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6)页,98.0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0e3860642eeb506007374b718242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下期高2022届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
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
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
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
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
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
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
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
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
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
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
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
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
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
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B.
材料二,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C.材料三,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D.材料三,儒
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B.“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D.“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改编题)归心似箭一兵她是在大年三十下午匆忙赶到豫北农村婆婆家的。在村口,她被在疫情防控点值班的村支书拦住做了登记,测了体温,不发烧才进了村。当她提着行李箱戴着口罩推开那扇油漆斑驳的大门时,系着围裙在厨
房的灶台上忙活的婆婆竟然没有认出她。“妈,我是小敏啊。”婆婆惊喜万分,双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小敏啊,看我这眼睛越来越不顶用了,小敏都看不出来了。”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眼睛期盼地向她身后瞅一瞅。“萌萌没来,疫情这么重,我把她
留她姥姥那了。”“哦,赶快进屋吧。”婆婆脸上掠过一丝遗憾,满脸堆着笑说,“你不是说今年医院忙,不回来了吗?咋没打个招呼就来了啊?”“我和别人调了个班,今天回来,初二回去。”她说。一进屋,她就看到了墙上挂的丈夫的遗像。她怔了一下,呆呆地看着照片上的丈夫对着自己
微笑着。丈夫是一位消防官兵。那天也是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做了一桌菜正准备吃,突然接到队里的火情电话。丈夫穿上衣服,女儿急忙绕过桌子跑去抱着他的腿。丈夫抱起女儿亲了一口:“萌萌乖,和妈妈在家不要淘气,爸爸一会儿就回来了。”看着丈夫急切的神情,她走上前,为他把扣子扣上:“萌
萌来,让爸爸赶快走,你没看到爸爸归心似箭的样子吗?”丈夫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无数次问她,爸爸啥时候回来啊?归心似箭是啥意思啊?她含着泪说,归心似箭,就是遇到国家和人民的紧急大事,急着赶过去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的心情。“小敏,洗洗手吃饭吧。”婆婆
看到她发呆地看着儿子的照片又掉泪了,端着一碗水饺在旁边说。她摘下口罩,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掏出一包医用口罩。“妈,现在外面的疫情非常严重,我给你带了一包口罩,你在家不要出门,如果非得出门,一定戴上口罩,回来后一定要洗洗手。这是一瓶消毒
液,这是喷壶,家里多消消毒,特别是院子门口多喷喷。”丈夫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婆婆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供他考上了军校。每次丈夫和她谈到自己的身世,就会默默流泪,这时她会给丈夫轻轻擦干眼泪……丈夫走了以后,她想把婆婆接到南方自己生活的城市一起住,可婆婆不去,她说舍不得自己养的
鸡鸭,舍不得豫北的这个村儿,这个院儿,几分地里的活儿……她就每年春节带着女儿萌萌回来看婆婆。每次回来,婆婆总是早早地在村口迎接她和女儿。“我从电视里看,今年这疫情可严重啊,全国都影响了。咱村的大喇叭这两天也在一个劲广播呢。”“是啊,妈,全国去了好多医疗队,我
们医院可能也要去。”“工作忙就不要管我了,我一个人在家有吃有穿的,啥也不缺。”吃完饭,她看到婆婆正给擦得一尘不染的丈夫的遗像上香烧纸钱,看着婆婆佝偻的身影,望着微笑着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的眼泪又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婆婆走过
来。“孩子别哭了,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她抬头看到婆婆没有哭,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突然,她的电话响了,单位的……“妈,我得走了,我们医院组织了医疗队也要去援助,要求我今晚赶到单位,明早出发……”她一边
收拾行李一边急切地对婆婆说。婆婆急忙跑到里屋,提了几个塑料袋子:“这是萌萌爱吃的糯米丸子,这是你爱吃的豆包……还有,这红包是给萌萌的压岁钱,我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的新钱,到超市买的红包……”“妈,你不用给萌萌压岁钱,她不缺钱。这是我给你的一千元钱,你收好了,别舍不得花,想买点啥
就买,我得赶紧走。”她急切地想赶回单位,突然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贴切含义。她最后看了一眼丈夫的遗像,提着行李箱就向外走。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了她,不让她出村:“不行啊,再急你可能也走不了了,现在出租车、公交车都停了,私家车更不让跑了。”她说明了情况,急得皱起了眉头。村支书接着说:
“你别急,你的事确实万分重要,我给派出所说一下试试。”一辆警车停在了村口。她提着行李放到后备箱,拉开警车车门坐上了车。一直紧跟着她的婆婆急忙走到警车边,拍着玻璃,喊她的名:“小敏,小敏……”她急忙落下车窗:“妈,你回去吧,五一节我带着萌萌
再来看你。”婆婆把头伸到车里,伏在她耳际,用布满皱纹的手挡着嘴压低声儿说:“孩儿啊,遇到好的你就再找一个吧,啊,别亏待了自己……”(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她被村支书拦住做登记、测体温,
展现了以豫北农村为代表的基层到位的防控措施,让人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B.小说中“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一“走”一“停”的矛盾动作写出了婆婆的遗憾之情。C.婆婆“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新钱以及在儿媳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时
“提了几个塑料袋子”等细节体现她关爱晚辈的朴实情感。D.小说以疫情暴发为宏观背景,以主人公在年三十匆匆来又匆匆走为微观背景,展现了她义无反顾逆行“参战”的家国情怀。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略写村支书和派出所联系的情节,因为这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显示出作者对情
节安排的匠心独运。B.“女儿无数次问她”这一句话感人至深,引出下文“她”对“归心似箭”的解释,也深化了小说主旨。C.小说运用补叙手法写丈夫当年赶赴火情现场的场景,映衬主人公援助疫区之举,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D.结尾写“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
了她”,既照应开篇,也表现了村干部对工作的严谨负责。8.请简要分析婆婆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4分)9.小说以“归心似箭”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10~14题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祖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佐周代魏有功,为柱国。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父昺,袭封,隋安州总管、
柱国大将军,高祖生于长安,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
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尽得其箭于其尸。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射猎驰骋示
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十三年,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留守太原,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教止高
祖,其事遂已。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高祖觉之,乃阴为备。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杀之以起兵。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六月已卯,传檄诸郡,称
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开仓库赈穷乏。所经隋行宫、苑御,悉罢之,出宫女还其家。甲子,高祖入京师,进封唐王。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10.下列对文中画波
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B.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C.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
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D.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赐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也有朝代皇帝以国姓赐与功臣,以
示褒宠。文中指西魏皇帝赐子李虎鲜卑姓氏大野氏。B.太尉,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秦汉以太尉为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军事长官,因权势过重,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C.突厥,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
重要的游牧民族。D.剑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贵族、大臣佩剑,秦制上殿不得佩剑。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出身显贵。他的七世祖晋末称王,
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因辅佐功追封为唐国公,父亲李昺为隋柱国大将军,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B.高祖警觉机变。杨玄感将反叛,高祖最先发觉,并及时奏报皇帝,后来隋炀帝猜忌他,他察觉后,就纵情饮酒并收受馈赠米掩藏形迹。C.高祖善射有谋。击母端儿箭无虚发;突厥犯边,隋军兵少不能敌,高祖外示闲暇以感敌,另
选善射者为奇兵设伏,最终打败突厥军队。D.高祖乘势起兵。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四起,高祖借突厥犯边诛杀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起兵后又派刘文静出使连和突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
曰:“可得死否?”(2)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14.有鉴于隋朝的倾覆,唐高祖李渊在进入长安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抚关中民众,邀买天下民心?(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
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改编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②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③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④。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本诗写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轼结束三年远放海南岛生涯时所作
。②参、斗:星宿名。③鲁叟:指孔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声,《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渡海时所见之景,诗人结束了在暗夜里“苦雨终风”的煎熬,终于看见“参横斗转”的晴朗夜空,写景之中蕴含诗人的惊喜之情。B.第三句既写出了风恬雨霁、星月交辉的海天美景,又巧妙引出下句“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抒情与评论,语言洗练而境界开阔、意蕴深远。C.诗人引用孔子“道不行,乘
桴浮于海”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远放到海南期间艰苦凄凉的生活,表明自己已完全丧失了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D.用诗人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而诙谐地“粗识”一词,其实是有了深切的体验与领悟。16.诗歌最后一句,字面
意思是“这次海南之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游历”,结合全诗及你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分析这句诗的意蕴。(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抓住季节典型特征,描绘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
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改编题)旧体诗一般有严格的声韵等格律要求,让不少现代人。机器人写旧体诗,尽管多有瑕疵,但大体骨架和形貌基本能做到像模像样,不会。而现代诗由于没有固定字数合声韵格律的要求,对
人来说似乎比较简单,可对机器人来说,恰恰是容易让其迷糊“乱码”的无形障碍。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毕竟只是被人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主体。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因为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所以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更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将水
泊梁山的聚义故事作为内容或标题,让人工智能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它究竞是像《水浒传》那样把梁山好汉看作豪杰,还是像《荡寇志》那样把他们写成贼寇?这对机器人来说就了,因为它所安装的是“芯”,缺少此项功能。这就是说,让人工智能进行人世间稍微复杂一些的观
念权衡和价值取舍,不啻;而透析社会生活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向背,恰恰是作家驾驭文学之身破浪前行不可迷失的方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望而生畏有碍观瞻力不从心对牛弹琴B.望而生畏妨碍视听无能为力对牛弹琴C.退避三舍妨碍视听无能为力白费口舌D.退避
三舍有碍观瞻力不从心白费口舌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不是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具备创作的导主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B.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其核心价
值观只能依赖人的确定和指引C.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D.这表现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仅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而且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确定和指引20.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
法和之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是(3分)A.文学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B.公务人员要有服务意识,要深入到百姓中去,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C.那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水便泼了些在台阶上。D.我们要学会和人沟通,学会理解,这样
才能打破两代人之间那一层厚厚的障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利器。暴力的语言,配合看似正义的观点,其破坏力量不可小觑。《礼记》有言:君子慎独。“键盘侠”以自身为标杆道德绑架他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需要
浇一盆冷水清醒一下。“键盘侠”是一个网络词语,指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毫无疑问,“键盘侠”从出现开始,①______。但也只有他们尚且不自知地沉浸在网络评论区里,一个个“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对各类网络事
件评头品足,②______,殊不知,真正的侠客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会是评论区里义愤填膺,现实面前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其实真正的“键盘侠”,③______,而不是“键盘”。键盘可以成为两种不同性格的分割线,但侠气却是不容分割的。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今年随着武汉疫情在
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投稿到《重庆晚报》的“防疫一线”栏目。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月考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偷换概念,“它”指的应是“家国天下”;C.“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原文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D.不合文意,“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
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行不悖,“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故选B。2.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
平”。故选A。3.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与论据的能力。D.“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故选D。4.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
“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每点2分,共4分)5.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
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
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每点2分,共6分)6.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B.小说中“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一“走”一“停”的动作并不矛盾,“疾步走过来”是为了迎接,“突然停了下来”是为了“向她身后瞅一瞅”,看孙女是否
回来。当听到孙女没回来后,才产生了“遗憾之惰”。这“遗憾之情”也不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整个情节表现出来的。故选B。7.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小说运用的不是补叙。小说在叙述中
心时间的过程中,插入丈夫当年赶赴火情现场的场景,这样的情节安排属于运用插叙手法,补叙一般放在结尾,插叙是穿插到记叙之中。故选C。8.①慈爱,在儿媳临走时,给儿媳装上儿媳和孙女爱吃的食品;②隐忍,儿媳看着儿子的遗像流泪,而婆婆“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她的隐忍令人动容;③大爱
,将儿子送往消防部队又支持儿媳去抗疫,有大局意识,无不体现了她的大爱无私。(每点2分,共4分)9.①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把小敏大年三十赶回家和急着返回医院,以及丈夫着急返回部队几个主要事件概括起来。②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小说以“归心似箭”为线索
,申联起回家、返回部队和返回医院三个情节,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③揭示小说主旨,“归心似箭”的标题,展现了小敏夫妻义无反顾、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10.C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大业十一年,高祖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还击龙门的贼寇母端儿,射七
十箭全部命中,贼寇败逃。本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是官职,不能断开,排除AB;“击龙门贼母端儿”,“龙门贼母端儿”是“击”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C。11.B此题考查识记和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秦汉以太尉为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军事长官”理解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太
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故选B。12.A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因辅佐功追封为唐国公”理解有误。依据文句“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理解可
知,是“周闵帝受魏禅后追封李虎唐国公”,故此项移花接木了。故选A。13.(1)高祖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供职),炀帝问王氏,王氏用高祖有病回禀(炀帝),炀帝说:“可能会死吗?”(2)李世民说:“势态危急,可以行动了!”不久炀帝又派使臣快马赶来赦免高祖,起兵发难才中止。【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
力。(1)得分点:“甥”,外甥女;“对”,回禀;“王氏对以疾”是一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即“王氏以疾对(之)”;“可得……”,固定句式,“可能……吗”。(每点1分,共4分)(2)得分点:“急”,紧迫,危急;“举事”,行动,指发动武装起义;“已而”,不久;“已”,停止。(每点1分,共4分)14.(
1)开仓救济穷困百姓;(2)将所经之处隋帝行宫、园林禁苑,全部废止;(3)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家。(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高祖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他的前七代先祖李皓,晋末时占据秦、凉二州,自称为王。祖父
李虎,西魏时被赐姓大野,官做到太尉,与李弼等八人辅助北周取代西魏有功,都成为加“柱国”衔的最高武官。北周孝闵帝承继西魏帝位时,李虎已去世,便追认他的功劳,封为唐国公,父亲李呙,承袭其父爵位封为唐公,任北周的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高祖在长安出生,性情宽厚仁爱,袭位封为唐公。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高祖姨
母,因此文帝与高祖亲近友爱。文帝任北周宰相时,恢复高祖姓李。炀帝征讨辽东,派高祖在怀远镇督运军粮。杨玄感想要谋反,他随从炀帝征辽的兄弟们尽都逃回,高祖事前察觉,禀报炀帝。这时,隋朝政务荒废,天下大乱,炀帝
多凭猜忌杀戮大臣。他曾因事召见高祖,高祖有病,未按时谒见。高祖的外甥王氏,在后宫供职,炀帝问王氏,王氏回禀高祖有病,炀帝说:“可会死吗?”高祖听说后更为恐惧,于是放肆饮酒、收受馈赠,借以掩藏行迹。大业十一年(615),高祖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还击龙门的贼寇母端儿,
射七十箭全部命中,贼寇败逃,从尸体上尽数收得所射的箭。突厥侵犯边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迎击,隋军兵少,不足抵敌。高祖射箭捕猎纵马驰骋,以示兵力悠闲有余;又另选擅长射术的士兵埋伏作为出奇制胜之军。敌寇遭遇高祖,犯疑不敢交战:高祖趁机攻击,突厥军大败而逃。大业十三年(617),炀帝南游江都
,天下盗寇四起。高祖留守太原,而他所在地区盗贼越来越多,突厥屡屡侵犯边塞,高祖出兵不见功效,炀帝派使臣来抓高祖到江都,高祖十分恐惧。李世民说:“势态危急,可以行动了!”不久炀帝又派使臣快马赶来赦免高祖,起兵发难才中止。副留
守、虎贯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商量趁着到晋祠求雨的机会除掉高祖。被高祖察觉,便暗地做了防备。开阳府司马刘政会指控王威、高君雅谋反,高祖当即在座位.上把他们抓了。十七日,突厥进犯边境,高祖传令军中说:“有人告
发王威、高君雅招来突厥,现证实果然如此。”于是杀了王、高二人趁势起兵。并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相约媾和。六月已卯日,高祖向各郡发布军事文告,号称是禁暴救乱的义兵,设置大将军府,建立左、中、右三军,开仓救济穷困百姓,将所经过的隋帝行宫、园林禁苑
,全部废止,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家。甲子日,高祖进入京城,晋封高祖唐王。义宁二年(618)正月初一,隋恭帝下诏:唐王李渊可佩剑径直上殿,入朝可不按臣子礼仪小步快行,朝拜皇帝不自报名号。唐朝武德元年(618)五月二十日,高祖在太极殿登皇帝位。15.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暗示自己被远
放到海南期间艰苦凄凉的生活,表明自己已完全丧失了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错误,“空余鲁叟乘桴意”这句诗苏轼幽默的嘲讽自己现在虽也乘桴于海,但没有孔夫子的境遇,表明自己经历了一番政治磨难之后洞察圣人之心,虽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无奈,但并没有完全丧失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故选C。16.①被贬海南遇赦北还的
喜悦。诗人被贬海南后遇赦渡海北归,且在渡海时眼见雨过天晴、海天澄明之景,才禁不住喜悦发出“兹游奇绝”之叹。②对政敌打压排挤的调侃蔑视。诗人一生宦海沉浮,远贬蛮荒州,几乎“九死南荒”,诗人却坚决地表示出没有悔恨,语气充满调侃,显示出对政敌的蔑视。③对坎坷人生的乐
观旷达。“九死南荒”的不幸遭遇,一贬再贬坎坷人生,诗人未有抱怨之情,反认为“冠绝平生”,体现豁达的胸襟与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共6分)1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18.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望而生畏:意思是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由“旧体诗一般有严格的声韵等格律要求”可知,写旧体诗很难,人们很害怕去写,故选“望而生畏”。有碍观瞻:妨碍了他人视觉,让人看到了他就没
有心情去欣赏别的美好事物。妨碍视听:影响视觉和听觉。结合语境“尽管多有瑕疵,但大体骨架和形貌基本能做到像模像样,不会……”也就是说机器人写的诗不会让人看不下去,故选“有碍观瞻”。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无能为力: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
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由“因为它所安装的是“芯”,缺少此项功能”以及前文可知,机器人有心做但是办不到,故选“力不从心”。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白费口舌:谈话一无所获。由“让人工智能进行人世间稍微复杂一些的观念权衡和价值取舍”以及后文
可知,人工智能根本不清楚人类的内心世界,故选“对牛弹琴”。故选A。19.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子“不仅表现”与“所以”关联词搭配不当,故将“所以”改为“更体现”。排除D。原句子“因为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所以它不具备创作的
主导思想”强加因果,将“因为”与“所以”去掉。“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中“确定”和“指引”顺序颠倒,不合逻辑,故改为“确定和指引”排除AC。故选B。20.D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子用了借代的修辞。A.夸张的修辞。“一
千个哈姆莱特”。B.暗喻的修辞。“生根开花”比喻走进群众中。C.拟人的修辞。扁担“惨叫了一声”。D.借代的修辞。“厚障壁”代指沟通困难。故选D。21.【示例】①就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②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侠客③还是注重一个“侠”字(每点2分,
共6分)22.【示例】①“键盘侠”道德绑架他人的行为不可取。②“键盘侠”不是真正的侠客。③“键盘侠”不应只关注“键盘”。(对1句1分,2句3分,3句5分)23.【审题】材料关键点是针对“谣言”应该如何处置。材料给出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谣言“一定要封杀”“追究
发布者的责任”,有人则认为“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其实网友的辩论只是提供一定的思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对谣言的处置方式。如“封杀谣言”是一种,但“封杀”了一种,是不是还有其他谣言冒出呢?故而治标不治本。针对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辟谣”与
“教会民众正确知识”等处置方式,一般认为,相信谣言一是因为民众没有获取真实信息的畅通渠道,二是因为民众的科学知识水平不够高,因此更容易被“忽悠”,“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而且“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由此可见,长远的治根的方法,显然是要提高民众的科学知识水平;而要让民众
了解真实信息,既需要权威部门及时发布,也需要及时进行“辟谣”。其次,对于谣言的“本心”,以及其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再次,我们在面对谣言时应该怎么做,不信谣不传谣,尽量减少谣言的传播等。总之,可秉持的
论点多种多样,学生可抓住其中一个或几个观点,进行合理的论述。【立意】1.封杀谣言,刻不容缓;绝不能让谣言再飞一会儿;对谣言要坚决说“不”。2.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谎言只会被真相拆穿。3.杜绝谣言,首先
要传递真相;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疫情有毒,网络谣言更有害!4.谣言面前,不做“看客”,要当“剑客”;谣言止于智者。5.打击谣言和公开真相应同步进行;别因好心做了传谣者;打击谣言,注意方式方法。6.解谣言之“
毒”,首先要用“法律”;依法治“谣”是重要抗疫举措。7.每次传谣都是制造恐慌;初衷好,不代表可以传谣;疫情已肆虐,不让谣言再猖獗。8.谣言面前,擦亮双眼;辨别谣言,长点心眼;疫情汹汹,传谣就是添乱。9.打击谣言,但不宜“棒杀”;面对谣
言,既要“打”也要“梳”;防止谣言,须先教再打。【素材】1.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谣言便开始蔓延;而今疫情当前,谣言更是大行其道,祸乱苍生。古语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立于纷繁复杂的网络流言浪潮中,面对其间鱼目混珠的大量谣言,我们理应保持冷静,科学辨识,如此方能共渡难关。2.如今
新冠来袭,举国惶恐,“服用烈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亦不胫而走,须臾间传遍大江南北。然而,只要我们冷静下来,科学辨识,稍有判断力的人便可发现这个谣言是多么苍白无力:酒精确实可以杀死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大部分病毒,但饮
用烈酒时根本没有足够浓度的酒精与病毒接触,只会增添身体代谢负担,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越来越多智者的影响下,此类言论业已得到有效控制,呼声渐止,疫情也开始形势日好,难关已近尾声。其实以公众的科学素养,做出这样的判断本也不难,无非是在大环境影响下一时冲动而失去了判断力。可见
,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科学辨识,才能在谣言面前保有一定判断力而不为所动,才能共渡难关。3.当下,各社交平台风靡一时,言论的散播速度可畏。你我不假思索的按下转发键,便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造谣可恶,传谣可耻。传谣的成本为零,人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在谣言漫天的时候,又怎么能说按下转发键的人是无辜的
呢?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2020-2021学年下期高2022届第一阶段测试语文一、命题说明(一)命题范围背诵篇目:《虞美人》《离骚》初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1、论述类文
本和实用类文本合并考查,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2、小说阅读,2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3、文言文阅读3道客观题,1道翻译题,1道主观题。4、诗歌鉴赏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5、默写8分,2句。6、语言文
字运用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其中一道客观题考察修辞手法,主观题考察补写句子和语段压缩。7、作文考察议论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二)考试侧重点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如正确使用词语,辨析病句,归纳概括文中要点;突出难点,如文言文常识和翻译、筛选理解文本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蕴。(三)试题特色(
1)体现高考语文考试变化趋势,题型较新,题型设置与2021年八省联考题型一致。(2)选材上注重突出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如现代文阅读Ⅰ;体现语文学科的文学性特点,如古诗文阅读、理解性默写;同时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社会现实,如小说《归心似箭》,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键盘侠”的定义、作文涉及的谣言现象;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碰撞,如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人工智能写诗。(3)试题主要源自各省市重点中学的高一入学考试题至高三月考真题,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
况进行了改编和部分原创,删去偏、怪、难的部分,注重基础,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运用能力,主要在鉴赏评价方面设置难点,引导学生扎实基础、提升鉴赏能力。二、双向细目表题序考点分预设难度一级
二级三级值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1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30.652理解作者观点态度30.653分析论点与论据30.754分析论证思路40.755筛选概括信息并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见解60.45现代文阅读Ⅱ6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30.657把握小说内容、艺术手法特点30.658分析小
说人物形象40.859分析小说标题作用60.45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10断句30.6511文学常识的积累和理解30.4512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30.651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80.6514理解归纳文章重要信息30.75古诗15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30.7516
分析诗歌意蕴60.65默写1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0.85语言文字运用18正确使用词语30.7519辨析并修改病句30.6520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30.8521情境补写60.6522变换句式和语段压缩50.75作文23写作600.6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
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