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1.44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75441f9011cf9865dea8d6aae69f7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如表所列条文内容可主要用于研究,古巴比伦的法律文献条文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拉梨臂”公牛的租金4石(约合1200升)大麦称出。.
他要向牛的主人称出3石大麦,作为拉两边的公牛的租金。如果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该称给(牛的主人)三分之一马那(约等于500克)银子(作为牛价)。古巴比伦时期的《耕牛租赁法典》由承租人自
己的原因造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如果耕牛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免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承担。A.耕作方式B.货币体系C.契约意识D.租佃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由承租人自己的原因造
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如果耕牛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免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承担”可知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用于研究古巴比伦当时的契约意识,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租赁耕牛的契约意识,并不是强调耕作方式、货币体系,排除A、
B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租赁耕牛的契约意识,租佃关系表述不太科学,排除D项。故选C项。2.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
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发展了农业,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在种植业欠发
达的情况下,依赖商贸活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等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C项正确;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与“(古希腊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等不符,排除A项;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与“(古埃及人)发展了农业”
“制定了太阳历”等不符,排除B项;世界文明的“一体”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曾征服很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B.通过向周边地区殖民的方式建立城邦国家C.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
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D.都依靠类似罗马法等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说法正确,C项正确;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
张的潜能说法错误,排除A项;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建立的不是城邦国家,排除B项;只有罗马依靠类似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4.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②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
特点③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展现的是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不同的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字,说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特点,②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
这些文字之间有一些共同点,说明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④正确,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各文明是不同时期,①错误,排除A项;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④错误,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5.马克斯·韦伯在《城市》一文中,提到中世纪西欧城市这种“城市共同体”,大多具备如下几个特征(见如表)。这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还得有的特征”一防御设施二市场三自己的法庭、至少部分自己的法律四相关的团体结社形式五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
自主性A.城市以军事和政治功能为主B.城市在封建国家占主体地位C.城市管理方式的自治化特色D.城市中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具有的特征“防御设施”“
自己的法庭、至少部分自己的法律”“相关的团体结社形式”“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的城市拥有自己的法律,说明城市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西欧城市在管理上体现出具有一定的自治化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
治功能,排除A项;材料体现城市的特征,没有涉及在国家中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
的农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A.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高B.庄园里的村民实行集体劳动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
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可知,庄园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C项正确;庄园中领主作为庄园的主人,生活水平较高,但是农民和农奴作为被剥削者,生活水平较差,排除A项;根据材料“庄园里的农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
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可知这三天为庄园主干活的时间并不固定,可知集体劳动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农民,排除D项。故选C项。7.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医学家米尔斯基是基督教徒,长期担任哈里发的御医
;侯奈因是-名景教徒,却担任帝国图书馆馆长和科学院院长;撒比特信仰萨比教,但由于其学术上的成就受到哈里发的庇护。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架起了东西方文化桥梁B.科学文化全面繁荣C.推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善待异教徒学者,并且重用他们,充分证明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开放包容精神,故答案为C项;A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没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排除D项。8.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A.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C
.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仍然对不同教派的重要人物委以重任,说明的是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奥斯曼帝国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与帝国统治模式创新无关,排除A项;
材料内容与文化、族群交融无关,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的9.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
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详解】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说明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①正确;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说
明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说明古代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全球通史》中写道,“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
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据此可以判断A.玛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B.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C.玛雅人的生产力水
平比较低下D.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可见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此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不具有固定的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C项正确;
玛雅人有建立众多城市国家,排除A项;古代美洲也曾经出现部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玛雅人的农业水平比较落后,没有体现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所示为15世纪某探险家的航海日志摘录。
日志中的空白处应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西航很远”“发现了巴哈马群岛(属于美洲)中的一个小岛”可知,探险家为哥伦布,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到达了美洲,故选C;迪亚士、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向东航行,分别到达非洲南端和印度,排除A
B;麦哲伦向西航行,实现了环球航行,没有经过巴哈马群岛,排除D。【点睛】12.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而一百年后开始拓殖北美的英国人
,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白于A.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B.当地原住民的反抗激烈程度C.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D.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答案】C【解析】【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方式与英国的人殖民统治方式不一样,反映出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C正确;材料与南美的自然人文差别无关,排除A;反抗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教训,排除D。13.下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5艘
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A.能够证明西班牙是航海贸易强国B.属于文献史料,其主观性比较强C.能够反映菲律宾独立斗争的史实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答案】D【
解析】【详解】据材料“画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可知马尼拉大帆船穿梭于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D项正确;马尼拉大帆
船主要属于西班牙,排除A项;该版画属于图片史料,客观性较强,排除B项;材料中马尼拉大帆船停泊于墨西哥港口,无法说明菲律宾的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
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美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名义下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材料“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
、利息和分红”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及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D项;材料未涉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肯定,排除C项。故选B项。【点睛】15.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
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受宗教改革的影响,西欧各国相继出版用本国语言翻译的《圣经》,增强各国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排除A项;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但材料主旨是民
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加强王权的信息,得不出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6.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1709~1751年)称,“人的心灵依赖于人的本质,因而睡眠、年龄、饮食、疾病、气候等对心灵都有影响。……教是‘神圣的毒药’,宇宙如果不是无神论
的宇宙就不是快乐的宇宙”。他的言论A.推动了宗教改革B.体现了理性主义C.引发了科技革命D.抨击了禁欲主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主义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因此材料“因而睡眠、年龄、饮食、疾病、气候等对心灵都
有影响”体现的是理性主义精神,B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近代科学在此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材料与抨击禁欲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下图为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的阶级关系示意图(摘自钱乘旦《西
方那一块土》)。据此示意图可以推论出①英国革命深受宗教因素影响②英国革命的双方阵营利益一致③法国革命的阶级对抗很激烈④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更有意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阵营分为信奉国教一方和不信奉国教一方可知,英国革命深受宗教因素影响,①符合题意;英国革命双方阵营利益并不一致,②错误;从材料可知,法国的第三等级深受一二等级的压迫,说明的是法国革命的阶级对抗很激烈,③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
出二者革命的影响,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8.王希教授说:“美国宪法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设计,一开始不是,现在也不是,宪法诞生后,它是通过群体谈判妥协而化解危机爆发,参与立宪的利益是多元的,立宪的
过程必然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宪法也必然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宪法A.存在着日益严重的体制弊端B.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C.适应了维护稳定的现实需要D.创建了西方的民主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
……宪法诞生后,它是通过群体谈判妥协而化解危机爆发……立宪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调和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适应了维护稳定的现实需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宪法自身的特色,并非体制弊端,排除A项;启蒙
运动的核心内容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等思想,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创建了西方的民主共和政体”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9.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
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
由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D.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规定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得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美国叛乱诸州
的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从此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所以说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根据表格中的“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可知,俄国农奴只是无条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并没有获得经济自由,所以不能说俄国农奴获得了完全
自由,排除A项;俄国在废除了农奴制之后并没有实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由“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可知,并不是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而只限于叛乱州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2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
”。这说明了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B.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C.对工人科学素质提出要求D.重工业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主要是科学发明转化成工业成果,故会把第
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不是对工人科学素质提出要求,排除C项;材料的的重点是强调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不是重工业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排除
D项。故选B项。21.《共产党宣言》指出:“雇佣劳动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识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这段材料A.强调当时阶级矛盾非常
尖锐B.肯定了资本主义积极作用C.揭示无产阶级新的斗争策略D.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体现的是工人运动的斗争形式由分散走向联合,揭示的是无产阶级新的
斗争策略,C项正确;材料与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资本主义积极作用的肯定,排除B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
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巴黎公社的特点有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②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③有成
熟的政党领导④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的【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
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故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成熟的政党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3.1823年,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
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口”这反映出A.美国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统治逐渐瓦解C.美洲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拉美人民面临着新扩张主义的威胁【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其实质是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这会使拉美人民面临着新扩张主义的威胁,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
务和夺取殖民地,但不能体现“美国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项;“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统治逐渐瓦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拉美人民面临着新扩张主义的威胁,并未涉及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24.下面是某位同学课堂笔记一部分。据此推断,这一课的主题可能
是一、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2.……二、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1.……2.……A.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B.世界由分散孤立到开始连成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的【详解】根据材料“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
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亚非拉地区沦
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没有涉及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由分散孤立到开始连成整体,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5.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
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这里的“东方
正从酣睡中觉醒”是主要由于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启蒙运动的兴起C.巴黎公社革命斗争影响D.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下,1905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中国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寻求救国道路,争取民族独立,这是民
族意识的觉醒的表现,故选D;伊朗发生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启蒙运动时间是17、18世纪,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26.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一词成为非洲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主要是因为埃塞俄比亚A.坚持不懈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独立B.领导非洲各国进行联合斗争C.揭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D.维护国家主权实行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埃塞俄
比亚打败了意大利的入侵,捍卫了国家的独立,A项正确;埃塞俄比亚并没有领导非洲各国进行联合斗争,排除B项;1952年,埃及爆发独立运动,揭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排除C项;埃塞俄比亚当时实行君主专制,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27.如表为近代某一时段欧洲国际关系大事记,据此可知,当
时1873年,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结成“三皇同盟”,规定一旦发生他国进攻的危险时,三国必须商定“共同的行动办法”。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缔结同盟条约,保证三国在未来的战争中相互援助。1892年,法国、俄国缔结军事协约;1904年、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结军事协
约。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A.欧洲陷入两大阵营的对峙B.各国间利益冲突尖锐复杂C.军事同盟关系可靠性降低D.德国成为国家矛盾的焦点【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这是各国间利益冲突尖锐复杂
的结果,B项正确;二战后,欧洲陷入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
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28.国际关系体系理论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内部关联的体系,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中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税则相互作用,最终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一
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它是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B.欧洲失去对世界的影响和控制C.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D.是封建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复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西方各国复杂而矛盾的关系基
础上的,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是1648年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后,欧洲在世界上仍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选C项。29.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的工人运动主要表现为合法的经济斗争,而同一时期俄国的工人运动却以秘密的地下斗争方式开展,并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差异取决于A.工人运动的历史传统B.政治民主化程度高低C.科学革命理论的发展D.经济政治水平
的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英、法、德是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俄国工人运动起步晚,但由于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则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西欧与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差异主要和经济政治水平的差异有关,D项正确;材料中工人运动斗争的差异与工人运动的历史传统
无关,排除A项;政治民主化程度高低会影响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而不能用取决于,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都指导了欧洲工人运动,故科学革命理论的发展不能取决于工人运动水平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0.有学者指出,苏联存
在的70多年里,一共有过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它被列宁否定,但斯大林延续了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模式,但它被斯大林所推翻。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模式的变化A.纠正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偏差B.适应了生
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C.反映了计划和市场地位的不同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采取计划发展经济,故苏联的
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模式的变化反映了计划和市场地位的不同,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也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纠正了偏差,表述错误,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推动了当
时苏俄(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存在一定弊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模式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二.材料解析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50一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水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携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非洲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
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入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地大事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的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
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美洲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格)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摘编自[
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人类之网一鸟做世界历史》材料二: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未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嫌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加深;在经济领域导数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造成人口迅
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关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联系;在知识文化等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生题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
程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答案】(1)相同点:西欧殖民者主导(被动融入);都伴随物种交流的过程;传染病传播,人口锐减现象。(2)影响: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地区
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转型;人类社会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丰富民众生活,促进人口增长;伴随世界性网络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相同点:根据“在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
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概括得出西欧殖民者主导(被动融入);根据“欧亚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得出都伴随物种交流的过程;根据“天花又两次侵袭南非部分地区”“1
/4以上居民被杀死”“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导致美洲人口损失”得出传染病传播,人口锐减现象。【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根据所学,分析得出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枪
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分析得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转型;根据“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分析得出人类社会日
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根据“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造成人口迅速增长”,得出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丰富民众生活,促进人口增长;根据“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得出伴随世界性网络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点睛】3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上率先进入近代化过程的国家非英国莫属。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海洋成为通向世界的海洋,东西半球开始互相连接,漫长的全球一体化肇始于斯。16世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切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从属关
系,60年代传入的清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追求财富、谋利的愿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本的积累,为社会的定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砝码。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凸显,矗立数百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登上政治前台,分享政治权力,参
与国家管理。18世纪六七十年代,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步建立了以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业为支柱的全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这一根本变化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近代化初步实现。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
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追求,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并模仿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开办新式企业。继洋务运动之后而兴起的近代化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这次运动提
出了“兴民权”、“开制度局”、“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进入了新阶段,虽然辛亥革命并未真正实现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但是它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1915年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更使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新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交替,并逐渐取代资本主义模式的过程。-----摘编自虞和平《试论中国近代化的概念涵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并分析英国率先步入近代化的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近代化历程相比中国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
概念做出科学解释。【答案】(1)历程:从思想到政治再到经济(或思想到制度再到器物;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工业革命)。外部条件:新航路开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资本积累,开辟广阔海外市场;内部条件:国内农
业(圈地运动)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扩张提供基础,农本经济向工商业倾斜。(2)不同:中国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社会主义模式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模式;中国是被动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呈后进国家的复合性特征;中国非统一性的近代化。不同原因:中国
传统封建因素过于强大和顽固;列强侵略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近代化:通俗地讲近代化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是指由传统的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
市场化;由此引起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及社会生活文明化等。【解析】【详解】(1)历程:根据材料一中“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18世纪六七十年
代,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为从思想到政治再到经济(或思想到制度再到器物;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工业革命)。外部条件:根据材料一中“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
,海洋成为通向世界的海洋,东西半球开始互相连接”“清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追求财富、谋利的愿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本的积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化的外部条件有新航路开辟,英国参与早期殖民扩张和
资本积累,开辟广阔海外市场;内部条件:根据材料一中“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近代化的条件还包括,国内农业(圈地运动)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扩张提供基础,农本经济向工商业倾斜等。(2)不同:根据材料二
中“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继洋务运动之后而兴起的近代化运动是戊成维新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对比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从
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根据材料二中“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新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交替,并逐渐取代资本主义模式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从模式、原因、类型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近代化进程与西方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
,中国近代化模式是社会主义模式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模式,中国是被动的近代化,在其进程中呈后进国家的复合性特征,中国非统一性的近代化。不同原因: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经济、阶级、思想和结果等因素等方面分析可知,造成中国
近代化进程与英国不同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近代化传统封建因素过于强大和顽固,列强侵略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且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建立了新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3)历史解释: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
识,运用唯物史观,从宏观到本质,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到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分析可知,所谓近代化,其实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是由传统的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其核心内容表现为,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及其由此引起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