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共(26)页,72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0d5ea080387b3f2dfc82f2c0dae0d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A.有氧呼吸B.是无氧呼吸C.不是乳酸发酵D.不是酒精发酵【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
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或乳酸(乳酸发酵),并释放少量能量;所以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二氧化碳放出,可判断肯定不是乳酸发酵,故答案为C。2.下列关于酶的本质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一定是酶B.酶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C.酶是
活细胞中合成的一类特殊有机物D.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是酶【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详解】
A、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不一定是酶,如某些无机催化剂,A错误;B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正确;D、酶是蛋白质或RNA,可见有些RNA也是酶,D错误。故选C。3.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分子中含有C、H、O、N、P5种元素B.“A”中含有1个脱氧核糖和1个腺嘌呤C.“T”表示3,因而ATP中含有3个特殊的化学键D.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
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A正确;B、“A”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形成,B错误;C、“T”表示3,ATP中含有2个特殊的化学键,C错误;D、由于ATP与ADP的
转化发生的场所不同,催化ATP与ADP转化的酶不同,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来源与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去向不同,所以ATP与ADP的转化是不可逆反应,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ATP的结构组成以及ATP与ADP转化反
应的过程和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4.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图,层析后得到不同的色素带,暗室内一侧用红光照射四条色素带,另一侧可以看到较暗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
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色素的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
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图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暗室内用红光照
射四条色素带,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较暗。故选:C。5.用18O标记后的H2O灌溉某株植物,短时间内18O不可能出现在()A.植物周围的氧气中B.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C.细胞质的水中D.叶肉细胞生成的糖
类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18O标记的H2O浇灌植物,其中90%以上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周围,其余可用于植物的各种代谢.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参与光反应阶段,通过光解产生氧气和[H];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与丙酮酸生
成二氧化碳和[H];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解:A、水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被光解从而产生氧气,因而能出现在植物周围的氧气中,A错误;B、植物根系吸收的水90%以上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周围,因而能出现在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B错误;C、植物
吸收的水通过运输进入体细胞中,因而能出现在细胞质的水中,C错误;D、用18O标记的H2O灌溉植物,并将其放在适宜光照下培养,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阶段,CO2先
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所以在短时间内18O不可能出现在叶肉细胞生成的糖类中,D正确.故选D.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6.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A.ATP和ADP
同时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C.A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D.AD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详解】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阶段的场所
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故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故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理清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联系,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
可解答本题。7.比较植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B.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D.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
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还原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故A错误;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可以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而经过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都是逐步释
放出来的,故C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还原氢,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还原氢,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列有关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与黑藻相比,水绵更适宜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B.金鱼藻是水生植物,用作探究光合作用产物含O2时,利于收集气体C.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D.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时,不用脱色可直接加碘液使叶片边缘变蓝色【答案】D【解析】【分
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
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
、与黑藻相比,水绵具有螺旋状的叶绿体,更适宜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B、金鱼藻是水生生物,用作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时,利于收集气体,B正确;C、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先形成三碳化合物,再形成葡萄糖,C正确;D、银边天丝葵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时
,必需脱色后加碘液,且叶片边缘不变蓝,D错误。故选D。9.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分别表示H2O、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在产生的水中能检测到放射
性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
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阶段:在
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②分别表示H2O、O2,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葡萄糖中的氧全部进入二氧化碳,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与参与反应的氧气,C错误;D、图示为有氧呼吸的过程,无论
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D错误。故选A。10.据下图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
矿质离子吸收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H],②是ATP,③是二氧化碳,④是碳水化合物,⑤是光反应阶段,⑥是暗反应阶段。【详解】A、⑥为暗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B、⑤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上,B正确;C、据图分析,①是[H],②是ATP,③是CO2(二氧化碳),④是(CH2O)(碳水化合物),C正确;D、②为ATP只能用于还原C3,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反应过程,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图
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11.CO2供应不足最终可影响到绿色植物释放O2减少,以下叙述中最直接的原因是()A.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B.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H]减少C.ATP和[H]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D
.ADP、Pi、NADP+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答案】D【解析】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而三碳化合物需要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机物和C5,但同时可以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此时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利
用光反应的ATP和[H]减少,产生的也ADP、Pi和NADP+减少,所以光反应的水解速率减慢,释放的O2减少,D正确。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
[H]减少也不是直接原因,B错误。ATP和[H]减少会使光反应分解水增加的,C错误。点睛: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就是依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原暗反应中的C3,而暗反应中C3还原时产生的ADP、Pi和NADP+又提
供光反应。12.初夏在密闭透明薄膜大棚内,一天中的光照强度与棚内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分别如图中曲线Ⅰ、曲线Ⅱ所示。若使棚内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如图中曲线Ⅲ所示,则可采取以下哪项措施A.增加光照强度B.适当提高
温度C.增加O2浓度D.增施有机肥【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曲线Ⅰ表示初夏一天中的光照强度,曲线Ⅱ表示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图中曲线Ⅲ与曲线Ⅱ相比出现双峰曲线的特点,有光合午休现象,符合晴朗的夏季
一天中大田中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曲线,因此与大田中植物相比,该题中的条件是密闭透明薄膜大棚内内的植物,影响的因素是CO2的浓度有限,因此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增加CO2的浓度。【详解】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是密闭的透明塑料大棚,因密闭而CO2的量有限,故一段时间后
会因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出现曲线Ⅱ的变化,要出现曲线Ⅲ的变化(与大田内的变化相似),就需补充二氧化碳,D项中增施有机肥,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后能产生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利用。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要测定藻类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是检验
其A.葡萄糖的形成情况B.淀粉的形成情况C.O2的释放情况D.CO2的吸收情况【答案】C【解析】【详解】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产生氧气;暗反应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所以如果做一个
实验测定藻类植物是否完成光反应,最好是检验氧气的释放.故选C。【点睛】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
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14.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方案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步骤A试管B试管C试管①注入适宜浓度的淀粉溶液/mL222②注入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③在一定温度
下保温5分钟/℃037100④注入斐林试剂检测???对该实验的评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及酶的选择合理,还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及肝脏研磨液B.实验中3种温度的选择合理,因为设置了低温、高温和适宜温度C.实验
步骤的设计合理,可用恒温水浴锅保温等方法控制温度D.步骤④中检测试剂的选择合理,因为反应进行会产生还原糖【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
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实验材料,A错误;B、实验中3种温度的选择合理,因为设置了低温、高温和适宜温度,B正确;C、实验步骤的设计不合理,应将酶溶液和淀粉溶液
在各自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混合,C错误;D、步骤④中检测试剂的选择不合理,因为还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故选B。15.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B
.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答案】D【解析】【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只有CO2的释放,并且氧气的产生总量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
;B.光照强度为b时,有CO2的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错误;C.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错误;D.光照强度为d时,实际光合速率就是图
中的氧气的产生总量8,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故D正确。故选D。【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点睛】在光合作用作用过
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
表示呼吸速率。16.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变形虫细胞③大肠杆菌细胞④蛙的红细胞⑤蛙的囊胚期细胞⑥人的造血干细胞⑦发菜A.③④⑦B.③⑥⑦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变化,要求考生熟记常见的生物类型及分裂方式。【详解】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②变形虫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③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始终
不会出现染色体;④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始终不会出现染色体;⑤蛙的囊胚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⑥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率中可以观察
到染色体;⑦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观察不到染色体。因此,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③大肠杆菌细胞、④蛙的红细胞、⑦发菜,故选A。【点睛】无丝分裂有多种形式,最常见是横缢式分裂,细胞核
先延长,然后在中间缢缩、变细,最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核。17.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A.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B.核膜、叶绿体、赤道板C.细胞板、线粒体、核仁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
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详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根尖细
胞没有中心体,但中期可观察到染色体和纺锤体,A不符合题意;B、根尖细胞内不含叶绿体;赤道板是个空间位置,不是结构,因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赤道板;核膜在前期消失,到末期才重新出现,因此分裂中期时不存在核膜,B符合题意;C、细胞板在有丝分裂末期才出现,核仁在前期已经解体消失,但此时细胞中存在
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染色体、纺锤体形态最清晰,中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细胞壁,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结构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
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8.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基本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用盐酸解离的目的是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龙胆紫溶液染色可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D.可用高倍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答
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及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详解】装片的制作流程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用盐酸解离的目
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B错误;龙胆紫溶液(碱性染料)染色可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C正确;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不能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而是观察多个细胞,D错误。【点睛】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
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19.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相对数量关系,该时期的细胞A.着丝粒分裂B.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C.细胞膜向内凹陷D.形成纺锤体【答案】D【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相对数量之比为1∶2,据此可推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着丝粒
分裂对应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对应于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细胞膜向内凹陷对应于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D、形成纺锤体对应于有丝分裂前期,D正确。故选D。20.根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
细胞有染色体8条B.该图细胞有染色单体0条C.该图细胞有DNA分子8个D.该图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
极,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据此答题.【详解】据图可知,图示细胞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8个DNA,ABC正确;图示细胞有含有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但是没有细胞壁,因此图示细胞为动物细胞,不是低等植物细胞,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
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2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细胞的衰
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
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
减慢。【详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并没有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A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
,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B正确;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高峰,在整个生命历程都有细胞分化过程,C错误;大多数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分裂能力,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识记癌细胞和衰老细胞的
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
现细胞板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D.②→③表示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答案】C【解析】【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均已经完成,A错误;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正确;D、②和③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②→③表示细胞分裂成
两个,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但该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C.23.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BC段中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B.若是植物细胞,在BC时期会出现赤道板,在CD时期会出
现细胞板C.若是人体细胞,则D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46条D.用电镜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会发现中心粒复制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B段【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
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没有单体存在。【详解】A、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存在染色单体,A正确;B、若是植物细胞,在DE段的末期细胞中会出现细胞
板,而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并非真实存在,B错误;C、若是人体细胞,DE段染色体数目加倍为92条,C错误;D、马蛔虫受精卵细胞OB段为有丝分裂间期,此阶段进行中心粒复制,而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BC段(有丝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
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
项。2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C3,⑤是C5B.②和③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C.光照的强弱对该过程的进行有影响D.⑥可以被转运到线粒体中储存起来【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
的C3,②表示的是ATP,③表示的是NADPH,④表示的是NADP+,⑤C5,⑥表示(CH2O)。【详解】①CO2固定后的产物--三碳化合物,⑤是参与CO2固定的五碳化合物,A正确;②和③分别是ATP和
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B正确;光的强弱决定ATP和NADPH的多少,所以对该过程有明显影响,C正确;⑥是(CH2O),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D错误。25.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
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能以有无C0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类型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D.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该实
验不能以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故A正确;由于配制的葡萄糖溶液中可能有杂菌,所以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B正确;由于乙装置中用石蜡进行密封,形成无氧环境,所以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
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故C正确;乙和甲都是实验组,相互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
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6.如图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B.分布于③上的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C.①和②上分布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相同D.④中除了含有相关的酶,还含有少量D
NA【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甲是线粒体,乙是叶绿体;①是外膜、②是内膜、③是叶绿体的类囊体、④是基质。【详解】A、①和②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A正确;
图中③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的叶绿素合成需要Mg,B正确;①是外膜和②是内膜,两种膜的功能不完全相同,故膜上分布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不完全相同,C错误;④表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有关的酶,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并且两基质中均含有少量DNA,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图中数字编号指代名称;识记生物膜的组成成分;识记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各阶段发生的场所等。27.下列事实的
叙述正确的是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B.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同一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是不同D.同一个体小麦的茎尖分生组织细胞与叶肉细胞的分化能力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
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从而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生物体的代谢更高效,从而使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的生存。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遗
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详解】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分化,正确;B、玉米种子不是一个细胞,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错误;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含基因相同,其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
果,错误;D、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能继续分裂、分化,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错误。故选A。【点睛】特征:①细胞分化的潜能随个体发育进程逐渐“缩窄”,在胚胎发
育过程中,细胞逐渐由“全能”到“多能”,最后向“单能”的趋向,是细胞分化的一般规律;②细胞分化具有时空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多细胞生物细胞既有时间上的分化,也有空间上的分化;③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分裂状态和速度相适应,分化必须建立在分裂的基础上,
即分化必然伴随着分裂,但分裂的细胞不一定就分化。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也就越差;④细胞分化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正常生理条件下,已经分化为某种特异的、稳定类型的细胞一般不可能逆转到未分化状态或者成为其他类型的分化细胞;⑤细胞分化具有可塑性,已分化的细胞在特殊条件下重新进入未分化状态或转分化
为另一种类型细胞的现象。28.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生成大量ATP,A正确;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活跃化学能,B正确;内质网无法生成ATP,C错误;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片层的薄膜上,将光能转化ATP,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光合作用、细
胞呼吸的过程,考查细胞内的结构。要求考生熟记真核细胞内的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熟悉原核细胞的代表之一——蓝藻的结构特点,题目中等难度。29.下列有关碗豆的叙述,正确为是()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量在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答案】B【解析】萌发过程中,因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会减少,A错误。及时排涝能防止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正确。进入
夜间,叶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能合成ATP,C错误。叶片黄化,叶绿素减少,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是减少的,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30.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消化
吸收④主动运输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ATP,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代谢与ATP关系,以考查理解相关知识把握知识要点的能力。【详解】光能首先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被动物食用后进入
消化道内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肠上皮细胞经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再进入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把能量释放出来储存到ATP中,选A。【点睛】光能在光反应中转化为ATP中的活跃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的能量转
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被动物同化后经细胞呼吸分解,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用于生命活动。二、综合题31.根据下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1)甲图B所示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
用强度关系是______;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_____(填写字母)。(2)乙图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其上分布着________能完成对光能的吸
收等;②是氧气,可参与的反应及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2).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D(4).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基粒)(5).光合色素(或色素)(6).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解析】试题分析:植
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
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1)图B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可以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图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D,光合
作用大于呼吸作用。(2)乙图的①上发生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与光合有关的色素,氧气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32.某人在一定浓度的CO2和一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
率。下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细胞内CO2和O2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_mgCO2/(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速率是每100cm2叶每小时吸收CO
2___________mg。(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3)若突然将该植物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__________。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所示
状态,则对应图1曲线中___________点。【答案】(1).6(2).12(3).CO2浓度(或温度等)(4).增加(5).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对应纵轴上的数值是呼吸作
用强度,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点的光的饱和点,C点之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他因素;图2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详解】(1)由图1知,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为6mg
/100cm2叶·h,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是6mg/100cm2叶·h,因此该植物叶片总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cm2叶每小时吸收CO212mg。(2)C点以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此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温度、二氧
化碳浓度等其他因素。(3)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光反应停止,不再产生[H]和ATP,三碳化合物还原减弱,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仍然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图2状态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对应图1的曲线中B点。【点睛】本题
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变化。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把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联系,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33
.如图是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水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Lx: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1)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2)N点该水稻________
_____(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图中NB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该水稻放置于A点条件下9小时,再移入B点条件下_____________小时,理论上,实验前后植物的
有机物含量不变。(5)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水稻叶片,叶绿体中C3的含量相对稳定,若在图中C点时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1).叶绿体基质(2).有(3).CO2浓度(4).3(5).上
升【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净光合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图中N点,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两者强度相等。(3)图中NB段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4)将该农作物放置于A点条件下9h,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为20×9=180,B点条件下
净光合速率为60,所以需要B点条件下3h,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5)根据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若在图中C点时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量减少,则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消耗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未变,则最终C3的含量上升。【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变化的过程和发生的场所,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物质联系,把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并结合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34.下图甲是某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
的简图,图乙表示该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图乙中AC段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_(答出两点),DE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3)若图甲作为一个细胞周期,则还缺少处于_____期的细胞简图,图甲中B、C细胞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段。(4)研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A”“B”“C”或“D”)。【答案】(1).B
→C→A→D(2).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4).分裂间期(5).CD(6).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示细胞没有中心体,有细胞壁,为植物细胞,A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
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是有丝分裂后期,B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是有丝分裂前期,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布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D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是有丝分裂末期。分析
乙图:BC段发生DNA的复制,CD段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DE段发生着丝点分裂,EF段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图甲A是有丝分裂后期,B是有丝分裂前期,C是有丝
分裂中期,D是有丝分裂末期,其分裂顺序依次是B→C→A→D。(2)图乙中AC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该时期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E段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由2个DNA变为每条染色体1个DNA。(3)若图甲作为一个细胞周期,则还缺
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简图,图甲中B、C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位于图乙中的CD段。(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即对应图甲中的C图。【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能够辨析图象所处时期及各时期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