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1.21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fac342ba886e47c5a4d701d1a18eb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下谋划发展。下列措施中与该理念不相符
的是()A.开发新能源B.实施垃圾分类C.倡导“低碳出行”D.使用一次性餐具【答案】D【解析】【分析】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
;反之,“碳足迹”就越小。【详解】A、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不符合题意;B、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B不符合题意;C、倡导“低碳出行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碳足迹,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不符合题意;D、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减小碳足迹,不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2.大鼠经药物苯巴比妥处理后,肝细胞开始分裂导致肝脏体积增大
。停药一周后,肝脏体积会恢复正常。肝脏体积恢复正常的原因是()A.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C.细胞凋亡D.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
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细胞凋亡是
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停药一周后,肝脏体积会恢复正常,这是因为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数目减少,肝脏体积变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3.雌
蚕蛾会传递某种信息,引诱雄蚕蛾前来交尾。现将4组雄蚕蛾分别作如下处理:第一组破坏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第二组遮盖复眼,第三组封闭口器,第四组不做处理;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最迟钝。由此证明
雌蚕蛾传递的信息类型最可能是()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
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由题干“将4组雄蚕蛾分别作如下处理:第一组破坏触角
上的嗅觉感受器,第二组遮盖复眼,第三组封闭口器,第四组不做处理;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最迟钝”可知,信息不是通过视觉(第二组)和味觉(第三组)接受的,不是物理信息,而是通过嗅觉感受器接受信息,属于化
学信息,ACD错误,B正确。故选B。4.根据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森林群落分为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等。与其他森林群落相比,热带雨林的特点不包括()A.物种丰富度最大B.净初级生产量最
大C.季节性变化最明显D.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详解】AD、热带雨林的气候适宜,生物种类多,物种丰富度最大
,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D不符合题意;B、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总量中扣除呼吸消耗部分后的剩余量,热带雨林的植物类型多,光合作用旺盛,净初级生产量最大,B不符合题意;C、热带雨林全年气候炎热,季节性变化较其他森林群落不
明显,C符合题意。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细胞周期受多种蛋白因子调控以保证相邻时期之间的转换。Mad2蛋白可提供一个“等待”信号调控后期的开始,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面后,Mad2蛋白将被降解并启
动后期的进行。5.某药物可使Mad2蛋白提前降解,导致染色体异常分离,该过程可导致细胞发生()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6.下列关于Mad2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
Mad2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B.Mad2蛋白会影响染色质螺旋化C.Mad2蛋白含量在有丝分裂时呈周期性变化D.Mad2蛋白是保证细胞正常分裂的重要物质【答案】5.D6.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分裂时为止的过程。一
般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是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准备时期,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5题详解】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面后,Mad2蛋白将被降解并启动后期的进行,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
均匀地移向两极。某药物可使Mad2蛋白提前降解,导致染色体异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细胞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D。【6题详解】A、Mad2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
合成,A正确;B、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Mad2蛋白是有丝分裂后期的调控因子,并不会影响染色质螺旋化,B错误;CD、Mad2蛋白可以控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在有丝分裂时呈周期性变化,Mad2蛋白是保证细胞
正常分裂的重要物质,CD正确。故选B。7.人体胃的壁细胞质膜上存在一种质子泵,能吸收K+、排出H+,从而促进胃酸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质子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运输H+和K+,不具有特异性B.转运H
+和K+方式均为主动转运C.在发挥作用时形状会发生改变D.其抑制剂可缓解胃酸过多导致的胃溃疡【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质子泵能吸收K+、排出H+,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转运。【详解】A、质子泵只能
运输H+和K+,具有特异性,A错误;B、据图分析,质子泵能吸收K+、排出H+,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转运,B正确;C、质子泵是载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使物质分子通过,C正确;D、质子泵排出H+,从而促进胃酸的
分泌,其抑制剂可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导致的胃溃疡,D正确。故选A。8.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在发令枪响后0.1秒以内起跑将被判定为抢跑。这一标准是国际田径联合会基于正常人的听觉反应速度极限设立的。以下因素中与反应速度无关..的是()A.运动员的训练水平B.运动员的精神
状态C.神经递质的种类D.中枢兴奋剂的使用【答案】C【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的【详解】短跑比赛是运动员经后天训练学习习得的,属
于条件反射,该过程中,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需要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结构,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训练水
平、运动员的精神状态以及中枢兴奋剂的使用都会影响此反射过程,影响反应速度,但神经递质种类只影响是否产生兴奋,不影响反应速度。C符合题意。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从一块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指骨化石中提取线粒体DNA,经PCR扩
增、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具有欧、亚血统的现代人类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大约1-4%来自尼人。9.下列关于线粒体中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中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质B.线粒体DNA彻底水解得到脱氧核苷酸C.线粒体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D.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
定律10.通过比对现代人和尼人的基因组序列,可以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证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尼人产生的适应性变异决定进化的方向B.化石和基因组测序都可以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证据C.古人类进化成现代人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D.具有欧、亚血统的现代人祖先与尼人之间不存
在生殖隔离【答案】9.C10.A【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9题详解】A、线粒体中的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
A错误;B、DNA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B错误;C、线粒体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即新形成的DNA中有一条链来自模板DNA,C正确;D、孟德尔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线粒体基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
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A错误;的B、化石证据是通过研究各地质时期不同地层的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获得的生物进化的证据,基因组测序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两者都可以为研究人
类进化提供证据,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古人类进化成现代人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具有欧、亚血统的现代人类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大约1-4%来自尼人,说明具有欧、亚血
统的现代人祖先与尼人之间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A。11.研究人员利用中华猕猴桃(果大、不抗寒)和狗枣猕猴桃(果小、抗寒)进行体细胞杂交,成功培育了果大、抗寒的可育杂种植株,其育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灭菌后的聚乙二醇可诱导原生质体发生融合B.
可通过观察质膜表面的双色荧光来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C.杂种细胞须经过愈伤组织和胚状体阶段才能形成杂种植株D.抗寒能力是鉴定杂种植株是否符合要求的检测指标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
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振动、电刺激和聚乙二醇,因此,利用灭菌后的聚乙二醇可诱导原生质体发生融合,A正确;B、当观察到质膜表面
含有红绿两种荧光时,说明两种原生质体已经融合,故可通过观察质膜表面的双色荧光来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B正确;C、杂种细胞经过愈伤组织和根、芽阶段也能形成杂种植株,C错误;D、该研究将中华猕猴桃(果大、不抗寒)和狗枣猕猴桃(果小、抗寒)进行体细胞杂交,成功培育了果大、抗寒的可育
杂种植株,因此,抗寒能力是鉴定杂种植株是否符合要求的检测指标之一,D正确。故选C。12.三氯蔗糖是一种人造甜味剂,因不易被人体吸收,常被视为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最近,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发现,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从骨髓进入胸腺发育的T
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的小鼠,细胞免疫基本不受影响,体液免疫减弱C.以上研究提示在饮料和食品生产中应该禁用三氯蔗糖D.以上研究提示三氯蔗糖可能用于治疗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的自身免疫病【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
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但要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还
需要经过抗原刺激等过程才能实现,A错误;B、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题意可知,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则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会减弱,B错误;C、三氯蔗糖是一种人造甜味剂,因不易被人体吸收,常被视为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添
加剂,且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故以上研究提示在饮料和食品生产中应谨慎使用三氯蔗糖而非禁用,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故三氯蔗糖可能用于治疗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的自身免疫病,D正
确。故选D。13.对某种群开展了连续8年的跟踪调查(不考虑迁入迁出),当年年末种群数量是前一年年末种群数量的λ倍,λ值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2年年末,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最大B.第4年年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增长型C.第6年年末,种群数量与第2年年末相等D.第8年年末,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B【解析】【分析】当年年末种群数量是前一年年末种群数量的λ倍。说明,当λ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λ值小于1时,种群
数量呈下降趋势。【详解】A、当年年末种群数量是前一年年末种群数量的λ倍,结合题图可知,第4年年末,λ=2,说明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最大,A错误;B、第4年年末,λ=2,说明第4年年末种群数量是第3年年末种群数量的2倍,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第2年年末和第6年年末的λ=1,而在此之间λ>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到第6年年末,种群数量比第2年年末多,C错误;D、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此
时λ=1。可见,第8年年末λ<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B。14.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各种指示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匀浆遇适宜浓度的碘化钾溶液呈蓝色B.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蓝色C.电泳指示剂溴酚蓝可使电泳后的DN
A条带呈蓝色D.溴麝香草酚蓝可用于探究氧浓度为5%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
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
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A、马铃薯匀浆遇KI-I2溶液呈蓝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A错误;B、DNA溶液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可观察到溶解有DNA的
溶液呈蓝色,B正确;C、缓冲液中含有溴酚蓝作为电泳指示剂,不能将DNA染色,C错误;D、CO2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而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写不能用于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B。15.甲流病毒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其表面的血凝素抗
原(HA)可识别宿主细胞的特定受体。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抗HA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甲流病毒的诊断。下列关于此技术流程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可多次对小鼠注射抗原HA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
进行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C.细胞融合后可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D.抗HA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甲流病毒的核酸检测【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步骤:对小鼠进行免疫→提取B淋巴细胞→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
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克隆化培养和扩大化培养→最终注入小鼠体内→从腹腔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制备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时,应将血凝素抗原(HA)多次注入小鼠体内,以激发小鼠产生更多相应的B细胞,A正确;B、制备单克隆
抗体需要将已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对杂交瘤细胞培养,此过程中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B正确;C、细胞融合后可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用转移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抗HA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甲流病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HA的检测,不能
用于核酸检测,D错误。故选D。16.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将秸秆、木屑等经发酵生产获得乙醇。研究人员经过诱变、筛选、纯化,选育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利用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加工等步骤生产乙醇,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注:富集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控制将目标微生物培养成优势种的培养方式)的A.采集到的黑土壤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进行富集培养B.富集培养后的菌液涂布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C.乙醇发酵过程中需对温度、pH、产物等指标进行监测D.乙醇
属于可再生能源,其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A【解析】【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1)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2)如果产
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详解】A、在进行富集培养前不对黑土壤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避免杀死菌种,A错误;B、为了选育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富集培养后的菌液涂布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B正确
;C、温度、pH、产物会影响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因此乙醇发酵过程中需对温度、pH、产物等指标进行监测,C正确;D、乙醇可用糖类发酵的方法获取,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乙醇的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故选A。17
.自然条件下,苍耳只有在一天日照时间短于15.5小时才开花。下图表示“光调节苍耳开花”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光的主要作用是为苍耳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B.感受日照时间刺激的部位是茎尖而非叶片C.苍耳开花需要的条件可能是黑暗时间长于8.5小时D.将
苍耳引种到不同地区不会改变其开花日期【答案】C【解析】【分析】苍耳只有在一天日照时间短于15.5小时才开花,说明苍耳是短日照植物。【详解】A、实验中光的主要作用是为苍耳的开花提供信号,A错误;B、实验中叶片接受光照时间是16小时则不开花,叶片感受日照时间为12小
时植株开花,则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刺激的部位是叶片,B错误;C、苍耳只有在一天日照时间短于15.5小时才开花,叶片接受日照12小时,也能开花,则说明苍耳开花需要的条件可能是黑暗时间长于8.5小时,C正确;D、由于不同纬度的地区,满足长日照条件的日期不同,则将苍耳
引种到不同地区会改变其开花日期,D错误。故选C。18.1926年,温特设计了一种燕麦胚芽鞘弯曲实验进行生长素的定量分析。实验在全暗、22-23℃、湿度92%的条件下按图甲进行,结果如图乙所示。将去顶胚芽鞘弯曲10°时,2
mm3凝胶块(如图甲Ⅰ)中的生长素含量作为1个燕麦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暗处实验是为了防止单侧光引起生长素横向转移B.温度、湿度、凝胶块的大小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图甲情况下,凝胶块Ⅰ中含生长素为3个燕麦单位D.随胚芽鞘顶端数目继续增加,弯曲角度将逐
渐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可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的琼脂块后,有琼脂块的一侧会弯曲生长,说明尖端的生长素能够向下运输到琼脂块。2、分析图乙可知,去顶的胚芽鞘放置9个琼脂块时弯曲程度达到最大。【详解】A、避光条件下进行该实验,有利于排除单侧光的影响,A错误;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因变量为弯曲角度,温度、湿度、凝胶块的大小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C、通过图甲知,放置凝胶块Ⅰ后去顶胚芽鞘弯曲α=30°,由图乙曲线可知,去顶胚芽鞘弯曲角度与凝胶块Ⅰ中生长素含量并不成正比,因此凝胶块Ⅰ中含生长素不
是3个燕麦单位,C错误;D、由图乙可知,随胚芽鞘顶端数目继续增加,弯曲角度逐渐增大,D错误。故选B。19.端粒是染色体两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缩短,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端粒酶以其携带的RNA为模板
(含短重复序列5'-UAACCC-3')使端粒DNA序列延伸,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端粒酶向右移动完成C链的延伸B.端粒酶中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C.端粒酶延伸端粒DNA的短重复序列为5'-GGGTTA-3'D.端粒酶的检测及激活可用于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特殊的DNA序列,其长度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缩短,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端粒酶以其携带的RN
A为模板(含短重复序列5'-UAACCC-3')使端粒DNA序列延伸”,说明细胞能够保持分裂的原因是端粒酶保持活性。【详解】A、由图可知,为了修补端粒内侧的受到损伤的DNA,端粒酶向右移动以自身所含短重复序列5'-UAACCC-3'为模板,完成G链的延伸,A错误;B、
分析题意可知,端粒酶中含有RNA是修补损伤DNA的模板,不参与翻译蛋白,其上相邻的3个碱基不是翻译蛋白质的密码子,B错误;C、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碱基是U,由于模板含短重复序列5'-UAACCC-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端粒酶延伸端粒DNA的短重复序列为5'-GGGT
TA-3',C正确;D、端粒酶活性增强,可维持端粒的长度不缩短,使细胞永久增殖而癌变,因此端粒酶检测及激活可用于肿瘤的诊断,但不能用于治疗,D错误。故选C。20.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如图所示,细胞①标注部分基因,细胞
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着丝粒均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相连B.细胞②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ⅡC.细胞③含有两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D.细胞④⑤⑥⑦最多共有4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
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示为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细胞①中着丝粒均与来自两极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相连,A错误;B、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
胞或第一极体,处于后期Ⅱ,故与之同时产生的细胞②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C、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2套遗传信息,C错误;D、根据细胞③推测细胞①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的交叉互换(互换),因而细胞④⑤⑥⑦最多共有AbD、ABD、aBd、abd4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危害草原的主要啮齿动物为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其中高原鼠兔营地面生活,既与牲畜争食牧草
,也在地表挖掘洞穴破坏草原植被;高原鼢鼠营地下生活,除啃食牧草根部之外,还会挖掘洞道,严重破坏草地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若尔盖草原的牧草和高原鼠兔的种间关系为______,牧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会流入高原鼠兔等初级消费者,其余
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2)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生活习性的不同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两种动物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_______(填“重叠”或“分化”)。(3)下列能有效防治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措施有哪几项?____
_(A.布设捕鼠笼B.投放毒饵C.施用除草剂D.改善鹰的栖息环境)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________可作为评价防治效果的指标。(4)若尔盖草原大面积退化,导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为改善草地生态,人们将草种和有机肥拌匀后撒播,提高了出苗率,也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
,但不会使该草原演替为森林,原因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①.捕食关系②.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作为枯枝败叶流向分解者(2)①.垂直②.分化(3)①.ABD②.种群密度(4)①.自我调节②.高寒草地的气候不适合、高寒草地的土壤和水
分不适合森林的演化【解析】【分析】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
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小问1详解】草原鼠兔和牧草之间为捕食关系,草原鼠兔是捕食者,牧草为被捕食者。牧草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一部分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牧草体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该部分能量一部分随着枯枝落叶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高原鼠
兔等初级消费者)。【小问2详解】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高原鼠兔生活在地表而高原鼢鼠生活在地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生态位很接近的种类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栖息地分化)、吃不同
的食物(食性上的特化)、不同的活动时间(时间分化)和其它生态习性上分化,以降低竞争的紧张度,竞争的结果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生态位的分化。【小问3详解】A、布置捕鼠笼属于物理防治,物理灭鼠常用于高原鼢鼠的防治,A正确;B、投放毒饵高效、速效、使用方便、受季节性限制较
小、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等优点,但是也会造成有害生物抗药性,应酌情使用,B正确;C、施用除草剂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不能有效防治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C错误;D、鹰是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天敌,创造或改善鹰类生存和栖息条件,增加其数量和活动范围,能有效控
制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数量,这是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ABD。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可作为评价防治效果的指标。【小问4详解】播撒草种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该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必须是土壤湿润的,即水分必须充足,高寒草原地理环境水分较少,且气温较低,基本条件不足,无法演替为森林。22.盐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环境因素之一。为探究脱落酸(ABA)对盐胁迫下
香椿幼苗离子吸收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实验数据如下:组别叶中Mg2+含量(mg·g-1)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μmol·m-2·s-1)(μmol·mol-1)(μmolCO2·m-2·s-1)甲1.520.17344
.199.05(对照组)乙1.190.07212.851.5(NaCl处理)丙1.190.09251.743.27(NaCl+1ABA处理)丁1.370.12288.596.53(NaCl+10ABA处理)戊1.090.01193.890.18(NaCl+100ABA处理)注:①NaCl
浓度为150mmol·L-1,模拟盐胁迫的环境;②1ABA表示施加1umol·L-1的脱落酸,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测量净光合速率的指标是_____。(2)Mg2+是植
物叶片中______的重要组成元素,可用纸层析法将该物质与其他叶绿体色素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_。(3)据表推知,盐胁迫会_____(填“促进”或“抑制”)幼苗的气孔关闭,导致______循环中还原形成________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4)根据实验
结果,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①.氯化钠和不同浓度ABA②.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2)①.叶绿素②.两者(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3)①.促进②.卡尔
文③.三碳糖(4)适宜浓度的ABA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香椿对镁离子的吸收和净光合速率,而且其中10ABA缓解效果最好【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
量有机物。2、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单独采用NaCl的实验组,其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NaCl抑制根对水分的吸收,使气孔开度减小,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三组添加ABA的处理组中,浓度为10μmol/LABA的盐胁迫缓解作用最好,其次是1μmol/L的A
BA。【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脱落酸(ABA)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离子吸收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氯化钠和不同浓度ABA,因变量为叶中Mg2+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因此,本实验的可变因素(自变量)是氯化钠和不同浓度ABA,净光合速率可用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表示。【小问2详解】Mg2+是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各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因此,可用纸层析法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离
。【小问3详解】据表可知,单独采用NaCl的实验组,其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NaCl抑制根对水分的吸收,使气孔开度减小,使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的吸收量降低,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的量降低,因此卡尔文循环中还原形成三碳糖的量减小,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小问4详解】三组添加ABA的处理组中,浓度为10μmol/LABA的盐胁迫缓解作用最好,100μmol/LABA的处理效果甚至低于NaCl处理组,由此说明,适宜浓度的ABA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香椿对镁离子的吸收和净光合速率,而且其中
10ABA缓解效果最好。23.人体水平衡是指水的来源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其中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和代谢产生。水的排出通过皮肤、肺、大肠和肾实现。肾的排尿量主要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体内环境相对缺水时,从水的
来源和排出途径分析,一方面机体可增加饮水,另一方面机体会_______,从而调节水平衡。以上活动说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_______系统的调节。(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S合成,然后以囊泡形式经轴突运输至______(填器官名称)储存。当细胞S受到刺激产
生_______并将其传至轴突末梢时,会以胞吐的方式将抗利尿激素释放进入血浆。(3)抗利尿激素与_______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该细胞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P-2)数量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抗利尿激素
对AQP-2数量的影响有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两种机制。短时间内,细胞内原有AQP-2转移至质膜上速度改变,而AQP-2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长期调节则通过调节_______实现。(4)下图为简化的排尿反射反射弧示意图(箭头示神经冲动的传播方向)。盆神经位于该反射弧中的_______环节。排尿时,__
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主导,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此时尿液的排出还需要外括约肌的舒张,而外括约肌的活动受大脑意识控制,由此说明阴部神经为_____(填“躯体运
动”或“自主”)神经。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加强位于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个________反馈调节过程。【答案】(1)①.减少排尿②.神经系统和内分泌(2)①.(神经)垂体②.兴奋/(神经)冲动/动作电位(3)①.(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②.增加③.AQP-2的表达
量(4)①.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②.副交感③.躯体运动④.正【解析】【分析】水盐平衡调节: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
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
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小问1详解】当人体内环境相对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多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
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最终导致渗透压下降,从而调节水平衡。以上活动说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小问2详解】抗
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S合成,以囊泡形式经轴突运输至(神经)垂体储存。当细胞S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其传至轴突末梢时,会以胞吐的方式将抗利尿激素释放进入血浆。【小问3详解】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当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相
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该细胞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P-2)数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短时间内,细胞内原有水通道蛋白(AQP-2)转移至质膜上速度改变,而水通道蛋白(AQP-2)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长期调节则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AQP-2)的表
达量实现。【小问4详解】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分析示意图可以看出,盆神经位于该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环节。排尿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主导,使逼尿肌收缩,内括
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自主神经不受意识的支配,外括约肌的活动受大脑意识控制,说明阴部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正反馈调节是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加强位于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
24.水蛭素是水蛭唾液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是一种优良的凝血酶抑制剂,在血栓治疗上有着重要的医学价值。已知天然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较低,产量和来源有限,某科研团队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造水蛭素基因,通过制备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活性高、产
量大的重组水蛭素。回答下列问题:(1)水蛭素基因的改造:研究发现,水蛭素的第47位天冬酰胺替换为赖氨酸,可以提高其活性。通过建立功能与结构的联系,运用______工程对水蛭素分子进行改造:从预期的水蛭素功能出发,设计水蛭素的_______,推测出
其氨基酸序列,再依据_______推测出水蛭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而运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改造水蛭素基因。(2)水蛭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应用PCR技术对改造后的水蛭素基因进行扩增,在设计引物时,应在引物5'端添加特定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其目的是_______。将水蛭素基因和表达载体用__
___酶处理获得重组DNA分子。(3)山羊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转化:将无菌条件下采集制备的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山羊成纤维细胞悬液作为初始材料进行________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胰蛋白
酶使细胞松散,当贴壁细胞趋于球形时加入过量新鲜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将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脂质体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应用PCR技术可精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水蛭素基因,若PCR反应出现无扩增条带的假阴性
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几项?_____(A.反应温度不适宜B.引物量不够C.模板量不够D.重组DNA未导入)(4)转基因奶山羊的克隆:将成功转化的成纤维细胞的核取出,移入去核的_________细胞中,用电刺激后进行胚胎体外培养,将早期胚胎移植到经_______处理的代孕母子宫内,经
妊娠、分娩获得转基因克隆奶山羊。(5)重组水蛭素的获取和检测:收集转基因奶山羊乳汁,从中提取得到_______,分子水平上采用__________技术鉴定是否含有重组水蛭素,最后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实现重组水蛭素的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②.空间结构③.
中心法则/mRNA序列/核糖核苷酸序列(2)①.便于将水蛭素基因与载体连接②.限制酶、DNA连接酶(3)①.雌性②.原代③.终止(缓解)酶解反应④.ABC(4)①.卵母/卵/受精卵②.同期发情(5)①.蛋白质②.抗原-抗体杂交③.分离(纯化)【解析】【分析】蛋白质工程的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蛋白质工程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小问1详解】蛋白质工程是通过修改基因或创造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
和表达性状,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建立功能与结构的联系,运用蛋白质工程对水蛭素分子进行改造;蛋白质工程的一般流程为:从预期的水蛭素功能出发,设计水蛭素的空间结构,推测出其氨基酸序列,再依据/核糖核苷酸序列推测出水蛭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而运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改造水蛭素基因。【小问2
详解】在设计引物时,应在引物5'端添加特定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其目的是便于将水蛭素基因与载体连接,使水蛭素基因能正确扩增;将水蛭素基因和表达载体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和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后的目的
基因和运载体)处理获得重组DNA分子。【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技术最终是通过制备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活性高、产量大的重组水蛭素,需要从乳汁中获取产品,故应选择雌性山羊成纤维细胞悬液作为初始材料进行原代培养(分瓶前的培养);当贴壁细胞趋于球形时加入过量新鲜培养液,目的是终
止(缓解)酶解反应;A、PCR是一项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实现扩增DNA的技术,若反应温度不适宜,可能出现假阴性,A正确;BC、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引物与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完成复性、延伸等过程,若引物量不够或模板量不够,可能出现假阴性,B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在用PCR扩增前,已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不会出现重组DNA未导入的假阴性情况,D错误。故选ABC。【小问4详解】核移植技术过程中,需要将成功转化的成纤维细胞的核取出,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将早期胚胎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使其与供体有相同的生理状态)的代孕母子宫内,经妊娠、分娩获得转基因克隆奶山羊。【小问5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水蛭素是水蛭唾液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故收集转基因奶山羊乳汁,从中提取得到蛋白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分子水平上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鉴定是否含
有重组水蛭素,最后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实现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25.斑马鱼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常年产卵、胚胎透明、发育迅速等特点。斑马鱼体表有纵条和豹斑两种花纹,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纵条鱼和豹斑鱼各一批,同一批鱼基因型相同。研究人员利用它们进行
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交配组合亲代子代(尾)纵条豹斑一纵条×纵条3270二豹斑×豹斑0105三组合一子代×组合二子代3060四组合三子代×组合子三代25384五组合四子代纵条鱼×组合四子代纵条鱼27935注:每个交配组合取多尾雌、雄鱼随机配对,每对独立饲养,子代数为各交配组合的总计。
回答下列问题:(1)交配组合一、二的结果表明,其亲代鱼均为_______。体表花纹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2)斑马鱼_____的特点使研究人员可对同一代亲本进行多项杂交实验。从交配组合二、三的子代中选择个体,用于鉴定交配组合五亲代某尾纵条
鱼的基因型。以下哪一项能达到目的?_______(A.仅组合二能B.仅组合三能C.组合二、三均能D.组合二、三均不能)(3)取交配组合二、三产生的受精卵各一批,分别记为甲、乙。利用转基因技术向每个受精卵插入一
个基因G(含G的胚胎会发绿色荧光)至某条染色体上。待甲、乙发育为成体后,让两者杂交,杂交子代中胚胎期无荧光的豹斑个体占10%。在乙中,G基因整合在_________(填“A”或“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理论上子代中胚胎期发绿色荧光的纵条
鱼占________。(4)C/P系统由C蛋白和两个P核苷酸序列组成。C蛋白为R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删除两个P序列间的片段。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导致斑马鱼脊柱畸形的隐性突变基因d,在d两侧添加P序列后将其转入
受精卵中D基因的内部,经筛选获得一批脊柱畸形的雄鱼。让其与基因型为R+R-DD雌鱼(R+表示导入R基因,R-表示未导入R基因)杂交,得到F1.让F1随机交配,预计F2中不含d基因的个体占______(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遗传图解表示以上亲
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______(说明:上述基因操作的分子及表型效应如下表所示,R基因在所有组织中都表达,且C蛋白的删除效率为100%。)基因操作图示基因种类脊柱形态﹣D正常转入dd(D基因失活)畸形删除dD﹣(D基因失活)畸形【答案】(1
)①纯合子##纯种##稳定遗传个体②.完全显性(2)①.常年产卵②.C(3)①.a②.35%##0.35(4)①.11/16②.【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斑马鱼体表有纵条和豹斑两种花纹,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纵条鱼和豹斑鱼各一批,同一批鱼基因型相同,故由组合四纵条与纵条交配,后代纵条:豹斑≈3:1,则纵条为完全显性,组合一亲本基因型均为AA,组合二亲本基因型均为aa,组合三子代纵
条的基因型为Aa,组合四亲本基因型均为Aa,组合五母本、父本均为1/3AA、2/3Aa。【小问2详解】斑马鱼常年产卵的特点使研究人员可对同一代亲本进行多项杂交实验。由(1)可知,组合二子代基因型为aa,组合三子代基因
型为Aa,组合五母本、父本均为1/3AA、2/3Aa,要鉴定交配组合五亲代某尾纵条鱼的基因型(AA或Aa),用组合二子代aa进行测交,若后代全为纵条鱼,则组合五亲代的基因型为AA,若后代纵条鱼:豹斑鱼=1:1,则组合五亲代的基因型为Aa,或用组合三.子代Aa进行杂交,若后代全为纵条鱼,则组合五亲
代的基因型为AA,若后代纵条鱼:豹斑鱼=3:1,则组合五亲代的基因型为Aa,C符合题意。故选:C。【小问3详解】组合二子代基因型为aa(甲),组合三子代基因型为Aa(乙),利用转基因技术向每个受精卵插入一个基因G
(含G的胚胎会发绿色荧光)至某条染色体上,即相当于甲、乙基因型分别为aaGg、AaGg,待甲、乙发育为成体后,让两者杂交,杂交子代中胚胎期无荧光的豹斑个体(aagg)占10%,说明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应分别遵循分离定律,将两对等位基因分开考虑,相当于aa×Aa杂交,
后代纵条(Aa):豹斑(aa)=1:1,即纵条与豹斑各占50%;每个受精卵插入一个基因,待甲、乙发育为成体后,让两者杂交,理论上相当于Gg×Gg杂交,后代中绿荧光(G-):无荧光(gg)=3:1,即绿色荧光占3/4,无荧光占1/4,已知杂交子代中胚胎期无荧光的豹斑个体(aagg)占10%,
aaG-+aagg=50%,可得出豹斑绿色荧光(aaG-)占40%,同理,纵条无荧光个体(Aagg)占1/4-10%=25%-10%=15%,纵条绿色荧光个体(AaG-)占50%-15%=35%,如下表所示:若G基因整
合在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后代所有纵条均表现为绿色荧光,与本题题意不符,故可知G基因整合在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这批脊柱畸形的雄鱼的基因型为R-R-dd,用遗传图解表示以上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如下:由遗传图解可
知,F1产生的配子为:1/8R+D、1/8R+D-、1/8R-D-、3/8R-D、1/4R-d,让F1随机交配,F2中含d基因的个体占1/4×1/4+2×(1/4×3/8+1/4×1/8)=5/16,故F2中不含d基因的个体占1-5/16=11/1
6。【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