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91.513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docx,共(6)页,91.5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317ee7814f3358f9369b4181cbaad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A.宰相胡惟庸乱政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D.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解析:材

料“‘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体现了朱元璋废丞相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B项正确。答案:B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

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解析: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

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与材料中“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相符,故A项正确。答案:A3.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A.“中外朝”制B.内阁制度C.军机处D.密折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外朝制度是汉代时期的制度,与题

意不符,故A项错误;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故B项正确;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密折制度缘起于康熙晚期,形成于雍正时期,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4.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

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解析:由材料“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说明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A项正确。答案:A5.黄宗羲在某书中曾说

:“或谓后之人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这些阁员()A.实际行使宰相职责B.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求C.具有一定的决策权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由“黄宗羲”“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入阁办事者,职在批

答,犹开府之书记也”等分析可知,黄宗羲所描述的是明朝的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说法正确;A、C两项与阁员的职能不符,说法错误;D项对应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答案:B6.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明朝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

,以有阁臣票拟故耳”。这说明内阁()A.成为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C.已经变成六部的上属机构D.通过票拟掌握实际决策权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所以A项错误;阁臣地位的升降由

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所以B项正确,D项错误;内阁与六部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C项错误。答案:B7.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

专制达到顶峰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C.取代前朝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解析:根据“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知该机构为军机处。军

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答案:A8.对比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办事程序,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内阁办事程序通政司—奏折至内阁—内阁票拟

—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定—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施行军机处办事程序从奏事处拿到官员奏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览—军机大臣向皇帝请旨—军机处拟好谕旨—再由军机大臣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定—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施行A.内阁的办事流程更精简B.军机处有很强的保密性C.内阁能有效地牵制

皇权D.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加强解析:通过“军机处办事程序”可知,皇帝可以通过军机处直接对各部门进行控制,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D项正确。答案:D9.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八旗固山额真合称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诸王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这反映出()A.清初政

制沿袭前朝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满洲旧制限制皇权D.六部负责票拟奏章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初政治制度中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清朝所特有的,A项错误;由“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可得出C项正确

,B项错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中央设内阁和六部,内阁负责票拟奏章,所以D项错误。答案:C10.“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解析:由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必重以宰辅”等信息分析可知,该机构为清雍正帝时设置的军机处,故本题选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D11.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

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的削弱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解析:材料的内容表明,军机处的工作只是“承旨遵办”,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这反映了君主权力的空前强化,故本题选B项;A项表述错误,这时已废除丞相;C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12.《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中说:“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

”后来,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尔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这种变化表明,军机处()A.与内阁存在竞争B.凌驾于皇帝之上C.依然是临时机构D.成为政治中枢机构解析:由题干材料“内阁无从过问”可知

A项错误;题干材料“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体现出绝对的君主专制,B项错误;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军机处在处理全国奏章,传达皇帝旨意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3.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始

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材料二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

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时间,材料一“秦国始

置丞相”,可知丞相制度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第二小问主要职权,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由“出则监察而量是非”,可知同时也监察百官。(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二“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六部)直接由皇帝指挥”,可

见朱元璋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第二小问直接影响,一方面彻底解决君相矛盾,带来皇权高度集中,同时没有丞相的辅助,也使得皇帝政务繁杂。答案:(1)时期:战国时期。职权: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2)变化:罢除丞相职位,

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影响: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

,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2)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至唐、宋代、元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并分析出其本质。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宰相的具体职责,回答

君权、相权的变化;从君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出其趋势。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至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中

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

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