个人追求的赞同。也可不赞

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人才”选择教学,究竟是出于热爱教育还是只为获取一份工资?目的很重要,其职业理想与职业规划是否符合本人专业特长也需要考虑,尤其是高精尖专业人才,本该在某些专业领域进行前沿研究,如果去教小学,确实会导致

“大材小用”。其次是“家长”群体,家长往往对于大学生父母的付出更能感同身受,因此纷纷感到“辛辛苦苦”“白培养”,这是家长特有的心理,即培养一个优秀的高学历孩子出来,应该有“更高”的职业理想与追求,也含有一种希望孩子选择的人生道路能“对得起

”自己的投入与培养,希望获得一定回馈的心理。针对该论点,可以分别理性讨论家长虽“辛辛苦苦”,但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培养”人才不仅是为了家庭,还应该是为了国家、民族、社会,高素质人才教小学恰恰是一个能回馈社会,促进教育发展的方式,家长的眼界应放得宽广些;“

大材小用”同样是对高学历人才教小学的价值认识不清,可引导家长认识到其价值的巨大。社会人士的看法较为客观公正,如对社会人士写信,既可赞同他们的观点,也可针对“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走在大家的前面”这一点,探讨师资力量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社会现象。【立意】1.尊重他人的选择。

2.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3.人才不仅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4.眼光放长远,基础教育才是国家的根基。5.人才要摆正位置,放对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素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人才,提拔人才。——邓小平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斯大林第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

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2.理论上,拥有硕士毕业生学历,可以有资格担当大学教师。这些人大学教师不做,却要来做中小学教师。然而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单从教师角度来看,拥有博士学历,却只做个中小学教师,以个人成就来看,确实不太合适。但30万的年薪,稍稍填补了

这个不合适。从国家角度来看,培育人才,需要从根上做起,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一个人成才,不是件易事,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相比之下,高学历人才能给出的教育质量更佳,短期内大家可能觉得博士生硕士生教授中小学是浪费人才,但十年二十年后,培育出大规模优质人才时,回过头来看,就觉得这不是浪费,

而是必要。3.从人才资源的分配上看。当今互联网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就没有了动力,这就要求科技这一环不能缺失,这其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源源不断地供应于科技领域。如果顶尖人才都舍弃了自己的专业,流向学校,不仅占用了

教师资源,还浪费了科技人才的资源。错误的资源调动使原本分配给学校的老师无的放矢,更使科技人才没有发挥出关键作用。这本身不是一个行业优劣的问题,而是一个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问题。顶尖名校毕业生选择去学校教书前,必须考虑一点,就是自身的特长有

没有贴合该领域。否则,只会造成资源错位,秩序紊乱的现象,得不偿失啊。【结构】本文是给家长写的一封信,充分肯定了高素质人才去小学就教的意义和作用,着重强调了基础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上的作用,自然而然地阐述了高素质人才投身教育会产生的良好影响,并恳切地提

出请家长尊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的希望,逻辑严密,富有思辨性。【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

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

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

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

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

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