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五石之瓠.pptx,共(60)页,1005.4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161316fc2ea45af6b3e15ec286b7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五石之瓠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书声琅琅书声琅琅C:\Users\Administr
ator\Desktop\图片1.png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真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
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于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闻一多说庄子的人生:“庄子只管穷困了一生,寂寞了一生”。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文化传承与理解C:\Us
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文学常识南华真人——庄子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C:\Users\Administr
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
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未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南华真经——《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
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
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掘出庄子内心的方方面面,
架构出一个立体生动的庄子,我们才知道这个人有多么丰富,而掘出的这些方面,大概还不到庄子内心世界的百分之一,他的灵魂太博大、太丰盛了。所以,谁能说庄子不是一个天大的情种呢?当道人动了情,他的情便一定是弥纶天地、独步
世间。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写作背景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统治者却荒淫无道,残酷压榨百姓,阶级对立异常严重。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就
已经形成的诸侯卿大夫养士之风,到战国时期更加盛行,大批文人墨客汇聚到各国都城,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战争使得奴隶大量逃亡,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当时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冶铁、炼钢技术有了改进,新的工具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由
此带动了商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庄子》的形成,同其他诸子书一样,也是这个变动时期的产物。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
g相关知识庄子的“道”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并对“道”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道”是真实的,有信验的。它没有作为,也没有形迹,可以心心相传而不可以用口传授,可以用
心体验而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在没有天地之前就已存在;它产生了鬼神和上帝,产生了天和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先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却不算老。总之,他把“道”说得玄之又玄,莫测高深,认为修道的
过程就是忘掉天下国家、功名天伦乃至个体生命存在,达到与道同化的境界。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东郭子问道原文: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知北游》译文:东郭子向庄子请教:“所谓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庄子说:
“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小草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砖瓦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东郭子无语了。哲理: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庄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每下
愈况。——严复《救亡决论》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名言警句《庄子》名句①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③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④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
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⑤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⑦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⑧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⑩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
世不竭。⑫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文白对译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植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起来后,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其坚
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当作瓢,却因宽大而没有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什么可盛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而掊之。”用处而击破了它。”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图片1.png谓:对……说。贻:赠送。瓠:葫芦。树:种植。实: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自举:宾语前置,即“举自”,拿起自己。以为:把……当作。则:却。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掊:击破。C:\Users\Admi
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宋国有一擅长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
洗为事。丝絮为营生。固:实在,确实。善:擅长。龟:同“皲”,皮肤冻裂。洴:使动,使……浮起。澼:在水中漂洗。:同“纩”,丝绵絮。事:营生。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有个外来的人
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请与之。’还
是把药方卖给他吧。’鬻:卖。请:请允许我。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客得之,以说吴王。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正巧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越人发兵
侵吴,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说:同“悦”,取悦。难:发难,即发兵侵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C:\Users\Administra
tor\Desktop\图片1.png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制成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
大而无处可容纳呢?看来先生你有蓬之心也夫!”还是心窍不通啊!”一:同样的。或:有的人。异:不同。虑:用绳结缀。以为:把……制成。而:表转折,却。蓬:一种草,弯曲不直。C:\Users\Administrator\Desk
top\图片1.png语言建构与运用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作业时间:20分钟1.识记字音①五石()之瓠()②瓠落()③呺然()④掊()⑤不龟()手⑥洴澼()()⑦()⑧鬻()2.通假字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②世世以洴澼为事()...
.......dànhùhuòxiāopǒujūnpíngpìkuàngyù龟,同“皲”,皮肤冻裂,同“纩”,丝绵絮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3.一词多义(1)[举]①其坚不能自举也()②举世无双()[故事巧
记]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举起)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成功
)。.......动词,拿起来副词,全部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2)[过]①不过数金()②过故人庄()③寡人之过也()[故事巧记]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
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动
词,超过动词,拜访名词,过错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3)[或]①或以封()②而或长烟一空()③云霞明灭或可睹()(4)[固]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③固不如也()④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副词,有时副词,或许副词,实在,确实动词,巩固副词,本来形容词,牢固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4.词
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2)名词的活用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吴王使之将()...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动词,统率部队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5.句式积累
(1)省略句以说吴王.与越人水战.(2)倒装句请买其方百金.(3)判断句则所用之异也.即“以之说吴王”即“吴军与越人水战”状语后置,即“请(以)百金买其方”“……也”表判断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图片1.png思维发展与提升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1.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2.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3.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案:庄
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惠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答案: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
,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答案: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4.本文有何特色?答案:(1)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
。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2)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
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内核。(3)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C:\Users\Administra
tor\Desktop\图片1.png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案: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C:\Users\Administrator\Desk
top\图片1.png审美鉴赏与创造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素材这样积累课内素材对待事物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用
心,只有用心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之所在。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课外素材庄子的“无用之用”庄子在此无可奈何的战国时期,提出“无用”的哲学。而在当时,孟子周
游列国,鼓吹儒家的仁义。儒道两家哲理虽然不同,但是庄与孟两子都不得重用,殊途同归,同样无用。但两人都成为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在两千三百年后的今日,仍有许多人拜读他们的思想。世事难料,当时的各国国君绝对是预料不到的。C:\Users\Administrator\
Desktop\图片1.png庄子继承老子之“无为无不为”的思维,而创造一个新的名词“无用之用”。无为与无用都无害于人与万物,对自然环境不破坏。无为是为国君所设,无建设、无开采、无大建筑、无研究发展,由此,此世界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新产品来摧毁这个本来宁静的
环境。而无用是为个人的目标,一方面不为暴君所利用而去为害,一方面可以自保。以无用处于暴君统治下的战国时期,不仅可以不被暴君所利用,而且在古代都是侍君如伴虎,无用闲居在家还可以安居于此世间,无杀身之祸,仅求安居就满足。C:\Users\Admi
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素材这样运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
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Users\Administrat
or\Desktop\图片1.png“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
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
1.png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
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
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及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持竿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
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
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C:\U
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
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
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
,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
,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
,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的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
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书声琅琅C:\Users\Admini
strator\Desktop\图片1.png相关主题阅读庄子思想哲学思想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
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C:\Users\
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庄子·秋水》又说,
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C:\Users\Adminis
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人对道的认识既不能是简单的
经验认识,也不能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必须是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即超验的形上学的观照。庄子曾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里的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而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
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
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C:\Users\Adminis
trator\Desktop\图片1.png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就用不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
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地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
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物,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他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庄子一再强调君主的残暴。C:\Use
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他说:“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他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
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
,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因此,他对现存的各
式知识系统持蔑视态度,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并把他们统统归结为“道隐于小成,而言隐于荣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见,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纷争纠结之态。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
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伟大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
贤。《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
曰:大巧若拙。”这就是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
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C:\Users\Administrator\D
esktop\图片1.png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相对论认识。庄子的自然原则是和相对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
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庄子的相对主义一方面是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中消极因素的发展,他无限夸大老子的“玄
同”思想,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的“彼”“此”差别,得出了“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主义结论;另一方面,在庄子以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多有独断论的倾向,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作为他们的独断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首先表现为否定客观事物物质的
区别。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其次,在认识论上,庄子片面强调认识的相对性的一面,认为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不足以信赖,因为他们都是相对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
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思想中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游世思想,尤其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
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
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C:\Users\Ad
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因此,在庄子游世思想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新的主题,这就是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来与一个黑暗的世界对抗。这里的对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摆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态,直视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恶意摆布,并且以对
这种恶意摆布的戏谑的欢迎,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嘲讽。游世思想这一隐蔽的主题,与寻求个人内心安宁的传统的自我保护主题,在庄子文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叙述,而是混合在同一种词句奇诡变化的叙述之中。两种主题都是真实的,可是相比之下,以彻底的戏弄姿态对抗和嘲讽的主题,更深刻地表达
了庄子对人在天地之间无路可走这一绝望处境所作的回答。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文学思想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这部文献的出现
,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
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
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
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庄子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文章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其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
的典范之作。其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
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
《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