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1.383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1.38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61fdecd0c2d8578e9eefd15ba6a9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庆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应用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改变蝗虫性别比例达到防治蝗虫的目的B.在禁渔期禁止使用小网眼渔具,能够优化鱼群年龄结构以达到增产目的C

.农民在种植水稻时,水稻分布不均会导致减产D.牧民在养殖牛羊时,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防治疫病降低牛羊的死亡率【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的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因素)3、

种群的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4、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详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雄性害虫,可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达到防治蝗虫的目的,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应用,A错误;B、在禁渔期禁止使用小网眼

渔具,能够优化鱼群年龄结构以达到增产目的,确保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应用,B错误;C、农民在种植水稻时,水稻分布不均会导致减产,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不属于数量特征的应用,C正确;D、牧民在养殖牛羊时,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防治疫病降低牛羊死亡率,降低死亡率是对种群数量

特征的应用,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B蝗虫种群密度越大,流行性疾病越容易传播,结果个体死亡多,种群密度降低C.非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

调节种群数量D.无论是密度制约因素还是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影响种群数量的【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的.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

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详解】A、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结果,A正确;B、蝗虫种群密度越

大,流行性疾病越容易传播,结果个体死亡多,种群密度降低,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结果,B正确;C、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C错误;D、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控制种群数量,D正确。故选C。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的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

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基本实验方法和

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实验过程及实验原理。【详解】A、葡萄糖可以为酵母菌提供能量,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保证酵母菌的大量繁殖,A正确;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后,将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一

侧,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计数,D正确。故选C。【点睛】(1)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法,要保证获取样本的随机性,减少误差;(2)尤其要注意取样时

的操作步骤。4.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对4000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K值降低,其值为甲图中的N1B.由甲图可知,

稻螟虫和鸭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C.乙图AB段,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3%,t天后种群数量为No0.03tD.利用昆虫信息素(化学信息)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引入鸭子后,稻螟虫数量在N1~N3之间变化,即稻螟虫

的种群K值是图中的N2。【详解】A、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K值降低,稻螟虫数量在N1~N3之间变化,即在N2附近波动,所以K值为甲图中的N2,A错误;B、甲图中,稻螟虫的数量增加,鸭数量增加,随着鸭数量的增加,稻螟虫数量减少,稻螟虫数量减少,鸭数量也随之减少,所以由甲图可知

,稻螟虫和鸭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B正确;C、乙图AB时间段,若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3%,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3%)t,C错误;D、利用昆虫信息素(化学信息)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B。5.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

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两种动物的食性相同,但他们的生态位可能不相同B.在

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

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

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食性相同的

两种动物,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A正确;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便于传播,B正确;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少,树冠通常不大,稀疏,一般有大型的叶片,C错误;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便适应干旱环境,D正确。故选C。6.运用所

学知识解读下列诗句中所蕴含的生态学原理,下列解读错误的()A.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落的次生演替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种间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l、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之发生规律性变化,属于群落特征的季节性,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描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显示了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B正确;C、“

关关雎鸠”指关关鸣叫的水鸟,体现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错误;D、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故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

系是捕食,D正确。故选C。7.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气候干燥、草地严重退化,其根系周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短花针茅提供氮、磷等无机物,实验探究针茅根部分泌物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如图(优势度与丰富度相反;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

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注:以蒸馏水为对照,根系分泌物浓度C1<C2<C3A.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B.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需统计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C.针茅

与其根际周围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D.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增强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1、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详解】A、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草地严重退化,所以其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

为荒漠草原群落,A正确;B、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所以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需统计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B正确;C、微生物为针茅提供无机物,图中可表明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微生物丰富度,所以二者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C正确;D、与对照组相比,根部

分泌物会降低优势度指数,所以会降低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D错误。故选D。8.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

、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河虾、鱼甲、鱼乙C.若湖泊中的水蚤数量忽然减少,则短期内鱼乙和河虾数量也会减少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

食关系构成食物链。表中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共5条。【详解】A、根据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分析,鱼甲可以捕食鱼乙,同时两者都以河虾

为食,所以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A正确;BD、表中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共5条,根据食物链可知,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甲、鱼乙、河虾,BD正确;C、

若湖泊中的水蚤数量忽然减少,则河虾更多直接从小球藻获取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变短,获取的能量更多,则河虾的数量增加,鱼乙的数量也会随着增加,C错误。故选C。9.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E

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B.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C.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基本持平D.正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有:被下一级同化(最高营养级没有)、呼吸作用热能

散失、流向分解者。【详解】A、P是生产者,R、S、T、F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各种生物成分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不同,如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消费者主要通过捕食获取物质和能量,A错误;B、R属于初级

消费者,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分解者)利用和被S(次级消费者)摄入,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出,说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生态系统的总呼吸作用,则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小于二氧化碳吸收量,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

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B。10.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增

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

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2、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需要分解者分解为无机

物,植物需要无机营养。【详解】A、螺蛳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B、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植物需要无机营养,B错误;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捕捞强度过

大,使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易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D、垂直结构属于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的空间分布,不同年龄段的同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种群的分布特征,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汽车安装尾

气净化装置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B.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的物种灭绝不会影响人类的发展C.臭氧层能吸收多种射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保护作用D.引进外来物种是保护并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手段【答案】C【解析】【分析】全球环境

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是防治空气

污染的重要措施,A错误;B、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的物种可能存在潜在价值,灭绝也可能影响人类的发展,B错误;C、臭氧层能吸收多种射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保护作用,如果臭氧层被破坏,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C正确;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

会破坏当地物种,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故选C。12.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

生态足迹B.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能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D.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降低生态承载力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

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详解】A、蚯蚓分解处

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人工处理,因此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生态足迹,A正确;B、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能量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错误;C、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的循环,C错误;D、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可提高生态承载力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B.果醋发酵温度控制在30~3

5℃,发酵效果最好C.制作泡菜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CO2的原理D.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发酵过程中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释放二氧化碳,在果酒发酵后期,瓶内的有机物减少,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

间隔时间可延长;果酒发酵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详解】A、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乙醇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A正确;B、果醋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是30~35℃,B

正确;C、制作泡菜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没有CO2,C错误;D、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作坊式的,D正确。故选C。14.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培养对象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

的营养基质。下列有关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B.液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和鉴定C.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养检测D.使用过的微生物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后再丢弃【答案】D【解析】【分析】1、碳源、氮源要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实验目的进行添加。2、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详解】A、微生物培养基不一定都含有碳源、氮源,如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中不需加入碳源,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氮源,A错误;B、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工厂化生产,不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和鉴定,在液体培养基中加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与鉴定,B错误;C、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C错误;D、使用过的微生物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以防止杂菌污染环境,D正确。故选D。15.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

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后发酵阶段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中进行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C.糖浆经蒸煮、冷却后需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D.在菌种的选育上,可以利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

程【答案】B【解析】【分析】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详解】A、主发酵结束后,发酵

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A正确;B、焙烤可以杀死大麦种子的胚,但并没有达到灭菌的程度,B错误;C、糖浆经蒸煮(产生风味组分、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冷却后再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

防止高温杀死菌种,C正确;D、在菌种选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手段生产目的菌种,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16.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

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C.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答案】AD【解析】【分析】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

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

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详解】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

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正确;C、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位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D、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利于生物多样

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AD。17.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

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

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CD【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

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

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栖硅藻群

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B、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C、如图只表示了底栖

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CD。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金字塔中数量最少的生物,体内含铅等有毒物质一定最多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C.生态系统中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不在流向其他生物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答案】AC【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生态金字塔中数量最少的生物也可能是位于第一营养级,此时体内含铅等有毒物质最少,A错误;B、生态系统通过各组分的相互作

用处于生态平衡,此时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B正确;C、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C错误;D、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

功能,D正确。故选AC。19.2020年新年前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专家估计有超过2万只考拉丧生,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

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蓝山地区考拉作为动物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D.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答案】AD【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基因(遗传)多样性,A正确;B、蓝山地区考拉作为动物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使考拉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需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进行易地保护,C错误;D、刺鼻的烟

味属于化学信息,火光属于物理信息,通过信息传递,使一部分考拉逃生,D正确。故选AD。20.解磷菌可以使土壤中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易吸收的磷。某工厂生产解磷菌的企业标准是当发酵液中菌体的浓度为21011个/L时发酵结束,经处理后分装、质检、上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农

业生产中可将解磷菌作为微生物肥料B.为保证活菌数量符合产品要求不宜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C.发酵结束前取0.2mL发酵液涂布平板计数时,稀释度为710−最合适D.发酵结束后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答案】ABD【解析】【分析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

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品。【详解】A、解磷菌可以使土壤中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易吸收的磷,能为植物提供含磷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将解磷菌作为微生物肥料,A正确;B、显微镜直接计数时死菌和活菌均包含在内,且无法区分,导致实际统

计到的活体菌较少,不符合产品要求,B正确;C、符合生成标准的发酵液中菌体的浓度为2×1011个/L,发酵结束前取0.2mL发酵液涂布平板计数时稀释度为10-7时平板上的菌落数约为2×1011个/L×0.2ml×10-7×10-3=4个,不在30~300范围内,影响结果的

准确性,因此稀释度为10-7不合适,C错误;D、发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和干燥,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21.研究人员从物种适应性出发,认为物种总是面对两个相互对立的进化途径,各自只能择

其一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一种是高生育力但无亲代抚育(r选择):一种是低生育力但有亲代抚育(K选择)。有人用图解(如图)表述了它们的区别,图中横坐标为某物种在时间t的个体数量Nt,纵坐标为时间t+1的个体数量(Nt+1),虚线表示Nt+1/Nt=1。回答下列问题:(1)在

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由于______________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2)K选择曲线与虚线有两个交点(X和S),S处的两个收敛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要趋向于S,故该点可视为种群的___________。X处的两个发散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X时还可回升到S,但低于X时,则必然走向灭亡。据此

解释目前地球上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r选择物种的种群死亡率主要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K选择物种的种群死亡率主要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由此推测:细菌、昆虫及小型的哺

乳动物如鼠类等,属于___________选择物种。对于r选择物种来说,生物防治手段如天敌因素对控制种群数量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的。【答案】(1)①.资源和空间等环境条件②.种内竞争(2)①.环境容纳量②.濒危动物属于K选择物种,生育力低,当种群数量一旦

低于X,就不可能再恢复,从而种群数量不可避免地继续下降,直到灭亡(3)①.r②.不显著【解析】【分析】r选择物种只是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K选择物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

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小问1详解】自然条件下,新迁入适宜条件的物种,初始阶段由于资源相对充裕,会出现较快增长,但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对资源空间的竞争加大,但由于资源空间有限,就会因种内竞争导致出生率

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K选择物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

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只有K选择曲线有X点,濒危动物会走向灭绝,说明其属于K选择物种,生育力低,但有亲代抚育,当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不可能再恢复,从而不可避免地继续下降,直到灭亡。【小问3详解】细菌、昆虫及小型的哺乳动物如鼠类等主要由环境变化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故属于r选择物种。对于r选择物

种来说,生物防治手段不能影响环境因素,对控制其种群数量所起的作用不显著。22.群落物种可划分为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功能群。生活型包括;多年生根茎禾草,多年生丛生禾草,多年生杂草类,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水分生态型包括:旱生植物、

中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科研人员以内蒙古某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禁牧、休牧和常牧样地中草地植被的物种数进行观测,并采用植物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放牧样地的群落特征、功能群的物种数和综合优势比的差异性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Pf.多年生杂草类;Pr.多年生根茎禾草;Pb.多年生丛生禾草;Ab.二年生草本;Ss.灌木。常牧和禁牧样地未发现灌木。(1)分析不同放牧样地群落特征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___________,在常牧、休牧、禁牧三种情况下此家庭牧场

都没有出现草场退化的趋势,但常牧和禁牧样地未发现灌木,而休牧样地出现灌木,这说明人类的放牧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___________。(2)由图可知,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在各放牧样地出现的物种均为___________(填“中生”“中旱生”或“旱生”)植物,多年生丛生禾

草在休牧样地出现___________两种水分生态型物种。研究区草地群落中多年生杂草之间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垂直结构,该种结构可以显著提高___________。(3)据图分析,科

学的休牧制度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物种组成②.速度(2)①.中生②.中生和旱生③.存在④.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与长期禁牧、常牧相比,休牧提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了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解析】【分析】1、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与方向。【小问1详解】分析不同群落特征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在常牧、休牧、禁牧三种情况下此家庭牧场都没有出现草场退化的趋势,但常牧和禁牧样地未发现灌木,而休牧样地出现灌木,放牧是人类活动,这说明人类的放牧活动可以影响演

替的速度。【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Pr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在各放牧样地出现的物种均为中生植物,Pb多年生丛生禾草在休牧样地出现中生和旱生两种水分生态型物种。研究区草地群落中多年生杂草之间存在分层现象,即存在垂直结构,该种结构可

以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与长期禁牧、常牧相比,休牧提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了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提高了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区分不同群落特征的重要依据,掌握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掌握群落的垂直结构以及意义,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

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表格为流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单位:21Jcma−−)。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型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的能量生产者41597190第二营养级7.91.112乙6第三营养级6.50.86.20.510第四营养级10.5102【(1)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_____。该生态系统中玉米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2)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玉米____________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21Jcma−−,甲是指____________的能量,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答案】(1)①.标记重捕法②.协调(2)①.45②.调节生物的种

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①.180②.呼吸作用散失③.16%【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

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

与生物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小问1详解】鼠的活动能力大,活动能力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其种群密度;协调原理是指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玉米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蛇可以从两条食物链获得能量,来自于蛙的那条食

物链能量传递了三次,来自于鼠的那条食物链能量传递了两次,且从蛙获得1/5的能量,从鼠获得了4/5的能量,若蛇每增加1kg体重,按20%的传动效率计算,至少需要消耗玉米的质量=15÷20%÷20%÷20%+45÷20%÷20%=45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说

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除了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还应该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图中甲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表格数据分析,生

产者同化的总能量=41+5+97+19=162J•cm-2•a-1,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6+10+2=18J•cm-2•a-1,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162+18=180J•cm-2

•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9J•cm-2•a-1,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6J•cm-2•a-1,则表中乙=19+6-7.9-1.1-12=4J•cm-2•a-1,因此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19+6)=16%。24.现代人追求高效率、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因此市场上果汁饮料、果酒、果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回答:(1)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发酵罐先____________,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若产物中生成了酒精,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验呈现____________色。(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

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缺少糖源时仍可进行醋酸发酵,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4)为了进一步提高果酒的品质,我们在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果酒时要向发酵罐内接种

优良品种的酵母菌,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优良品种的酵母菌时,进行了如图操作:其中较明显的一处错误是不要____________,在第二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目的是_________。【答案】(1)①.通入无菌空气②.灰绿(

2)不能,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为无氧环境,醋酸菌无法生存(3)25232CHOHOCHCOOHHO+⎯⎯→++酶能量(4)①.让最后一次划线与第一次划线区域重叠②.杀死接种环上可能残余菌种,保证下一次划线时的酵母菌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解析】【分析】果酒的制

作原理: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进而制成酒;果醋的制作原理:醋酸菌在氧气和糖原充足的情况下,会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糖原缺乏时,醋杆菌会把乙醇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变成乙酸。【小问1详解】的酿酒用到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大量

增殖,有利于酵母菌数量的增多,故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发酵罐先通入无菌空气(避免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进行检验,二者反应呈现灰绿色。【小问2详解】醋酸菌为好氧菌,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下才能生存,酿酒的过程中

营造的是无氧环境,使得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因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为无氧环境,醋酸菌无法生存。【小问3详解】糖原缺乏时,醋杆菌会把乙醇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变成乙酸,其反应式为:【小问4详解】平板划线法注意事项:1、划

线时力度不能过大,以免划破培养基。2、划线时第一区域不能与最后区域相连。平板划线法通过反复划线分离,可获得微生物的纯种,分析题图可知其中较明显的一处错误是不要让最后一次划线与第一次划线区域重叠(否则菌落重新长到连在一起,无法起到分离菌种的作用);在第二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目的是杀死接种环上可能残余

的菌种,保证下一次划线时的酵母菌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而且注意每次灼烧之后等冷却才划线,避免将菌种烫死。25.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222NO10e12HNON−+++→→→),在处理工业污水、治理水

体富营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想从一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的反硝化细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温度较高的工业污水的脱氮效率,具体流程如图所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

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_____________(填工具)将样液均匀涂布在

BTB培养基上,放在___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周围显_____________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3)将纯菌株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若在培养瓶顶部检测到N2O,即可鉴定为目的菌。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4)C/N(碳氮含量比)对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得不同C/N条件下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据图

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2)①.涂布器②.无氧、42℃③.蓝(3)其他微生物也能利用硝酸盐进行代

谢,硝酸盐浓度同样会降低(4)适当提高污水中的C/N,从而提高目的菌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解析】【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

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

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小问1详解】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小问2详解】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涂布器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由题干信息可知,反硝化细

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科研人员欲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的反硝化细菌,故需要放在无氧、42℃环境中培养2~3天后,根据反硝化过程的产物可知,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反应过程中消耗培养基中的H+,因此会导致菌落周围呈弱碱性,菌落周围培养

基呈蓝色,应挑选显蓝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小问3详解】将纯菌株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若在培养瓶顶部检测到N2O,即可鉴定为目的菌。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这是因为其

他微生物也能利用硝酸盐进行代谢,硝酸盐浓度同样会降低,因此不能用硝酸盐降低作为检测指标,而应该用反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N2O作为检测指标。【小问4详解】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目的菌株对硝酸盐的去除率随着培养液中的C/N升高而升高

,据此推测,用反硝化细菌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向污水中加入少量淀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中的C/N,以提高细菌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